內容簡介
《中醫兒科學/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成人教育教材》內容共分兒科學基礎、常見病證、傳染病、其他病證、新生兒疾病,共計五章51節。將原《函授》教材刪去瞭乳蛾、嘔吐、腸道蟲證、疰-夏、白喉5個病證,總論中增加瞭兒科學的範圍與任務、預防與康復,常見病證中增加瞭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抽動一穢語綜閤徵、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傳染病中增加瞭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其他病證中增加瞭皮膚粘膜淋巴結綜閤徵、腦性癱瘓。兒科學基礎重點介紹瞭小兒生E發育、生理病理特點,兒科的診斷和治療概要。
目錄
第一章 兒科學基礎
第一節 中醫兒科學的範圍與任務
第二節 中醫兒科學發展簡史
一、中醫兒科學的孕育時期——先秦、漢
二、中醫兒科學的萌芽時期——隋、唐
三、中醫兒科學的形成時期——宋、元
四、中醫兒科學的成熟時期——明、清
五、中醫兒科學的創新時期——新中國
第三節 小兒生長發育
一、年齡分期
二、生長發育
第四節 喂養與保健
一、閤理喂養
二、預防保健
第五節 預防與康復
一、養胎護胎,預防先天性疾病
二、小兒常見疾病的預防
三、兒科傳染病的預防
四、小兒康復
第六節 生理病理特點
一、生理特點
二、病理特點
第七節 四診概要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八節 治療概要
一、治法特點
二、常用內治法
三、常用外治法
四、其他治法
第二章 常見病證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肺炎喘嗽
第四節 哮喘
第五節 鵝口瘡
第六節 口瘡
第七節 腹痛
第八節 泄瀉
第九節 厭食
第十節 積滯
第十一節 疳證
第十二節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第十三節 驚風
第十四節 癲癇
第十五節 注意力缺陷多動癥
第十六節 抽動一穢語綜閤徵
第十七節 急性腎小球腎炎
第十八節 腎病綜閤徵
第十九節 尿頻
第二十節 遺尿
第二十一節 紫癜
第二十二節 病毒性心肌炎
第二十三節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第三章 傳染病
第一節 麻疹
第二節 風疹
第三節 幼兒急疹
第四節 猩紅熱
第五節 水痘
第六節 流行性腮腺炎
第七節 百日咳
第八節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第九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十節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第四章 其他病證
第一節 夏季熱
第二節 汗證
第三節 夜啼
第四節 解顱
第五節 五遲、五軟(附:腦性癱瘓)
第六節 皮膚粘膜淋巴結綜閤徵
第五章 新生兒病證
第一節 胎黃
第二節 新生兒敗血癥
第三節 新生兒硬腫癥
第四節 臍部疾患(臍濕、臍瘡、臍血、臍突)
附篇
附1: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附2:中西醫結閤兒科病曆和體格檢查特點
附3:7歲以下兒童體重、身高、頭圍、胸圍正常參考值
附4:常見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和檢疫期參考錶
附5:預防接種程序參考錶
附6.正常小兒I臨床檢驗參考值
附7:兒科常用中成藥
附8:方劑索引
精彩書摘
二、常用內治法 (一)疏風解錶法 主要適用於外邪侵襲肌錶所緻的錶證。由於邪毒鬱閉肌錶,開閤失司,故可齣現發熱、惡風、汗齣或無汗等。可用疏散風邪的藥物,使鬱於肌錶的邪毒從汗而解。風寒外感可用疏散風寒的方藥,如麻黃湯、荊防敗毒散、蔥豉湯等;風熱外感可用辛涼解錶的方藥,如銀翹散、桑菊飲等;暑濕外感可用清暑解錶的方藥,如新加香薷飲;麻疹初起可用透疹解錶的方藥,如宣毒發錶湯、解肌透痧湯等。 (二)止咳平喘法 主要適用於邪鬱肺經,痰阻肺絡所緻的咳喘。寒痰內伏可用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方藥,如小青龍湯、射乾麻黃湯等。熱痰內蘊可用清熱化痰的方藥,如清熱化痰湯、清寜散;宣肺平喘的方藥,如定喘湯、麻杏石甘湯;甚則用瀉肺平喘的方藥,如葶藶大棗瀉肺湯、蘇子降氣湯。咳喘久病,由肺及腎,可在上方辨證的基礎上,加參蛤散或都氣丸等。 (三)清熱解毒法 主要適用於邪熱熾盛的實熱證。如溫熱病、濕熱病、斑疹、痢疾、血證等。其中可分為甘涼清熱、苦寒清熱、苦泄降熱、鹹寒清熱等,應按邪熱之在錶、在裏,屬氣、屬血,人髒、入腑等,分彆選方用藥。清衛分熱常用銀翹散;清氣分熱常用白虎湯;清營涼血常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清暑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飲;瀉火解毒常用黃連解毒湯;清瘟敗毒常用普濟消毒飲、清瘟敗毒飲。清髒腑熱分彆有:清肝火的龍膽瀉肝湯,清心火的導赤散、瀉心導赤湯,清脾熱的瀉黃散、清熱瀉脾散,降腎火的知柏地黃湯,利膽退黃的茵陳蒿湯,清腸腑濕熱的葛根黃芩黃連湯、白頭翁湯,清胃火的玉女煎,清膀胱濕熱的八正散等。 (四)涼血止血法 主要適用於有齣血的證候,如鼻衄、齒衄、血尿、便血、紫癜等。常用方劑如犀角地黃湯、玉女煎、小薊飲子、槐花散等,單味參三七、白及、仙鶴草以及成藥雲南白藥等,也有止血作用。血證主要可由血熱妄行、血不歸經引起,但氣不攝血、脾不統血、陰虛火旺等其他原因也可引起齣血,可與補氣、健脾、養陰等藥配閤應用。 (五)安蛔驅蟲法 主要適用於小兒腸道蟲證,如蛔蟲、蟯蟲等。其中尤其以蛔蟲病變化多端,可閤並膽道蛔蟲病、蛔蟲性腸梗阻等,發生這些情況,若用猛烈驅蟲藥,反易造成蟲體躁動,加重病情,此時當先安蛔緩痛為主,方用烏梅丸等,待病勢緩和後,再予驅蟲。常用驅蟲方劑,有追蟲丸、下蟲丸等。驅蛔蟲有效中藥有使君子、苦楝根皮等;驅薑片蟲有檳榔等;驅蟯蟲有大黃、使君子同用,配閤百部煎劑灌腸等。 (六)消食導滯法 主要適用於小兒飲食不節,乳食內滯之證,如泄瀉、積滯、疳證等。小兒脾胃薄弱,若飲食不節,恣食無度,則脾胃運化無權,輕則嘔吐、泄瀉、厭食、腹痛,重則為積為疳,影響生長發育。常用方藥如保和丸、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消乳丸、雞內金粉等。在消食導滯藥物中,麥芽能消乳積,山楂能消肉食油膩,神麯善化榖食積滯,萊菔子能消麥麵之積。 ……
前言/序言
中醫兒科學/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成人教育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