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歌劇音樂劇通史》以近百年來我國歌劇音樂劇不同體裁和風格的數百部劇目為研究重心,對劇本和音樂創作、理論與思潮、錶導演藝術和演齣曆史、專業院團曆史沿革和體製機製改革的現狀和問題等做瞭係統梳理、深入分析和全麵總結,並精選其中優秀劇目的精彩唱段和場麵編入唱段精粹和場麵精粹,由此構成《中國歌劇音樂劇通史》4部學術專著、1部谘詢報告書、3本樂譜和3張光碟的宏大結構與規模。
內頁插圖
目錄
叢書總序本書序言第一章 重疊的印象:清末民初的歌劇理論與思潮(1900—1919)第一節 西方人對中國戲麯的初識與西方歌劇對國人的觸動一、在華傳教士和西方漢學傢最先把中國戲麯當成“話劇”二、陳季同最先把中國戲麯作為“歌劇”嚮西方傳播三、西方歌劇對清末民眾的觸動與啓示四、中西戲劇主題的差異及其人權平等意識的萌發第二節 日本的直接影響一、“西樂東漸”與“西劇東輸”二、梁啓超:新劇、新音樂到學校劇的來源與影響三、春柳社的“新樂劇”夢……第二章 兩極中的糾結:新文化運動中的歌劇理論與思潮第三章 火中鳳凰:抗戰中到新中國成立前歌劇音樂劇理論與思潮的多元華第四章 三條道與“新歌劇”之爭: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歌劇理論與思潮第五章 苟延殘喘:“文革”10年中的歌劇理論與思潮第六章 劫後生死跡:新時期歌劇音樂劇理論與思潮第七章 機遇與挑戰:新世紀10年中的中國歌劇音樂劇理論與思潮結語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二節黎錦暉、王光祈和張若榖的歌劇觀念 一、黎銱暉兒童歌舞劇 我們整體地研究瞭黎錦暉創作兒童歌舞劇前後西方歌劇在中國本土化的總的演進過程之後可以看到,青年時就被新音樂吸引的他之所以能在1920年以後創作齣兒童歌舞劇作品來,是“學堂樂歌”和“新劇運動”共同影響的結果。換言之,在黎的同代人中沒有任何人像他那樣,能把“新劇”(即文明戲或早期話劇)和“新音樂劇”自然而然地結閤在一起,從而成為引領時代風潮的一種音樂戲劇——中國歌劇。以往我們把中國歌劇的發端直接看作黎錦暉的個人功勞,這是不正確的,他們沒有考慮到梁啓超等人所倡導的學校劇,如果割裂開瞭“學堂樂歌”先人在新音樂啓濛上的功勞,抹殺瞭西方歌劇在中國本土的滲入和影響,我們也隻能把黎錦暉看成是石頭縫裏蹦齣來的一個“美猴王”。但是,如果徹底地否認黎錦暉當年所代錶的中國歌劇早期雛形的曆史意義與價值,我們就會陷入曆史虛無主義。在中國歌劇的文化身份、文化現代性的發展方嚮、中國歌劇的目身屬性方麵,黎錦暉都留下過深刻的思考。隻不過,這些歌劇觀念更多地顯山露水於其藝術的實踐,而不是思想傢的那種述而不作。 (一)獨闢蹊徑的歌劇道路 直到1920年寫兒童歌舞劇之前,黎錦暉並沒超過“學堂樂歌派”們對日本歌劇的認識和見解的水平。這位探索者的腳印錶明,自1919年受蔡元培和蕭友梅之邀加入“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擔任瀟湘樂組組長開始,他就曾緻力於皮黃和鼓書的研究。黎錦暉在其長兄黎錦熙的幫助下,在“平民文化”熱潮中投身於國語(普通話)和兒童音樂教育。就其歌劇觀念的自我啓濛看,以下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瞭他開拓中國歌劇的基礎:平民主義、現代新國民思想、基礎教育;以寓教於樂的音樂歌舞形式來推廣普通話①;由改造、藉鑒齣發,走嚮歌劇本土化的新歌劇音樂戲劇創作。 ……
前言/序言
本叢書係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中國歌劇音樂劇發展狀況研究》(課題批準號:08TTD760083)之最終成果;此後,本叢書之齣版單位——安徽文藝齣版社嚮國傢齣版基金委申報齣版資助時,又在原框架結構基礎上增加瞭3冊樂譜《中國歌劇音樂劇唱段精粹》和3盤DVD《中國歌劇音樂劇場麵精粹》,從而形成本叢書的現有結構和整體規模。本課題立項及叢書編寫過程 2008年初,教育部音樂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正式對外發布《中國歌劇音樂劇發展狀況研究》課題招標公告。在南京藝術學院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下,當即由筆者牽頭組成以南藝“中外歌劇音樂劇史論研究”方嚮博士後工作站及在讀博士生為基本班底的投標團隊,即刻著手進行課題設計並正式參與課題競標。2008年12月11日,教育部下達《關於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立項和撥款通知》,宣布該課題由南藝競標團隊正式中標,這也是南藝有史以來由本校師生獨立承接的第一個國傢級重大科研項目。為此,南藝領導極為重視,不僅為課題組配備瞭科研經費,而且為課題組成員減少瞭教學課時量,以確保課題組成員有足夠的精力、時間投入本課題的研究和寫作。而課題組全體成員更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立馬投入到課題研究之中。 從2009年上半年開始,課題組以極大的精力、時間和經費投入,從事我國歌劇音樂劇發展狀況普查及相關資料收集工作,足跡遍及北京、上海及華北、東北、中南、西南、西北和華東等地的歌劇院團,往返行程超過2萬公裏,現場采訪歌劇音樂劇同行數百人,獲贈或購買劇本、樂譜、演齣錄像、錄音、圖片、文字史料、現場采訪錄音等大量第一手資料。 然而,2011年6月2日夜,電氣故障引發的一場火災,將課題組資料室珍藏的所有文字、音像、樂譜資料付之一炬,非但迫使課題組重新投入大量時間、人力和財力進行重點史料的補充收集,也令本課題按時結項計劃被迫延期。 或許是天公有情——首先,課題延期結項的申請幸獲教育部批準;此後,本項目又於2011年底由安徽文藝齣版社申報並通過專傢組審定,獲得國傢齣版基金委的齣版資助,終令課題組因獲得相應的經費支持而得以正常運轉。 如此,課題組曆經4年艱苦努力,1個主乾課題、4個子課題、3冊唱段精粹、3套場麵精粹光碟全部編撰完成,乃於2013年5月正式定稿,並以叢書形式、冠以“中國歌劇音樂劇通史”之名,交由安徽文藝齣版社正式齣版。本課題的研究意義與價值 在人類所創造的一切藝術形式中,歌劇是將音樂、戲劇、舞蹈及美術等各種藝術元素高度熔鑄於一身的綜閤性舞颱藝術,是人類藝術史發展到高級階段的高級藝術形態,因此堪稱“人類藝術皇冠上的寶石”。歌劇藝術起源於意大利,起先在歐洲各國,隨後遍及全世界,在400餘年的發展曆程中産生瞭無數大師和藝術傑作,在人類精神生活中産生瞭重大影響。 音樂劇是20世紀以來崛起於歐美的娛樂性商業化通俗歌舞劇,與歌劇藝術的某些亞種如輕歌劇、喜歌劇、歌唱劇等有著近似的本體構造和很深的曆史淵源,實際上也可視為歌劇藝術的一個旁支。音樂劇曆經百餘年的發展變遷,如今正以狂飆突進之勢風靡全球,被公認為具有神奇藝術魅力的“朝陽藝術”和擁有巨大商業前景的“朝陽産業”。 在我國,歌劇雖是舶來品,但其短短80餘年的發展史,卻與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血肉相連。{/J,/J,畫傢》、《揚子江暴風雨》、《兄妹開荒》、《鞦子》、《白毛女》、《劉鬍蘭》、《小二黑結婚》、《紅霞》、《洪湖赤衛隊》、《紅珊瑚》、《江姐》等大批優秀劇目,見證瞭我國歌劇傢的天纔創造和輝煌成果,在我國新藝術史上掀起兩次歌劇高潮。時至今日,當年解放大軍的進軍步伐走到哪裏,哪裏便有《白毛女》的動人的演齣場麵,甚至解放軍戰士看到“黃世仁”欺壓“喜兒”時怒不可遏要舉槍射殺“黃世仁”的情景,以及50一60年代祖國大江南北“人人會唱《洪湖水》,處處齊歌《紅梅贊》”的盛況,依然曆曆在目並被所有歌劇傢引為驕傲。所以說,在我國20世紀所有新藝術門類中,若論成就最大、影響最廣者,歌劇當之無愧地名列其中。 ……
中國歌劇音樂劇通史:中國歌劇音樂劇理論思潮發展與嬗變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