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罗伊·T·马修斯 等 著,卢明华,计秋枫,郑安光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9-1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672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875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一:现代公民人文常识补课一书
  推荐二:记录革命时代以来的文明得失
  探索全球化时代的新人文精神
  这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
  工业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
  社会富裕与公平正义成为基本信条
  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军国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创伤
  从“为艺术而艺术”到娱乐至死
  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交融并行
  理性规划最终走向野蛮战争
  未来千年文明探求备忘录
  推荐三:编排合理,插图丰富,专栏趣味性强

内容简介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自1992年第1版出版以来,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以其材料丰富、观点鲜明、结构编排合理成为流行至今的人文通识标准教材。本书的编写始终秉承一个宗旨,即在历史解读的框架内为读者提供一种有关文化表达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这一宗旨将帮助读者运用不断提高的历史眼光来丰富和加深他们自己对当今世界的新见解,以鼓励他们投入到对未来的积极建设之中。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共6讲,讲述了从法国大革命至今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事件。全书主要涉及在理性启蒙背景下发生的工业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权的确立,同时却促生了民族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军国主义,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又经过冷战最后走向全球化。与这两个多世纪急剧变化的历史湍流相对应的艺术表达,则经过了从艺术至上走向钟爱通过实验探索人性内在深度的现代主义,然后走向消解中心的大众文化。本书为我们回顾这二百多年间人类的荣耀和蠢行,带领我们思考如何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继续保持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作者简介

  罗伊·T·马修斯(Roy T. Matthews),美国密歇根大学荣休人文与历史教授。
  德维特·普拉特(DeWitt Platt),美国密歇根大学荣休人文与历史教授。
  托马斯·F·X·诺布尔(Thomas F. X. Noble),美国圣母大学历史教授,美国天主教历史学会主席,研究领域为古代鱼中世纪时期。
  
  译者简介:
  卢明华,原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对外关系。
  计秋枫,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
  郑安光,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专业副教授。






目录

前言 

导言 为何学习文化史? 

人文知识入门:如何理解艺术 

第1章 革命、复辟及其文化反应:1760—1830年

第2章 资产阶级的胜利:1830—1871年

第3章 早期现代主义时代:1871—1914年

第4章 大众时代和现代主义的巅峰:1914—1945年

第5章 忧虑时代和后期现代主义:1945—1970年

第6章 当代世界:全球化、恐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1970年以来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革命、复辟及其文化反应
  1760—1830年
  理性时代是一个坐而论道、言胜于行的时代,但到18世纪结束时,三次革命彻底改变了西方世界,1760—1830年这个阶段现在被认为是历史发展的分水岭。工业革命形成的大工业生产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美洲革命表明民治政府可以有效地替代专制统治。而法国革命则导致欧洲政治权力分配发生彻底变革(插图1.1)。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这些变革,许多集团试图遏制政治革命思想的传播。当然那些中产阶级又称资产阶级(bourgeoisie)民众在这些革命中受益最多。倍受鼓舞的中产阶级把自己看作新文化的旗手,他们一开始信奉新古典主义,尔后又转向了这个时代新的精神和文化风尚——浪漫主义。
  1.1 工业革命
  即使在工业革命以前,英国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为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圈地运动(enclosure)使小农的处境变得艰难却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所谓圈地是指富裕的领主用篱笆把公地(common lands)围圈起来合并成一块面积较大的土地。耕作技术的改进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农业收入。技术进步也促进了农业工具和器械的改良,如铁犁和收割机。
  英国的工业化
  到18世纪中期,英国国内外的变革为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人口的增长不但为工业化提供了所需劳动力,也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良好的财政状况提供了投资所需的过剩资本。几十年的和平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而国家政策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扩张。在国内取消关税使商品可以方便地在全英国流通,而英国攫取的殖民地使英国商人可以获得原材料和新的海外市场。
  工业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还包括三种新出现的经济变革: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新的能源如水力和蒸汽动力取代了畜力和人力(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改变了动力来源);大量新原材料,如铁矿石和煤,开始应用到工业领域(插图1.2)。
  棉纺织工业的变化证明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英国本地的羊毛织品生产商遭到棉织品的巨大竞争威胁,他们甚至劝说议会禁止从印度进口廉价的棉织品,但是英国对棉织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英国国内纺织业试图通过采用“散工制”(putting-out system)来满足这种需求,这是一种由工人在自己家里加工纺织品的手工生产形式,但这种中世纪的方法早就被证明过时了。因此工厂主开始建立工厂来加快生产,在这种工厂中飞梭和机器织机被安装在厂房里,为了给驱动巨大机器的蒸汽发动机提供水源,这样的厂房一般都坐落于水流湍急的河流旁。
  而工人不得不使自己的全部生活符合工厂制需要。大多数农村劳动者再也不能待在家里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纺织了。工厂附近的城镇迅速膨胀,在旁边的乡村也开始兴起新的城镇。在这些城镇中工人们聚居在生活设施或有或无、条件恶劣的生活区。
  与工厂相伴而来的是“工人阶级”(working class)。在重新组合的阶级体系中,资本家居于一个极端,而工人居于另一个极端,这一体系变革了社会秩序,催生了财富与成功的新指数,确立了不同阶级的行为模式。以前贵族和小农之间的合作状态被工厂主和工人阶级之间不断加剧的紧张关系所代替。
  古典经济学:工业化的基础理论
  虽然工业化没有造就一个哲学流派,但它的确引发了对新出现的经济制度的严肃思考。这些思考大多数是为了阐释工业化这个现象并为追逐利润辩护。法国的重农主义者(physiocrats)与苏格兰人亚当 ·斯密都主张废除为国家服务的重商主义经济制度,并鼓吹以一种为个人企业家服务的经济制度取而代之。在英国,斯密的思想吸引了一批被称作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家,其中有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年)和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
  斯密对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他提出了基于私有财产权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他认为这种制度对价格和价值的自动调节会使所有人受益。他的著作《国富论》()虽然也部分涉及制造业,但主要探讨的还是农业和商业领域的问题。然而当制造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后,制造商们却从他的著作中找到了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斯密认为,如果政府不干涉他们的活动,接受了利己主义思想启蒙的企业家就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水平,而是要发财致富。这种观点深受商人、工厂主和其他资本家欢迎。
  ……





前言/序言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商品经济:最初谁的商品价钱低买谁的,然后谁的质量好买谁的,最后,谁的服务好买谁的。

评分

  “多元”文明的共存自然不可避免就会发生“碰撞”。这种“碰撞”或者是以和平的贸易交流形式展开,也有可能会以残酷的战争形式来完成。例如以色列希律王在耶路撒冷重建的犹太人第二圣殿,在建筑形式上带有浓重的希腊化风格。更重要的是,承袭了希腊文明衣钵的罗马人凭借武力,将他们崇尚的希腊文明有意无意地散布到征服的所有地区。

评分

  在《人文通识课》中,作者还将文化遗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结了起来。通过作者特别的解读视角,我们从那些经典的艺术品那里,不仅感受到了早期西方诸文明所拥有的气质,更是了解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社会观念。正如同在古希腊哲人色诺芬《经济论》中,苏格拉底与伊斯科马库斯之间的那段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对话,尽管其本意是在教导人们形成完美的家庭生活,但我们却能在其中窥探到古希腊人的婚姻生活,以及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正是这样一部看上去“高深莫测”的古典哲学作品,却让我们无意间“闯进了”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

评分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自1992年第1版出版以来,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以其材料丰富、观点鲜明、结构编排合理成为流行至今的人文通识标准教材。本书的编写始终秉承一个宗旨,即在历史解读的框架内为读者提供一种有关文化表达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这一宗旨将帮助读者运用不断提高的历史眼光来丰富和加深他们自己对当今世界的最新见解,以鼓励他们投入到对未来的积极建设之中

评分

别人推荐的,送货很快,质量不错!

评分

你们很美,”他继续往下说“但是很空虚,没有人会为你们而死,没错,一般过路的人,可能会认为我的玫瑰和你们很像,但她只要一朵花就胜过你们全部,因为她是我灌溉的那朵玫瑰花;她是那朵我放在玻璃罩下面,让我保护不被风吹袭,而且为她打死毛毛虫的玫瑰;因为,她是那朵我愿意倾听她发牢骚、吹嘘、甚至沉默的那朵玫瑰;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 Le Petit Prince 》          “我去过很多地方。我活过一些年头。”John Berger曾经在一本随笔集中这样写道,“我把那些故事编述一集。每段叙述都从一副图像开始,这些图像唤起了对相会之地的回忆……我希望,读者也会情不自禁地说:我以前来过这里……”五年之前,他写下了《The Sense of Sight》,在中国,这本书被译为“讲故事的人”      人人都会讲故事,但不代表人人都是“讲故事的人”,实际上,讲故事的人在今天已经几乎销声匿迹。讲故事的人对我们来说已经变得非常遥远,而且越来越远……能够精彩讲述一个故事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相反的情况倒是越来越多;有的人想听故事,四座之人只能面面相觑。这就好比曾经是我们最不可或缺的能力、最保险的财产,现在被剥夺了:这就是分享经验的能力。      也许你要反驳我,小说不是故事么?电视剧不是故事么?电影不是故事么?同理,那小说家、编剧、导演不就是讲故事的人么?我绝对钦佩小说家、编剧、导演所殚精竭虑的一切,然而,他们只是“叙述者”,而并非“讲故事的人”      如今经验的贬值和日益私密化导致了讲故事传统的萎缩,没有人愿意轻易把自己内心的东西和经历的岁月告知于他人。交流仍然存在,但是仅仅局限于无关痛痒的生活琐事,没有人愿意把他摸爬滚打的窘状贡献出来做彼此的笑谈。而与此同时,没有了讲故事的人,想听故事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便是小说的兴起。      小说与讲故事的区别在于,讲故事的人从自己或者他人经验中获取他所要的故事,转而又把这种经验转变为听故事的人的经验。即是说,讲故事的人分享经验,而小说家则不同,他封闭自己,小说正是诞生于日益封闭的孤独个体之中。本雅明在《小说的危机》中的说法,现代以来,小说阅读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人类的内心日趋沉默,小说阅读的泛滥是其罪魁祸首,同时,也正是小说阅读的泛滥彻底杀死了讲故事的传统。      我们不去追究本雅明说的是否过于偏激,但沉下心来仔细回想看看,除了日复一日的冷笑话、荤段子,你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地听过一个人语速缓缓地,认认真真地将他经历的或听闻的,前因后果,跌宕起伏地讲给你听了。   

评分

评分

西方文艺理论考研西方文论

评分

分享了很多的故事,提供了许多不错的经验,让人心情good fell,worth 推荐,价格可以再优惠一点就好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终于在京东买的书送到了。很满意。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人文通识课4:从法国大革命到全球化时代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