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論衡(套裝全2冊)

國史論衡(套裝全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鄺士元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45012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059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史論衡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96
套裝數量:2
字數:8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編撰一本通史並不睏難,要寫一本較為理想的通史則殊非易事。坊間可買到的通史,不下百數十種之多,然述史者多,論史者少,述史則僅能得其概略,對於史事的因果得失影響,懵然不論。
  《國史論衡》(套裝共2冊)長於分析,詳於試論,自成體係,實屬中國通史著作中的佳構。

內容簡介

  以直述形式為主,即以曆代先後,自周及清末,有關治亂興衰,民族發展及斷代重要政論與曆代財政經濟;中央、地方政治興革,曆代重要戰事,軍事體製;交通,中西文化與學術之演變,旁及曆代帝王宰執興替的得失與黨爭宦禍等,其內容論析,大體上一洗坊間流水賬形式通史的缺點,而更能迎閤國內讀者閱讀通史的需求。
  《國史論衡》編撰方式以論史為本,除瞭參考坊間流行的或較難看到的通史,與有關的斷代史百數十種之外,主要是吸納瞭數百篇近百年來有關史事的學術的論文,因此,本書並非一本“成一傢言”的著作,而是一部集百傢精義的史論。

作者簡介

  鄺士元,曆任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曆史學科教授,博采群書,對我國數韆年來發生的重要史實皆有深入研究,其作品對於史實發生的時代背景、原因,以及治道得失與影響的分析等,皆能全麵且獨到,使讀者能一覽盡得。

目錄

第一章 漢族及其文化的由來
第一節 民族的定義 / 1
第二節 漢民族由來的各傢說法 / 2
外來說 / 3
中國本地說 / 5
第三節 華夏名稱的起源 / 10
釋“華” / 10
釋“夏” / 10
第四節 我國曆史上的四次民族大融閤 / 12
春鞦時代 / 12
漢與魏晉南北朝時代 / 14
五代及遼、金、元時代 / 15
清朝 / 17
第二章 西周的封建統治及其興衰
第一節 封建製度及其起源 / 18
封建的定義 / 18
封建製度的起源 / 20
第二節 封建宗法與西歐的比較 / 22
封建與宗法的關係 / 22
中歐封建製度的比較 / 24
第三節 周代推行二次封建的原因及經過 / 26
周行封建的原因 / 26
周室推行二次封建的經過 / 28
第四節 西周封建的內容與崩潰原因 / 30
西周封建的內容與組織 / 30
封建製度崩潰的原因 / 35
共主資格逐漸沒落 / 36
第五節 封建社會狀態及對後世的影響 / 44
封建社會的狀態 / 44
封建製度對後世的影響 / 46
第三章 春鞦戰國的紛爭
第一節 春鞦戰國分期與霸政的興起 / 49
時代分期與東周的式微 / 49
東周王室式微原因 / 50
第二節 霸政的意義與各國的稱霸 / 52
霸政的意義 / 52
齊桓的霸業 / 54
晉文的霸業 / 56
秦、楚的霸業 / 57
弭兵運動與吳、越爭霸 / 58
第三節 戰國的養士風氣 / 60
養士風氣的曆史背景 / 60
戰國四公子的養士 / 61
第四節 春鞦戰國期間的變法 / 63
東方各國的變法 / 63
管仲相齊的改革 / 64
商鞅變法 / 68
第五節 戰國形勢與七雄爭霸 / 73
戰國初期的各國疆域 / 73
七國爭雄 / 75
第六節 春鞦戰國期間各方麵的轉變 / 77
政治製度的轉變 / 77
經濟的轉變 / 80
社會方麵的轉變 / 83
學術思想的轉變 / 86
第四章 秦的統一及其衰亡
第一節 秦的兼並與六國滅亡 / 90
秦的兼並 / 90
秦滅六國的經過 / 92
第二節 秦統一六國的原因與意義 / 94
秦能統一六國的原因 / 94
秦統一中國的意義 / 98
第三節 秦的創建措施 / 101
政治方麵的創建 / 101
製度方麵的創建 / 103
軍事方麵的措施 / 105
文化方麵的創建 / 107
勞民傷財的措施 / 108
4 國史論衡
第四節 秦速亡原因的分析 / 109
人民感受方麵 / 109
政治社會方麵 / 110
第五節 秦焚書坑儒的討論 / 113
焚書的討論 / 113
坑儒的討論 / 116
第六節 東土文化西漸的討論 / 117
第五章 西漢的政教與治亂
第一節 楚漢相爭及劉勝項敗的分析 / 121
楚漢之爭 / 121
劉勝項敗的分析 / 122
第二節 漢初的政治社會情態 / 123
漢初的國際形勢 / 124
漢初內部的統治力量 / 124
漢初的社會民生 / 125
漢初的教化治道 / 126
第三節 漢初的政教學術 / 127
賈誼與漢初的政教學術 / 127
董仲舒與漢初的政教學術 / 131
第四節 漢初封建與吳楚七國之亂 / 133
漢初封建原因的分析 / 133
七國亂後漢廷的對策與影響 / 136
第五節 漢代土地政策的檢討 / 139
土地失均原因與“限田”政策的推行 / 139
兩漢課徵及輕稅原因的分析 / 141
第六節 文景治績的討論 / 142
文景緻治的原因 / 142
文景功過的討論 / 144
第六章 漢代的文治武功
第一節 漢代的崇儒 / 147
漢代崇儒原因的分析 / 148
漢武帝崇儒的措施 / 150
崇儒的影響 / 151
第二節 塞外民族入侵原因與漢化的分析 / 152
塞外民族入侵的分析 / 152
塞外民族漢化的分析 / 155
第三節 漢對匈奴的討伐 / 157
匈奴對漢的禍害 / 157
漢擊匈奴的原因 / 157
漢與匈奴的爭霸經過 / 158
漢擊匈奴的影響 / 161
第四節 漢對四夷的同化 / 162
對東方的華化 / 162
對北方的華化 / 163
對西方的華化 / 163
對西南夷的華化 / 164
第五節 漢武帝與桑弘羊的經濟措施 / 165
財政改革的時代背景 / 165
財政措施的評論 / 166
政府對財政措施的立場 / 169
民間對財政措施的立場 / 171
政策的評價 / 174
第六節 昭、宣時代的政治 / 175
第七節 西漢式微與王莽變法 / 177
改革的時代背景 / 177
財政經濟的改革 / 179
失敗原因的分析 / 183
第七章 東漢的政教治亂
第一節 光武中興及其政治評價 / 187
劉秀的起傢及其治績 / 187
光武帝的錯誤措施 / 190
第二節 明、章之治道及其評價 / 191
治績的錶現 / 191
明、章施政的缺點 / 193
施政的影響 / 195
第三節 東漢的士風 / 196
東漢士風形成的分析 / 196
東漢士風的特質 / 198
對當代及後世的影響 / 198
第四節 漢代的內朝、外朝與外戚 / 199
內朝與外朝的關係 / 200
內朝、外朝與外戚 / 200
外戚執政的原因 / 201
第五節 東漢的宦官及其得勢原因 / 203
宦官取得權勢的分析 / 203
宦官與外戚之爭 / 204
宦官與外戚鬥爭的結果及影響 / 206
名士與宦官之爭 / 208
民亂的蔓延 / 209
第六節 東漢與西羌的擾亂 / 209
漢代後期的羌患與應付辦法 / 209
後果與影響 / 213
第七節 東漢衰亡原因的分析 / 214

第八章 魏晉時期的治亂與興衰
第二節 曹魏興亡及其未能統一中國的分析 / 224
曹操能統一北方的原因 / 224
曹操未能統一中國的原因 / 225
曹魏亡國原因的分析 / 227
第三節 赤壁之戰及其影響的分析 / 228
第四節 三國鼎立與吳、蜀滅亡原因 / 231
第五節 晉初的社會政治情態與八王之亂 / 234
晉初的社會政治情態 / 234
西晉八王之亂 / 235
第九章 東晉南朝的社會形態
第一節 東晉南朝的政治社會文化 / 240
東晉的立國背景 / 240
南朝的社會政治基礎 / 241
南北士族之爭 / 241
士庶貴賤的隔離 / 242
第二節 東晉的立國與偏安原因 / 243
第三節 淝水之戰及其影響 / 246
戰前背景 / 246
戰爭經過 / 247
晉勝秦敗的原因 / 248
淝水戰後的影響 / 249
第四節 門第社會製度的形成與背景 / 250
第五節 門第社會衰落原因的分析 / 253
南北朝士族的沒落情況 / 253
隋唐時代士族的沒落情況 / 253
宋代士族勢力的沒落情況 / 255
第六節 東晉亡國原因的分析 / 256
第十章 “五鬍亂華”與北朝之漢化
第一節 “五鬍亂華”與民族的遷徙 / 259
晉初西北民族的紛擾 / 259
“五鬍亂華”原因的分析 / 261
五鬍入據後對中國的影響 / 264
流人遷徙的影響 / 268
第二節 五鬍對中國文化漸染與貢獻 / 269
五鬍君主的漢化 / 269
北方漢人政治勢力的發展 / 272
第三節 河西文化及其影響 / 274
河西文化的形成 / 274
河西文化的影響 / 276
第四節 北魏漢化的過程與盛衰關係 / 277
魏孝文帝以前的漢化 / 277
魏孝文帝的漢化及其後果 / 280
漢化的影響與評價 / 287
第五節 鬍漢矛盾與兩者勢力的消長 / 291
鬍漢的待遇與地位 / 291
漢人(指世族或豪宗)的待遇與地位 / 292
鬍漢矛盾原因的分析 / 293
第十一章 隋的開國及其盛治
第一節 隋統一天下在曆史上的意義 / 296
第二節 隋統一前的社會與政治 / 297
第三節 隋唐皇室血統的討論 / 300
隋代皇室的血統問題 / 300
唐代皇室的血統問題 / 301
第四節 篡周經過與得國原因 / 302
北周初年的政局 / 302
篡周的經過 / 302
篡周的原因 / 303
第五節 隋伐陳 / 304
隋滅陳的經過 / 305
隋統一江南的原因 / 305
第六節 隋代的隆盛 / 308
開皇盛世的錶現 / 308
隋初緻富原因的分析 / 309
第十二章 隋代建設及其衰亡
第一節 隋唐運河在國防、經濟上的意義 / 314
隋代的運河 / 314
唐代運河及其改革 / 318
隋唐運河對當代後世的影響及貢獻 / 320
第二節 隋代置倉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意義 / 323
隋代置倉的動機 / 323
文帝時代設置的四倉 / 324
煬帝時代所建造的倉窖 / 326
隋代的義倉 / 327
第三節 隋亡原因的分析 / 328
第四節 秦、隋亡國原因比較 / 335
秦、隋立國背景比較 / 335
秦、隋衰亡異同 / 336
第十三章 盛唐政治的商榷
第一節 李唐的開國 / 340
開國功業紛爭的討論 / 340
統一群雄的經過 / 344
剪滅群雄與統一中國的分析 / 345
“玄武門之變”與唐初政局 / 346
第二節 貞觀政治的得失 / 350
太宗的文治 / 350
政治得失方麵的討論 / 353
軍事方麵的討論 / 355
經濟政策的討論 / 355
私德方麵的討論 / 358
開皇與貞觀政治事功的比較 / 358
第三節 武周時代之政治得失 / 364
武曌的齣身及其奪權經過 / 364
武曌的政治措施 / 367
武曌改字對文化的影響 / 371
武曌對唐代政治的影響 / 372
第四節 開元天寶的政治得失 / 374
盛治的錶現 / 374
行政缺點的討論 / 376
軍事缺點的討論 / 380
經濟政策的討論 / 381
貞觀與開元政治事功的比較 / 384
第十四章 隋唐對外的武功
第一節 隋唐對高麗用兵的得失與影響 / 389
隋用兵動機與失敗的分析 / 389
唐用兵動機與先敗後勝的分析 / 393
唐徵高麗的經過 / 394
第二節 隋唐對突厥的經營 / 397
隋對突厥的政策及其成功原因的分析 / 397
唐對突厥的經營與得失 / 401
第三節 隋唐對西域的經營 / 405
隋對西域的經營 / 405
唐經營西域的得失與影響 / 406
第四節 隋通海外與對吐榖渾的徵討 / 412
隋對南洋諸國的用兵 / 412
隋通海外對中國的貢獻 / 414
隋對吐榖渾的徵討 / 415
第五節 唐對四夷經營的成功與影響 / 416
唐初經略異族所以成功的原因 / 416
唐天可汗與國際聲望 / 418
漢、唐文治武功的比較 / 421
第十五章 安史之亂與唐代的弊政
第一節 安史之亂及其影響 / 425
安史作亂原因的分析 / 425
安史肇亂的經過 / 430
馬嵬驛之變 / 433
安史失敗原因的分析 / 434
安史之亂的影響 / 436
第二節 藩鎮割據及其影響 / 438
藩鎮割據勢力的形成 / 438
藩鎮擁有權力的分析 / 442
鎮兵與府兵性質的比較 / 443
藩鎮割據的遠因 / 444
藩鎮為患的近因 / 447
藩鎮割據形成所産生的影響 / 449
第三節 唐宦官擅權及其相關的弊政 / 452
唐宦官權勢形成的過程與因素 / 452
宦官掌權所産生的現象 / 455
永貞改革及其失敗的分析 / 459
甘露之變及其影響 / 464
第四節 唐代朋黨之爭與影響 / 467
唐代朋黨相爭原因的分析 / 467
唐代黨爭的經過 / 470
黨爭的後果與影響 / 471
第十六章 唐代社會經濟與外擾內患
第一節 劉晏與中唐的經濟改革 / 473
13 目 錄
劉晏以前的經濟改革及其得失 / 473
劉晏改革的內容 / 475
中唐後經濟得失及其影響 / 479
劉晏的各種改革措施與影響 / 481
第二節 唐代馬政與中唐之經濟、政治關係 / 482
唐以前馬政的沿革 / 482
馬政與中唐以後之經濟、政治關係 / 483
第三節 唐代的外患 / 485
南詔崛起及其對唐代的影響 / 485
迴紇興起及其與唐代盛衰的關係 / 488
吐蕃邊患 / 493
第四節 唐代的民變與衰亡 / 495
唐末民變的時代背景 / 495
黃巢變亂的經過 / 497
黃巢失敗原因及其影響 / 498
第五節 安史之亂後國運的掙紮 / 499
政治上的掙紮 / 499
經濟上的改革 / 502
交通的發展 / 502
唐代衰亡原因總論 / 503
第十七章 北宋的立國及其政治措施
第一節 北宋立國前的政治、經濟、社會形態 / 509
國傢興替 / 509
五代軍人之跋扈情形 / 510
五代十國的社會經濟 / 511
五代的社會風氣 / 513
第二節 宋太祖創業與開國 / 514
第三節 宋初的政爭與趙普功過 / 516
趙普對太宗攻擊的事例 / 516
太宗對趙普攻擊的事例 / 519
太宗與趙普對軍權的爭奪 / 522
太宗與趙普相爭的目的與結果 / 524
第四節 北宋初年的對外政策 / 526
國策的決定 / 526
宋初對外采守勢的原因 / 526
結果及其影響 / 527
第五節 宋初內政和經濟政策 / 528
內政方麵的整頓 / 528
經濟方麵的整頓 / 530
第六節 宋初政製及其改革 / 531
北宋的“強乾弱枝”措施 / 531
後果與影響 / 533
第七節 燕雲十六州的地理與宋的國防 / 534
燕雲十六州的地理形勢 / 534
燕雲十六州與宋代的國防 / 535
第八節 宋棄長安、洛陽而都汴的分析 / 537
軍事、經濟、文化方麵 / 537
國策兵製與關中的殘破 / 538
漕運與交通的因素 / 539
其他方麵的因素 / 540
第九節 北宋特彆禮待士人的分析 / 541
北宋對士人特彆禮待的原因 / 541
對士人禮待的錶現 / 542
北宋特彆禮待士人的影響 / 543
第十八章 北宋的變法與黨爭
第一節 慶曆變法及其失敗原因 / 545
慶曆變法的時代背景 / 545
變法的經過與內容 / 546
慶曆變法失敗的原因 / 547
慶曆變法的影響 / 548
第二節 熙寜變法的得失與影響 / 549
熙寜變法的時代背景 / 549
新法的內容 / 550
新法失敗原因的分析 / 552
新法部分成效的錶現 / 556
第三節 慶曆、熙寜變法得失之比較 / 558
兩次變法的得失比較 / 559
兩次變法失敗原因比較 / 560
兩次變法産生的影響 / 561
第四節 宋代黨爭與政風 / 561
促成宋代黨爭的原因 / 562
宋代黨爭的經過 / 564
黨爭的結果與影響 / 568
兩代黨爭影響的比較 / 569
第十九章 北宋的衰亡
第一節 澶淵之盟及其影響 / 571
澶淵之盟的經過 / 571
促成澶淵之盟的原因 / 572
澶淵之盟的影響 / 573
第二節 宋代宰相蔡京當權誤國及其影響 / 574
蔡京的齣身 / 574
奪權的原因 / 574
誤國事例 / 575
對宋代政治的影響 / 576
第三節 宋徽宗與北宋的亡國 / 577
宋徽宗的弊政與誤國 / 577
宋徽宗迷信道教及其影響 / 579
宋徽宗荒政的影響 / 584
第四節 靖康之難 / 586
時代背景 / 586
靖康之難原因的分析 / 586
靖康濛塵的經過 / 588
第五節 靖康之亂與北方人口的南遷 / 589
戰爭影響民族的遷移 / 589
流民遷徙各處的情況 / 591
流民對南宋的影響 / 593
第六節 北宋積弱原因的檢討 / 594
政治上的積弊 / 594
經濟上的積弊 / 596
軍事上的積弊 / 597
製度上的積弊 / 598
第二十章 遼、金與西夏興亡經過
第一節 “五鬍亂華”與遼、金等犯宋之比較 / 600
第二節 遼的興起及衰亡經過 / 602
17 目 錄
遼的興起 / 602
遼的建國 / 602
宋遼戰爭的經過 / 603
遼的衰亡 / 603
第三節 西夏的興起及衰亡經過 / 604
西夏的起源及其建國 / 604
西夏興起的分析 / 605
西夏的衰亡 / 606
第四節 金的興起及衰亡經過 / 606
金的起源及建 國史論衡(套裝全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國史論衡(套裝全2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史論衡(套裝全2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國史論衡(套裝全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活動期間買的,價格優惠,發貨快,非常滿意。

評分

對於瞭解中國的曆史來說,是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評分

好。。。。。

評分

國史論衡(套裝全2冊)

評分

  就一般而論,曆史著作大略有考史、述史與論史。考史為述史而用,述史為論史而作,論史則必兼考史、述史的纔學與識力方能勝任。明代有張溥及較晚的王船山等,都有論史之作,其纔學識力之深,就當代而論,無齣其右。但張、王之史論往往囿於時代背景與知識的限製,對於帝王正統觀念或曆代的盛衰得失,時又歸諸天數等的曆史觀,更未能係統地分析得失與興衰的所由,采用文體艱深以緻不能句讀。故《國史論衡》的編撰內容體例上,考史、述史方麵較為簡略,而專以論史為詳,更重於朝代興衰得失影響的分析,使讀者對我國數韆年的政治文化、財經,及各種製度,能有明確的認識。

評分

大師之作,錢穆門生,值得一讀!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鄺士元,曆任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曆史學科教授,博采群書,對我國數韆年來發生的重要史實皆有深入研究,其作品對於史實發生的時代背景、原因,以及治道得失與影響的分析等,皆能全麵且獨到,使讀者能一覽盡得。《國史論衡》編撰方式以論史為本,除瞭參考坊間流行的或較難看到的通史,與有關的斷代史百數十種之外,主要是吸納瞭數百篇近百年來有關史事的學術的論文,因此,本書並非一本“成一傢言”的著作,而是一部集百傢精義的史論。

評分

對於瞭解中國的曆史來說,是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史論衡(套裝全2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