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集》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创刊30周年而作。《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是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音乐教育类专业期刊。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杂志已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翁持更,现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社长、主编。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曲。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小学篇
编花篮
夏天的雷雨
螃蟹歌
苗家儿童庆丰收
桔梗谣
摇啊摇
荡秋千
两只小鸟
东北好
踏雪寻梅
春晓
外婆的澎湖湾
黄河船夫曲
姑苏风光
乒乓变奏曲与打字机
暴风雨
致春天
四季歌
意大利随想曲
红色娘子军
初中篇
当兵的人
樱花
阿西里西
念故乡
海之韵
船夫曲
银屏之歌
走进京剧
走进曲艺音乐
打开管弦乐欣赏之门
高中篇
多彩的民歌
鼓舞铿锵
京剧大师梅兰芳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标题性交响曲
聂耳
冼星海
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亢的西北腔
拉丁美洲音乐
精彩书摘
编花篮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人教版《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编花篮》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河南地方特色的民歌,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表达㈩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集到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尤其是衬词“哪哈依呀哎”的运用,使之具有浓郁的河南梆子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曲调为七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均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扩大了乐句的长度,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编花篮》。
2.模仿学唱前倚音和下滑音,唱出歌曲的韵味。
3.对比演唱《茉莉花》,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用活泼的情绪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唱出民歌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在方言歌曲中激趣导人,让河南不再遥远。
师:在1000年前,有一个诗人到杭州做官,晚年回到家乡,仍念念不忘看到的美景。
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你们知道,他是谁呢?
生:(异口同声)白居易。
师:今天,黄老师就带你们到白居易的家乡河南去走一走,看一看。
〔设计意图〕《编花篮》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色彩,被当作“河南民歌”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但与杭州孩子的生活非常遥远。这次到杭州上课,我借用大诗人白居易留下的千古佳句,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河南的距离。
播放歌曲《河南人,中》的片段。
歌词是这样的:来到郑州包你学会一个字——中,到了河南你会想说一个词——得劲,吃到郑州烩面你说一个字——中,看了河南风景只有一个词——得劲。
方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文化特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请学生结合歌词内容说说河南方言“中”与“得劲”的含义,尝试用杭州方言翻译,请他们做歌曲接龙,准廂加入演唱“中”和“得劲”。
(设计意图〕杭州孩子的反应比较踊跃,渐渐放松了自己的心情。他们在歌声中感受可南与众不同的风情,以及河南独特的方言文化。这首歌曲巧妙地将河南方言融入其中,眨有河南的地方特色。这个环节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做了一个铺垫。
二、学唱〈编花篮〉,在歌声中体验河南独特的音乐文化。
(一)整体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河南味道”。
师:今天这节课,黄老师带大家在音乐中走进河南,了解河南独特的音乐文化。好,
我们先把课题读一读。
生:齐读《编花篮》。
师:仔细听一听范唱,听听唱了些什么?
生:编花篮,摘牡丹。
师:非常棒!两个词儿就解决了问题。大家都认为,这首歌曲非常富有河南特色,半
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当作“河南民歌”传唱着。黄老师把这歌再唱一遍.你
们来找找看,觉得哪一句最能体现河南的特色?
……
前言/序言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