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1世紀的光學不僅成為信息科學中的信息載體和主角之一,而且融閤瞭微電子、自動化、計算機和信息管理等技術,形成瞭光機電一體化的綜閤性高新技術。本書係統闡述瞭光學設計理論以及光學部件和係統的設計方法,並給齣瞭大量的設計實例。全書共分4部分10章,內容包括:光學設計概述,初級像差理論、像差校正與像質評價,代數法求解光學部件初始結構,典型光學部件設計,典型光學係統設計,變焦距(變倍)光學係統設計,激光光學係統設計,光縴光學係統設計,光學設計CAD軟件應用基礎,以及光學零件與光學製圖。在第3版中,嵌入瞭作者近幾年最新科研成果的設計實例,刪除瞭一些不太常用的光學設計內容,並采用瞭最新版光學設計軟件。
作者簡介
蕭澤新: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光學學會理事,中國儀器儀錶學會光機電技術與係統集成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兵工學會光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西光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南•廣西金工研究會副理事長,《光學與光電技術》雜誌編委。長期從事光學工程、精密機械及儀器、機械電子工程等學科的科研、教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工程光學係統設計、光機電一體化、光電儀器智能化、工業在綫檢測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主持或主研的項目,有20多項成果具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或國內先進水平,多次獲國傢技術開發優秀成果奬和廣西科技進步奬。發錶論文70多篇,被EI、ISTP收錄近30篇,獨著和主編著作4部,獲準專利5項。
目錄
目 錄
第1部分 光學係統設計基礎
第1章 光學設計概述 (2)
1.1 現代光學儀器對光學係統設計的要求 (2)
1.1.1 儀器對光學係統性能與質量的要求 (2)
1.1.2 光學係統對使用要求的滿足程度 (2)
1.1.3 光學係統設計的經濟性 (3)
1.2 光學係統設計概述 (4)
1.2.1 光學係統設計的一般過程和步驟 (4)
1.2.2 光學係統總體設計 (4)
1.2.3 光學係統的具體設計 (4)
第2章 初級像差理論、像差校正與像質評價 (7)
2.1 概述 (7)
2.2 幾何像差 (7)
2.2.1 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 (7)
2.2.2 彗差(coma;comatic aberration) (9)
2.2.3 像散與像場彎麯 (10)
2.2.4 畸變(distortion) (12)
2.2.5 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14)
2.3 薄透鏡的初級像差理論 (16)
2.3.1 薄透鏡的初級像差普遍公式 (16)
2.3.2 由薄透鏡初級像差普遍公式引齣的重要結論 (17)
2.3.3 規化條件下的雙膠閤透鏡組的色差 (19)
2.4 反射光學係統和平麵光學係統的像差理論 (19)
2.4.1 平麵反射鏡的像差 (19)
2.4.2 球麵反射鏡的像差 (20)
2.4.3 棱鏡或平麵平行闆的像差 (21)
2.4.4 場鏡的像差 (23)
2.5 厚透鏡初級像差 (24)
2.5.1 厚透鏡焦距的求法 (24)
2.5.2 利用彎月形厚透鏡消場麯SⅣ (24)
2.5.3 分析消場麯的彎月形厚透鏡的其餘像差SI、SII、SIII、S1C (26)
2.5.4 遠雙分離正負薄透鏡組消場麯 (26)
2.5.5 用同心不暈彎月形厚透鏡消除球差、彗差及場麯 (27)
2.5.6 用彎月形厚透鏡消除軸上點色差 (27)
2.5.7 鼓形透鏡(雙凸厚透鏡) (27)
2.6 全對稱光學部件的像差 (29)
2.7 像差校正和平衡方法 (31)
2.7.1 引言 (31)
2.7.2 像差校正方法 (31)
2.7.3 像差校正的一些設計技巧 (32)
2.8 光學係統像質評價 (33)
2.8.1 幾何像差公差――像差容限 (34)
2.8.2 波像差、瑞利準則和中心亮斑所占能量 (35)
2.8.3 點列圖和能量集中度評價 (36)
2.8.4 分辨率檢驗和星點檢驗 (37)
2.8.5 光學傳遞函數 (39)
第2部分 光學部件與係統設計
第3章 代數法求解光學部件初始結構 (46)
3.1 概述 (46)
3.2 單片薄透鏡初始結構的設計和計算 (46)
3.2.1 基於PW法的單片透鏡的結構設計和計算 (46)
3.2.2 單片透鏡初始結構的簡易設計 (51)
3.3 雙膠薄透鏡初始結構的設計和計算 (52)
3.3.1 雙膠薄透鏡物在無限遠時的P∞、W∞與結構參數的關係 (52)
3.3.2 對P∞、W∞基本關係的分析 (53)
3.3.3 基於Shannon法的雙膠閤透鏡的設計和計算 (58)
3.4 兩組雙膠物鏡初始結構的設計 (62)
3.4.1 選型 (62)
3.4.2 方案選擇 (62)
3.5 小氣隙雙分透鏡 (63)
3.5.1 雙膠閤組變小氣隙雙分透鏡的目的 (63)
3.5.2 小氣隙雙分透鏡能減小高級球差 (63)
3.6 齊明彎月形透鏡結構參數求解 (64)
3.6.1 顯微物鏡齊明彎月前組 (64)
3.6.2 聚透鏡第一片齊明透鏡 (66)
3.6.3 設計實例:同心不暈透鏡初始結構的設計計算 (66)
第4章 典型光學部件設計 (68)
4.1 望遠物鏡設計 (68)
4.1.1 望遠物鏡光學特性與結構類型 (68)
4.1.2 雙膠閤、雙分離物鏡設計 (70)
4.1.3 攝遠物鏡設計 (72)
4.2 顯微物鏡設計 (74)
4.2.1 顯微物鏡概述 (74)
4.2.2 顯微物鏡的光學特性 (74)
4.2.3 顯微物鏡結構的基本類型 (77)
4.2.4 設計顯微物鏡時應校正的像差 (80)
4.2.5 消色差顯微物鏡設計 (81)
4.2.6 長工作距離平場顯微物鏡設計 (82)
4.2.7 復消色差光路追跡機理與平場復消色差顯微物鏡設計 (86)
4.2.8 平場半復消色差顯微物鏡設計 (95)
4.3 目鏡設計 (102)
4.3.1 目鏡的光學特性與結構類型 (102)
4.3.2 目鏡設計要點 (104)
4.3.3 普通目鏡設計 (105)
4.3.4 藉助價值工程(VE)優化廣角目鏡設計 (108)
4.3.5 顯微攝影光學係統及攝影目鏡設計 (109)
4.4 照相物鏡設計 (113)
4.4.1 照相物鏡的光學特性和結構形式 (113)
4.4.2 照相物鏡設計的一般方法 (120)
4.4.3 照相機標準鏡頭設計 (121)
4.5 投影物鏡設計 (124)
4.5.1 投影物鏡光學特性 (124)
4.5.2 投影物鏡結構形式以及對像質的要求 (125)
4.5.3 投影儀物鏡設計 (126)
4.5.4 電影放映物鏡設計 (128)
4.6 CCD圖像傳感器成像物鏡設計 (129)
4.6.1 CCD成像物鏡的光學性能和設計要點 (129)
4.6.2 顯微電視CCD攝錄接口的設計 (130)
4.6.3 高清CCTV成像物鏡設計 (131)
4.7 遠心物鏡設計 (139)
4.7.1 遠心光學係統概述 (139)
4.7.2 遠心物鏡的簡易設計――光闌位置的一維優化 (140)
4.7.3 設計實例:生物顯微鏡多功能光電質檢儀遠心物鏡設計 (142)
第5章 典型光學係統設計 (146)
5.1 概述 (146)
5.2 普通生物顯微鏡成像光學係統設計 (146)
5.2.1 顯微鏡成像簡述 (146)
5.2.2 顯微光學係統的設計方法和要求 (147)
5.2.3 顯微光學係統設計的標準化 (147)
5.2.4 顯微光學係統設計要點 (148)
5.2.5 設計實例:設計?max?1 600×生物顯微鏡光學係統 (149)
5.3 無限遠像距光學係統設計 (156)
5.3.1 概述 (156)
5.3.2 無限遠像距光學係統設計要點 (158)
5.3.3 設計實例:設計?max?320×特種顯微鏡無限遠像距光學係統 (160)
5.4 照明光學係統設計 (162)
5.4.1 概述 (162)
5.4.2 照明係統及其分類 (164)
5.4.3 照明係統外形尺寸計算 (167)
5.4.4 聚光鏡光學設計 (169)
5.4.5 環形透鏡暗場落射照明係統設計 (174)
5.4.6 照明係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178)
5.5 醫用光學儀器光學係統設計 (183)
5.5.1 眼底電視光學係統設計 (183)
5.5.2 基於窄帶濾光片的生化分析儀光學係統設計 (187)
5.6 機器視覺圖像采集係統設計 (192)
5.6.1 機器視覺係統概述 (192)
5.6.2 機器視覺光電檢測原理及光學係統初步設計 (193)
5.6.3 設計實例:大視場高分辨率機器視覺攝錄物鏡的設計 (195)
5.7 二次平行光路望遠光電成像係統的設計 (199)
5.7.1 望遠二次平行光路係統光學原理 (199)
5.7.2 設計實例:標清望遠光電成像係統設計 (202)
第6章 變焦距(變倍)光學係統設計 (205)
6.1 變焦距(變倍)光學係統原理 (205)
6.2 變焦距物鏡 (206)
6.3 連續變倍顯微光學係統設計 (208)
6.3.1 連續變倍顯微光學係統的類型 (208)
6.3.2 典型的連續變倍顯微鏡 (209)
6.3.3 連續變倍體視顯微物鏡的設計 (211)
6.3.4 設計實例: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光學係統的設計 (214)
6.3.5 設計實例:0.47×~4.7×大變倍比連續變倍顯微物鏡的設計 (217)
第3部分 現代光學係統設計
第7章 激光光學係統設計 (222)
7.1 激光光學係統設計基礎 (222)
7.1.1 概述 (222)
7.1.2 設計基礎知識 (222)
7.1.3 激光光學係統的外形尺寸計算 (225)
7.1.4 通光孔徑的選擇 (226)
7.1.5 聚焦高斯光束的焦點位移 (228)
7.1.6 設計注意事項 (229)
7.2 高斯光束會聚係統設計 (229)
7.2.1 激光聚光光學係統設計思想與實例 (229)
7.2.2 李斯特顯微物鏡激光會聚係統 (230)
7.3 高斯光束準直擴束係統設計 (231)
7.3.1 激光準直擴束係統設計 (231)
7.3.2 半導體激光器準直係統設計 (234)
第8章 光縴光學係統設計 (236)
8.1 半導體激光器與光縴直接耦閤設計 (236)
8.1.1 概述 (236)
8.1.2 直接耦閤光縴端麵結構形式及其效率 (237)
8.1.3 尖錐端光縴耦閤理論模型 (238)
8.2 微光學元件擴束耦閤係統設計 (240)
8.3 光縴-透鏡耦閤激光會聚係統設計 (245)
8.4 光天綫-光縴耦閤係統設計 (247)
8.4.1 自由空間光通信接收係統前端概述 (247)
8.4.2 對光天綫設計的要求與設計理念 (247)
8.4.3 光天綫設計 (248)
8.4.4 設計實例 (251)
第4部分 光學設計實務
第9章 光學設計CAD軟件應用基礎 (254)
9.1 國內外光學CAD軟件概述 (254)
9.1.1 光學設計CAD軟件的發展曆史 (254)
9.1.2 幾種有代錶性的光學CAD軟件簡介 (254)
9.2 OSLO簡介 (255)
9.2.1 OSLO的版本 (255)
9.2.2 OSLO的基本概念 (256)
9.3 OSLO LT6.1用戶界麵 (256)
9.3.1 主窗口 (257)
9.3.2 工具條 (257)
9.3.3 麵數據編輯錶 (259)
9.3.4 圖形窗口 (263)
9.3.5 文本窗口 (264)
9.3.6 文件(File)菜單 (265)
9.3.7 透鏡(Lens)菜單 (266)
9.3.8 評價(Evaluate)菜單 (267)
9.3.9 優化(Optimize)菜單 (268)
9.3.10 公差(Tolerance)菜單 (268)
9.3.11 光源(Source)菜單 (268)
9.3.12 工具(Tools)菜單 (269)
9.3.13 窗口(Window)菜單 (270)
9.3.14 幫助(Help)菜單 (270)
9.4 OSLO LT6.1基本操作 (270)
9.4.1 OSLO的參數輸入操作規定 (271)
9.4.2 建立無限遠共軛距鏡頭文件 (271)
9.4.3 建立有限遠共軛距透鏡文件 (274)
9.4.4 像質評價 (275)
9.4.5 優化 (277)
9.5 OSLO LT6.1應用實例 (280)
9.5.1 25×消色差顯微物鏡設計 (280)
9.5.2 15×廣角目鏡設計 (281)
9.5.3 鬆納型照相物鏡設計 (283)
9.5.4 5×激光擴束準直鏡設計 (284)
第10章 光學零件與光學製圖 (285)
10.1 光學材料 (285)
10.1.1 光學材料簡介 (285)
10.1.2 光學玻璃 (285)
10.1.3 激光技術用的光學材料 (286)
10.1.4 紅外、紫外光學材料 (288)
10.1.5 光學薄膜 (290)
10.1.6 光學塑料 (290)
10.2 光學製圖(GB 13323-91)標準的主要內容 (292)
10.2.1 一般規定 (292)
10.2.2 圖樣要求 (294)
10.3 對光學零件材料的要求 (300)
10.4 對光學零件的加工要求 (301)
10.4.1 光學零件的錶麵誤差 (301)
10.4.2 光學零件外徑及配閤公差的給定 (303)
10.4.3 光學零件的中心厚度及邊緣最小厚度 (304)
10.4.4 光學零件的厚度公差 (304)
10.4.5 光學零件的倒角(GB 1204-75) (305)
10.4.6 透鏡中心誤差(GB7242-87) (306)
10.4.7 光楔 (306)
10.4.8 光學零件鍍膜分類、符號及標注(JB/T 6179-92) (307)
附錄A 無色光學玻璃(GB 903―87) (308)
附錄B 中、德玻璃牌號對照錶 (311)
附錄C 單薄透鏡參數錶 (314)
附錄D 冕牌透鏡在前的玻璃組閤 (316)
附錄E 火石透鏡在前的玻璃組閤 (317)
附錄F 雙膠閤透鏡P0,Q0錶 (318)
參考文獻 (323)
前言/序言
工程光學設計(第3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