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青少年;自然文学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生态保护者 1,“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是徐仁修为关爱自然的人士所写的荒野故事书,是风靡华人世界的“自然文学”经典。在写作形式上,集自然探险、博物学、文学、生态摄影于一身,是诗与思的完美结合,科普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们关心的是与每个中国人的幸福息息相关的大问题:自然退隐、生态恶化的时代,人如何与自然重归于好?如何在自然的怀抱里安顿身心?如何体味自然的奥妙与大美?如何借助自然的智慧来理解人、人性、人类文明的危机与缺陷、健康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们常常让我们想起梭罗、约翰·缪尔、约翰?巴勒斯、玛丽·奥斯汀等自然文学大师,但比他们的作品更有故事性,艺术形式更丰富,也更有中国味,因而更吸引人。
2,“科技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感觉能力的日渐萎缩。……我们人类需要直接的自然体验,需要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完整的鲜活的感觉。……自然是需要去闻,去听,去品尝的。”《仲夏夜探秘》就是这样一部“去闻,去听,去品尝”自然的隽永之书。它以“大自然情人”的灵性探寻仲夏夜荒野的生态奥秘,恢复了现代人感觉的丰富性和细腻性,可以说代表了现代人回归自然、恢复日渐退化的自然潜能的某种努力。
海报:
内容简介
仲夏夜的大自然因为光线不足而显得神秘甚至有些恐怖,素有“鹰眼”之称的徐仁修却有意探索夏夜丰饶的秘密,他经常在夏夜的山林荒野间进行观察,乐而忘返,并用双耳补充夜间双眼的不足,终于获得了自然丰厚的回报。本书以诗意的笔调描述了作者在荒野大地上的“诗意的奔走”,写出了作者仲夏夜漫游在山林间的趣事与深刻的感动。
我们的时代,科技进步在昂视阔步地引领人类前行之时也导致了自然的退隐和个体感觉能力的日渐萎缩。徐仁修以“大自然情人”的灵性探寻仲夏夜荒野的奥秘,恢复了现代人感觉的丰富性和细腻性。因此,这本可读可赏的隽永之书可以说代表了现代人回归自然、恢复日渐退化的自然潜能的某种努力。
作者简介
徐仁修,台湾著名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1946年生于新竹,在美丽的芎林乡村度过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生活,15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他抛弃世俗名利,深入台湾地区的高山深谷探险,并走向岛外探险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和中国大陆。徐仁修的作品文笔优美,富含对人文与土地的思考,配以摄影图片和真实的蛮荒经历,畅销台湾及海外华人群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如,台湾出版界最高奖——吴三连文学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每周新书金榜、《联合报》小说奖等。
精彩书评
科技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感觉能力的日渐萎缩。……我们人类需要直接的自然体验,需要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完整的鲜活的感觉。……自然是需要去闻,去听,去品尝的。
——理查德·洛夫
目录
总序/1
不顾一切地朝建设“经济奇迹”的目标努力后,人们口袋里的钞票不断地增加,同时,我们环境的污染指数也不断增高,而大自然里的生物却快
速地减少。
缘起/3
夜,因为光线不足而显得神秘,甚至有些恐怖,总让人觉得有什么“东西”躲在那眼睛不能看见的黑暗中窥伺,甚至我们的大脑还会用幻觉帮我们制造幻象,让我们以为真的有“什么”!
夏夜小溪/5
一条清澈、原始的小野溪,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大自然中许多野生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
垦丁仲夏夜/49
疏林/53
这片疏林很少有人来打扰,是一片充满热带野性的地方,有许多被人们视为具有危险性的动物栖息其中。
雨后/71
大自然的一切是可遇不可求,但你愈常亲近它,你的奇遇就愈多。
季风林/91
蝉声歇后,蟋蟀声四处幽幽响起,纺织娘在树梢上吵了开来,领角鸮遥遥鸣叫,蝙蝠就在我头上扑翅飞来飞去。
社顶公园/105
无忧无虑、不思不动、无他无我,大地是我的躯体,山脉是我的四肢,草木是我的发肤,河流是我的血管,山风是我的气息,花草是我的气味,虫鸣鸟叫是我的声音。
夏夜密林/121
雨后的夜晚空气凝滞,纹风不移,万叶静止,林树沉睡。我从巨干间穿过,有如走入地球洪荒的年代,一股原始的神秘弥漫在这墨黑的林中。
精彩书摘
与蛇相遇
会伤人的蛇只占极少数,而且大多是在它受到严重的伤害时才会反击。人蛇之间最大的障碍,是来自人类的恐惧与敌意,而这两种情绪常常使得人蛇之间产生相互的伤害。
我有一位公务员朋友,有一回因职务调动而奉派到高雄六龟,分配到一栋屋龄约六十岁的日式宿舍。一个星期日下午,他在客厅看报纸,而他那正爱爬的儿子,则在榻榻米上到处探险爬行。他翻阅报纸的眼睛余光,忽然瞄到电视机旁的儿子手上抓了一条长长的东西。定睛一看,“糟了!”他暗叫一声,因为孩子双手正抓着一条大拇指般粗的龟壳花。
他一时呆住了,不知要如何是好。而且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了:儿子发现电视机架子下也有一条同样生动的玩具,但他已经无手可取,这个聪明的娃娃竟然灵机一动,把手上的蛇举到嘴边,并张口用嘴衔住,然后双手一伸,那条架子下被冷落的龟壳花也落到热情的小手上。
幸好那位学自然科学的爸爸没有大叫或冲过去抢救儿子。他定过神后,慢慢拿起身旁桌上的奶瓶,然后语气温和地说:“来,宝贝!放下玩具,过来吃奶奶!”
孩子松开那两条被耍得无可奈何的龟壳花,头也不回地朝爸爸爬去……
孩子没有受到伤害,是因为他没有恐惧与敌意,所以蛇也没有被激发出恐惧与敌意,它知道对方没有伤己之心,自己也用不着防卫伤人。
更重要的是爸爸的态度。如果他表现出惊慌、恐惧与敌意,孩子就会受到感染,可能动作会变得粗重,蛇也会感受到气氛不对,那么孩子是否能全身而退也就令人怀疑了。
人对蛇的恐惧与敌意,源自古老的记忆。许多人怕蛇怕到连看见蛇的图片都会惊叫,我戏称这些人大概前世是被蛇咬死的人。其实,对蛇的恐惧可以通过了解与接触而克服。
多年前我在《牛顿》杂志担任摄影时,常在清晨跑到乌来去拍照,然后再赶去办公室上班。有一个夏末的早晨,我刚结束乌来的拍照,不巧看见一条蛇被鹰攻击,从树上掉下来。我过去一看,发现是一条很美丽的青蛇,它已昏了过去。当时我心里动了一下,想:“好吧!就算跟你有缘,我救你一命好了,虽然你不是白蛇传里的那个小青!”
因为我手上拿着许多器材,我就把昏去的蛇缠在脖子上,而它的头就垂在我胸前。我就戴挂着这条翡翠项链,到乌来车站准备搭公车回杂志社。
排队等公车时乘客蛮多,可是他们一见到我那绝无仅有的项链,竟然纷纷让开。当公车来时,我是第一位上车的乘客。踏上公车阶梯时,那平常粗声恶气的司机,突然客气起来,用闽南话说:“大哥!拜托你坐后面一点好吗?”原来翡翠项链所以昂贵,是缘于如此奇妙效用!我心想。
这趟车乘客不少,但大哥我一人坐一大排位子。
回到杂志社已经迟到了,管人事的彭静容小姐就拿签到簿要我补签。
在我签到时,彭小姐看见了我的翡翠项链,竟然说:“徐大哥,你年纪不小了,怎么还玩你儿子的假蛇!”
这时青蛇早已苏醒过来,并把蛇首挺在我下巴前,但它似乎挺喜欢我的脖子,所以静静地待在那里,任谁都会认为那是条假蛇。
“是啊!”我说,“这叫返老还童!”
“这蛇做得可真漂亮!”她看着我脖子说,“借我玩玩好吗?”
“可别吓着了!”我说着就把蛇取下交到她手上。
她用双手捧着蛇,并慢慢靠向她的大近视眼,端详了一会儿然后说:“做得好像真的一样耶!”
正当人蛇四目相对时,青蛇突然对着那射来赞赏眼波的双眼,报以长长开叉的蛇信。
“啊——”彭小姐惊叫一声,双手往上一甩,同时厉声尖叫,“是真的!”
青蛇被重重地抛起,撞到了天花板,又弹落下来。幸好我眼明手快,一伸手,把它接在手中,否则它很可能就不只是再昏死一次了。
随后我请同事们一起来了解蛇,没有多久,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弄蛇人。当然这只是个开端,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蛇很可爱,蛇不可怕嘛”,但我知道在野外如果真遇上了蛇,他们仍然会是吓得要死,或嚷或跑,连蛇长什么样子也不曾看清楚。
前言/序言
夜,因为光线不足而显得神秘,甚至有些恐怖,总让人觉得有什么“东西”躲在那眼睛不能看见的黑暗中窥伺,甚至我们的大脑还会用幻觉帮我们制造幻象,让我们以为真的有“什么”!
若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夜晚,白天的猎食动物远比夜晚多,例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鸟类是在白天觅食,而只有猫头鹰、夜鹭等少数鸟类是在夜晚猎食。是故,有很多被猎食的动物是借夜色掩护出外觅食,例如众多的蛾、鸣虫、野鼠、青蛙……尤其在仲夏夜,这些夜晚活动的动物更是格外的多而热烈……此外,为了配合夜间现身的“媒婆”,就有植物选在仲夏夜里开花,像洁白又大朵的山菜豆花、花丝如光芒的棋盘脚花,以及只在夜晚才分泌蜜汁的球兰……
仲夏夜里最让人害怕的大概是毒蛇。的确,大部分的毒蛇都在夜晚出没,像雨伞节、赤尾鲐、龟壳花……但在我的经验中,它们的危险性还不如虎头蜂。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未遇见过任何一条蛇会像虎头蜂那样追着人进攻,甚至是群攻。每次我在黑夜中与毒蛇相遇,反而是毒蛇跑,我追,因为我要拍照。真的,人怕蛇的程度,远不如蛇怕人,在台湾还没有蛇吃人的记录,而人吃蛇却在各处发生着。所以我常开玩笑说:“蛇妈妈在小蛇一出生时就非常严肃地教育小蛇说,只要看见以两条粗腿走路的动物,就要赶紧逃命,因为那就是蛇的天敌!”
我有很多夜晚在大自然里作观察或漫游的经验,尤其是仲夏夜,在不同的森林中,或在荒野小溪里,或在湿地池沼间,我既没有遭遇过什么危险,也没见到什么鬼怪,倒有不少有趣的经历与深刻的感动,我都记述在本书中。我想,许多曾随我进入仲夏夜大自然的解说员,或荒野保护协会的会员,甚至那些参加过荒野儿童生态营的小朋友,都能证明仲夏夜的无限魅力。
仲夏夜探秘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