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傅璇琮先生指出:就我个人来说,在唐代文学研究上之所以有一点成绩,都是在程先生指导、鼓励下取得的。特别是我所撰的《唐代科举与文学》,即是受程先生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的启发。因此我觉得,我们研究现代学术史,除了研讨学者本身的治学特色外,还应探索前后辈学术传承的良好经验和典范学风。
周勋初先生回忆:一九八二年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举办培养硕士研究生座谈会,千帆先生提出了必须开设文献学课程的方案。这是针对前时的空泛之病提出的救洽良方,很多学校接受了这一建议,学界风气大为好转。随后千帆先生又提出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主张。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专业一直遵照这样的方针培养学生,成效显著。
大弟子莫砺锋强调: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源远流长,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曾以[东南学术]之名驰誉海内外,可惜她先后经历了抗战西迁、院系调整以及[文革]等曲折过程,深受摧残。等到七十年代末时早已雄风不再。正在此时,年过六旬的程千帆先生应聘到南大来任教,为南大的古代文学学科注入了生机。在他的主持下,南大的古代文学学科不但逐步恢复了元气,而且日益发展壮大,终于成为以成就卓著、特色鲜明而为学界瞩目的全国重点学科。这是程先生人生业绩中最重要的一大贡献。
内容简介
今年是著名文史学家程于帆先生的百岁诞辰。为了纪念,特约请先生的家人、友好与门内弟子撰文予以缅怀、介绍。每位撰稿人怀着诚挚的感情,以亲历亲闻,从不同角度,将先生治学著述、处世交游、育人传薪及日常生活之散珠碎玉、吉光片羽,采撷拈取,连缀成篇,并配以先生的小传、照片、题字、书信、手迹及作者与先生的合影等图片,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和认识一代学术大师提供了一部真实、可信的读本。
作者简介
作者是资深编辑,与众多专家和学者有着较为密切的工作联系,编辑并主编出版多部名家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程千帆传略
千帆,你安心地走吧
往事如风——回忆父亲程千帆
忆妻兄程千帆
“逢其知音,干载其一乎”——缅怀学术知音大师程千帆先生
程千帆先生晚年的三大贡献
深切怀念程千帆先生
敬业乐群学界楷模——为纪念程千帆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脚踏实地做学问——记程千帆先生对我的教诲与鼓励
忆念程千帆先生
怀念千帆先生
半个世纪来的风雨历程——沉痛悼念导师程千帆教授
一代宗师的风范——纪念千帆老师百岁诞辰
余霞灿烂,薪火绵延——程千帆先生的晚年业绩
程门求学记
忆千帆师断章
记程先生的一次见面会
想念恩师程先生
程千帆师与对联
千帆先生书札二三事
说先师闲堂赠潘石禅先生诗兼述往事
程千帆先生与我的师生之缘
写在腊梅花开时
学术“名医”——怀念千帆师
程门窥微四题
帆远却如闲——“闲堂”之意蠡测
一面——追忆太老师程千帆教授
精彩书摘
程先生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文学研究所面对的,是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心灵,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也同样是如此。因为理论固然也会受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但归根结柢,理论又是从作品中抽象出来的,而批评更离不开作品。由此出发,程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应分为对“古代的文学理论”和“古代文学的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的著名观点。研究“古代的文学理论”,他早年编撰有《文论十笺》,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外部规律和文学创作内部的规律,作过专门的研究,晚年又主编《明清文学理论丛书》,计划为学界关注不够的明清文学理论研究,提供较为完备的文献资料。他既注意结合具体作品,对前人业已从创作中抽象出的理论或所作的某些文学批评,进行必要的阐释和印证(如《(复堂词序)试释》、《关于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等文章,都特能见出其从作品出发的文论研究特色),又重视研究“古代文学的理论”。在他的名作《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一文中,他通过对作为一种表现方式的一多对比在古典诗歌中存在方式诸形态的探索与分析,指出无论是古典诗歌描写中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时间与空间的交叉与组合,还是结构中布局、用韵与声律的安排等,都大量存在着一与多对立(对比、对举)的现象。在一与多这对矛盾中,一往往是主要的矛盾方面,诗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它来表达“其所要突出的事物”;“一与多虽然仅是数量上的对立,但也每在其中同时包含着其它一对或数对矛盾,因而能够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这种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抽象出理论方法的意义,不啻为古代文论研究界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古代传说中的息壤的、生生不息的新矿藏。
……
前言/序言
想念大师丛书系列(8):想念程千帆(1913-2013)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