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9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是迄今为止一部百年中国言论史,价值独特!
史料丰富,图片精美,全方位呈现中国人民争取言论自由、推动时代进步的壮阔历史,记录了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可歌可泣的真相。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全面梳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言论史,起自1872年上海《申报》创刊,终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每年一篇,评述当年风云人物、典型事件,篇末以“记事”形式胪列该年言论史实。本书呈现了转型时期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历史图景,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漫长历程中如何运用言论武器表达观点,争取权利,推动社会变革进步。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最近十几年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企业史、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等。著有《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金庸传》《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等,编有《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追寻律师的传统》等。
杭州民间学者傅国涌先生著的《笔底波澜》,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的细致梳理。
——畅销书《常识》作者 梁文道
傅国涌在尘封的史料中勤奋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国不少历史真相,以新的视角给读者新的启发,实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袁伟时
傅国涌的文字之所以可信,在于他的理性、道义和人格力量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在一个弯弯曲曲的年代,傅国涌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崔卫平
傅国涌钩沉半个世纪前中国知识界、新闻界旧人旧事的文字,我在今天读来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这种感受的复杂真切远过于读《世说新语》。
——《南方周末》编辑、杂文 家鄢烈山
傅国涌的写作堪称独树一帜,他总将庞杂的史料钩沉与高度的现实关切水乳交融,平静的史家调子里,暗淌着壮怀激烈的焦灼与隐痛。
——评论家 李静
前言
小引
1872年 《申报》的创世记
1874年 王韬开创“文人论政”先河
1883年 《弢园文录外编》
1889年 《万国公报》开风气
1893年 “无党无偏”《新闻报》
1895年 “公车上书”
1896年 《时务报》一纸风行
1897年 严复翻译《天演论》
1898年 戊戌变法被绞杀之后
1899年 《清议报》一枝独秀
1900年 章太炎的“长枪大戟”
1901年 《大清律例》的紧箍咒下
1902年 呼唤“新民”
1903年 风雨“苏报案”
1904年 “中国智识阶级的一个宠儿”《时报》
1905年 《大公报》“勉尽天职”
1906年 “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
1907年 秋瑾被杀害之后
1908年 千夫所指《大清报律》
1909年 于右任再接再厉
1910年 《民立报》“凌寒自开”
1911年 宋教仁的“光焰逼人之文”
1912年 “言论自由,为约法所保障”
1913年 胡石庵拒绝勋位一
1914年 反对《报纸条例》、《出版法》
1915年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6年 “呜呼袁世凯”
1917年 “《新青年》时代”
1918年 “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
1919年 陈独秀被捕之后
1920年 《争自由的宣言》
1921年 《不自由毋宁死》
1922年 《我们的政治主张》
1923年 “我是不跑的”
1924年 《语丝》和《现代评论》
1925年 “五卅”惨案发生之后
1926年 “四不”开创“《大公报》时代”
1927年 “四—二”之后
1928年 “没有气骨的人不配主持有价值的刊物”
1929年 《新月》光华
1930年 《大公报》重申“四不”
1931年 “确实的消息”和“负责任的评论”
1932年 从鲁迅答《中学生》开始
1933年 刘煜生被枪杀之后
1934年 “报有报格”
1935年 “射雕老手,箭无虚发”
1936年 “为争取言论自由宣言”
1937年 “不投降”
1938年 邹韬奋提案“撤销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
1939年 朱惺公的公开信
1940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941年 “飞机洋狗”起风波
1942年 陆蠡书写“正气歌”
1943年 《看重庆,念中原!》
1944年 《延安一月》
1945年 “拒检运动”
1946年 《观察》绝响
1947年 《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1948年 南京《新民报》被封杀之后
1949年 “时间开始了”
后记
对清廷来说,对中国近代史来说,1905年都是一个转折点。在空前的危机下,清廷下决心实行改革,慈禧太后成了戊戌变法遗嘱的执行者。有些举措甚至超过了当年,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舆论,几乎一致认为启迪民智、提高国民素质是中国振作起来的前提。而在当时,启迪民智的主要方法就是兴学校、励游学、译西书、开报馆以及阅报讲报等。仅专文论述者就不胜枚举。上海《新闻报》从3月28日到31日连载发表的《论报馆之有益于国》,断言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其国终不能长存,其国终不能独立”。《东方杂志》第8期也发表专论《论政府宜利用报馆并推广白话演说》。
2月3日,彭翼仲在《京话日报》发表《瑕瑜不掩》自述:“事非经过不知难,办了两年多报,愈办愈胆小。”但他坦言:“应该争论的,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开通风气,热心爱国,这八个字虽成了现在的口头禅,但从现在作去,天下的人总要来原谅的啊!”他自述创办《京话日报》的目的一是“开发民智”,二是建立一个能够为中国人说话的舆论阵地。2月4日,他发表文章说“一定要争回这说话的权柄”。他一再声明,“我们这《京话日报》是一个胆大妄言,不知忌讳,毫无依傍,一定要作完全国民的报”;“不怕得罪人,知道的就要照直说”;“凡衙门八旗的弊病,明说暗说,毫不容情”;“应该争论的,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对王公贵族、豪绅恶霸恃强凌弱、草菅人命、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等丑行做了大量报道和评论,多数是该报记者编辑自己编写,少数是读者来稿。这些报道、言论当然得罪了不少有权有势者。
8月,《京话日报》不畏权势追踪报道那王府活埋侍妾的新闻,“访了二十多次,还有人进府细查”,连续发表《不近人情》、《王府活埋人》、《三记活埋人的事》、《四记活埋人的事》、《五记活埋人的事》等报道,还发表多篇评论,并于9月3日刊出广告,严词拒绝那王府的更正要求,声明“那王府活埋人的事,真而又真,本馆访友亲眼目睹,宝钞胡同一带居民一口同音,如有虚假,本馆甘认其罪”。“报馆争的是公理”,“报馆是天下人说话的地方,专讲公理,不徇私情,徇了私便够不上报馆的资格”。显示出报人彭翼仲的嶙峋风骨,为《京话日报》赢得了声誉。难怪在三天后,《京话日报》发起偿还国债的“国民捐”运动,迅速得到王公、大臣、公主、命妇及官、绅、商、学、兵等各界读者的响应。创刊不过一年的《京话日报》成了北京第一家发行超过万份的报纸。英敛之曾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北京报界之享大名者,要推《京话日报》为第一”。
……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好看!喜欢这种专门讲一类的史书
评分代朋友购买................
评分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我们相信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①,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点赞!
评分沿着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我们能找到历史的踪迹,而新闻与社会的互动,交相辉映,为中国的言论开辟一条新路。
评分很好。。。。。。。。。。。。。。。。。
评分我们台领导推荐的,不会错,也推荐大家看
评分书不错值得购买哈京东给力
评分好书 值得一看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