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是新政策下的第一部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指南,依据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精心编写。内容十分全面,涵盖内部审计综合知识、内部审计作业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准则、内部审计管理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等内容,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查阅方便,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财会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等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
????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是新政策下的第一部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指南,依据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精心编写。全书共5篇13章,紧紧围绕新内部审计准则,全面涵盖内部审计综合知识、内部审计作业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准则、内部审计管理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等内容。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操作性、实用性强,同时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查阅方便。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既适合广大管理者、内部审计人员、财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阅读,也适合用作审计、财会类学生的参考教材。
贺志东,著名财税专家,资深中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曾先后担任过税务稽查局负责人、审计师事务所所长(主任会计师)、中国某大型涉外企业集团(A、B、H股上市公司,总资产500多亿元)总部副总裁、某学院正教授、中华第yi财税网首席专家、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报》筹划专刊特聘专家和答疑专家等职。十多年来,主持研究财会、审计、纳税筹划、避税与反避税、纳税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实务等课题数十项。
在《财务与会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管)、《中国税务报》(国家税务总局主管)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作品多部:《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小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从2013年起执行)》(电子工业出版社)、《税务总监》(清华大学出版社)、《纳税会计》(复旦大学教材)、《如何有效合理避税》、《怎样做账》、《纳税管理》、《纳税筹划》(机械工业出版社)、《造假账手法曝光》(经济管理出版社)等。
曾为众多中外知名企业成功提供过财税筹划或税管理、财税风险防范等服务,也曾为诸多企业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CEO)、财务总监(总会计师、首席财务执行官CFO)、税务总监、DBA、EMBA、MBA、税务官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等演讲、授课数百场,参训单位达数万家。已为大型企业“量身定做”纳税管理与纳税筹划内部培训100多场。
第1篇 内部审计综合知识
第1章 内部审计概论
1.1 内部审计综述
1.1.1 内部审计的种类
1.1.2 内部审计的对象
1.1.3 内部审计的任务
1.1.4 内部审计的特征
1.1.5 内部审计的原则
1.1.6 内部审计的依据
1.1.7 内部审计的组织方式
1.1.8 内部审计机构
1.1.9 内部审计人员
1.2 内部审计准则
1.2.1 内部审计准则综述
1.2.2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2.3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1.2.4 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2篇 内部审计作业准则
第2章 内部审计证据
2.1 内部审计证据综合知识
2.1.1 内部审计证据的特性
2.1.2 内部审计证据的种类
2.2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2.2.1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
2.2.2 内部审计证据的分析
2.2.3 内部审计证据的综合运用
第3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3.1 内部审计准备阶段
3.1.1 明确内部审计事项的性质
3.1.2 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3.1.3 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方案
3.1.4 确定内部审计工作方式
3.1.5 下达审计通知书
3.2 内部审计实施阶段
3.2.1 测试
3.2.2 检查分析
3.2.3 初步总结
3.3 内部审计报告阶段
3.3.1 撰写内部审计报告
3.3.2 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3.3.3 下达审计决定
3.3.4 审计资料归档
3.4 内部审计后续阶段
3.4.1 定期回访,检查整改情况
3.4.2 编写后续内部审计报告,总结审计效果
第4章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4.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综述
4.1.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4.1.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4.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
4.2.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
4.2.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及保管
第5章 内部审计方法
5.1 内部审计基本方法
5.1.1 内部审计基本方法的运用
5.1.2 内部审计基本方法的内容
5.2 审计检查方法
5.3 审计调查方法
5.3.1 观察法
5.3.2 函证法
5.3.3 询问法
5.3.4 盘存法
5.3.5 测量法
5.3.6 备记录法
5.3.7 假设法
5.4 审计分析方法
5.4.1 比较法
5.4.2 比率法
5.4.3 账户法
5.4.4 趋势法
5.4.5 模拟法
5.4.6 预测法
5.4.7 决策法
5.4.8 控制法
5.4.9 因素法
5.4.10 成本法
5.5 抽样审计方法
5.5.1 抽样审计概述
5.5.2 统计抽样方法
5.5.3 属性抽样审计
5.5.4 变量抽样审计
第6章 计算机内部审计
6.1 计算机内部审计概述
6.1.1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特征
6.1.2 计算机内部审计与计算机会计的关系
6.1.3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内容
6.1.4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方式
6.1.5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方法
6.1.6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步骤
6.2 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6.2.1 数据处理电算化对传统的内部控制的影响
6.2.2 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
6.2.3 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6.3 计算机系统程序审计
6.3.1 计算机系统程序内部审计的目标
6.3.2 计算机系统程序内部审计的方法
6.4 计算机系统数据文件审计
6.4.1 审查计算机系统数据文件的内部控制制度
6.4.2 审查数据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6.4.3 计算机系统程序审计与数据文件审计的关系
6.5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
6.5.1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的主要目标
6.5.2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
6.5.3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的独立性
6.6 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
6.6.1 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管理
6.6.2 计算机辅助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
6.7 网络系统审计
6.7.1 网络系统内部审计的含义
6.7.2 网络系统内部审计的特点
6.7.3 网络系统内部审计的内容
6.8 计算机舞弊的控制和审计
6.8.1 计算机舞弊的手法
6.8.2 计算机舞弊者的类型
6.8.3 计算机舞弊的危害
6.8.4 计算机舞弊的对策
第7章 后续内部审计
7.1 后续内部审计综述
7.1.1 后续内部审计的标准
7.1.2 后续内部审计的政策
7.1.3 后续内部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7.2 后续内部审计步骤
第8章 内部审计报告
8.1 内部审计报告综述
8.1.1 内部审计报告的种类
8.1.2 内部审计报告的体裁
8.1.3 内部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
8.1.4 内部审计项目目标的要求
8.1.5 中期内部审计报告
8.2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报
8.2.1 编制内部审计报告应当遵循的原则
8.2.2 内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
8.2.3 内部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8.2.4 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
8.2.5 内部审计报告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8.2.6 内部审计报告的复核、发送和保存
第3篇 内部审计业务准则
第9章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
9.1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概述
9.1.1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概念
9.1.2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分类
9.2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方法
9.2.1 经济效益调查的方法
9.2.2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专门技术方法
9.3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程序
9.3.1 准备阶段
9.3.2 实地调查阶段
9.3.3 审计方案编制阶段
9.3.4 审计实施阶段
9.3.5 报告与事后查询阶段
9.4 业务经营内部审计
9.4.1 销售业务效益审计
9.4.2 生产效益审计
9.4.3 资金使用效益审查
9.4.4 筹资业务审查
9.5 质量内部审计实务
9.5.1 对满足客户需要的审查
9.5.2 对产品和服务属性的审查
9.5.3 对生产和送交过程的审查
9.6 管理内部审计实务
9.6.1 对企业目标的适应性、实用性、现实依据及其他的审查
9.6.2 对企业信誉的审查
9.6.3 对企业组织与投资者的经营关系的审查
9.6.4 对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的审查
9.6.5 对管理有效性的审查
第4篇 内部审计管理准则
第10章 内部审计管理
10.1 内部审计管理概述
10.1.1 内部审计管理的概念
10.1.2 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系
10.2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
10.2.1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的标准
10.2.2 内部审计部门的计划管理
10.2.3 制定审计工作手册
10.2.4 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管理
10.2.5 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管理
10.2.6 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
10.3 内部审计计划管理
10.3.1 明确审计目标
10.3.2 确定应审计单位
10.3.3 确定审计重点
10.3.4 制定长期计划
10.3.5 制定年度计划
10.3.6 执行计划
10.3.7 协调计划
10.3.8 拟定汇总工作报告
10.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10.4.1 分级质量监督制度
10.4.2 内部检查制度
10.4.3 外部检查制度
10.5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
10.5.1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的标准
10.5.2 不同层次人员在内部审计项目中的不同作用
10.5.3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的手段
10.6 内部审计关系处理
10.6.1 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10.6.2 人际关系
10.7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
10.7.1 内部审计档案的分类
10.7.2 内部审计档案的保管
10.8 内部审计培训管理
10.8.1 确定培训方针
10.8.2 进行需求调查
10.8.3 拟定培训大纲
10.8.4 参照作业评价
10.8.5 制定培训计划
10.8.6 协调培训资源
10.8.7 多种渠道培训
10.8.8 评价反馈
第11章 内部审计信息
11.1 内部审计信息综合知识
11.1.1 内部审计信息的分类
11.1.2 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处理的原则
11.2 内部审计信息处理程序
11.2.1 内部审计信息收集阶段
11.2.2 内部审计信息分析阶段
11.2.3 内部审计信息传递阶段
11.2.4 内部审计信息运用阶段
11.2.5 内部审计信息储存阶段
第5篇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第12章 业务循环内部审计
12.1 企业的基本业务循环
12.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审计
12.2.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基本业务
12.2.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
12.2.3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
12.2.4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凭证
12.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审计
12.3.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业务
12.3.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
12.3.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
12.3.4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凭证及其传递程序
12.4 生产循环的内部审计
12.4.1 生产循环的基本业务
12.4.2 生产循环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
12.4.3 生产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
12.4.4 生产循环的主要凭证及其传递程序
12.5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审计
12.5.1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基本业务
12.5.2 筹资活动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
12.5.3 投资活动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
12.5.4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
12.5.5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2.6 现金的内部审计
12.6.1 现金与基本业务循环
12.6.2 现金的基本业务
12.6.3 现金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要点
12.6.4 现金的基本业务流程
12.6.5 现金的主要凭证
第13章 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13.1 开工前审计
13.1.1 审查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13.1.2 审查基本建设资金的来源
13.1.3 审查初步设计概算
13.2 在建项目审计
13.2.1 投资包干审计
13.2.2 基本建设财务审计
13.2.3 基本建设物资审计
13.2.4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工程承发包审计
13.3 竣工决算审计
13.4 投资效益审计
13.4.1 建设速度审计
13.4.2 建设质量审计
13.4.3 建设成本审计
附录 内部审计法规汇编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2)整体检测法。整体检测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审的计算机系统中建立一个虚拟的实体,然后利用被审系统,在正常的业务处理时间里,与真实业务一起,对此虚拟实体建立的有关检测业务由同一被审程序进行处理;并把被审程序对这些检测业务处理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被审程序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恰当、可靠的方法。采用整体检测法审查被审程序有以下两种具体做法。
1)让检测业务如真实业务一样从头到尾通过整个系统,得到最终的输出。这时,内部审计人员要在处理至某阶段或结束以后,将虚拟的检测业务的处理结果从系统中移出,以防止虚拟业务影响被审计单位数据文件的准确性。
2)对被审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程序做适当修改,以便检测业务在进入总分类账或重要的输出以前被滤去,不致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正常业务。但是,在系统运行以后,修改系统的应用程序成本较高。因此,除非在计算机系统的开发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已考虑到要用整体检测法进行审计,而嵌入了滤去检测业务的审计程序段,否则这种方法较少采用。
6.4计算机系统数据文件审计
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的原始数据处理的结果最后都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贮于磁性介质之上或打印输出在纸账页上。因此,要对被审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就必须对数据文件进行审计。数据文件的审计包括对打印出来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和存贮在磁性介质之上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前一种数据文件的审计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相同。对于存贮在磁性介质之上的数据文件,则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查。
6.4.1审查计算机系统数据文件的内部控制制度
1.审查数据文件的一般控制
主要审查未经授权批准的人能否接触文件,对文件进行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文件是否有内外标签,数据文件是否有备份,备份文件是否存在不同的地方。对于脱机存贮的文件,内部审计人员要审查其保管地点是否安全可靠,有没有专人对数据文件进行保管。对于联机存贮的文件,则要审查是否只有掌握密码的人才能接触文件,密码是否经常更换。
2.审查数据文件的应用控制
主要审查是否存在控制措施,使得只有正确、合法的数据才能输入文件;文件处理过程中,发现错误时,能否立即加以提示等。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实际数据或设计模拟数据对应用控制加以测试。
6.4.2审查数据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审查数据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挑选重要数据文件或文件的重要项目打印输出,然后进行审查。这种方法成本低,容易理解,而且不需要计算机知识。但这种方法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确信打印输出的数据是不是实际文件的数据,而且当从数据文件中审查出问题时,很难确定问题的原因。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对机器可读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其主要技术如下。
1.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
通用审计软件是具有常用的计算机内部审计功能的一组通用计算机程序。由于审计目标在不同的被审系统之间差异可能并不太大,或者完全相同,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无须浪费人力与时间为每个被审系统编写审计软件,以进行相类似业务项目的审查工作。最理想的方式是采用通用审计软件,以提高审计效率。通用审计软件的功能较多,一般包括读磁性数据文件,对数据文件进行核对、比较、汇总、分析,按指定方式进行有关的计算,按指定方法进行审计抽样,按指定内容和格式打印输出报告或各种表格等。应用通用审计软件一般可分为下列几步:①计划,包括确定应用的目的,所需要的输出报告及其格式和内容,被审计单位可提供的技术服务、成本预算和时间安排等。②设计,是指把计划阶段确定的为实现审计目的而要执行的审计任务具体化。③取得并检查将要用的通用审计软件。④审计处理。⑤评价处理结果。专用审计软件是指为某种应用系统或为执行某种特定审计任务而专门设计的审计软件。这种软件可用于执行若干通用审计软件无法或不便执行的工作,它是针对特定的业务项目而设计的,通常不具有通用性。同时,它的开发与使用的成本也较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电子数据处理知识。但它也有优点:更能适合具体的审计目标,使用效率较高。
2.实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
实用程序是由计算机厂商提供的软件,它是厂商为支持计算机用户使用机器而提供的。内部审计人员可利用一些实用功能转储和复制文件,打印文件,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和排序,增加、删除或修改各种文件及文件中的某些记录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如果被审计算机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那么,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很多审计任务。例如,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各种文件或记录,按指定的要求组织数据、查找数据,按指定的条件进行汇总、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物流快,包装好
评分快递很快,但是包装坏了
评分质量不错,应该是正品吧
评分讲解很详细,不错
评分内容通俗易懂,参考用。
评分很实用,就是没时间看!
评分挺快的,书很厚,还不错,新会计准则
评分还不错哟 宝贝很喜欢 要是再便宜点就更好啦
评分GOOD
新法规政策下财会操作实务丛书: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