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该作是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文学研究者张颐武两位先生的对谈录,他们从多个独特视角去探究文学的情况、文化的情况、社会的情况,既关注当下,又远眺未来,既是对十七年前对话的回应、反思,又是对当今文学、文化、社会状况的深思、瞭望。两位作者的诸多看法颇有启发性,亦前后相对一致,对于当代文学研究及文艺思潮的观察均可作为鉴借。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2012年出版《刘心武评点〈金瓶梅〉》。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随笔写作。2012年出版《人生有信》,2013年出版《空间感》。
张颐武,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19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序言
后世纪的文化瞭望
一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二 商品化与消费化
三 市民社会的成长
四 媒体的兴盛及其功能
五 “位置”的再寻求
六 人文精神 宗教情怀 理想
七 “后国学”与中国本质
八 雅、俗的分立与融合
九 “新时期”文学的回望
十 九十年代:写作的新发展
附论 宽容与大悲悯:后世纪的思索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
一 缘起
二 我们的文化参与
三 社会的变迁
四 文学的新变
五 文化的转型
六 当下中国的两个大背景
七 后会有期
六 当下中国的两个大背景
张:纯文学咱们谈了,大众文化也谈了,瞭望得相当广泛了。上次对话的时候您不到花甲,现在七十出头了,您感觉这二十来年的变化里,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刘:二十来年经济的整体发展确实惊人。GDP的数字,有人说有水分,就算有水分,你拧干水分,那个数字也还是不得了。现在中国人嘴中经常说五个字,当然不是普通老百姓在说,而且多半是在和境外的人打交道的时候,由有身份的人士说出:钱不是问题。比如一个大的建筑工程,洋人的设计方案往往中标,那么可能就有投标落榜的中国设计师提醒:那个方案可是花费很大的啊,搞不好施工过程里还要追加很多预算,甚至很具体地指出,洋人设计里使用了过多的巨型特殊钢材的杆架,那是个很浪费的方案,但是负责审批的官员却回应说,钱不是问题。他要的就是新奇、气派、独一份,追求世界一流,超级壮观,他不要省钱,巨大的投资对于他来说不是问题。中国有钱,财大气粗,二十年前还不是这样。二十年前还没有发生"9·11"恐怖袭击,我1998年去纽约的时候,又去曼哈顿岛尖端上的世贸中心观光,就是那个长方体造型的双塔楼,但是三年以后它就被恐怖组织袭击毁灭,那以后美国的经济开始滑坡,再后来又发生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得不少普通美国人失去他们的住房,不少企业实行紧缩,不少人被裁员,像底特律,整个城市破产……欧洲一些国家,比如希腊、西班牙,也爆发债务危机,政府搞预算紧缩,关系到普通民众的利益,老百姓就上街抗议,跟警察发生冲突,整个欧元区的经济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于是,中国成为美国、欧洲经济复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是强劲的马达,于是我们就看到不少西方政客主动对中国示好,中国在各个国际交往的场合,几个高峰会议上,都备受礼遇,发言权增强。二十年来,中国跟西方,跟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了,而且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里头了,世界经济固然离不了中国,中国经济现在要从WTO那样的系统里退出,回到以前,关起门来搞计划经济,也不可能了,这个态势,二十年前还没有呈现,现在是非常清晰了。这样发展下去,中国会怎样?别的方面不敢轻率预测,但是文化的景观,一定会更加七彩斑斓,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与外部文化一定会有更繁多更深入的交融。
张:中国强大以后,整个世界经济就是中国救市,这个是好事儿坏事儿不去评价,但是要观察到,这个状态不可不知。钱不是问题,这句话并不那么好听,但是实在,比如中外文化交流,引进美国大片,原来你买美国就卖,美国好莱坞也没有专为出口中国拍大片的意识,现在不一样了,啊呀,中国好大的市场,中国人说了,钱不是问题,赏饭吃的口气,赚钱的好事能放过吗?现在好莱坞一些大片,打斗型的,从开始策划就注意植入中国元素,注意邀请在中国口碑好的好莱坞明星加盟,甚至直接邀请中国明星加盟,前些年冒出的明星之外,像一些在中国选秀节目中刚出炉的,人家情报很快,就都瞄准了,请!到中国去赚钱,已经成为一些外国人的共识,在出版方面,西方国家搞书展,现在特别爱邀请庞大的中国参展团,往往不仅不需要他们投钱,中国方面自己拿钱去花,是不是还赞助书展举办方?总之来了财大气粗的中国人,那里的书展也就格外热闹。邱华栋现在编的一本英文杂志,把一些中国作家作品往外推,许多西方汉学家积极地参与翻译,甚至可以说是争先恐后地表示愿意效劳,为什么?就是因为报酬极高,若是西方出版机构请他们翻译这些作品,报酬少许多。谁不想多拿钱呢?钱不是问题,厉害!
刘:当然,我们要注意到,现在中国钱多,钱不是问题,但是财富的分配上有问题,现在贫富不均,那么多的钱,投入民众福利的有多少?房价
高,看病难,养老难,不少地方政府机关的大楼堂皇富丽,小学中学破烂不堪,而且贪官污吏、不良商人,他们非法侵占、鲸吞了很多老百姓创造出的财富,就贫富不均而言,现在跟二十年前比,差距拉得更大了,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就文化而言,几乎所有的品类都在追求经济效益,公益性的文化,针对底层老百姓的文化,免费文化,不是一点没有,但总体所占比例非常小。所以我希望政府能组织好社会生活,在财富分配上注意公平、公正,要抑富济贫,要加大反腐力度,要顾及贫困群体,要培植中产阶级。
张:中产阶级的生成,市民社会的发展,是不是这二十来年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呀?
刘:正是。上次咱们对话的时候,商品房还不那么多,我们都还没有购买商品房。那时候拥有私人小轿车的人也还不多。二十年过后,我们自己,我们共同的朋友、熟人,几乎全都买了房和车。直到本世纪初,很气派的商品楼盘,它在车位的设计上,也很少达到一户一位,现在不得了,不少户有两辆车,你想车位哪里够?先不说当下北京堵车的问题,停车的问题似乎更加尖锐,现在几乎所有商品楼盘的保安,他们的主要功能就是管理车位,而且经常会发生因为外来车辆停到业主车位,或乱停而导致进出障碍所产生的冲突。
张:的确如此。就拥有私宅、私车,以及假期旅游、自驾游、自由行、境外游……这些方面而言,现在起码在一、二线城市里,达到小康的中产阶级,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一个群体了。你到中高档消费场所里转转,那些店铺、餐馆、KTV歌厅,许多中产阶级在消费。
刘:包括高雅文化的消费,以北京为例,国家大剧院及其他许多剧院的演出,歌剧、芭蕾舞、交响乐,以及京剧、昆曲、话剧,大剧场和小剧场的,还有比如说798艺术园区,等等,去观赏的,也多是中产阶级,也就是市民社会的成员居绝大多数。
张:当然在这个壮大过程里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房地产开发过度,有的地方出现所谓的"鬼城",一些刚步入中产阶级的年轻人成了"房奴",还银行贷款的压力非常大,私人小汽车的猛增不仅导致道路拥堵,大量的汽车尾气造成了严重污染,是雾霾的来源之一。但是不管怎么说,中产阶级的壮大,市民社会的发展,也就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中产阶级成为消费的主体,在适应他们的趣味的过程里,也就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气象。
刘:我们这次的瞭望,正是在刚才我们归纳的两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是国力的强盛,一是市民社会的发展。
张:市民社会我们谈得最多。
刘:但是我们应该永远有自知之明,我们瞭望到一些,诠释了一些,但是有的事物我们一时还看不太清楚,也还没有想明白。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全知全能。我们的对话里涉及一些人士,有所评议,但绝对没有我们一定正确人家必然有误的意思,只是想与其讨论问题。我们当然欢迎回应,欢迎指正。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