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獨創社會發展指數,有理有據衡量虛無縹緲的“文明”,以對比不同社會發展程度,揭示世界的未來。
《西方將主宰多久》作者新作,也是《西方》的續篇。進一步解答為何西方主宰世界。
尼爾·弗格森、賈雷德·戴濛德等全球知名學者推薦。
內容簡介
《文明的度量》是《西方將主宰多久》的續篇。就其書中提到的“社會發展指數”,作者進行瞭更進一步的說明,並使用突破性的社會發展研究數據進一步對比瞭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社會發展狀況。
這次,作者對東西方發展狀況的研究跨度1.5萬年。深入總結西方什麼時候主導瞭世界、為什麼主導世界,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思考21世紀。
作者簡介
[美]伊恩·莫裏斯(ian morris),全球著名曆史學傢。斯坦福大學曆史學和古典文學教授。
目錄
第一章 我們如何度量文明
為何西方主宰瞭世界
社會發展:定義
進化、分化、能量:怎麼理解社會發展
批評與缺點:誰犯瞭錯
我們需要解釋什麼
第二章 跨越時空的度量:社會發展指數
定量、東西方、時間:什麼支撐著社會發展指數
社會發展是可以計算的
250分還是0.01分
反對者的聲音
通吃:展示曆史的輪廓
第三章 能量獲取交替上升
齣發點:庫剋框架
度量的單位
證據的本質
中斷與增長:西方能量獲取
後來者居上:東方能量獲取
無法突破的“硬天花闆”
.
第四章 社會組織:上限未定
辦法、假設和來源
從穆賴拜特到紐約
從薑寨到東京
多少人纔夠
第五章 戰爭能力工業變革帶來的巨大差距
量化戰爭能力
西方是軍事霸主嗎
難以評估的東方
工業革命改造槍炮
第六章 信息技術:它影響瞭社會
讀寫和計算
信息技術計分牌
西方識字率
東方識字率
信息技術的反饋迴路
第七章 讓曆史成為指南:度量文明的意義
誤差和訛誤
指數的直觀顯示
物質與文化的角力
直綫發展和多綫發展的進化
社會進化的方嚮
精彩書摘
物質與文化的角力
我曾經說過,社會發展指數的主要貢獻之一是迫使分析傢分析得更加清楚明確。指數是形容需要做齣解釋的模式的寶貴工具,那些像我一樣持這種觀點的人都不得不詳細地講清自己的證據和方法。那些持不同意見者或認為指數的設計或運用不閤理的人,也能夠清楚地看到指數是怎樣運作的,從而進行詳細的批駁。爭論的雙方都不必陷入含糊的斥責。這種含糊的斥責在20 世紀八九十年代關於新進化論的爭論中曾非常普遍。
在《西方將主宰多久》一書中,我隻關注瞭世界上兩個地區,但社會發展指數無疑可以擴大為真正的全球性工具。我常常想,這可以為解決社會科學中一些長久爭議不休的問題做些貢獻,比如物質力量和文化力量在塑造曆史方麵哪個相對更重要。
在《西方將主宰多久》一書中,我嚴厲地批判瞭唯物主義者,提齣過去16 000 年來東方和西方社會發展驚人的相似性,錶明兩個地區的文化特性並沒有很大不同。與之一脈相承的是,每個時代都有其需要的思想(或者也許是其值得擁有的思想)。不過,這至多仍是一種假設,而一種適當的全球性社會發展指數,顯然將是進一步檢驗這一觀點的工具,將世界的不同部分視為曆史的自然實驗。
最有用的對比,也許是舊世界和新世界的對比,因為自大約公元前10000~公元1500 年,兩個時段基本上沒有進行有意義的接觸。歐亞大陸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也是如此,但新世界還有另一個有利條件,使其與歐亞大陸的對比富有成果。新世界有一處像舊世界而不像澳大利亞的特點,就是在冰期結束時,也有一個包含有大量且集中的可供馴化的動植物的幸運緯度帶。澳大利亞的西南部的確也有一個地中海氣候區,但在冰期結束時卻沒有進化齣同樣豐富的小麥、大麥、稻子、玉米、土豆、綿羊、山羊、豬或牛,這使得馴化動植物並在本地發展齣復雜社會比在歐亞大陸睏難得多。
如果文化當真是個因變量,我們也許要指望新世界的核心地帶以類似於舊世界核心地帶的方式擴張,引發同樣一係列後發優勢、發展悖論、社會崩潰,以及我在《西方將主宰多久》一書中描繪的所有其他現象。
如果將社會發展指數擴展到新世界,就會看到類似事情的確發生瞭。馴化動植物首先齣現在新世界的幸運緯度帶,在瓦哈卡地區和秘魯高原。隨著這些地區的社會發展,城市和國傢齣現瞭,新的核心地帶(即尤卡坦半島、墨西哥河榖)在最早馴化動植物的地區旁形成瞭。圖 . 是一幅簡圖,展現瞭古代復雜社會的個地區主要的文化轉型,加強瞭人們的這一印象:舊世界和新世界最早的農業核心地帶,遵循大緻相同的時間錶,在很大程度上獨立地曆經瞭同樣的發展階段。
耕作(人類對植物生命周期的乾預,所産生的選擇壓力會導緻植物齣現非自然的大種子)開始與馴化(人類的乾預使動植物的基因發生重大改變,使它們轉化為隻能在人類繼續乾預下纔能生存的新物種)開始的時間間隔,在舊大陸普遍為大約2 000 年;在新大陸普遍為大約4 000 年,可能是因為新世界的農作物不及舊世界的適應性強。例如,將墨西哥類蜀黍轉化為玉米,比將野生小麥、大麥或稻子轉化為它們的馴化品種,需要的基因轉變要多得多。
然而,由於動植物馴化到城市、國傢興起之間的時間間隔,新世界(約3 000 年)比舊世界(3 000~ 4 000 年)短,這被部分拉平瞭。在舊世界,又過瞭1 500~3 000 年,像埃及舊王國和中國商朝這樣的國傢纔變成瞭真正的帝國,統治著200 萬以上平方韆米的疆域和數韆萬人口。在新世界,在像莫切文化和特奧蒂瓦坎這樣最早的真正國傢興起大約1 500 年之後,徵服者纔來到美洲,切斷瞭本土人的試驗;但是在那個時候,印加和阿茲特剋的擴張已經産生瞭與舊世界最早的帝國規模大緻相當的組織。假如沒有被侵擾,那麼再過 1 000 年,它們完全有可能沿著舊世界帝國道路發展。
作為一名外人看新世界的考古記錄,我的印象是:專傢根據這份資料算齣的社會發展指數,將錶明美洲係統性地落後於歐亞大陸,其模式與我在《西方將主宰多久》提齣的論點非常相符。在能量獲取方麵,新世界的一些農作物比舊世界的要強,但美洲缺乏役畜一定嚴重影響瞭人均可獲得的能量。缺少這樣有用的動物,很可能是新世界的運輸中車輪使用得非常有限的很大原因,盡管在歐亞大陸,由人推動的獨輪車於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公元前1世紀在中國,已經顯然獨立地發明齣來瞭。
在信息技術方麵,無論舊世界還是新世界,記錄文字和數字的係統都是伴隨著最早的城市和國傢的齣現而投入使用的,然而與大約公元前1500 年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實踐,或者大約公元前500 年中國的實踐相比,中美洲和安第斯地區在大約公元1500 年時對這些技術的使用,似乎仍然非常有限。
在戰爭能力方麵,一些大約是在舊世界最早的國傢齣現的時代發明的技術(例如堡壘等),在新世界大約也是在同樣的時代齣現的,但是在隨後的1 500 年中,這些技術在美洲的傳播不及歐亞大陸快。而且一些其他技術(例如青銅武器和盔甲),在美洲根本沒有齣現;由於美洲所有有可能進化為馴服馬的野馬品種在人類到來之後都消失瞭,新世界的軍隊無疑從來沒有發明過戰車和騎兵。
弓箭在新舊世界的命運更是有趣。弓是60 000 年前在非洲發明的,然後傳遍瞭舊世界。到公元前第一個韆年時,強勁有力的閤成弓已經在舊世界所有的復雜社會應用瞭,十字弩也在中國發明瞭。然而,據我們至今所知,最早移居美洲的人並沒有引進弓,也沒有任何跡象錶明有人重新發明瞭弓,直到大約公元前2300 年,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極小工具傳統”遺址纔齣現瞭箭頭。這些武器隨後非常緩慢地在北美傳播,直到大約公元1100 年纔傳到中美洲,並且始終沒有達到舊世界弓的精緻程度。
相反的是,城市規模似乎在新世界的某些部分發展得比舊世界要快。到公元500 年時,今墨西哥境內的古代印第安文明特奧蒂瓦坎可能已有10 萬~20 萬居民,比歐亞大陸任何地區最早的城市齣現後1 000 年內的任何遺址都大得多。最早達到特奧蒂瓦坎可能達到的規模下限的舊世界遺址,是大約公元前700 年的尼尼微;直到公元前3 世紀時纔有城市達到其上限,是亞曆山大。
對新舊世界的這些差異的解釋,可能已經具備。賈雷德? 戴濛德在其《槍炮、病菌和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中,指齣歐亞大陸比之美洲有三大地理優勢,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使其在我所謂的社會發展中領先的原因。
戴濛德說,首先,在冰期結束時,歐亞大陸擁有比美洲更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基礎,使得亞洲西南部和東部的人們比中美洲或安第斯地區的人們更容易馴化植物和動物。其次,新世界有可能馴化的大型(即重達 00 磅以上的)哺乳動物,在最早的人類殖民該大陸後很快齣現的巨型動物滅絕現象中大多被消滅瞭。最後,甚至大陸的布局都對美洲原住民不利。歐亞大陸基本上是東西走嚮的,因而起源於西南亞的觀念、製度和實踐,能夠在地理學傢們稱之為“生物群係”的統一的生態區中傳播數韆英裏,到達歐洲或中國。美洲則相反,基本上是南北走嚮的,意味著在中美洲或安第斯地區嶄露頭角的觀念、製度和實踐,隻能在小股人群(相對於舊世界而言)中流傳,然後纔能跨越極其不同的生物群落區。因此,新世界的觀念、製度和實踐要很長時間纔能浮現,要更長時間纔能傳播。
由於大陸數量太少,戴濛德的觀點很難驗證,盡管最近一項對語言多樣性的研究的確提供瞭至少是有限的支持。新世界的社會無疑有其獨特的特色,它們有早熟的(相對於舊世界社會而言)城市化,卻又較慢采用新的作戰方式和信息技術,這一現象仍亟待解釋。將社會發展指數延伸到全球尺度上,將更容易看齣戴濛德的地理框架是否能解釋新舊世界的差異,或者我們是否需要賦予文化因素更重要的地位。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第二章 跨越時空的度量:社會發展指數
對社會發展進行真正的全球考察,盡可能詳細地評估世界所有地區的情況,當然是非常受歡迎的。然而,那需要極其大量的工作,對於解釋為什麼西方主宰世界這個問題著實是個鈍器,它增添瞭不必要的復雜性,經不起簡單的檢驗。
曆史的鏡像·文明的度量:社會發展如何決定國傢命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書很好,配送也很快
評分
☆☆☆☆☆
我們生活在大眾評分的黃金時代。任何人隻要有一部智能手機
評分
☆☆☆☆☆
我們生活在大眾評分的黃金時代。任何人隻要有一部智能手機
評分
☆☆☆☆☆
英國皇傢欽定曆史教授,劍橋大學沃爾夫森學院院長,英國皇傢學會、皇傢曆史學會會員,不列顛學院院士,另類解讀曆史,從“假如”中找尋曆史的可能與必然。
評分
☆☆☆☆☆
書很喜歡,物流很快
評分
☆☆☆☆☆
評分
☆☆☆☆☆
物流很快,快遞員大哥真是敬職愛業,渾身濕透,昌雨送貨上門,書包裝完好,沒有受潮,精裝正版
評分
☆☆☆☆☆
不是無情,亦非薄幸,隻是我們一生中會遇上很多人,真正能停留駐足的又有幾個?生命是終將荒蕪的渡口,連我們自己都是過客
評分
☆☆☆☆☆
書的質量不錯,等有時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