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3
【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西夏金元”一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杉山正明撰写,是一本“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将欧亚大陆世界史乃至全球世界史置于“中国史”的尝试】——跳出以往对“中国史”所认为真正应有之状态的观点,进一步将欧亚大陆世界史乃至全球世界史恰当地置于“中国史”的脉络当中,准确把握其相互间的存在状态、影响和变化。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这套书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于套书】AHistoryofChina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浅出,观点新颖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 西夏 金 元”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
——清华大学教授 张国刚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可读性强。说其雅,指具有学术性;说其俗,娓娓道来,活泼通俗。也就是说,不仅适合大众的口味,相关学术成果。
——武汉大学教授 罗运环
世界史中的中国史
中国的存在感 所谓“中国”是指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一般来说,简称为“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1世纪初的今天,以其被评价为“世界工厂”、“巨大市场”这一经济上的独特态势或对这一点的重视作为主要动力,使其在国际政治领域等方面的影响力逐年得到加强。
中国拥有廉价且大量的劳动力、手巧且上进心强的人民,只要不出现动乱等国家危机,今后会越发膨胀,发展成为超级大市场:在20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因为对立、相争之特性而导致不幸的局外人,转化为共存、协作、竞争之国际社会中强有力的一员。这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中国”,都可以说是文明史意义上的变化。
或许会有种种议论,然而单纯以现在的“中国”而论,让世界其他国家对其产生别样的存在感的原因,首先在于它拥有庞大的人口和辽阔的领土,这一点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否认。
总之,这是一个拥有13亿国民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其内部和现实,就会发现在这个 “国民国家”中,有着太多各种各样的人群和存在方式,而且还夹杂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和立场。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犄角旮旯里易于孳生的某些肮脏杂乱、不可理喻之事以及不安定性,人们或许会心生些许恐惧感,即便如此也是一种无奈吧。
当然,以上所说仅为所谓大陆方面的情况。假如附加台湾的话,情况会怎样呢?关于台湾是台湾、台湾史与中国史是两回事的主张和观点,自然存在。尤其近年来在台湾,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基于此种了解,如果将台湾也视为中华文明体系中的一分子,即视为广义“中国”传统的继承者来调整思路的话,那么就不得不说,大陆和台湾其整体对现代世界所具有的影响力,超越不时的表面化动向和正负局面,在自身和势力的总量上都是一种巨大的存在。
巨大化始于何时 回过头来观察“中国”,可知巨大正是其第一要素。那么,赋予现代中国这一特征的巨大化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对于这一问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回答。纵观历史,人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中国从一开始就是巨大的。 “地大物博”是“中国”的基本特征,这种一般认识尽管朴素,但却根深蒂固。
事实上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形成,与乾隆皇帝的统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清朝的后半期,消灭了你死我活的夙敌准噶尔汗国,名其地为“新疆”即新领土,从而形成了包括西藏和内外蒙古在内的广大国土。那是1757年以后的事情。其后到20世纪,外蒙古在苏联的影响下成为独立的国家,台湾成为现在的状态,其余的部分基本上进入人民共和国的控制。就是说,今日国土的形成本身与大约二百五十年前的历史颇有关系。
然而可以坦率地说,这种情况并不一定众所周知。与此相反,很多人未必会认为“中国”乃至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巨大。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是从何时开始成为“中国”的,而且确实是从何时开始巨大起来的?
生成于黄河下游的文明,是“中国”的起点。对于这一点,人们大概不会有什么异议。起初仅具“居中之国”意义的“中国”,发展成作为中华帝国的“中国”,开启这扇门的当属秦始皇。说来这也是一般常识。而迈向巨大化的第一步,确实是从那时开始的。
尽管如此,假如从结论倒叙,则中华的框架是在13—14世纪的蒙古时代扩张出来的。是在领有欧亚大陆大半地域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世界帝国内,尤其是从第五代皇帝忽必烈以蒙古本土与中华地区为中心建立了全蒙古的宗主国“大元兀鲁思”(兀鲁思是蒙古语,意为人群,亦指部落、集团乃至国家)时开始的。以“元”相称的这个国家的版图,直接覆盖了亚洲东方的大部分地区。而且,通过分别被冠以“术赤”、“察合台”、“旭烈兀”之名的其他三个蒙古兀鲁思,间接地囊括欧亚大陆的陆地和海洋,形成了超大地域的势力圈。
在大元兀鲁思出现之前,“中国”是“小中国”。在瞬息万变的治世兴衰史中,虽然不时形成一些统一的政权,但是其版图基本上没有越出所谓的中华本土。仅有一次,即在唐朝初期出现过以内陆亚洲突厥系的政治势力之名实施间接统治的状况。那不过就是三十年左右的事情,几乎是转瞬即逝。
况且,在统一政权之性质日衰的唐朝后半期以后的年代中,包括北宋和南宋时期,“中国”逐渐变小了。当然,如后面所述,我认为广义的“中国史”是涵盖了契丹帝国、金帝国和西夏国等国而展开的。但是即便如此,每一个国家或政权都是小型的,充其量也仅达到中型规模。
与此相反,在大元兀鲁思以后,明帝国和清帝国都较从前的中华帝国大出了一两圈。统辖满洲即现在的东北地区以及云贵地区自不必言,而且与当年不过为短期状况的唐朝“大版图”不同,确实形成了稳固的“中国之框”。如前所述,在清朝后半期形成了与大清帝国之名相符的庞大版图,其基本形态得以保持至今。
作为纯客观的确凿事实,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不能不说是一次漂亮的转身。它所蕴涵的意义非常之大,因为中国走上了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
改变欧亚大陆和中国的六百年 本书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此外还考虑将此前的一百多年也收入视野。如果将这一时间段换言为中华王朝史的话,则相当于唐朝的后半期和唐末至元末明初时期。
然而间隔每个王朝的断代史似的表述、概念和区分法,一方面作为通称确有简便之处,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把握某个整体时代全像的框架,到底是否妥当,还很成问题。终究不过是按照历代中国正史,以其为依据。尽管如此,也有可能无意识地过度强调王朝国家的统治形象,或是正相反,对不拥有正史的政权给予不恰当的过低评价等,而作为所谓真切的历史事实,其中隐藏着可能诱导纯粹虚构和听任误解的陷阱。对于本书将回顾的五百乃至六百年间的历史,这一点尤其适合。
在这五百至六百年间,欧亚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中国史”也受到波及,经历了几次明显的蜕变。例如,本书的开头部分写的是“安禄山之乱”和回鹘游牧国对唐王室的军事援助,但是以安禄山、史思明等粟特系的人物群像为核心的举兵及其新国家建设运动,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大致同一时期于伊朗东部呼罗珊地区以伊朗系的人们所发起的“伊斯兰革命运动”。东边的安禄山等人未能成功建立政权,而西边的举兵和进军却大获成功,结果是出现了阿拔斯王朝。安禄山等人一直被视为“中国史上的叛乱者”,结论或许出于视线局限于“小中国”的缘故,也有可能是由于略带中华主义感觉而产生的历史评价。另外,也存在回鹘一方对“安史之乱”的看法。
回鹘游牧国成为唐朝的“保护者”,不久即称霸于亚洲的东方,至9世纪中叶,因天灾不断而顷刻消亡。产生的波动使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在东方,契丹游牧民联盟兴起,而与它在同盟或敌对之间维持不可思议之关系的突厥系沙陀族,在华北建立了军事政权。中华王朝史所谓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也属于这一系统。另一方面,转向欧亚大陆的西方来看,以回鹘解体为导火索,突厥系的人们相继开始迁徙,最终由塞尔柱游牧集团在西亚称霸。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从此展开了直至奥斯曼帝国的大约九百年的“突厥·伊斯兰时代”。
目光再转向东方,那里是契丹和北宋两个政权并存;西夏国的出现及其与北宋的攻防;女真族的国家建立和契丹、北宋的灭亡;契丹族的西迁与重新建国;金、南宋、西夏的鼎立。而在这种多种族、多文化之错综复杂的亚洲东方所发生的历史变化,在传统的中华王朝史的框架内是装不下的。那么,不得不追根溯源地问:这里的“中国”是指什么?“汉族”是指什么?进一步就中亚来说,与西回鹘王国(或天山回鹘王国)、哈喇汗王朝、桑节尔统治的塞尔柱政权等角逐后建立的第二次契丹帝国“西辽”的存在,尖锐地向我们指出了立足于中国正史来理解历史的问题所在。
然而,13—14世纪的蒙古世界帝国的出现,首先不容分辩地显示“中国史”是欧亚世界史的一部分。以往,动辄就说中华文明是在地理上与其他文明世界相隔绝而存在和发展过来的。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暂且不提唐朝“瞬间大帝国”的状态以及顾名思义“世界帝国”的大蒙古国,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不就是证明欧亚大陆和“中国”曾同处所谓多极化及其最终大统一这样一种动荡的浪潮中的确凿证据吗?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08·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08·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书有点小,封面不过塑,学术性很强,适合专门研究历史的人阅读
评分理想国的图书,国内图书的业界良心。只是京东价格高于亚马逊,包装也差。
评分这书学术性很强,没有想像那么好
评分此书承袭了川本氏一贯的风格,将中国历史与东亚秩序的建构联系起来,很多篇章算是对他《魏晋南北朝时期の民族问题》的简写。用一部书去描写一个漫长的分裂时期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南北两方跳跃式的书写,使结构上比较松散。本书紧密围绕书名小标题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来叙述,让我觉得此书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部中古东北亚简史。
评分这套由中国画报出版社联合国内动漫名家潘昌礼、陈红波共同打造的儿童彩绘版《法布尔昆虫记(套装共10册 礼品装 彩绘版)》,专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是当今世界一套既忠实于原著,又生动活泼的经典巨著美绘版。丛书用优美逼真的绘画、亲切温暖的文字、活泼的故事情节描绘了法布尔原著中有趣的明星昆虫,每种昆虫活灵活现,色彩艳丽,十分可爱,孩子们翻阅起来,不但有亲临大自然的美感,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神秘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生命、亲近自然、热爱科学探索的精神!将这套世界科学经典带回到家中吧,让孩子们走进情趣昂然的昆虫世界,遨游于奇幻的昆虫王国!
评分多读书很好,送货快。
评分书本没有想象中大,硬封面有点不方便阅读。
评分《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是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丛书中的一卷,作者菊池秀明,是日本研究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学者。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书写中国历史的图书,我也读过不少,最有名的当属剑桥中国史系列了,江苏人民社的海外中国系列也有不少好书。东邻日本学者的研究中国历史的成果,剑桥中国史中也有章节,日本作为与近代中国纠缠最深的国家,我很好奇菊池秀明会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晚清与民国之变。菊池秀明所记录的近代中国史,具体指从@战争后的19世纪中期到中日战争前的1936年。菊池秀明在《序章》中首先比较了中日两国对于“近代”这一词汇的感受,他告诉我们,多数日本人对“近代”这一词汇的印象通常是正面的,谈可以让日本人联想到明治时代的流行语“文明开化”,近代日本对欧洲文明的引进与资本主义化的尝试,为日本带来了富足和舒适的生活。
评分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买来看看,应该不错。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08·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