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給觀眾帶來瞭欣賞的愉悅和無限的歡樂,而又因其錶現方式的直觀性、形象性、真實性、豐富性,使其對觀眾有廣泛、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從而引發對這種影響力的正麵或負麵的效應評判,乃至最終産生對電影進行不同形式檢查的製度實踐。《中華史學叢書: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製度研究》研究的主題,正是電影檢查製度在民國時期的發展曆程。與民國電影産業的發展相對應,電影檢查也經曆瞭從無到有的過程,其産生背景和錶現形式與其他電影大國相比,有同有異,而其最具“特色”的方麵,是對電影道德題材錶現的關注、對武俠神怪影片的嚴厲查禁以及對外國“辱華”影片的高度敏感,這些都是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現實和近代以來的特殊環境密切相關的,值得我們去研究和討論。
作者簡介
汪朝光,1958年齣生,先後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曆史係,獲曆史學博士學位。自1984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現為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大學曆史係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華民國史,尤著力於民國政治史和民國電影史的研究。著有《中華民國史》第4、11捲(中華書局2011年版),《中國近代通史》第6、10捲(江蘇人民齣版社2006年版),《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10年版)等學術著作,並在《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電影藝術》等學術期刊發錶研究論文近百篇。
目錄
民國電影檢查之濫觴
——北京政府時期電影檢查的醞釀實行
國民政府統一電影檢查製度的建立
——教育部、內政部電影檢查委員會
電影檢查製度的地方實踐
——上海市電影檢查委員會
美國電影在華境遇的改變
——“不怕死”事件的前後經緯
“革命”語境下的地方電影檢查
——以漢口法租界電影檢查為例
地方邊陲的電影檢查
——哈爾濱電影檢查
電影檢查權的轉移
——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的建立
電影檢查製度的延續與調整
——抗戰時期大後方的電影檢查
“新”舊雜陳
——抗戰時期淪陷區的電影檢查
電影檢查體製的復歸與消亡
——戰後的電影檢查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在作者寫作本書的前言時,正值美國影片《被解救的薑戈》在中國
的公映因為“技術原因”而被叫停,從而引來眾多影迷的關注和評論。而無論是什麼樣的“技術原因”,或許是技術方麵的“技術原因”,也或許是藝術方麵的“技術原因”,又可能是內容錶現方麵的“技術原因”,
都不無形象地說明瞭電影在大眾層麵所能引發的反響可能遠勝於其他的藝術形式,也為本書所論述的主題
——電影檢查,提供瞭某種現實的呼應。所謂以史為鑒,或許我們正可以從過往的曆史中,為認識和理解當下的現實有所參照。
電影是我們唯一能夠知曉發明時間的藝術形式,並且在其誕生至今
剛剛100年齣頭的曆史中,以
無與倫比的方式,從廣度和深度各方麵,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不僅是藝術欣賞的愉悅,更在於生活態度與思想方式,乃至我們對世界的過去、當下和未來的認知。正是因為電影真實、豐富而生動的形象性以及由此産生的
其對受眾廣泛、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在電影誕生後不久,對電影影響力的正麵或負麵的效應評判,對電影是否應該進行檢查,以發揚其“正麵”意義,限製其“負麵”意義,便成為電影界、輿論界以至社會各界曆久不衰的話題,並常常引發廣泛而激烈的爭論,又使這個問題往往不再局限於電影的層麵,而上升為社會的、政治的問題。最終的結果是,對電影應該有必要的檢查成為多數共識,而以什麼標準進行檢查,檢查的結果具有強製性還是指導性,如何將其運用在電影放映的實際,則又成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傢、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電影檢查規則和不同的實現形式,至今
我們也很難以某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在這個多元化世界中的不同電影檢查規則和實現形式的“好”與“壞”。
電影進入中國的時間幾乎與其發明是同步的,而在電影進入中國之後,從放映到製作的産業成長曆程,與世界各國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基本一緻的。在近代中國頗為艱難的現代化轉型的背景之下,電影産業的發展與其他現代經濟、文化産業的發展相比,卻是比較順風順水,難得地保持瞭基本嚮上的勢頭。還在1920年代中期,中國的電影産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國都市電影市場的成長也不遑讓於其他的經濟文化大國。與中國電影産業的發展相對應,電影檢查在中國也經曆瞭從無到有的過程,其齣生背景和錶現形式與其他電影大國相比,有同有異,而其最具“特色”的方麵,是對電影道德題材錶現的非常關注、對武俠神怪影片的嚴厲查禁以及對外國“辱華”影片的高度敏感,這些當然是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現實和近代以來的特殊環境密切相關的,值得我們去關注和討論。
作者的曆史研究,其實更多地集中在民國政治史領域,不過因為作者也算是個資深而真正的影迷,看過無數的中外電影,便在娛樂之餘,也對與電影有關的問題産生瞭濃厚的學術興趣。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作者不揣冒昧,開始從事一些與電影曆史相關的研究,而又集中在民國時期電影檢查的主題。作者於電影曆史研究應該算是後來者和門外漢,研究的曆程也有許多難言的艱辛,好在總算能夠堅持下來,並且有瞭一定的成果,從而有瞭本書的齣版。
本書的各章節,曾經作為研究論文在不同的刊物發錶過,此次在結集齣版的過程中,作者根據新的資料和新的認識,進行瞭必要的修訂和增補。但是,因為時間和精力所限,這些修訂和增補仍然是不完全的,隻能留待以後有瞭更充裕的時間,或可進行徹底的修訂乃至改寫,學術的發展和進步便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而得以不斷成長與完善的吧。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諸多師友的關心、支持、鼓勵、幫助,他們或提供稀見珍貴的資料,或幫助獲取可貴的研究信息,或不吝真誠地批評指教,使得作者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研究的不足。作者供職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作者兼職的上海大學曆史係,民國電影史料的收藏機構,如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重慶市檔案館、國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都對作者的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給予許多支持,使得作者的研究能夠建立在堅實的史料基礎之上。中國曆史學和電影學研究的代錶性學術刊物《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電影藝術》等,寬容地對待作者研究的不足,使作者的不少研究成果得以
先行麵世,並接受學界的批評。所有這些,對於作者起初貌似“外行”的研究得以走嚮“內行”並最終得到學界的認可,推動電影史研究的史學化,起到瞭各自所能起的重要作用,對此,作者誠懷感激之心,並錶衷心謝意。至於研究中的種種不足或訛誤之處,自然應由作者承擔全部的責任。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第五期)“近現代中國社會文化史”(J50106)的資助,謹緻謝意。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的相關領導,決定齣版這樣一本未必能夠帶來多少經濟利益的著作,本書的策劃、編輯、設計人員在編輯齣版的過程中精心編校,費力多多,作者在此錶示非常的感謝。
電影史研究在中國學界仍然是有待大力發展並有廣闊空間的研究領域。作者亦有意在未來的歲月中,在電影史研究領域繼續有所開拓,有所貢獻,有所成績,並望得到學界同仁一如既往
的支持和批評。
前言/序言
中華史學叢書: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製度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