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根据经济学史上发生的思想革命和综合为标志,将经济学说史划分为四篇15章:第一篇为前古典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含4章;第二篇为古典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含4章;第三篇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含7章;第四篇介绍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三大流派。《经济学说史:思想发展与流派渊源/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经济学系列》重在对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发展沿革做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对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派的历史渊源、哲学思维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尤其侧重于对各经济流派之间的传承和革新进行比较。
《经济学说史:思想发展与流派渊源/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经济学系列》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四个“传承”和四个“结合”。即:重视经济思想历时演进的传承,重视经济学大师之思想的传承,重视经济学说主流嬗变的传承,重视经济学说批判思维的传承,重视经济学说与经济史的结合,重视经济思想与人文社科的结合,重视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结合,重视经济思想与现实理解的结合。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得到这样一些重要收获:①有利于全面认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②有助于理解经济学的二元结构体系;③有助于识别现代经济学的适用性;④有助于提高对流行思想的鉴别力;⑤有助于扩展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视角;⑥可以从经济学大师学术生涯中获得信念的力量。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前古典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1章 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
1.1 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和思维特质
1.1.1 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思维
1.1.2 古希腊的思维特质及理性演化
1.2 古希腊三大哲人的社会经济思想
1.2.1 经济学的开创者色诺芬
1.2.2 政治经济学的鼻祖柏拉图
1.2.3 古希腊思想综合者亚里士多德
1.3 希腊化时期的三大社会哲学思潮
1.3.1 希腊化时期的社会背景
1.3.2 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
1.3.3 克欲求善的斯多葛主义
1.3.4 追求享乐的伊壁鸠鲁主义
第2章 罗马——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2.1 古罗马时期的社会经济思想
2.1.1 罗马法的含义及其演变
2.1.2 古罗马的两大主要思想家
2.2 早期基督教的社会经济思想
2.2.1 基督教的兴起及其经济思想
2.2.2 教父思想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2.3天主教会体系的形成
2.3.1 中世纪的西方地理格局
2.3.2 拉丁世界的天主教会体系
2.4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2.4.1 经院哲学的形成
2.4.2 教会的学术垄断
2.4.3 经院哲学的研究方法
2.4.4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第3章 资本主义崛起期的重商主义
3.1 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
3.1.1 文艺复兴及其影响
3.1.2 民族国家的兴起
3.1.3 宗教改革和新教伦理
3.1.4 经验主义的兴起
3.2 重商主义的兴起和特点
3.2.1 重商主义的社会背景
3.2.2 重商主义的概念理解
3.2.3 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萌芽
3.3 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
3.3.1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
3.3.2 重商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
3.3.3 重商主义的管制和寻租
3.4 重商主义的思想演进
3.4.1 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3.4.2 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3.4.3 德国的官房学派
第4章 资本主义崛起期的重农学派
4.1 重商主义后期的思想变革
4.1.1 数量方法的兴起
4.1.2 自由主义思潮
4.2 重农主义的兴起和特点
4.2.1 重农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
4.2.2 重农学派的基本含义
4.3 重农主义的两大思想先驱
4.3.1 农业辩护人布阿吉尔贝尔
4.3.2 第一位真正的经济学家坎铁隆
4.4 重农学派的两大关键人物
4.4.1 重农学派的创立者魁奈
4.4.2 重农主义的实践者杜尔阁
第二篇 古典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三篇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四篇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三大流派
精彩书摘
在《国富论》中,斯密建立了以货币为交换媒介和以分工为生产特征的体系,其基本分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分工、价格和分配的分析、经济增长的性质。
1.分工理论
重农学派关注纯产品的增长,而斯密则强调国民财富的增长,并以人均国民收入而不是总收入或国民财富作为经济福利的标准和他讨论的出发点。斯密认为,人均国民收入决定于两个因素: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比例。斯密把非生产性劳动解释为所有从事服务业的劳动,而劳动生产率与分工有关,分工是有助于生产力提高的最重要条件。斯密(1972:5、7)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斯密把分工的影响分为3个方面:①导致劳动者技巧和灵敏的增加;②节约不同工种之间转移的时间;③有助于知识的积累而产生机器的发明。
在分工产生的原因上,斯密将之归因于人类交换的本性。也就是说,分工是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相互交易的缓慢而渐进演化的自然产物,而不是人类理性、计划或政府干涉的结果。同时,交换引起分工,而分工的发展又受交换范围(也即市场广度)的限制。斯密(1972:16)写道:“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总是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例、如,大城市的一些业务(如搬运工人)就难以在小村落中存在。其中,在斯密时代,影响市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运输工具,如当时的水运就比陆运能够开拓更广大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的原因。显然,斯密对分工的研究是多维度的,既分析了工场内部分工,如扣针制造业,也描绘了社会各部门的分工,如小村落和大都市的比较。
……
前言/序言
经济学说史:思想发展与流派渊源/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经济学系列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