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规范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代前言是我们编此论文集时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也是编写组20年来工作的一份简要总结。接下来的王力和吕叔湘先生有关语文规范化和辞书编纂的论述,是我们编纂规范词典的基本指导思想。
《规范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正编”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辑30多篇论文,内容侧重于编纂规范词典的总体研究,分作两个板块:为什么要编纂规范词典和编纂规范词典的总体做法。“下编”共辑50多篇论文,内容侧重于编纂规范词典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分作9个板块:对各主要编纂环节的总体论述;收字、收词和相关问题;义项的设立、排列和释义;词类标注、语素的语法功能类别标注;审音与注音;成语熟语等的规范;异形词的认定和处理;针对形音义有关疑难问题的“提示”的运用;从使用者角度看规范词典的编纂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推进辞书编纂工作助力文化发展繁荣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代前言)
王力先生论语文规范化和辞书编纂
吕叔湘先生论语文规范化和辞书编纂
上编
词典编纂中的精神
——2004年2月15日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首发式上的讲话
早日把规范词典编出来
关于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几点想法
使用规范字典增强规范意识
——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首发式上的讲话
编好规范字典促进语文规范
——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首发式上的讲话
编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几点意见
社会需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风雨十年磨一剑》序言
规范字典和规范词典的重大社会作用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前言
王力先生对现代汉语规范工作的重要贡献
吕叔湘先生对准确、规范应用语言的巨大贡献
谈规范意识
——兼评两部规范性辞书
规范型语文辞书的理论思考
规范化、现代化与辞书强国
——中国辞书事业发展的思考
现代汉语辞书的新秀
编词典的两点经验
规范化和规范词典
辞书工作者要多为语文规范化作贡献
创新和投入才能提高辞书的质量
——我们是怎样编写《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
吕叔湘先生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缅怀叔湘老师对辞书事业的贡献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标准问题
——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座谈发言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特点
“规范”是《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主要特点
辞书编纂中的语文规范问题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范特点述要
语文规范的忠实执行者
为语文辞书趟出一条“规范”路
对汉语规范化的重要贡献
规范词典的语言学意义
语文规范化研究的新贡献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几个特点
一本新的有特色的词典
为语文立“典”的一部辞书
谈新编语文词典应有的特色
但开风气不为师
……
下编
附录
精彩书摘
据了解,偏爱文言词、古语词,忽视现代口语词的情况在其他一些现代汉语辞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难题之二是处理现代汉语通语和方言的关系。
汉语的方言品种多、差异大。尽管普通话已经大体普及,但是大多数人首先学会和主要使用的语言还是方言。据本世纪初所做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全国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人数占53.06%,能用方言的则有86.36%;最先会说普通话的只有13.47%,而先学会方言的则有84.23%;在家里最常用普通话与家人交谈的只有13.47%,大多数人使用的还是方言;会普通话的人中,能说得流利准确的只有20.42%。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所通行的普通话中必定掺入了大量的方言成分,这就是不合规范的“地方普通话”。这些不合规范的成分包括读音不准、不合语法规则和使用方言词。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是封闭的,方言特点总是有限的几条,造成差误后有不少是听话的人可以折合着理解,造成含混的机会不会太多;词汇系统则是开放的系统,数以千万计。汉语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随处可见,使用不当也是很常见的。要么说者表达的语义不当,要么昕者理解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解。因此,规范的语文辞书就应该承担帮助读者分辨通语词和方言词的任务。这个任务是相当繁重的,且不说闽、粤、吴等东南方言,即使是官话方言之间,词汇差异也很明显。普通话词汇是以北方方言(官话方言)为基础的,陈章太(2005)曾就《北方话基本词汇集》的材料做过统计,在该书的3200条常用词中,各地方言中“基本相同”的只有1900多条,“有一定差异”的词共有1200多条,“各地差异较大的”有178条。在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区差异最大,如“祖父”就有“公、家公、爹、爹爹、老爹”等说法。如果扩大口语词的调查面,官话内部的词汇差异肯定会大得多。
然而已有的现代汉语辞书(包括“规范二典”)在区别规范词和方言词上,普遍还下力不够。方言调查时所列的方言词和普通话已经吸收的“方源词”(如名堂、老公、瘪三、买单、按揭、姥爷)和可能接受的方言词(如老姑娘最小的姑娘、老爹老大爷、老爷们、老玉米、发烧友行外的迷恋者、头家老板、堂客妻或女人)应该都有不同,如何为这几类词汇划界,还需要做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应该说,这项研究,至今为止,我们在语料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的分析上都做得很不够,甚至还没有认真组织过成规模的调查分析和理论探讨。从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过程说,其词汇的主要源流是从宋元以来的古白话延续下来的,古白话就是早年的中原地区的官话方言。胡适之是中国现代白话文的倡导者和第一批大作家之一,在谈到他自己是如何学写白话文的时候,他说:“我的家乡土话是离官话很远的;我在学校里学的上海话也不在官话系统之内。我十六七岁时在竞业旬报上写了不少的白话文,那时我刚学四川话。我写的白话差不多全是从看小说得来的。我的经验告诉我:水浒红楼西游儒林外史一类的小说早已给了我们许多白话教本,我们可以从这些小说里学到写白话文的技能。”(《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后来,周作人在给俞平伯的《燕知草》作跋时说道:“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糅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才可以造出雅致的俗语文来。”(转引自张中行1988)这就把现代汉语的来源说得更全面了。基本的口语是宋元以来官话的延续,欧化语、古文、方言则是充入的其他因素。可见,古官话方言和现代各方言都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主要来源。要认定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系统,就得研究古今方言如何进入普通话,如何进入现代书面语,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难题。
……
前言/序言
规范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