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9
清末明初是當今人們最為關注、議論最多的時代之一,《最好與最壞的時代(第1部):局中人》所選人物,或為當時之親貴、朝臣、政要,或為文人、遺老、知識分子,形色各異,所不同的是,他們的命運與彼朝彼代的時局形勢息息相關,是瞭解清末明初這個時代的窗口。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時代。一如當今的民國熱,對當代的許多人來說,民國或許就是他們心中的黃金時代。而清末民初,在李鴻章的眼中,乃“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所以好時代還是壞時代,都不是絕對,本書所寫的載灃、榮祿、端方、徐世昌、邵飄萍、柳亞子、鄭孝胥等,便是深深嵌在這清末明初“變局”裏的“局中人”。
王學斌,中央黨校文史部講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曆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嚮為晚近學術思想史、文化史及民國人物研究,先後在《高校理論戰綫》《社會科學戰綫》《文獻》等學術核心刊物發錶論文十數篇。閑暇之餘,撰文自潤,已在《書屋》《中國新聞齣版報》《文藝報》《名人傳記》《中國經營報》等國內報刊發錶隨筆、雜文、時評近百篇。已齣版著作有《民國底氣:腹有詩書氣自華》《民國音樂:未央》(與人閤著)等。
寫晚清民國間的雅人,須有雅人深緻。作者浸潤史料有年,筆耕不輟,得之矣。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係教授 張鳴
曆史學就是要學會講故事,講述一個不一樣的新鮮故事,吸引讀者,啓發智慧。學斌就屬於很會講故事的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馬勇
清末民初不是好時代,卻一定是大時代。何謂“大”?變局也,轉型也,發凡起例創製也。凡此時代,風雲際會、思想激蕩、製度遞嬗,各色人等每每急於粉墨登場。
若想參透此局,常須擷取獨特視角,關注典型人物,梳理海量史料。本書恰為此種佳構。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孫燕京
作者對於曆史不僅有著良好的大“局”觀,而且善於做“局”,從一個個不同的“局”裏,去發現曆史人物的命運。
——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李鼕君
序 說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自序 “蕭條易代不同時”——清末民初眾生相
守局
榮祿:最後的滿族大佬
載灃:哥非無能是無奈
善耆:王爺竟是“改革控”
鐵良:霸氣外露的代價
鹿傳霖:當賢臣步入黃昏
毀局
載濤:讓大清娛樂至死
那桐:庸臣焉知亡國痛
榮慶:末代文人終無用
徐世昌:利國無能但利身
陳夔龍:官運盈而國運盡
破局
張繼:三將軍與老油條
柳亞子:“留當他年詩史看”
李叔同與蘇曼殊:殊途同歸入法門
齣局
鬍思敬:孤亭兀坐一軒眉
湯壽潛:布衣都督乃過客
鄭孝胥:多情總被無情惱
林紓:一個非典型遺民
殞局
端方:上颱雖壯終必悲
黃遠庸:那些揮不去的痛
邵飄萍:紛擾亂世一飄萍
格局
“山雨欲來風滿樓”——重溫“同文館之爭”
醒睡古今真難辯
日記裏的辛亥年
彆樣的一九一九
附錄 民國太迷人瞭!
參考文獻
跋 用怎樣的態度看那個時代
榮祿:最後的滿族大佬
時論:
國傢大政有二,曰行政,曰治兵。綜光緒一朝,榮文忠公實為此中樞紐。文忠沒而國運亦淪夷。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斯言豈不諒哉!
——陳夔龍
觀局:
繼鰲拜、和珅、肅順、奕��之後,清代的最後一位滿族大佬也與世長辭,一個時代結束瞭。
1903年的一個初春午後,大清國的掌門人慈禧罕見地離開頤和園,起駕來到交道口菊兒鬍同一所中西閤璧的老宅院。老佛爺之所以屈尊至此,原因很簡單:她的寵臣榮祿病瞭,而且病得極重!
走近榮的病榻,慈禧不忘打趣道:“爾常言爾是康黨,爾曾得爾友之若何新聞?彼實奸臣,負爾好意,竟緻反噬!”這話若是對著旁的大臣說,估計聽者就要嚇得尿褲子瞭。與亂黨結盟,這絕對罪不可赦。然而榮祿淡然一笑,道:“彼等即逃亡海外,何事不可為?些微清議,吾亦知其罵我。近支王公無意識之舉動一至如此,得毋為康黨慶幸乎?”如此自我解嘲的方式,既撇清瞭罪名,又起到諷諫之效果。
眼瞅著榮還能興緻盎然地開玩笑,慈禧心中的擔憂算是暫時放下。
誰知這竟成瞭兩人最後一麵。三天後,4月11日,榮祿撒手人寰。不久,一傢西方大報刊布瞭這樣一則社評:
榮之為人,據中國士夫之見,實能盡人臣之職分,且頗有大臣風度,通達治理,可任大事。……綜慈禧聽政五十餘年以觀,有治世之能,而又赤心報國者,僅曾國藩一人。自此以往,則不得不推榮祿。當滿洲皇族盲於大計,倒行逆施,既暴且弱之時,榮祿之先見及勇毅,實大有補救於國傢也。由其柄國之日,以至辭世之年,吾等觀其所為,實乃慈禧最忠之臣,亦為最有識解之參謀。……故中國事勢現雖無定,而有一事則毫無疑義者,即吾人當永遠紀念此明決勇敢之榮祿。
至此,繼鰲拜、和珅、肅順、奕��之後,清代的最後一位滿族大佬也與世長辭,一個時代結束瞭。
早年沉浮
能成為滿族大佬,這與榮祿早年的不堪經曆密切相關。
榮是個標準的“軍二代”。榮祿祖上世代從軍,為大清朝屢立功勛。遠瞭不說,他祖父在鎮壓迴疆時捐軀,老爹也不甘其後,在剿滅太平天國的戰鬥中陣亡。一門兩代忠烈,朝廷特意賜修“雙忠祠”,以示錶彰。
好的齣身,自然保證榮祿一進官場便春風得意,直接恩蔭為工部主事。更牛的是,人傢榮祿還有非常硬的關係。他有兩個妹妹,一個嫁給晚清唯一的旗人狀元崇綺,另一個嫁給宗室昆岡。崇綺的老爸是道光朝的大學士穆彰阿,昆岡後來成為大學士。一個妹夫是大學士之子,一個妹夫是未來的大學士,榮祿堪稱左右逢源,“官係”無邊。
當然人傢榮祿也不是吃白飯的。上班不久,宮中發生大火,剛好榮祿當天值班,他率領眾侍衛奮力滅火。恰在此時,鹹豐皇帝在遠處督察救火情況,他遙望一人身著絳色官袍,不顧個人安危,在火海中不斷進齣搶險。於是他詢問身邊禦前大臣,這個年輕人是誰。下人告知此人叫榮祿。不久,鹹豐便召見榮祿,瞭解到其傢三世皆為國效勞,兩代捐軀,禁不住心生欽佩,將戶部銀庫郎中的肥差賜給瞭這位“救火隊員”。
鹹豐末年,肅順一人專權,橫行無忌,朝中大臣莫不懼他三分。肅順有一癖好,喜歡收集西洋金花鼻煙壺。當時有位陳姓尚書,同榮祿傢是故交,知道榮傢有幾個精品鼻煙壺,於是上門求索。榮母念及多年交情,盡數送給陳尚書。這陳尚書得到後立馬轉贈肅順,並告之此物來自榮傢。
孰料這肅順欲壑難填,居然仍派人上榮傢繼續索要。迫於無奈,榮祿隻得據實告知,傢裏已無此物。索要不成,肅順十分不爽,認定榮祿是厚於陳而薄於己,時常假公濟私,給榮穿小鞋。又一次,肅順聽聞榮祿傢有良駒一匹,乃新疆特産,中原罕見,於是命人來要。榮祿早就受夠瞭肅順的貪婪,一口迴絕瞭對方要求。這讓肅順惱羞成怒,很快便在一次公務會議上假藉事由,當麵訓斥榮祿,並揚言要對其重重懲治。當時榮祿還是個正義感很強的青年,既然你肅順容不下我,那索性不伺候你瞭。榮祿立即交上辭呈,閑居避禍。①
齣來混,總是要還的。沒幾年,鹹豐駕崩,肅順氣焰愈加囂張。慈禧、奕��等人為瞭保住大清社稷,奪迴重權,決定發動政變,處置肅順等顧命大臣。考慮到榮祿與肅順之間的恩怨,慈禧將其秘密收入麾下,作為奇兵。榮祿果然不負眾望,與醇親王奕訢聯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擒獲肅順等人,並親自將其送到菜市口問斬。
細數清代二百多年的曆史,像榮祿這樣齣身好、“官係”硬的八旗子弟,實在是多如牛毛,不勝枚舉。然而同時又像他這樣忠心耿耿、辦事乾練的,則鳳毛麟角,少得可憐。所以,慈禧將其列為重點培養對象。數年間,榮祿節節攀升,將工部尚書、步軍統領和總管內務府大臣三大要職一並收入囊中。此時,他尚不到四十歲。
按照清製,內務府一差,同禦前大臣、軍機大臣在權力分配上呈三足鼎立之勢。上朝時,禦前位列最前,但尊而不要;軍機位置次之,但權而要;內務最後,卻親而要。可見內務府大臣是個能夠時常與太後接觸的好差事。況且榮祿握有全國的工程審批與營造大權和一支精銳的京城衛戍部隊,可謂集宮廷、朝堂及市井大權於一身,不知惹來多少同僚的羨慕嫉妒恨。
不齣三年,榮祿便嘗到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苦澀。光緒四年,貴州巡撫齣缺,奕��徵求慈禧意見,應派誰去補缺。當時慈禧正為軍機大臣們爭權奪利的情形所睏擾,於是決定殺雞儆猴,脫口而齣:“著瀋桂芬去!”
此旨一齣,內外一片嘩然。群臣紛紛議論,認為巡撫乃二品官,瀋桂芬現任兵部尚書,又是軍機大臣,官居一品,宣力有年,不宜左遷邊地。祖宗之法,朝廷舊製,不應隨意更改。
……
序說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早些日子,中央黨校年輕朋友王學斌博士發來一部未刊書稿:《最好與最壞的時代(第一部):局中人》,並囑我方便時為這部書稿寫幾句。
學斌是我們所裏在站的博士後,年齡不大,著述不少,讀書更多更細,很有心得。博士論文專攻清代學術史,研究“顔李學派”的發展及結局,頗見學術功力,也打下瞭一個廣博而堅實的學術基礎。稍後,著有《民國底氣》等,對徐世昌等一大批民國人物均有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文筆清新,善講故事,兼及精深與廣大,在青年一輩學人中確實比較突齣。
對學斌的這部新著,我懷著濃厚興緻翻看瞭一遍,因為書中描述的也是我這些年一直在研究的清末民初。這確實是一個“最好的”,又是“最壞的”時代。作者在書中描寫瞭清末大佬榮祿、攝政王載灃、“太子黨”善耆、鐵良、載濤、端方、那桐,以及清末重臣鹿傳霖、榮慶、徐世昌、陳夔龍,還有民國新舊人物張繼、柳亞子、李叔同、蘇曼殊、鬍思敬、湯壽潛、鄭孝胥、黃遠庸、邵飄萍、林紓、黃侃、辜鴻銘。還有一篇上溯近代早期同文館之爭,論及恭親王、倭仁、徐繼畬、郭嵩燾、馮桂芬等。另有一篇追溯近代變革思想起源,討論何啓、鬍禮垣等幾個近代人物的思想。這些人物與論及的事件,也是我一直比較關注的話題,因而拜讀瞭學斌的討論,也有幾句話想說。
學斌在導論中討論清末民初這個特殊的時代,並引用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錶述,以為“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壞的歲月;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仰的新紀元,那是懷疑的新紀元;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絕望的鼕天”。套用狄更斯的描述,清末民初確乎是一個矛盾的時代,新舊雜陳,希望與絕望共在。學斌的這個觀察是對的,清末民初,甚至可以說整個大近代都屬於這種過渡性質,從傳統到現代。
古典的中國創造瞭精緻而早熟的文明,這是不必懷疑的。不論近代西方知識人如黑格爾怎樣貶損中國文明,至少在18世紀之前很長時間,見到過中國文明的人,比如馬可波羅、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無不對中國文明心存敬仰,以為中國文明達到瞭一個非常不得瞭的高度,也給人類文明以重要啓示。西方的文官製度,權力製衡的製度設計,即便與中國文明沒有血緣上的直接關係,也與早期傳教士對中國文明的觀察有著因果關聯。中國文明對世界文明具有重大的曆史貢獻,並不局限於傳統的“四大發明”。
毋庸諱言,中國文明到瞭18世紀發生瞭逆轉。不是中國文明不行瞭,而是中國文明沒有跟上時代步伐,沒有像曆史上曾經齣現過的情形那樣,如飢似渴汲取域外文明、異樣文明,中國文明在18世紀之後,頂著康乾盛世的虛名,嚮世界大聲說不,不料就在這個時候,曆史逆轉,中國從西方人膜拜的對象一變而成為野蠻、不文明、不開化的象徵。
對於這個逆轉,我們過去很長時間以“悲情主義”進行觀察,以為世界虧欠中國,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中國的侵蝕。這個評判大方嚮當然不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確實在這個時間段深刻影響瞭中國。但是,我們過去沒有弄清這種影響的真意義。
古典中國的文明精緻而早熟,是對的。古典中國的文明對域外文明、異樣文明始終抱有濃厚的興緻,接納、吸收,融為一體,重構自己的文明體係。所以在過去幾韆年,中國文明的“文化邊疆”不斷擴大,中國文明的“政治邊疆”也隨之擴充。從18世紀迴望,中國文明從黃河一隅擴大到東亞如此廣袤的地盤,並不隻是血與火,不是戰爭,而有著文明的因素。
但是必須看到,古典的中國文明隻是一個農業文明,是在中國這塊以農業立國的土地上發生、發展,古典文明的全部成就都能從這個視角讀齣新意,從這裏纔能明白中國文明的真價值、真意義。而西方文明則不然。西方文明就是工業革命之後、啓濛運動之後的産物,是近代文明,又是工業文明,如果與中國文明相較,顯然不是優與劣,進步與落後,而是時代之異,曆史的落差。
在古典中國文明中,並不缺少工業文明、近代文明的因子。如果我們仔細閱讀司馬遷的《貨殖列傳》,就知道中國人的商業意識、經商纔能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族群相比都不弱。問題在於,中國智慧太高超瞭,兩韆年前,中國人為瞭社會穩定,堅定不移實行“重農抑商”基本國策。兩韆年不變,於是遏製瞭商業,遏製瞭中國本土的資本主義成長,成就瞭一個“超穩定”的中國文明形態,也使中國再次遇到西方時發生瞭巨大睏難。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遇到西方,就是中國從傳統走嚮現代的開始。中國可能沒有走好第一步,但要相信中國文明的基本智慧,中國一定能夠像一韆多年前接納印度佛教文明一樣,接納西方,中國不僅會將西方文明像佛教文明那樣吸納為自身的一個組成部分,重組成宋明理學,而且中國文明一定會像過去創造“中國佛教”一樣,創造齣一個“中國西學”。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大轉型的時代,就像從東漢至宋明遇到印度佛教一樣,異樣文明的交流並不必然發生衝突,一個善於學習的文明一定會利用機會改造自己,豐富自己。
在曆史的大轉型時期,新舊雜陳,舊的未去,新的已來;舊軌已破,新軌未立。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有新東西;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轉型沒有完成。我們都是這個大時代中的一份子,學斌這本書所描述的那些人物,其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似,乃至原型。
曆史是一個常說常新的學問,曆史無定式,是因為曆史學是對人類智慧的終極考驗,沒有辦法模擬,沒有辦法復盤。曆史學就是要學會講故事,講述一個不一樣的新鮮故事,吸引讀者,啓發智慧。
學斌就屬於很會講故事的人。讀瞭學斌的新著,寫下這點感想,僅供學斌批評,供讀者各位參考。
馬勇
2013年6月28日
最好與最壞的時代(第1部):局中人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最好與最壞的時代(第1部):局中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內容不錯,不過有明顯的錯彆字!!
評分還沒來得及看,送貨很快
評分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民國底氣:腹有詩書氣自華
評分清民國史政學兩界人物。
評分熱門推薦
評分民國底氣:腹有詩書氣自華
評分很有底蘊,頗具見地,這樣的好書,應該有更多的人去買
評分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時代。一如當今的民國熱,對當代的許多人來說,民國或許就是他們心中的黃金時代。而清末民初,在李鴻章的眼中,乃“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所以好時代還是壞時代,都不是絕對,本書所寫的載灃、榮祿、端方、徐世昌、邵飄萍、柳亞子、鄭孝胥等,便是深深嵌在這清末明初“變局”裏的“局中人”。
最好與最壞的時代(第1部):局中人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