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德] 汉斯·贝尔廷 著,洪天富 译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1091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2176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
外文名称: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不仅意味着今天的艺术看上去已经截然不同,还意味着我们的艺术话语已转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假设可以确定地说它选择了某个方向的话。
  以此为开端,汉斯·贝尔廷在这个千禧年结束之际对艺术和艺术史做了一次精妙的反思,而他所倚赖的基础便是他更早期那部大获成功的《艺术史的终结?》。贝尔廷“以对艺术本质作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创理论而闻名”(《经济学人》),这一次,他审视了今天的艺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被人观看并受到诠释的。他指出,当代艺术已经挣脱了艺术史为它构建的框架,并呼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和书写艺术。《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中,他亦毫不费力地在当代热点问题(全球和小众艺术的兴起及其对西方艺术史造成的影响、装置和影像艺术、陷入困境的艺术博物馆体制)和长久以来一直居于艺术史定义核心的老问题(如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之间的界限、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的对立,以及艺术史中现代主义之初创等)之间转换。
  通过这部《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贝尔廷证明了自己依然是今日视觉艺术领域最具独创性且最具争议性的思想家之一。

作者简介

  汉斯·贝尔廷(Hans Nelting),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的艺术史及媒体理论教授。其著作包括《艺术史的终结?》《相似与在场:艺术时代之前的图像史》《隐形的杰作》等。洪天富1934年生,北京大学西语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诗人冯至教授。主要译著有《儒教与道教》《歌德谈话录》《亲合力》《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卡夫卡和现代主义》等。

目录

译者前言/1

序言/1

第一部分

以当代为镜看现代派

1 艺术或艺术史的尾声?/3

2 艺术史的终结与今天的文化 12

3 艺术评论作为艺术史的问题 39

4 现代派的不受欢迎的遗产:风格与历史/50

5 对现代派的迟到的崇拜:"文献展"与"西方 艺术" 66

6 西部艺术:在战现代派中美国的干涉/77

7 欧洲:处在艺术史分裂中的东西方// / 101

8 世界艺术与少数派:艺术史的一种新地理学/115

9 以大众文化为镜:艺术奋起反抗艺术史/132

10 媒体艺术里的时问和历史的时间 / 150

11 新博物馆里的艺术史:寻找自己的面孔/186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给力,很速度

评分

很棒的书籍 值得一读哦

评分

   在这本书的另外一篇文章《媒介史与艺术史》中,贝尔廷尖锐地指出了媒体艺术的一个尴尬境地,那就是:“所谓的媒体艺术----今天,它也许是媒体批评的最超前的变种-----最终还是没有被列入一种理论科目。”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贝尔廷认为这和我们对媒体与艺术的理解有关。“在过去,大多数艺术既是媒体也是艺术,它们一方面是信息的载体,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美学起作用。今天,这些功能被分开了,因为信息和交际只允许作为技术上的可能性使用。” 媒介艺术的在现在被迫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体。“它试图通过它那些设置把观察者在荧光屏前失去的空间还给观察者:一种确定方向和经历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观众美神能够变得积极起来。这样看来,媒体艺术的先锋派今天为了使自身的媒体具有艺术的能力而使其失去功能。” 最后,贝尔廷认为,媒体艺术本身成为一个问题,它不在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由于它显而易见的历史性,它会是一个新的题目。” 从媒体历史变迁的角度理解当下媒体艺术的尴尬现状,让我们认识到媒体艺术史的空白不仅仅是学科新颖与艺术形式难以以固化的形式存在所致,更是媒体艺术所担负的功能的变化所致。

评分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评分

很棒的人文译丛系列,新书快快上架。

评分

作者既有理论积累,也有实践经验,值得学习

评分

  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中,延续了他对“艺术史的终结”这一问题的思考,他认为艺术史没有终结,终结的仅仅是一种线性发展的、结构紧密的艺术史。在对现代艺术的密切关注中,他在1989年与原苏联画家彼得·威贝尔一起创立了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艺术与媒体工作技术中心(ZKM)。这一项目推动了录像艺术和媒体艺术的发展,并首次将录像艺术纳入美术馆的收藏系统之中。将装置艺术和媒介艺术纳入传统艺术史的研究视野,这对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这一现代艺术形式,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在现代艺术史的研究模式中,存在许多弊端;艺术市场和画廊主为了自己利益继续把某种类型的创作变成潮流,从而获得短暂的胜利。 如何把装置影像这一新的艺术类型纳入传统的艺术史研究之中,贝尔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在这本书的《媒体里的时间和历史的时间》一文里,贝尔廷讨论了作为媒体艺术的录像艺术和装置艺术中的时间问题。作者认为“录像这种媒体有着自己的时间形式,它类似于电影里的时间形式,以放映的方式进行,因此具有一种演出时间。”进而谈到录像装置(video installation)中存在的时间问题的戏剧化,“装置只有在某个地方被搭建起来并被启动时才存在。和到处都可以放的录像带不同,装置的演出情景类似于戏剧里的演出情景。但是,和戏剧不同的是,装置并没有电影脚本。人们只能就地,即在观众参观的时间里体验装置的图像连续镜头,也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空间里体验装置。” 以上论述的是媒体里的时间,接着作者又谈论了媒体的历史时间,也就是媒体艺术史,并且着重区分了其与工业技术史的关系。在论述媒体时间的过程中,贝尔廷结合当代美国几位装置影像大师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他对媒体艺术中时间的理解。他认为媒体录像艺术具有两个中心: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观众。在这里时间具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在比尔·维奥拉《缓慢而拐弯抹角的叙述》中的主观时间,希尔在《灯塔》中体现出来的“自我反思的内在时间”等。时间在录像艺术中有了不同于以往时间意义上的多义性与复杂性。关于录像艺术中的观众的重要地位,在维奥拉的作品中,“它以观众为中心,即把观众看作为自我的主要演员,并为观众建造一个共鸣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图像分散了,也就是说,图像的实质内容和可读性消失了。” 在比尔的作品《南特-三联画》中,贝尔廷认为“人即不存在于开始的图像中,也不存在于结束的图像中,而是存在于站在这些图像前、感同身受的观众之中。观众有意识,他用意识搜集图像,并用图像解释自己。”

评分

评分

汉斯·贝尔廷的这本书之前一直没有中译本,这次一次推出了两个中译本,分别是这本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洪天富的译本和金城出版社出的苏伟的译本,感觉还是南大出版社的这个版本要靠谱一些,仅仅从装帧上来说,也要美观一些。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