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6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成果共由九章构成。第一至第三章为思想溯源篇,主要追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渊源,介绍了中国传统荣辱思想、西方传统荣辱思想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荣辱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第四、第五章为基础理论篇,在深刻剖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及功能特征。第六章为建设篇,主要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原则、方法、途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分析;第七至第九章为教育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人群(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公共人物)和要着力点(荣誉感教育、耻感教育)的教育依据、原则、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概括如下:
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中西方传统荣辱思想是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思想渊源。本成果阐释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佛、法家的荣辱思想的具体内容、表现形态及其特点,并对其得与失、继承超越进行了评析;梳理剖析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荣辱思想、中世纪基督教辱思想、近代西方荣辱思想以及以耻感为主要内容的日本传统荣辱思想。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荣辱思想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成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荣辱思想的内容、基本特点以及列宁的继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成果认为,儒家荣辱思想在中国传统荣辱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关于荣辱问题的论述最为丰富,其影响也最为深远。儒家从荣辱与人性、德性、言行、社会的关系出发,围绕仁、义、礼、智、信来展开其基本内容,并将其荣辱思想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儒家对于荣辱观的诸多基本理论问题作了深刻的、多方位的伦理思考,主要包括荣辱的人性根源、荣辱与德性的关系、荣辱与言行的关系、荣辱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其主导的、带有倾向性的观念主要有:“好荣恶辱”是人内在的自然性情,德性是荣辱评价的内在基础,言行是荣辱评价的外在根据,教育是“衣食足”与“知荣辱”的必要中介等。以此为依据,可以说儒家荣辱思想具有普遍性、道德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征。法家关于荣辱的思考始终围绕着人性、利益、国家、君主来展开,法家在深谙“好荣恶辱”人性的基础上,从实现国家治理秩序、君主统治秩序的价值诉求出发,深入思考个人荣辱与统治秩序的关系。相对于儒家、法家等学派而言,在荣辱观念上最为特殊、在行动上最为特立独行的是道家。道家以道为贵,崇尚自然、无为,拒绝虚荣,主张处下、“守辱”,不以功名为荣。道家深刻地洞察到荣与辱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转换,并努力实现对于荣辱的超越。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之后,在两千多年的历程中,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佛教承认荣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于荣辱有非常丰富、深刻、独特的认识,其荣辱思想具有求善性、超越性、平等性等特点。以儒家荣辱观为主体的中国传统荣辱思想,对于塑造中国人的道德人格,引导人们的价值追求,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传统荣辱思想的阶级局限、时代局限和思维局限。
成果认为,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荣辱思想的精华,也充分借鉴了西方传统荣辱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从总体上看,西方传统荣辱思想的历史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以城邦荣誉为最高追求的荣辱标准,到中世纪以罪感思想为核心的基督教荣辱思想,再到近代思想家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研究视域对荣耻思想的探索与分析。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3)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3)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3)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