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沉默》是一本既艰深又通俗,既严肃又好玩的奇书。如果你想明白在勋伯格之后西方音乐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好的向导。凯奇的实验性音乐基于他对生活、声音以世界的感受与思考,正如他附在每篇文章末尾的小故事所提醒的那样,他将生活与音乐、人生与哲学融为一体,他的书像他的音乐一样,向专家和门外汉平等地敞开。
《沉默》由杰出的美国音乐评论家凯尔·甘恩作序。作为制作精美的五十周年纪念版,作为一本了解现当代音乐的必读书,收藏价值毋庸置疑。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
《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作为美国艺术和文化的里程碑,该书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了五十万册。
约翰·凯奇(John Cage, 1912-1992),美国作曲家,哲学家,诗人,音乐理论家,版画复制匠,业余真菌学家。作为打击乐、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开拓者,凯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作曲家之一。与此同时,在与舞蹈家梅尔塞·坎宁安等人的交往中,凯奇也推动了美国现代舞的发展。1961年出版的著作《沉默》奠定了他作为音乐思想家的地位。凯奇的思想深受东方的禅宗、周易思想的影响,他最出名的作品当属《4分33秒》(1952)。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五十年后,它的影响力仍不减当年。凯奇让我们明白,音乐中的声音可以像自然存在的声音一样自由。只要我们侧耳倾听,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音乐。……凯奇所表现出的内容,同战后欧洲先锋派的消极音调和序列主义的伪科学性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读到《沉默》和《星期一后的一年》之后,我总是反复地重读这两本书,把它们视为神圣的文本。凯奇散文的独特风格引人入胜,包罗万象,令人耳目一新。
——约翰·路德·亚当斯(John Luther Adams),作曲家,The Place Where You Go to Listen的作者
凯奇是无可争议的美国实验音乐之父,他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声音本身……我们其实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凯奇的音乐、著作和他身为前辈的先导作用,整个美国先锋派会是什么样子。
——约翰·罗克韦尔(John Rockwell),《纽约时报》
在凯奇所有的作品中,具深远影响的或许就是他的一本书:《沉默》。即使现在,各类艺术家仍在继续回应这本书中体现的禅宗原则,随机操作,有关声音、沉默、形式和时间的种种具有革命性的观念。
——Dance Chronicle(《舞蹈纪事》)
《沉默》以现代好的献词开始——"致可能的相关者"——在这之后,你就踏上了当代文学所能呈现的令人着迷有价值的精神之旅。
——阿尔弗雷德·弗兰肯斯坦(Alfred Frankenstein),San Francisco Chronicle(《旧金山记事报》)
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家们写下的批判性话语,如今看来大多已经过时。凯奇的《沉默》却是例外。这本书的组织架构、箴言妙语、形式特点和禅宗故事今天读来更加令人深思。这本书着实改变了我的生活。
——玛乔丽·帕洛夫(Marjorie Perloff)
我一生中重读次数多的书就是约翰·凯奇的《沉默》。有的书会让人反复重读这本书正是如此。我经常重读这本书的部分原因是它向我表达的含义似乎总是在变化。
这本书让人们彻底改变了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体验的理解。
喜爱凯奇所写的书却无法理解其音乐的人称凯奇为哲学家,但他们忽略了更为明显的一点:凯奇与普通的哲学家不同,他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写作风格极其优雅,善用诙谐幽默的悖论。事实上,凯奇在走上音乐这条路之前想从事的正是写作。
——凯尔·甘恩(Kyle Gann) 美国音乐评论家,《沉默·五十周年版序》的作者
五十周年纪念版序 凯尔·甘恩
序 约翰·凯奇
宣言
音乐的未来:信经
实验性音乐
实验性音乐:法要
作为过程的作曲
I.变化
II. 不确定性
III. 交流
作曲
《变化之乐》和《想象的风景第四号》的作曲过程
《钢琴音乐21-52》的作曲过程
现代音乐的先驱
美国实验性音乐的历史
埃里克·萨蒂
埃德加·瓦雷兹
关于舞蹈的四篇评论
目标:新音乐,新舞蹈
优雅和清晰
在这一天……
2 页纸,关于音乐和舞蹈的122 个单词
关于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和他的作品
关于无的演讲
关于有的演讲
一个演讲者的45 分钟
我们去向何方?我们在做什么?
不确定性
音乐爱好者的田园伴侣
凯奇语录(《沉默》摘选)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所听到的大部分都是噪音。我们试图忽视噪音时,它会令人烦躁。不过当我们侧耳倾听时,却会发现它如此迷人。
过去,只要有人说我所呈现的音乐是实验性的,我就会表示反对。我认为,作曲家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实验早在最终作品问世之前就已发生了,就如同草图在绘画之前已经完成,排练在演奏之前已经完成一样。但是,在我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意识到,在创作和倾听一首曲子之间通常存在着显著差异。作曲家了解他的作品,就像伐木者了解他来回走过的那条林间小路,然而,听众要面对的是从未听过的曲子,就如同走入森林的人面对着以前从未见过的树木。
谁都不要以为,拥有了录音就等于拥有了音乐。音乐实践本身就是在颂扬,我们什么都不拥有。
那么创作音乐的目的何在呢?目的之一当然不是确定目的,而是确定声音。那么这个答案一定会以悖论的形式出现:有目的的无目的性,或者漫无目的的演出。可是,这种演出是对生命的肯定,既不会试图将无序整顿成有序,也不会暗示创作过程中的改进,而仅仅是一种让我们感受现有生活的方式,一旦人们摆脱了心灵和欲望的干扰,遵循内心的感受,现有的生活就会是如此美好。
创作一首乐曲,什么也不能成就。
实验行为的本质是什么?它只是结果无法预知的行为而已。因此,如果一个人决定让声音显示自身的特点,而不是运用声音来表达感情或者对秩序的看法,那么实验行为将非常有用。在结局未知的行为中,那些来自随机操作的行为是很有用处的。但是,现在对我来说,比起采取随机操作手段的作曲法,更重要的是所做的事情并不会决定演奏的那类作曲方式。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直接谱曲,因为任何行为都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要说,让声音仅仅作为声音非常重要呢?有很多理由可以对此进行解释,一种理由就是:这是为了让每个声音都成佛。如果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东方化了,也可以借用基督教诺斯替教派的论述:"劈开枝条现耶稣。"
战争到来时,我决定只运用沉默之声。对我来说,社会上庞大浮夸的一切都不再真实,不再正确。而沉默之声就像孤独、爱情或友谊。我认为它的价值是永恒的,至少独立于生活、时间和可口可乐之外。
……
五十周年纪念版序(摘选)
凯尔·甘恩(KyleGann)
我一生中重读次数最多的书,就是约翰·凯奇的《沉默》。有的书会让人反复重读,这本书正是如此。我经常重读这本书的部分原因是,它向我表达的含义似乎总是在变化。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1971年,而这次再版既意味着它问世50周年,同时也是我接触到它的40周年纪念。15岁初读这本书时,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豁然开朗。17岁时再次通读,我发现自己以前并未真正理解它的内容。到19岁时,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又一次得到改进。很可能是在21岁或22岁,还有25岁,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我经常感到这本书的含义犹如万花筒般不断变化。如今,在我55岁时,再次从头到尾专心阅读这本书,让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图景。但我不想因此下结论说,我如今的阅读感受比以前的更加真实更加可信。文本并没有变,变的是我。
比如说,凯奇在《关于无的演讲》中准备了六种回答,无论人们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答案都会是其中之一。15岁时我认为这是以十分聪明的方式来表述他的观点。到了55岁时,我觉得听到这种回答肯定是令人不快的经历。如今的我是正确的,还是以前的我是正确的?
凯奇并不是个晦涩难懂的作家:恰恰相反。他文风活泼,颇具魅力,一丝不苟,有时有点儿程式化,甚至有些絮叨。他一次次地重复着"可怜的鬃毛蓬乱的马",还反复提到消声室,并不断谈论如何看待巴赫这一重要问题。你抓住了这些关键内容。可什么是关键呢?这里是不是有太多的关键点?按照凯奇广为人知的声誉来判断,会不会一个关键点都没有呢?有时,凯奇也会变得喜欢说教,武断,他不失时机地试图使你相信实验音乐优于古典音乐,或者劝说你像欣赏交响乐一样享受观众的咳嗽声和婴儿的啼哭声,他还试着说服你相信,莫顿·费尔德曼(MortonFeldman)、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Wolff)、厄尔·布朗(EarleBrown)和他自己是20世纪50年代仅有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作曲家。他在《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里欣悦地大声宣告:"当代音乐正朝着我使之变化的方向发生改变。"他的大胆既让年轻人振奋,也让老一辈忧惧。一路走来,他挑战传统智慧,贬斥狂妄自负,清除错误假设,抹去石板上的一切记录,让我们所有的人从头开始。你能不能看出,提出问题要比发表声明更容易促使人们独立思考?嗯?
还有《不确定性》这篇演讲中记录的所有逸事,或许这也是众多读者从这本书中汲取的主要内容,其中一些在音乐界已经广为人知:爱洗衣机甚于沃尔特大叔的阿姨;从未实现的新西兰之旅;专断的勋伯格的荒诞推理;禅宗大师的传奇以及关于蘑菇的琐碎信息。凯奇讲述这些故事的方式剥离了情感的细微差别,使这个世界显得有点荒诞,置身其中的人们全都显得有些疯狂--除了凯奇。这些故事引人入胜。你也会发现,如果讲故事的人不是凯奇,那么很多故事都会变得平庸无趣。喜爱凯奇所写的书却无法理解其音乐的人称凯奇为哲学家,但他们忽略了更为明显的一点:凯奇与普通的哲学家不同,他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写作风格极其优雅,善用诙谐幽默的悖论。事实上,凯奇在走上音乐这条路之前想从事的正是写作。
相比音乐,人们从文字中能够更明智地得出结论;这本书使公众关注到了凯奇的思想。它恰于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伴随着新一代人对新生活步调的渴望。凯奇的文字给人们带来了原子弹般巨大的冲击力。《沉默》被公认为美国作曲家所写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我们需要添加"美国"这个词进行界定吗?不管怎么说,要反驳这个观点并不容易。我们也可以提到其他类似的书,例如亨利·考威尔(HenryCowell)的《新音乐资源》(NewMusicalResources),查尔斯·艾夫斯(CharlesIves)的《写在奏鸣曲前》(EssaysbeforeaSonata),还有哈里·帕奇(HarryPartch)的《一种音乐的起源》(GenesisofaMusic),这些作品曾鼓励了几代作曲家和音乐家去独立思考。但是《沉默》不同。它鼓励每一个人都去独立思考。
所以,在我对重读凯奇所得到的最新结论进行整理之前,我们先问一下这个问题:约翰·凯奇在出版《沉默》之前是什么样的人?出版这本书之后他又是什么样的人?
沉默 [Silence]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沉默 [Silence]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当年的先锋,通过文字理解一下听不懂的
评分汉语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文明的积淀、语言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光芒四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汉语园林中的艺术奇葩。它结构紧凑,格式整齐,音律和谐,言约旨远,意蕴深邃。历史上的和当代的文章大家,著华章于天机之中,设瑰辞于空灵之外,遣词造句,妙不可言,尽收人天之美,读之使人神游万仞,心骛八荒,韵味无尽。毕人世文辞之能事者,非成语莫属。如果我们能够熟练、恰当地运用成语,一定会使自己的文章或口语表达妙语连珠,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汉语成语辞书永远是读者心目中的常青树,是出版界的长销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间,一批优秀辞书问世,其中包括汉语成语词典。尽管当时收录的成语为数不巨,但其质量之高,令广大读者受益匪浅,记忆犹新。拥有一部古籍出版社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书,是值得庆幸和令人羡慕的事情。这些凝浸着前辈专家学者们和出版界的智慧和心血的辞书,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专家学者们和出版界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对广大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在全社会有口皆碑。 尔来岁月流逝,成语辞典谬种流传,糟粕泛滥。一时间蜩螗沸羹,丛聚嘲噪,恍惚茫昧,如丧聪失明,误人不浅。国粹瑰宝微音不嗣。
评分经典经典经典经典经典
评分配送很给力,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评价不给分
评分拉仇恨社会摇尾巴长大的笑话大王画的真好吃饱了么么哒哒哒哒的事情都说话呢个钟汉良性能给我打电话
评分接近于完美的图书
评分京东图书便宜实惠
评分本书是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张嘉佳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超4亿读者争相阅读的故事。书中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爱情故事,有念念不忘的美好,有爱而不得的疼痛,有生离死别的遗憾,有一再错过的宿命,也有喧嚣之后的回归和温暖。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那么多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有胡说八道的。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慵懒时,当你饭后困顿时,你会在张嘉佳的故事里看到自己,你会因为这些故事,而想到某个人,某段爱情。本书最初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义在网上疯狂流传,几天内达到1,500,000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引来电影投资方的巨资抢购,转瞬便签下其中5个故事的电影版权。其中名篇《你会不会说话》交给著名导演陈国富、《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暴走萝莉》交给幸福蓝海影业,均在拍摄筹备中。 2013年7月,张嘉佳在微博上开始发“睡前故事”,系列微博数度被转发超200万次,超4亿次阅读。11月,这些故事结集成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目前该书销量已冲破60万册,堪称是当年国内出版界的“黑马”。张嘉佳本人这样介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因为我是一个任性的人,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真诚的文字。这本书拆开来是一个个的故事,合起来是一个世界观。我想‘睡前故事’受到大家喜欢是因为它们是将文艺青年生活化。以前很多作者写故事,内容一接地气就会显得市井。我希望‘睡前故事’能成为文艺青年的翻身仗。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故事也让微博从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变为一个适合阅读的平台。” 5作品签售 2013年12月14日,张嘉佳赴蓉签售也足见他的高人气,据西西弗书店 工作人员谢小姐介绍,当天的签售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近10点,签售完已近商场打烊,粗略统计,当日共签出7000多本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责编包包说,“有市场的需要就会产生这种符合大家心理的作品,这批人很多都是从网络上先红起来的,在网络上就有一定的受众,等成书后,受众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包包认为,张嘉佳的文字篇幅不长,符合快节奏的需求,网友集中看完后很容易找到感动的点并转发,“张嘉佳是编”快讲完了,新书命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话说前晚“出了点儿事”,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睡不着了!什么事严重到令如此多人失眠?因为张嘉佳没讲“睡前故事”!有人数羊才能入睡,同理还有人数牛数星星之类的,最近不少网友变成数完管春、胡言、幺鸡等这些名字才能去睡觉。这些名字都是作家张嘉佳笔下的“睡前故事”里的人物,而他的单篇睡前故事夸张到被转发了六位数次,六位数啊!不过一千零一夜也有讲完的一天,张嘉佳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睡前故事”已近尾声,还有两三篇就要结束了,小伙伴们做好准备重新开始数羊吧!说好的睡前故事呢?没故事怎么睡觉!算起来大概从两个多月前吧,南京作家张嘉佳开始在微博上发“睡前故事”,故事里有痴情的管春、痴情的骆驼、痴情的毛毛、痴情的胡言、痴情的幺鸡……其实张嘉佳的笔下还有不少关于远方关于心情等主题的睡前故事,但也许是生活里的我们太缺爱,一般引起拍大腿式共鸣和井喷式转发的都是爱情故事,其中胡言和管春等几篇转发量都达到了六位数。张嘉佳
评分书质量没问题,内容看了再说吧。
沉默 [Silence]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