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钱穆<讲授> 著,叶龙 整理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195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53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字数: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剖析历代政治得失经济根柢把握五千年来中国经济史脉
  ·高屋建瓴、小中见大、鉴古喻今、充满人文理想
  ·融政治、社会、经济于一体的中国经济专门史

内容简介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中国经济史》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北,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等。

精彩书评

  ★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很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
  ——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

  ★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目录

细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新版自序
绪 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初探
一、黍与稷为中国最早农作物
二、古人重黍稷轻稻粱
三、高地农作物反映陵阪文化
四、由黍稷到粟麦到稻
第二章 上古时代的井田制度(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古代井田制度沿自封建
二、井田制的变迁
三、商鞅为何废除井田制?
四、“辕田”制度——农民交换耕田
五、井田制与西方庄园不同
第三章 封建时期的工商业(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工商业的兴起
二、战国时代的商业大都市
三、封建崩溃与郡县兴起
四、封地与私产的界定
五、经济兴旺靠水利陆路
第四章 秦代经济(公元前221—前207年)
一、秦代土地兼并及土地私有制
二、秦代经济农工商并重
三、秦代的工业发展
四、货币与度量衡制利商业
五、苛捐重役致秦灭亡
第五章 西汉时期经济(公元前206—公元9年)
一、西汉币制的变迁
二、西汉货币币值及用途
三、汉代的役赋与田租
四、汉代有“素封”千户侯
五、先秦诸子对农商的评价
六、高祖武帝轻商恤农政策
七、汉武帝时代经济思想学说
1.司马迁经济思想学说
2.董仲舒经济思想学说
八、西汉的盐业与铁业发展
九、王室财政与政府财政之划分
十、对汉武帝财政政策的评论
1.均输、平准两策
2.祭宗庙“酎金”与“榷酤”酒税
3.“鬻爵”制度供买爵免役减罪
4.厉行告缗出于惩罚心理
5.武帝币制乱而返正
6.盐铁均输两策非全不可取
7.武帝轻取民财滥用钱财
第六章 新朝时期经济(公元9—23年)
一、王莽辅政,兴利除弊
二、针对贫富悬殊,行均田废奴婢
三、王莽四改币制扰民
四、新朝的五均六筦制度
五、政策推行过急致新朝败亡
第七章 东汉时期经济(公元24—220年)
一、稳经济释奴婢行“度田”
二、东汉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三、东汉财政支出两缺口:军费及俸禄
四、东汉的屯田政策成功
五、东汉兴水利改农具重视农业
六、东汉其他各行业情况
七、东汉五铢钱的兴废
八、汉代黄金存量及用途
九、东汉大田庄俨如王国
十、两汉奴婢众多,工作广待遇优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公元 220—589 年)
一、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度
二、西晋的土地制度
三、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屯田情况
四、魏晋南北朝赋役制度
五、北魏的均田制度
六、魏晋南北朝的工业发展
七、魏晋南北朝的黄金使用情况
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九、豪强垄断与贫富不均
十、南北朝商业发展
十一、魏晋南北朝之寺院经济
十二、洛阳名都为商业贸易地
十三、北朝重视技工军事
第九章 隋代经济(公元 581—618 年)
一、隋代开丰衣足食之世
二、探讨隋代致富原因
三、隋代土地分配及赋徭概况
四、开运河建义仓两德政
五、隋代基建及重工业规模浩大
六、隋朝的金融概况
1.隋代货币制度晚期不稳
2.典当及官私贷款
七、隋代财政支出大损民生
第十章 唐代经济
(唐:公元 618—907 年; 五代十国:公元 907—979年)
一、君臣同心创贞观盛世
二、唐代经济制度优于汉
三、唐代创立的租庸调制
四、唐代土地多为富豪强占
五、官员职分田、公廨田及公廨钱
六、五代十国后周废屯田
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
八、对两税制度的批评
九、唐代的盐政
十、唐代的漕运改革
十一、唐代蚕桑业及矿冶业
十二、唐代主要流通之货币
十三、唐代的海陆交通及商业贸易
十四、唐代国营交通驿站
第十一章 宋元时期经济
(宋:公元 960—1279 年; 元:公元 1271—1368 年)
一、从封建门第到宋代庄田
二、宋代“方田制”及“衙前”服役
三、宋政经思想的南北之争
四、宋代圩田水利完善
五、元代劝督农桑行农社制
第十二章 明清时期经济
(明:公元 1368—1644 年; 清:公元 1644—1912 年)
一、明代“黄册”、“鱼鳞册”管理户口田地
二、明代粮长制与生员制
三、“诡寄”、“飞洒”避田租
四、“一条鞭法”合并赋役
五、清代收地丁合一税
六、清代自乾嘉人口激增的事实
第十三章 中国货币、漕运及水利问题杂谈
一、历代货币制度概览
二、中国漕运与南粮北运问题
三、中国的水利问题——黄河、长江、淮水的利与害
1.北方的黄河水患问题
2.南方的水利农业发展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上古时代的井田制度(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古代井田制度沿自封建
  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度,一直以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无法得出一个结论来。通常一般人研究井田制度之主要参考书有下列数种:
  1.《孟子》;
  2.《周官》①;
  3.《春秋·公羊传》②;
  4.《汉书·食货志》③。
  孟子时,井田制度已不存在。由于《周官》为战国末年晚周之书,此时井田制度破坏已有二三百年。故《周官》亦不可靠。商鞅在秦变法,以中国东方之制度去西方实行变法,但此时东方早已变了。
  所以,欲研究井田制度,上述四种古籍已不可靠,应找《孟子》以前之史料。
  战国之时、孟子之时均已无井田制,故此时讲井田制已无凭据。胡适之先生谓并无井田制度,然而并无证据足以证明其说。
  讲井田制,宜根据钟鼎文讲,不过单靠钟鼎文,材料不够。
  总之,井田制度乃跟随封建制度而来。
  何谓封建?中文之意,即“封土建国”。
  “封”者,《周官》云:“制其畿疆而沟封之。”意即由大司徒圈划一块土地,在土地之四周筑以水沟而成封土。
  凡封国,即封其四疆(如封信、封门一般),将沟中挖出之土筑成围堤,堤上植树,使人不能越过,谓之“封”。
  聚集土曰封,“封”者,界也。
  又穿沟出土于岸,而皆为封,封即起土界也。
  “国”,就是城圈之意,犹如西方之“城”(City),中国古代之城与西方相同。
  中国古代之城散开而并不毗连。“国”与“国”之间为游牧之人所居,谓之“戎狄”。古代封建时期,农、牧之民兼有,直至战国时土地大加开发后,大部分人民才以农业为主。
  游牧之民无宫室城郭,便是戎狄,其他则为耕织之民。华夏为防御游牧人入侵,故筑沟建墙以居。此耕织之民便是华夏。其实,华夏与游牧,均为中国人,不过游牧是流动四方的牧民,华夏是固定居住的农民而已。其不同只在文化生活方面。
  故封建时期,可称之为“农民集团的武装垦殖的活动时期”。昔年蒋百里先生①亦同意此见解。
  西周时代的封建,其实是一种耕稼民族的武装开拓与垦殖。这种华夏的耕稼城郭之国,在西周以前就有。
  西周亦无法将之除灭,便任其和平共存;这些小城邦亦无法与西周匹敌,便承认西周为共主,遂以天子之礼事奉之。
  西周初期,这种错落散处的城邦从几十个扩展到一百几十个,各在其城圈之内耕种农作物,与城圈外之游牧部族本可相安无事,但游牧部族乘城郭诸邦有事时便来侵扰,使城圈内之诸夏怀有戒心,便趁封建势力扩大后,将游牧人驱逐至塞外或山上。
  由上述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区是分散的,一块块的。分别为垦殖区,各不毗连相关,可称为小规模的农业分区开垦。
  古代最大的侯国,其国土面积占100方里的已算是大国了。城与城(即所谓国与国)之间相距约50里。此100方里之地里面包括城郭、村邑、山林、池泽、耕地及弃地,并不能完全用来作耕地用。即使全部可垦殖作耕地的话,亦不过可划分成一万块井田面积,合计约900万亩土地面积①。根据《周礼》一书的记载,当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满布田地了。
  二、井田制的变迁
  按照《春秋·公羊传》所说,所谓“井田”,“井”是灌溉单位,八家共用一井。一口井之水量可用来灌溉一井的田地所需。一井的土地,即中间一格100亩属“公田”外,其他每家100亩,共九格。但偶然亦有少去一、二格或多出一格者。
  老子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老子非历史学家,其实古代村与村之间相距甚远。
  约言之,井田是在小城圈之内,在封建制度下的小规模农业经济。
  一个侯国之内,有君、卿、大夫、士等多个等级,各可分得相当于其地位的应得土地,所以百里大侯,所分到的地也不算多,等于后代的一名业主,由各大小封建主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佃户)耕种,但土地权则仍属封建主。
  封建制度下之封建主将土地分配给佃农,是公平的,并无偏多偏少。故封建制度下之农民并无兼并,亦无贫富之分。
  《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云:“初税亩。”此条说明首次向农民收取农田税,却也间接说明了不征收田税时的贵族必有别的生活来源,此实乃井田制度。因封建时代,贵族均靠农民而生活,便是依赖井田制度而获得公田之收益。
  《春秋·公羊传》解释:“初税亩”即是“履亩而税”,便是有一亩地,收一亩税。
  又《春秋·谷粱传》言:“古者什一,藉而不税。”藉是“借”的意思,亦有“助”的意思。
  又说:“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意即私田收成不佳,则错在官吏;公田收成不佳,则错在人民。这里所提及的“私田”和“公田”,即将一块土地划分成井字形的方块,即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其余八块则为“私田”。
  “初税亩”者,即取消“公田”,将田按亩而税,收取十分之一。
  其实,“初税亩”以前的井田制度,即“私田”由封建主借给佃农,但佃农得替封建主种“公田”,平心而论,这种制度,比罗马的奴隶制度平等得多了。
  在井田制度时代,由贵族,即当时之封建地主派农业指导员负责协助扶植农民,在管教上之态度不能称为主人与奴隶间之从属关系,故有说私田收成坏责备官吏(农业指导员);公田收成坏则责备农民。当时之井田制,“私田”由每家佃农各自耕作,“公田”则由八家合耕之。
  当初推行井田制度时,情况理想。《诗经》中也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①”的诗句。渐渐地,农民萌生了尼采之哲学思想,大家不再勤力耕“公田”了,因此把“公田”废去,一律变为“私田”,不再有“公”、“私”之分,均改为征收十分之一的税。
  综上而言,土地所有权观念之改变,乃由赋税制度之改变而来。西方专门讲革命,注重订规则;但中国则永无革命,中国之进步并非由革命而来。
  《孟子》有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孟子》书中所提及的“贡”、“助”、“彻”,均为古代之三种征税方法。
  《孟子》中引《诗经》云“雨我公田”,《孟子》中又提到“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孟子时上距周代已有200年,《孟子》书中提出上述三种税收方法,认为“助”法最佳,“贡”法最劣。“贡”法是取数年来收成平均数照收十分之一;由于收成之好坏每年不同,收成好时有盈余,但荒年连肥料费都不足,故“贡”法不好。“助”法是随年岁好坏而收税,对农民有利。“彻”法是永远固定收取十分之一,不过每年要调查田亩。后来“贡”、“彻”二法并用。每100亩征收七担,收成好并不多收,坏则可报荒,所以租税制度很合理。
  有“公田”、“私田”制度时,即有“还田”与“授田”,所有权属于贵族,废除此制前,当时分田公平,这是为要均劳逸,为要使“公田”有适当的照顾,但自废除此制后,农民便可多耕殖土地,便是要“尽地力之教”。
  根据《汉书·食货志》所载,战国初年,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即百里平方)。当时封的大国面积为100方里,除去三分之一土地的山泽邑居,其他则可辟为600万亩田,完全耕作,谓之“尽地力”。预算农家有六万户,此处所论及之“尽地力”,是尚在格子线以内,仍在以100方里为中心的单位中。
  后来商鞅在秦孝公时废井田。《史记》载曰:“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此项记载,至南宋朱子作《开阡陌辨》从此800年来遂成定论,一定至今。
  “开”者,设置之意,或原来是墙而新开设一门之意。有人说商鞅废“井田制”而开发“阡陌制”,朱子以为不然。原意是,井田制是有阡陌,阡陌即是大田岸,后来没有阡陌了,即冲破了格子线而已。
  百亩之田之格子线谓之封疆,封疆犹如大围墙,为古代贵族封建分割性之主要标志。封疆内之地便是井田,一井与另一井之间是隔了相当距离。井田的格子线一被冲破,政治上的封建制度亦随即被冲破了。
  井田制度之所以要划成一方方的格子,乃是因为外防敌人,内以方便平均分配。
  《战国策》中蔡泽有言:“决裂阡陌,以静民生之业而一其俗。”“民生之业”即是指农民之耕作。按照朱子的解释,有阡陌时即是当时有井田制度。农民所耕种之田地仍得归还封建主。但废除阡陌后,农民不论种多少田地,只缴赋税,土地已变成私有,民生便安定了。由此可证明井田制度是有的,历来以朱子的解释最为适当。
  所以,《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所记的“初税亩”,以及《史记》所记载的“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都证明了中国古代有井田制度。
  三、商鞅为何废除井田制?
  商鞅所以要废除井田制,原因之一是当时有田畯查田,得悉农民多耕少报,挖少田岸①。因此商鞅遂把阡陌(即大田岸)破坏,井田制度亦因之而废除了。且当时在政治上已由封建制度变为郡县制度,因此很自然地可以把大田岸大围墙加以铲除,遂化成大整块之农田。
  此外,尚有促成废除井田之其他原因,如有些地区土地狭小而人口密集。《左传·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此时孔子出生)就有记载道:“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这说明了郑国地狭人稠,因此将井田格子线破毁,由子产加以整顿,使“田无封洫,庐井不伍”。
  又一原因,是由于当时已发明铁器耕田。《孟子》中记载了“许子以铁耕”之事实。因有铁器耕田,农民便有能力垦殖较大面积之土地,便不必再受格子线之束缚。又如春秋晚期已有牛耕,《国策》记载“秦以牛田,水通粮”;孔子弟子中有名司马耕字牛者,亦为一旁证。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
  又一原因是战国时代水利工程专家辈出,如魏文侯时有西门豹;魏惠王时有白圭;魏襄王时有史起;秦孝文王时有李冰;秦始皇时有郑国。灌溉工程兴建完成,灌溉比以前方便,因而可照顾到更广阔的耕地面积了。
  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即税收制度改变而使井田制不能持续。井田制是一种公田制。一块大约一方里的土地,划成井字形般900亩田,中间的100亩为“公田”,由八家共耕;其余800亩“私田”配给八户人耕种,公田的收成归封建主,私田则归农户自享。
  初期的农民性情纯朴,勤劳地为地主耕作“公田”,对自己的“私田”反而看为次要。但这些井田之所有权全属于贵族封君。即所谓:“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由于八户是助耕公田,才可享受私田的收获。正如近代有人为富豪看守坟墓而获耕食墓田,实是一种雇佣性质。
  当时之封建地主特别设置农稷之官,用来教导协助农民如何辨别土壤,如何选择种子,并经常巡视田野,督导农耕。由于农民智慧低,故须勤恳教督,加以扶助,如叛离主人,则易受城圈外之夷狄之侵扰,使全家不能安居乐业。因此贵族与农民可以相安无事,平安度日。
  直到“履亩而税”开始,税收改为视田亩之实际收成所得而抽取固定之比率。此即《孟子》书中所说之“彻”法。井田制度遂完全被破坏。
  井田制度是一种随封建制度而产生的政治制度中之一环,并非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国周代有统一的封建制度后而产生的,绝非郭沫若所说的原始共产社会,然而由于周代常搬迁,故可称之谓“农业社会武装的殖民开垦”。
  四、“辕田”制度——农民交换耕田
  春秋时,曾实行了下列一些赋税制度。
  《左传》记载,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开始实行田赋之制。此时已较“初税亩”时迟了91年。
  当时的赋税之种类大致上有下列几种:
  1.田租:农民种“私田”,向地主缴纳田租。
  2.田税:农民种“公田”,而向政府缴纳田税。
  3.田赋:自实行“初税亩”91年后开始。
  当时尚有一种赋,是农民纳税之外,遇战争时便向农民征用运输车辆及牛,并担任力役。但农民并非正式军人,只是军中之附随,亦无正式编入军队中之权利与资格。战争时期,农工商贾照常经营,不受影响。
  《国语》中记载:“先王制土,藉(助也)田以力,而底其远近;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夫以力,而议其老幼。”此处所言之“赋”是征收草物,“任”即“任力役”。
  晋国时曾开“爰田”制,因晋国在黄河之北,地大人稀,是谓“宽乡”。一人可耕200亩,亦可轮番耕种。
  《左传·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说此时晋设“爰田”。“爰田”即“辕田”,辕者,易也,有更调之意。“辕田”即为了农民所获利益均等而有交换耕地之举。
  秦孝公时亦曾作 中国经济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经济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经济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经济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京东物流给力,包装、速度、服务态度都非常好。从经济看政治兴衰,值得一读

评分

中国经济史,大师的著作,值得拥有

评分

感叹中小学历史课本编撰者太可恨

评分

京东商城的图书活动还是很优惠的,这种价格能买到如此书籍,除了京东没谁了吧!书本身的质量也不错。不知道啥时候还会有这种活动。再遇到的话,还要多买一些书。

评分

一直想找一本关于经济历史的基础严肃读本,在网上看到了这个推荐,看了一下评价后,毫不犹豫的决定买了,值得爱好者收藏的版本。书质绝佳,条理清晰,论证严谨,史学功底深厚。

评分

值得学习一下,618值得购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

评分

文风有点老了,读起来不容易,慢慢读

评分

趁着京东搞活动买了一大波书籍,很棒棒哟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经济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