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走出电商困局》是本年度畅销管理书籍《我看电商》作者黄若的新力作,意在深度剖析电商行业发展,破解电商困局。
经历过10年超常规的快速增长,电商行业即将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期。多年来这个行业不断融资不断烧钱却大多无法盈利的怪圈怎样突破?在很多企业面临估值下跌,资金吃紧,用户流失的关键节点,怎样从零售经营的细节入手构建核心竞争力?当人口红利逐渐褪去,“蛋糕”再也做不大了,GDP不再高歌猛进,投资回报日益低迷,“跑马圈地”的时代一去不返的时候,电商的出路又究竟在哪里?
高速增长的时代趋于结束,迅猛运转的加速器早已锈蚀,这是一场转型,更是一次新的机遇。
内容简介
《走出电商困局》是作者多年来涉足零售、电商和投资行业的感想、体会与分享。
作为中国连锁零售业及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军人物,历经现代连锁零售业的蓬勃发展,从跨国巨头到内资民营企业,从开创天猫时代到成功上市,从电商行业到投资行业,其中作为实践者作者有很多的感悟、收获和体验与电商业者分享。
过去十几年,借助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与个人消费的时代红利,中国零售及电子商务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消费力上升,中产阶层快速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商家,自此我们进入一个商业、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年代。无论是线下连锁或线上团购,每年几十万的零售体量均以两位数的增幅大步向前迈进。当狂热渐退,稳健发展逐步取代高速扩张,我们开始质疑圈地式的运动产物之下是否有足够的产出?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空有规模没有利润?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间模式雷同,价格战不断?我们又能不能以更加理性、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思维,去实现从零售大国到零售强国的跨越?
时间还不是问题,行业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关键要看是否真有反思和调整的悟性。对于绝大多数过去10多年习惯于快速道上奔跑的企业,此时需要的是全面地检查一下变速器,随时做好准备换挡
作者简介
黄若,原当当网首席运营官(COO)、天猫商城创始总经理。
拥有超过20年的商业、零售业从业经验,曾长期任职多家全球500强企业。淘宝商城平台式电子商务模式即由黄若所创。今天在B2C行业里十分流行的招商联营、扣点经销、旗舰店、专营店、7天无理由退换货等操作最早大多出自黄若之手。
黄若具有丰富的商业管理经验,同时对东、西方不同的企业体系及消费者行为有着深刻的了解,在领导零售企业创建、重组和业务拓展方面具有专长。他认为:“今天的电商,犹如那个扮演皇帝的演员,被人叫陛下叫得多了,错以为自己就是皇上。其实你本就是一个农家子弟。”
精彩书评
★黄若先生的条理清晰,文风朴实,娓娓道来,令人受益匪浅。都说文应如其人,那黄先生肯定是个睿智又质朴的人。由衷地钦佩!
——米途邓*
★“黄药师”黄若的文章非常适合互联网企业之外的企业掌舵者们看看。
——庄*
★我视野所及,黄若先生是好的零售和电商领域专家。对从事电商、投资电商的人来说,黄若的作品值得一读。
——李**
★黄若的作品是说势、道而非术,且没有一点评论家的风格,思路开阔又清晰具体。典型的零售人风格,扎实谦虚。看完很多问题想得更明白了。
——旸*
★不是什么宝典也不是经营秘籍,不唬人,这是感悟、分享,踏踏实实,条理清晰,作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实实在在的电子商务 “道”的东西。
——不知所云的**
★电商实战人的随笔,没有虚的,真知灼见很不错,佩服的是作者的各种观点后面的一身正气,对于投资电商或服务电商的相关业界人士,对广告人、传媒人、广大营销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
——乌鲁木齐***书店
★作者根据自身经历,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国内电商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自己的看法。对于电商从业者、有志进入电商领域的学生、创业者,以及对于将要触电的线下企业都极有裨益。
——@电商 *网
★不是神乎其神的所谓秘籍,也没有深奥的理论,只是听一个老朋友在讲过来人的故事和感悟,很受用,推荐!
——薛*
★推荐理由:1.浅显易读,聊天般文字中分析了电商细分业态的典型案例,有干货;2.作者职业经历中的传统零售和电商都进入了实操层面的高层,贯通了线上线下;3.职业经理人的视角使得作品较那些创业人写得更加客观。
——李双**
目录
第一章 把蛋糕做大不能仅仅靠加水
过去二十年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处于超常规增长阶段,在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内企业总是习惯于过分强调扩张,喜欢粗犷式的管理,忽视经营细节,缺乏从每个运作环节里抠效率的文化,导致的结果是企业没有与规模相匹配的产出,面对经济形势变化的抗击打能力薄弱。
第二章 “跑马圈地”式增长时代的结束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疯狂扩张,其实和线下零售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最初几年走的路子十分相似。扩张是为了抢地盘,抢市场份额,但是企业自身如果没有可持续的经营能力,那就是一把泡沫。几年前在阿里巴巴谈及线下走过的弯路,马上被告知那是传统企业的问题,“在互联网不存在这种状况”。殊不知,历史总是会惊人的相似。
第三章 做大做强不能仅仅是一张画出来的大饼
企业各有千秋,规模各不相同。太多的企业没有立足于自己的条件和能力,片面追求规模,结果导致自己在既没有量又没有质的情形下两头受损。
第四章 电商“低价”背后的悖论
低价是一种零售信仰,一套经营文化,而不仅仅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低价首先是用来衡量自身的经营能力的。没有与低价先呼应的运营管理支撑,低价只是一片浮云。
第五章 投资人的钱不是公益基金
资本和经营的结合能够加速企业发展,但事实上一方面资本市场总在寻找合适的投入对象,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面对着融资的困扰。对于如电商企业,投资者更在意什么呢?
第六章 危险的“过冬”论
很多做电商的人把2012年叫作入冬,把2013年称为寒冬,认为资本市场投资变冷,融资困难,应当做好过冬的准备。事实上这种冬天论是一种很错误很危险的心态。
第七章 电商十年烧钱的反思
没有核心竞争力,无法持续地留存顾客,仅仅靠市场兴奋剂的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哪怕你背靠一位超级有钱的老爹。
第八章 传统企业的曲折电商路
过去10年,中国传统企业试水电子商务的不少,却鲜有建树,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不能真正做到从零开始,背负太多成型模式下的僵化思维,花大价钱买新鞋,走的却还是老路。
第九章 “价格战”是把自残剑
低价无疑是零售永恒的主题,但低价和价格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很多时候,企业一味地把价格战作为挑衅对手、吸引顾客的武器,其实这是在免费送给任何对手一把制服你的匕首。
第十章 国内零售效率面面观
国内零售各种平台独占鳌头,是国情下的产物还是快速发展时代低效率圈地运动的特征?这样的模式能否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社会化成本问题又如何得到有效解决?
第十一章 平台不是万应丹
线上线下,过去这些年平台模式一枝独秀,这个模式起点低,拓展迅速,但平台是零售的初级形态,不能把它想象成一粒万应丹。
第十二章 养猪与养孩子
做投资和做企业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投资是经由资本介入收取回报的,所以从行业特质来讲,有好的回报就应当出手,不应该抱太多的感情色彩。做企业则完全不同,不仅仅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为一份自我价值的实现,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靠一番感情和全身心精力的投入塑造一家优秀企业的。
第十三章 大马力的水泵和漏水的水桶
水泵插上电源后,在马达的带动下强马力地向水桶里灌水,日复一日。几年下去了,水桶里的水位上升得很缓慢,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电费在涨价,维持水泵运行的成本不断上升。这是B2C电商们近年来的普遍状况,原因在于:这只水桶严重漏水!
第十四章 绕开石头不是管理智慧
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件通渠的活儿,核心在于疏导而不是改道。
第十五章 大个苹果应当卖给顾客?
并不是你能给顾客提供超值商品、超值服务就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除非你的这份超值具有可持续性。
第十六章 别把顾客当上帝
很多公司喜欢说它们的目标是把顾客当上帝。貌似定位很高,其实未必贴切,操作上更行不通。顾客固然需要你的尊重,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其空谈敬重,不如多一份贴心。
第十七章 做一名好裁缝
量体裁衣是每位裁缝的基本功,既然天下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身材,在裁缝的眼里,就不会有两件完全一样尺寸的服装。公司的管理也是如此。
第十八章 职场不是官场
中国长久以来只有官场、商场,读书人还有学术场,至于职场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于是乎很多时候与职场不相符的那一套生生地被搬到现实职场中,从而导致了很多扭曲。
第十九章 迎接95后时代的移动变革
移动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的行业格局,不仅仅是更便捷、更多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更多的是在于它深深渗入到还处于“青苹果”年龄代的新兴族群。
第二十章 十字路口:未来机会均等
高速增长时代趋于结束,不要以为格局已定。对于绝大多数在过去十多年习惯于在快速道上奔跑的企业,他们的变速器早已锈蚀。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机遇。
精彩书摘
在于抱有这样想法的创业者们被昨天的泡沫迷惑了,心存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想告诉大家,这不是冬天,这是一种常温,是投资市场对电商趋于理性的回归。那种过热才是不正常的,今天这个气候实际上是正常的。你不能指望一个行业永远有人排着队要给你钱,然后你还认为排着队要给钱这是正常的,反而现在没有人给你钱,这是不正常的。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做企业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现在你虽然在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但没有把它当成一种常态,而是当成一种非常规的状态,想着我只要度过这个困难时期,照样可以轻易融到钱。
如果你抱着这种过冬心态的话,这个冬天可能会非常漫长,你不明白的是为何家家户户都得有厚被子。昨天那种很多人排着队要给你钱的状况它是过热的。这个过热的产生有几个基础和前提,它们只能是一阵子,不可能长久持续。第一个前提,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风暴,资本市场有一个矫正的过程;第二个前提,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赌一份行业和市场的未来溢价。互联网、新兴行业、中国新兴市场、投资机构着眼于投长远期,人们希望更早地进入新行业、新市场,指望捷足先登的获利。这是一种非常态的溢价,不能要求这种溢价现象永远存在。
现在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资本市场对电商开始变冷了,为什么现在找投资会越来越困难?回到我们一开始讲的,就是你永远要记住,资本市场给你钱是为了追求回报。几年前你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如果你说赶紧帮忙抚养一下,我能够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世界冠军,人家相信你。这是有可能的,虽然可能性不是很大。几年过去了,现在这个孩子可能已经十一二岁,他既没有弹跳能力,身体的柔韧性也不好,你说要让他成为体操冠军,人家会觉得算了吧,还是找别人去吧。
同样的道理,电商业也是这样。电商在中国从2000年、200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做了12年。12年间,我们现在来看除了个别例外,绝大多数电商企业都在亏损,不仅亏损,而且现在我们看不到这些亏损公司具有在较短的时间内扭亏为盈的措施和步骤。几乎所有的电商企业都是一个很简单的模式,就是你给我钱,我花钱买用户流量,通过买来的这些流量卖商品给顾客,不停地靠打价格战亏本地卖,卖100块钱往里面贴10块钱。这种模式如果在早期的时候,你可以说做流量是为了培育市场,想要获得这么多用户是因为把用户圈进来以后能够产生更多的销售,能够做更多的利润,人家相信你。但是第一年拿这个来说事儿,第三年拿这个来说事儿,第五年你还拿这个来说事儿,那么人家会一直相信你吗?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风险投资方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理性的阶段,这个理性就是说.不再仅仅凭你PPT上的几句话就能埋单,不再相信你简单地告诉说给我钱吧,反正我总有一天能挣钱的。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来讲,你更应该想到的是:这个不是严冬。如果你还有现在是过冬这种思想那就太危险了,你很可能还在自我迷惑。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走出电商困局》精彩试读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疯狂扩张,其实和线下零售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最初几年走的路子十分相似。扩张是为了抢地盘,抢市场份额,但是企业自身如果没有可持续的经营能力,那就是一把泡沫。几年前在阿里巴巴谈及线下走过的弯路,马上被告知那是传统企业的问题,“ 在互联网不存在这种状况”。 殊不知,历史总是会惊人的相似。
走出电商困局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