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文、史、哲等学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来影响中国文化学术最深的历史人物。他活跃于社会政治领域,是中国自由主义最具诠释力的思想家。
“胡适著作系列”所选均为胡适一生最有代表性的文字,依据初刊版本校对,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面貌,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胡适著作选本。
著名设计师陆智昌担纲设计,精装典藏。
作者简介
胡适(适之,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弘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研院院长。
内页插图
目录
读书
《科学与人生观》序
读梁漱冥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海外读书杂记
《吴虞文录》序
《中古文学概论》序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林肯》序
评新诗集
《蕙的风》序
《海上花列传》序
谈谈《诗经》
校勘学方法论
《人权论集》序
《日本的幽默》序
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
精彩书摘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文、史、哲等学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来影响中国文化学术最深的历史人物。他活跃于社会政治领域,是中国自由主义最具诠释力的思想家。胡适生前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时间长达十八年之久,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他对北大情有独钟,遗嘱中交待将他留在大陆的书籍和文件捐赠给北大图书馆。为反映这位文化巨人一生博大精深的文化建树,本社在北大百年校庆的1998年曾隆重推出一套大型胡适作品集——《胡适文集》(12册),对所收作品均作了文字订正和校刊,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采用了胡适本人后来的校订本或北大的收藏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因早已售缺,多年来,一直有要求重印的呼声。此次重印,此套书的编者著名胡适研究专家欧阳哲生先生又精心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对照已出各种版本的优长,重核胡适本人原始和修订版的文字等,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面貌。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从《胡适文集》之中精选部分内容,另外推出“胡适作品系列”。
胡适曾说,哲学是他的职业,文学是他的兴趣,政治是他的义务。演讲应是他传达思想信念的工具。胡适早在康奈尔大学二年级时就选修演讲技巧的课程,自此培养出对演说的兴趣,开始了长达四五十年的讲演生涯。胡适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梁实秋称誉胡适的演讲具有“邱吉尔风度”,他的演讲题材从说教的人生意义话题,到枯燥的学术问题辩析,从敏感的政治文化热点问题,到冷僻的个案研究介绍,胡适都能通过一场生动、通俗的演讲,打动周围的听众,使听过他讲话的人对他永生难忘。本书主要收录与文学、历史有关的演讲、谈话纪录或讲稿。
由于所处环境不同,研究视角与方法不同,因此本书对某些具体问题的描述和解释,与通行的说法有不尽相同之处,对这些说法,我们未作删改,这并不代表我们完全同意作者的说法,请读者在阅读时认真鉴别。本书的人名、地名、标点等,有的与现行用法不同,为保存原貌,亦未加修改。
限于编辑水平,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欢迎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前言/序言
胡适作品系列:胡适书话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第一章﹕科学的方法
评分
☆☆☆☆☆
我坐在书桌前﹐拿起笔来﹐想人类在科学上的成就。科学是有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很有意思的。人为万物之灵﹐一点不错﹕我们脑子的发达﹐与其它生物相比﹐距离不可以道里计。感情的表达是艺术﹔ 理智的分析却是科学了。人的感情往往与理智混淆。这样﹐科学上的推断可能被感情左右﹐弄得拖泥带水﹐但也可以精彩绝伦﹐使人觉得妙不可言。是的﹐科学可以有艺术的美。
评分
☆☆☆☆☆
我坐在书桌前﹐拿起笔来﹐想人类在科学上的成就。科学是有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很有意思的。人为万物之灵﹐一点不错﹕我们脑子的发达﹐与其它生物相比﹐距离不可以道里计。感情的表达是艺术﹔ 理智的分析却是科学了。人的感情往往与理智混淆。这样﹐科学上的推断可能被感情左右﹐弄得拖泥带水﹐但也可以精彩绝伦﹐使人觉得妙不可言。是的﹐科学可以有艺术的美。
评分
☆☆☆☆☆
大师作品,应细细品读
评分
☆☆☆☆☆
著名设计师陆智昌担纲设计,精装典藏。
评分
☆☆☆☆☆
大师作品,应细细品读
评分
☆☆☆☆☆
过去中国人都觉得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第5卷则展示了一个伟大的宋朝。译者何晓毅感叹宋朝才是全世界近世的开始。其文明对后世的影响甚巨。“经济自由化”、能源、技术发明以及朱子学等都影响了周边所有的国家。何晓毅反思道:“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国土面积大,军队强大还是文明影响力大呢?”
评分
☆☆☆☆☆
原书12卷,考虑到中国通史一般止于1949,于是第11卷讲述《巨龙的胎动》未被引进,第12卷《中国之于日本人》涉及中日关系史,同样未被引入。日本山口大学教授兼译者之一的何晓毅对此表示遗憾。他对《凤凰周刊》表示,虽然最后一卷不属于通史范围,但是内容正是中国读者现在讨论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要读这套日本人写的中国通史。该卷涉及汉学家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高的可读价值。日本讲谈社北京公司的副经理刘岳也同样表示可惜,希望未来有机会能把剩余的两卷也引进中国。
评分
☆☆☆☆☆
名家经典作品,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