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开卷书坊:文人》的主要内容是写不同个性和命运的文人,透过他们的文字和言行,发掘当代人可以汲取的力量。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文人印象”,大部分写作对象都是与作者周立民有过交往的文人,期望通过个人印象、文献资料和历史的关照等多方面,对写作对象予以概括和描述。下编是“文人剪影”,通过一鳞一爪的史料,来凸显文人的个性、情趣。全书约13万字,配相关历史图片若干张。
目录
上编 文人印象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沈从文一百一十周年祭
激流涌人大海——送巴金先生远行
永远的笑容——怀萧乾先生
附:与萧乾谈报纸文学副刊及其他
远去的身影——怀念潘际垌先生
附:《随想录》发表的前前后后(潘际垌)
只知低头拉车的人——怀念王仰晨先生
我们不能让生活失色——追忆贾植芳先生
风筝不断线——怀吴冠中先生
为书籍的快乐时光——追念范用先生
琐忆——怀黄裳先生
附:俯拾即是,著手成春——黄裳和他的“来燕榭体”
四舍的岁月之香——兼怀缪景湖老人
地坛与合欢树的记忆——送别史铁生
下编 文人剪影
这个鲁迅不太冷
自由的风吹暖我和一切
萧军的脾气
天哪!“大师”谈何容易?
文人的游戏
风雪人间说过年
革命化的春节
开水都浇不死的草
老派
老派(续一)
傻姑爷与真学者
两件小事
该坚持的,还是坚持
文人的老婆
文人行踪
烽火中的“身体写作”
在先生门外
沈从文的大连印象
茅盾在大连
赵树理和大连会议
寻访巴金旧踪
走进巴金的家
精彩书摘
在先生去世的三个月前,夜深人静,我一个人在上海东郊的一所房子里捧读那套淡蓝色封面的书——《巴金译文全集》,当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淡蓝色的日子和许多往事。这套书是从大连带到上海的,它一直是我珍爱的读物,这不仅仅是因为巴金风格独特的译文,还因为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各语种的文学作品、社会论著尽在其中。从赫尔岑、屠格涅夫、克鲁泡特金到迦尔洵,从斯托姆、廖·亢夫、王尔德到尤利·巴基、秋田雨雀,这里面有好多作家已经不大为人提起了,有好多作品已经不“时髦”了,但它们都饱含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理想的光辉,都是控诉黑暗、呼唤光明的人类“真声”。或许今天的人更喜欢情调、心情、雅致,而不喜欢这种呐喊和呼唤了,人们不想再去承担什么,除了消耗生命、娱乐自己之外。可是巴金和他的先辈们却不是这样看的,他们把个人的生命发展与群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安乐同万人的安乐联系在一起,直到九十多岁的高龄在编辑这套译文全集的时候,巴金还在强调年轻时候曾经打动过他的这些信念。或许今天更应当低调一点,但我却欣赏这种高调,哪怕它最终通向了一个乌托邦。生命中正是有了这一点崇高的向往,才会从那散发着猪栏味的世俗中挣脱出来,才会在烦闷、无聊的日子里有了滋味、有了信心。在浩淼的宇宙中,我们每个人实在太渺小了,但这种崇高感会让芸芸众生中渺小的我们有了一种活出不同凡响的感觉——这不是无所谓的东西,而是我认为每个人活着总需要一个理由,需要这种感觉,哪怕它终究无法替代琐碎的生活本身。买这套书大约是在一九九八年的春末吧。那时我刚进一个机关工作不久,需要到培训中心进行一周的封闭训练,期间不准外出。终于,终于啊,一周的禁闭结束了,人们疯狂地冲出那个小院,顿作鸟兽散。我是去了火车站前的胜利百货,当时它好像刚开业不久,一家家店铺曲里拐弯地排在那里,每次进去都像走迷宫。听说这里新开了一家书店,左打听右打听总算找到了。进得店堂,我就发现了这套期待已久的《巴金译文全集》。
淡蓝色的封面,十本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书脊上是巴金先生烫金的手书。本来还想托外地的朋友代买这套书,没想到它突然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仿佛从天上掉下的礼物。三百二十元,不算便宜,而且记忆中,我当时工资挣得非常少,但不知那天口袋里怎么会带足了钱,难道就是为了这套书准备的?本来,那天还预备了很多节目,但买了这样的一套书,就草草收场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七年多了,这七年我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想不到转来转去,我居然来到了巴金先生生活的这座城市,时常也会从武康路走过,也曾在他的有些昏暗的客厅中小坐过。有时候我感觉到这间房子非常空阔,恍惚中仿佛可以见到他突然会从那楼梯上笑呵呵地走下来,也会觉得能够听到萧珊爽快的笑声——但蓦地,我意识到这都是文字渗入到一个人内心中所建立起的幻影……我们的车子穿行在迷茫的都市中,往昔的场景在我的眼前纷乱交错,我的心更乱,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我突然感到夜的寒冷,内心的孤单。我知道:“巴金”这个名字在中国知识界早已成为一种象征,在他的身上,体现着接受过“五四”精神洗礼的一代知识分子漫长的精神跋涉历程,体现着为光明和自由呼号的无数热血青年的不懈追求,体现着迷失自我后难以抚平的心灵伤痛和痛定思痛后复苏的良知,体现着为维护表达自我的权利、捍卫做人的尊严的良苦用心。但在我,他更是一位可亲的长辈。我从来没有给他送过花,也从来没有想去打扰他,但这一次,却一定要和热爱他的千千万万读者送他远行,不为别个,单单为了他是在我人生成长中曾经带给我最大的精神恩惠的人,为了告别中国文学的一个时代一一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心声,这是他的几代读者的心声,大家的心声汇聚在一起,是那句满含深情的话:巴老,一路走好。
……
前言/序言
郜元宝教授曾写过一篇《消失的文人》(《文汇报》二○一一年一月十三日笔会版),文中认为:“古之文人早已绝迹,现代文人也基本消失,或正在消失。”“文人的消失,主要是文人的自我的消失。”文人消失与否,或容讨论,但“文人的自我”之失落却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文人的消失,在于信与爱的消失、情与趣的失踪。
于是,我们所见的是越来越多的缺乏修辞立其诚的伪文人。当代作家和学者,似乎越来越职业化——不要误会,我不是主张任何人都去做公共知识分子,我是说这种心态,他们就是学术职业经理人,三十年前研究文学,二十年前研究哲学,十年前研究电影,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甚至让人看不到这是一个人所为。
他们的“职业”在于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冷漠关系,这是它的饭碗、专业,就不是他们心之所信、所爱之物,没有信与爱,就不会有献身学术的热情、追求真理的勇气。许多人仿佛在扮演着文人、学者这样的角色,内心是—个面目,生活中是一个面目,在媒体上又是一个面目……“学”样文章已经被他们作得炉火纯青。
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有些人扮演这些角色久了,竟然非常入戏,举手投足作态十足,自己还浑然不觉,甚至把自己当作真理和正义的化身。他没有迷惘、没有哀哭,也没有真诚,一切完成于技术和“学理”,最平常的人情物理皆被扭曲,眼中无“人”也无“我”。
或许正是见不得这样的人,我才怀念另外一种人。本书所写的这些文人,无论是追忆对其印象,还是勾勒其剪影,或许都给人以“远去的身影”的感觉。但这些人,那些事,毕竟存在过,即便早已成为传说四处流传,我相信它们也是美丽的,讲述它们的时候,我内心也风清月白。
周立民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上海
开卷书坊:文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我是仰望着施蛰存老师,而走入华东师大校园的。
评分
☆☆☆☆☆
评分
☆☆☆☆☆
在鼓浪屿有位爱书的朋友,爱玩桥牌爱看书,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他看书如做校订,每见书中错失,一一列出加以校正,再寄给出版社,还多次收到出版社的感谢信。他的家就像图书馆,四壁书橱装满了书,解放前的绝版书尤其多。从他那里我借阅了不少像《飘》、《基督山恩仇记》这样的当年的禁书。高考之后,我渡海上他家去,他听说我考取了华东师大,兴奋地从书架上寻寻觅觅,找出一本施蛰存著的《上元灯》,对我说:他将是你的老师。三十年代他是著名小说家。但给鲁迅骂过后就倒霉了,也不写小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施蛰存先生的名字,也顺便借阅了《上元灯》。那时文学知识浅陋,这本小说也只留下清新洁美、不同时调的印象。假期里我又从朋友那里找来鲁迅的一些文章,后来又看了文学史的一些论述,也形成了这样的印象:鲁迅的骂影响了施蛰存老师的一生,也因鲁迅的阴影,压抑了他一生的发展。
评分
☆☆☆☆☆
《开卷书坊:文人》的主要内容是写不同个性和命运的文人,透过他们的文字和言行,发掘当代人可以汲取的力量。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文人印象”,大部分写作对象都是与作者周立民有过交往的文人,期望通过个人印象、文献资料和历史的关照等多方面,对写作对象予以概括和描述。下编是“文人剪影”,通过一鳞一爪的史料,来凸显文人的个性、情趣。全书约13万字,配相关历史图片若干张。
评分
☆☆☆☆☆
周立民,辽宁大连人。1996年大学毕业后曾任职机关、报社。2002—2007年为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博士。2007年进入上海市作协工作,现为巴金研究会副秘书长。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新世纪文学论稿》、《五四之子的世纪之旅——巴金评传》等,谈话录《冯骥才周立民对谈录》。主编有“老上海期刊经典系列”《漫画生活》、《文学季刊》、《文学月刊》等文献资料,以及《月月小说》、《大家文选》等当代文学选本多种。
评分
☆☆☆☆☆
凯末尔为了接近芙颂,天天以亲戚的名义到芙颂家吃晚饭、聊天,就这样执着地坚持了八年。他甚至还赞助费利敦拍电影,帮助他成为知名的导演。然而,成名后的费利敦却和芙颂因感情破裂而离了婚。离婚后,芙颂接受了凯末尔的求婚。不幸的是,订婚第二天他们就遭遇了车祸,芙颂当场死亡。幸存下来的凯末尔决定建立一座博物馆来纪念他一生的挚爱。为此,他买下了芙颂家的旧居,并在其间摆满了他认识芙颂以来所收集的旧物。
评分
☆☆☆☆☆
baohao
评分
☆☆☆☆☆
本书分甲乙丙丁四辑以及小引和附录,收录其散文、书评、随笔、书信、序跋等作品三十余篇。在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分别接触了施蛰存、冰心、牛汉、蔡其矫、吴伯箫、吕剑、钱谷融、魏荒弩等现当代文学名家学者,本书的许多篇什对这些经历都有所描述。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今天已经逝去,因此作者的这些文字和图像实在是为后人保存了很多关于这些大师的遗爱绝响、流风遗韵,一些书信还是较为珍贵的史料。一些书评作品主要探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人物、本书分甲乙丙丁四辑以及小引和附录,收录其散文、书评、随笔、书信、序跋等作品三十余篇。在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分别接触了施蛰存、冰心、牛汉、蔡其矫、吴伯箫、吕剑、钱谷融、魏荒弩等现当代文学名家学者,本书的许多篇什对这些经历都有所描述。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今天已经逝去,因此作者的这些文字和图像实在是为后人保存了很多关于这些大师的遗爱绝响、流风遗韵,一些书信还是较为珍贵的史料。一些书评作品主要探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人物、本书分甲乙丙丁四辑以及小引和附录,收录其散文、书评、随笔、书信、序跋等作品三十余篇。在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分别接触了施蛰存、冰心、牛汉、蔡其矫、吴伯箫、吕剑、钱谷融、魏荒弩等现当代文学名家学者,本书的许多篇什对这些经历都有所描述。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今天已经逝去,因此作者的这些文字和图像实在是为后人保存了很多关于这些大师的遗爱绝响、流风遗韵,一些书信还是较为珍贵的史料。一些书评作品主要探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人物、
评分
☆☆☆☆☆
我是仰望着施蛰存老师,而走入华东师大校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