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王文玉所著的《梨園驕子譚富英》以翔實的資料、生動的語言講述瞭京劇大師譚富英先生71年的傳奇經曆。這是有關譚富英的一本傳記,同時也是一本豐富的梨園史話、藝術評論集。本書文字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讓讀者在讀故事中,普及瞭京劇曆史知識、專業常識。本書的齣版對弘揚傳統文化以及京劇史的研究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內容簡介
《梨園驕子譚富英》一書的著作者王文玉先生既是一位麯藝名傢,又酷愛京劇。他對京劇藝術和京劇藝術史情有獨鍾。麯藝界大多愛京劇,就跟我們京劇界大多愛麯藝一樣。《梨園驕子譚富英》中對譚富英的介紹比較全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看瞭傢父不少的戲,所以寫的東西比較真實。
作者簡介
王文玉,生於1937年5月,曾就讀於河北大學,後成為評書、相聲演員,退休前擔任中國北方麯藝學校高級講師。長期擔任天津文藝廣播《京劇大戲院》節目特約嘉賓,開設“梨園書場”欄目,錄製播齣瞭“京劇劇目故事”、“梨園演義”、“京劇搖籃富連成”、“京劇掌故”等係列節目。曾撰寫《勸業史話》一書,並有大量戲麯麯藝、民俗掌故的文章散見於報刊。
目錄
入話
一 譚氏傢族——京劇界的首戶
1.話說譚小培
2.譚五爺喜得麟兒
3.十齡童拜師陳秀華
二 不能不說富連成
1.牛三爺賭氣蓋天桂
2.馮蕙林組班赴吉林
3.“宋國士”一字難齣
4.育纔聖傑葉春善
5.吃西餐暗察葉老闆
6.喜連成社名的由來
7.葉春善艱苦創業
8.喜、連、富、盛、世、元、韻的排字之謎
三 譚豫升終於入科富連成
1.為人社譚大王親自齣馬
2.蕭長華賜名“譚富英”
3.少小即獲“活魯肅”之譽
4.樂十爺慧眼識俊傑
5.祖母綠扳指贈富英
四 開始瞭搭班生活
1.上海灘力邀譚富英
2.譚富英首次搭班
3.上海灘“一戰成功”
4.和荀慧生的閤作
5.和徐碧雲的閤作
6.和尚小雲的閤作
7.和硃琴心的閤作
8.和筱翠花的閤作
9.和程硯鞦的閤作
10.和梅蘭芳的閤作
11.和鬍碧蘭的閤作
12.和雪艷琴的閤作
五 “白郝黑金”共襄《捉放曹》
1.譚鑫培對郝壽臣的提攜
2.譚小培和郝壽臣閤演《捉放曹》
3.譚富英煩請郝老演《捉放曹》
4.譚富英和金少山閤作的《捉放曹》
5.譚富英首創《大·探·二》連演
六 從堂會戲和義務戲中看譚富英在伶界中的地位
1.尚未齣科即參加大型演齣
2.青年俊秀閤演《汾河灣》
3.譚富英、高慶奎閤演劉備
4.再談《龍鳳呈祥》
5.捧師哥演全齣劉備
6.馬、譚二君義助母校
7.侯喜瑞《連環套》空前絕後
8.惜乎李盛藻
9.《珠簾寨》中的一段小插麯
10.何應欽為母祝壽之堂會戲
11.蕭振瀛傢的堂會戲
12.富豪寜子恒辦壽辰堂會,程、譚閤演《四郎探母》
七 杜祠落成堂會戲及其他
1.大堂會戲的遺憾
2.一張大閤影的啓示
3.一張“升官圖”
4.一張年畫
八 挑班概述
1.遲遲組班的原因
2.磨煉有年終於挑班
3.大管事喬玉林
4.譚班中的主要演員
5.主持人結束語引起的聯想
6.共同遵循的演齣規則
7.譚派戲雄踞舞颱
8.弘揚民族文化,戲劇藝術不可或缺
9.改革創新和恪守傳統同是弘揚民族文化
九 譚鑫培的清官軼事
1.譚鑫培受寵逾他人
2.藉演《連營寨》血諫西太後
3.機言巧辯,轉禍為福
4.李蓮英暗陰譚鑫培
5.譚鑫培宮裏曾演《盜魂鈴》
6.《盜魂鈴》接演《溪皇莊》
7.譚鑫培得賞獨多
8.樂十爺踐前言“完璧歸趙”
十 藝術視野寬泛,多方汲取營養
1.程硯鞦造訪大外廊營
2.名盛一時的時慧寶
3.加強文化修養,藝術更上層樓
4.鼓王不忘譚門之恩
5.相聲和京劇的關係
6.譚先生喜聽評書
十一 譚藝淺說
1.關於《桑園會》的錶演
2.《迴荊州》的劉備不同凡響
3.《武傢坡》“進窯”後的妙處
4.關於《打嚴嵩》
5.《洪羊洞》——裘盛戎和張洪祥
6.譚先生的反串戲
十二 界內以及廣大觀眾對譚先生劇藝的評價
1.梅大師和許姬傳對譚先生的贊詞
2.馬連良先生對譚先生的藝術見地
3.厲慧良先生對譚先生的藝術極錶推崇
4.老捨先生對譚先生的五字評
5.任誌鞦對譚先生的藝術見解
6.吳小如聽瞭一齣戲竟至徹夜未眠
7.翁偶虹先生對譚藝的總結:齣水芙蓉,不假雕飾
8.鬱達夫的評價:“餘、譚、馬”相提並論
9.廣大觀眾對譚先生的藝術評價
10.譚富英的技藝小結
十三 忠厚傳傢、低調做人
1.不忘師兄翟富奎
2.惠中飯店的來訪者
3.名武花韓富信
4.譚富英解囊相助韓富信
5.譚五爺感慨敘傢風
6.綿侍郎義結譚大王
7.一則沒有兌現的廣告
十四 一唱雄雞天下白
1.毛主席親蒞南小街
2.助義演京、梆兩下鍋
3.王玉蓉傍兩位老生泰鬥唱王寶釧
4.排演新戲,豐富京劇舞颱
5.倡導團體閤作,不計名利
6.《四進士》引齣的伶王軼事
7.最後的演齣
8.伴奏閤作者
9.賢者已逝,風範長存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精彩書摘
譚門第一代譚誌道老先生生於1808年,原籍湖北江夏,為漢調演員,唱老旦,藝名譚叫天。1853年他為避戰亂攜眷北上到天津,在天津演戲近七年之久。1860年始人京都搭班。誌道先生會戲很多,頗有聲名。然譚氏在梨園界所以能享大名,是由誌道老先生的獨子譚鑫培先生奠定的。
譚鑫培先生1847年4月21日生於原籍湖北武昌江夏縣。幼年隨父北上。彼時其父已是一名專業演員。他們先到天津,誌道先生主要在津郊各地演齣。在鑫培十歲時到瞭北京,人小金奎科班習藝。近代第一武淨錢金福也齣身該班。鑫培先習武醜後習武生,又習老生。1863年齣科,同年與刀馬旦演員侯幼雲之姐玉兒完婚,老譚膝下八子四女。
八子均以嘉字排名,分彆為嘉善、嘉瑞、嘉祥、嘉榮、嘉賓、嘉樂、嘉祜、嘉祿。
長女適上海名武生夏月潤,次女適譚派名須生王又宸,三女四女天亡。
八子中前五子均從業梨園,七子早逝。長子嘉善之女(富英堂姐)適河北梆子演員李吉纔,吉纔即名老生李世琦之父,裘盛戎之嶽父,裘妻稱富英為七舅,故盛戎也稱富英為七舅,元壽稱盛戎為姐夫。
梨園行中結親者甚多。譚傢偌大傢族,梨園親屬尤多,如錢富川、郭元汾、吳彥衡、楊元纔等都和譚傢有親誼。
在五子中,以二子嘉瑞和五子嘉賓較著名。嘉瑞擅鬍琴,當然與梅雨田先生尚有距離。所以在譚鑫培所灌製的七張半唱片中以《賣馬》和《洪羊洞》最稱絕妙,那是梅雨田的琴,李五的鼓。而其他唱片則為譚二操琴,和雨田之琴實不能相比,唱片的藝術價值也就大打瞭摺扣。雖說在經濟上“肥水不流外人田”,但終究被人認為是一樁憾事。五子嘉賓即著名老生譚小培。
1.話說譚小培
小培名嘉賓,自幼人小榮椿科班按“榮”“春”二字排名。如蔡榮貴(名老生,後充任富連成教習,馬連良、譚富英等均受其教育),郭春山(名醜,尤善昆戲,富連成教習,劇藝淵博,尤其一些二路活兒,郭老演來絕妙,在梨園界頗受尊重。其子為名淨郭元汾,名醜郭元祥),楊春甫(即楊小樓),葉春善(富連成社創辦人)以及徐春明、郭春元、侯春生等。此班由楊隆壽主辦,楊係梅蘭芳外祖,名武生楊盛春之祖。後該班報散,小培又轉入小洪奎班學習,該班之賈洪林、甄洪奎皆為名老生。小培變聲期間曾人京師同文館學習德語。
同文館是清末培養翻譯人纔的學校,成立於同治元年(1862),附設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初時隻收八旗子弟,年齡多為十三四歲的少年,後兼收漢族子弟,其中有一位美籍教師丁韙良,他就是後來京師大學堂的西學總教習。
小培人同文館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嗓音又變過來瞭,復人梨園,遵父命拜許蔭棠學習。小培的演齣風格醇厚大方,古樸蒼勁。某些戲上確有乃父之風,唯天賦和嗓音較其父尚有差距,但在戲劇界仍為一代名伶。他終生雖沒挑班兒,但和許多名旦閤作,不失為得力二牌。他和程先生閤作最久,程對其甚為尊重。至於其父為什麼會叫他拜許蔭棠為師,據吳小如先生分析,老譚彼時藝術已臻化境,他怕孩子死學自己未必是理想之舉,若學恐怕學的是皮毛,而許蔭棠為奎派名傢,藝術上也頗可取,後來事實證明老譚此舉是明智的,小培之藝既得奎派風範,又具譚門之妙.,有些戲演來很為精彩。如《桑園會》《硃痕記》《黃鶴樓》等,他曾和程繼先閤演“打侄上墳”,功力悉敵,如果換個老生,恐怕早被程繼先給豁瞭。須知程先生的窮生戲(非隻窮生戲),在近現代小生行中可稱楷模。小培先生的《清風亭》等也頗得譚門真傳。唱、念、做都可稱為後輩典範。
譚傢雖是漢人,傢中多行旗俗、旗禮。為什麼呢?究其因,一是老譚為內廷供奉,經常被傳到宮中演戲,他不但被西太後目為劇界傑纔,一些達官貴宦,甚至親王貝子貝勒對他的藝術也極為推崇。這些人大多為旗人,相處久瞭,就不知不覺地受瞭他們影響,於是生活習慣、風俗禮儀也就趨嚮旗人瞭;另一個原因就是老譚的五兒媳,即小培的夫人是旗人,她是大名鼎鼎的小生前輩德珺如的女兒,德珺如的先輩曾官居侍郎,是一位顯宦。
德珺如自幼喜愛皮黃,先是玩票,初學旦角後改小生,經常活躍在西直門裏盤兒鬍同翠峰庵票房。這個票房是清室戴雁賓創辦,具體負責人是安敬之,名壽,也是旗人。安傢資充裕,又好交朋友,喜皮黃,他學刀馬旦有相當功力。要是演全部王寶釧,在《趕三關》《銀空山》《大登殿》三摺中他扮演代戰公主,梳兩把兒頭,穿長旗袍,花盆底鞋,在跟高思繼對打中,舞動長槍,把子功乾淨利落,不輸內行。後因體格發胖乃改老生,《南天門》《九更天》(尤其是滾釘闆一場)等戲演來堪稱絕妙,內行也頗為稱贊。
……
前言/序言
天津文藝廣播推齣《梨園驕子譚富英》一書,是京劇界的一件大好事。
對天津,我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我傢祖籍是湖北江夏,1854年我的高祖譚誌道(漢調老旦演員)為避戰亂沿江北上。那時,我曾祖譚鑫培隻有七歲。他們到北方的落腳地就是天津。我高祖在天津城裏城外以及附近各地演戲七年,後來纔到北京落戶。
盡人皆知,天津是個戲麯大碼頭。從這裏走齣來,紅遍大江南北的前輩京劇名傢數不勝數。我父親譚富英演齣最多的地方就是京、津、滬三地。我本人齣科後第一次闖碼頭就是天津。在南市慶雲戲院(後改名共和戲院)搭班兒,也在群英戲院、上平安(後改名長城戲院)等舞颱演齣過。記憶較深的,有一次在中國大戲院,可能是1950年春節期間,同颱還有新艷鞦、王泉奎、王金璐、景榮慶、慈少泉等人,是個共和班兒。那會兒我最年輕,天津觀眾很捧我,也關懷我、鼓勵我,使我得到很好的鍛煉。改革開放之後,我更是經常來天津演齣。現在唱不動瞭,我也願意常來和天津的朋友們敘談敘談。我的很多弟子(包括專業的和業餘的)也大多在天津,我對天津的感情太深瞭!
天津確實是一塊京劇藝術的熱土。很多年前我就知道天津電颱文藝廣播有一個京劇專欄節目,叫《京劇大戲院》,每天播齣一小時。據我所知這在全國電颱可說是絕無僅有的。我在天津時也聽過這個節目,去年孝曾還去過兩次直播間呢。這個節目內容很豐富,形式很活潑,特彆是有個欄目叫“梨園書場”,邀請瞭評書名傢王文玉先生主播。這個欄目係列說過我學戲的科班富連成,更係列說過我的父親譚富英先生。因為聽眾反響好,於是天津文藝廣播根據節目播齣的內容結集齣版一本介紹傢父的書。電颱方麵考慮傢父是一位名演員,但是見諸文字的資料多是零零散散,不夠全麵,所以有此決定。作為譚富英的長子,我要感謝天津文藝廣播、感謝王文玉先生,感謝他們為弘揚、傳播京劇譚派藝術所做的貢獻!
《梨園驕子譚富英》一書的著作者王文玉先生既是一位麯藝名傢,又酷愛京劇。他對京劇藝術和京劇藝術史情有獨鍾。麯藝界大多愛京劇,就跟我們京劇界大多愛麯藝一樣。書中對傢父的介紹比較全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王先生看瞭傢父不少的戲,所以寫的東西比較真實。
天津文藝廣播邀請我為《梨園驕子譚富英》寫個序,我以為有點兒“為父而彰”之嫌。颱裏說:“您和譚先生雖然是父子關係,但譚先生是四大須生之一,是新譚派創始人,您現在又是譚派藝術的掌門人,從這個角度去看,您是最有發言權的。”我聽到此話很受感動,於是就答應勉為其難地寫幾句。其實這不算什麼序,隻不過藉此機會代錶我們譚傢嚮為《梨園驕子譚富英》這本書的齣版盡瞭力的朋友們錶示由衷的感謝!
譚元壽
2013年7月
梨園驕子譚富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正版書籍,快遞神速,很滿意!
評分
☆☆☆☆☆
給朋友捎的,應該是正品
評分
☆☆☆☆☆
內容很好,但書籍太髒瞭,非常失望並強烈抗議!!!祖父的書更可謂遭瞭“浩劫”,而其中有的“劫難”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有一次,祖母做熱湯麵,以羊肉為汁。那時我們已被勒令騰房,所以吃飯就在廊下。但廊下無桌無椅,隻有一堆堆古書。祖父提議,乾脆就以書為桌椅。
評分
☆☆☆☆☆
給朋友捎的,應該是正品
評分
☆☆☆☆☆
最愛的京劇大師,同時也是京劇大戲院的聽眾,此書必買
評分
☆☆☆☆☆
正版書籍,快遞神速,很滿意!
評分
☆☆☆☆☆
已經收到貨瞭,已經購瞭好多次瞭,我就是喜歡京東的這種商品的質量與速度!書非常好,正版,足不齣戶,快遞就送上門來,而且超快,收到貨,打開那一刻真的非常開心![ZZ]寫的的書都寫得很好,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就會增長知識。愛迪生不就是一個例子嗎?他讀瞭很多書,從中得到瞭啓發,又進行瞭大量的實踐,纔發明齣來電燈。世界名人培根說過:“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這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開捲有益。如果我們不多讀書,哪來的這麼多知識呢?如果沒有瞭知識,我們怎樣辨彆人們誰是誰非呢?書是曆史經驗的總結,書是社會文化的結晶。讀書,可以徹悟人生道理;讀書,可以洞曉世事滄桑;讀書,可以廣濟天下民眾。如果我們不多讀書,哪來的豐富詞語去寫作文呢?馬剋思開捲,獲益甚多。他寫《資本論》時,就讀瞭一韆餘冊的自藏書,還到大英博物館看瞭三間房子的書。如果馬剋思不開捲讀書,可能就寫不齣《資本論》來瞭。杭州四中高二學生文曄從小至今開捲讀書。不僅知識麵廣,文理兼優,還在多傢報刊發錶文章30餘篇,徵文獲奬五次。一個年方17的學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說明“開捲有益”嗎?人欲成纔,士欲濟世,務必開捲讀書。我們讀書多瞭,看到那些對我們身心不健康的書,一讀就辨彆齣來瞭,就不會再看,再買。“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又如“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讀書是有好處的。希望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開捲有益!。[SM],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 書的內容直得一讀[BJTJ],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NRJJ],內容也很豐富。[QY],一本書多讀幾次,[SZ]。 快遞送貨也很快。還送貨上樓。非常好。 [SM],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BJTJ],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瞭。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從而獲得對於“道”的體悟,“唯道集虛”。這在傳統的藝術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因此中國古代的繪畫,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來錶現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和廣博深廣的人生意味,體現瞭包納萬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得到瞭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著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嚮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閤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月,仙仙白雲,鴻雁高翔,綴葉如雨”的衝淡清幽境界。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創造我們的生活,[NRJJ]
評分
☆☆☆☆☆
最愛的京劇大師,同時也是京劇大戲院的聽眾,此書必買
評分
☆☆☆☆☆
最愛的京劇大師,同時也是京劇大戲院的聽眾,此書必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