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海派文化是在中國江南傳統文化(吳越文化)的基礎上,融閤開埠後傳入的對上海影響深遠的歐美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現象。李倫新編著的《海派文化典藏(共5冊)》是“老上海”拿起就不忍釋手的經典,“新上海”融入海派不可少的攻略。愛上海,先要懂上海。《海派文化典藏(共5冊)》帶領讀者步入海派之門,不帶偏見地發掘和品味,自會感到趣味無窮。
內容簡介
《海派文化典藏(共5冊)》收錄5冊上海海派文化攻略。
《上海女人》有關上海女人的亞文化,很容易被當作談資。沒有一個地方的女人,會像上海女人一樣具有長久的可談性,可讀性。誤讀也時常發生。
馬尚龍寫《上海女人》的衝動,來自於對“上海女人”的辨析和還原。作者想要還原的,是上海一百年曆史對上海女人的外動力,是上海女人自身的內動力,是上海女人與上海男人之間的互動力。
《上海先生》男人在上海討生活不容易,要做一個標準的上海先生就更難。先生情懷已成上海人文精神的精髓。
《上海望族》為何上海老人說“半條華山路是李傢的”?黃浦江邊的聶傢花園經曆過怎樣的風雨?步入曾經的海派大宅門,不帶偏見地發掘和品味,自會感到趣味無窮。
《上海租界》搜尋隱匿在史料中的情境畫麵,還原曆史的現場感。
《上海吃貨》上海吃貨,“中西閤璧”。“吃貨”可不是貶義詞,離開瞭“吃喝”二字,你彆談性格,也彆談地域,更高雅不起來。
目錄
《上海女人》
第一章 女人情:做女人難,做上海女人更難
在三隻角之間徘徊
伊一點也不像上海女人
“派頭”兩個字,女人一輩子
第二章 女人花:適宜比嗲更重要
看上去老適宜的
軟實力
傢庭婦女
第三章 女人傢:石庫門盛開梔子花
近鄰結婚,這就是命
小白臉是上海女人的軟肋
化妝吃飯做愛一樣都不少
第四章 女人心: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東京的月亮
上海女人更容易齣軌
離婚不需要找理由
第五章 女人味:女為悅己者勤
鞏俐沒空買衣裳
女人味道的配方
規規矩矩做人
第六章 女人氣:不怕多情,就怕失情
失情的女人
燜騷在傢裏
亭子間老姑娘
第七章 女人經:小弄堂女人豁得齣
這個女人真厲害
草窩裏的鳳凰
睡衣不是睏衣
第八章 女人妖:做就做,愛做的事
亞熱情淑女
是嗲還是發嗲
最後一夜
第九章 女人妝:一生就為這一天
淮海路愛思公寓的陽颱
半地下的時尚年代
時尚大姐大
第十章 女人乖:隻是一個後天美女
後天美女
四大花旦
小氣大奢華
《上海先生》
自序
輯一一代上海先生
男人的世界——銀行
光明使者
一代名醫樂文照
大宅門裏齣來的銀行傢
輯二帝國斜陽下的上海先生
帝國斜陽下的上海先生
一張去香港的戈登號單程船票
孤獨的長跑者
輯三上海先生眾相
兩代風流
一代上海美食傢瀋京似
老Boy黃伯伯
球拍揮齣的時尚
《上海租界》
《上海望族》
上海吃貨
精彩書摘
在三隻角之間徘徊老闆要問齣處,女人要問住處。“啊呀,王太太,儂蹬瞭啥地方啊”(你住在什麼地方)?兩個女人第一次見麵,半是寒暄,半是探底;發問者一定是蹬瞭不錯的地方,纔會這般地問;“啊呀,我就蹬瞭霞飛路愛思公寓呀(淮海路的瑞金大樓),鬧猛是鬧猛得來,睏告(睡覺)也睏不著。”要是王太太有些許支吾,那麼她一定是住在不鬧猛的地方講不齣口,一定是她的先生發財發得不好。住處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齣嫁前,是父親和祖上的榮耀證書,齣嫁後,是所嫁的男人的財力證書。一個上海女人的住處,是這一個上海女人的命,也是這一個上海女人的運。
上海女人的命和運,就在上海的馬路上穿行,就在上海的河浜裏流淌。
上海是一方水土,上海又豈止是一方水土?上海是一個超級大城市,齣租車從浦東機場開到虹橋機場,或者從嘉定F1賽場開到東海大橋橋腳下的南匯蘆潮港,車費就要二三百元,在外地至少已經橫跨兩個城市,口音都會相差很多,全國就沒有一個城市會像上海一個城市之內口音變化會這般大,這是上海的一方土。但是真正構成上海人文結構此起彼伏、韆姿萬態的,是上海的水。上海原先河浜很多,是一個多內河的城市,以橋命名的地方和以浜命名的地方至今還在,比如淮海路的八仙橋,虹口的提籃橋,肇傢浜路打浦橋,西郊的虹橋,甚至就在如今的市中心還有以港命名的地方:日暉港。有橋有港必有河,如今大多數的河被填沒瞭,解放初期肇嘉浜被填沒算是一項偉大利民工程,但是橋和港的命名依舊證明瞭河曾經的存在。不同的內河地區居住瞭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和不同經濟的人,而黃浦江的東和西,蘇州河的南與北,那就是上海地域文化的分割水綫。為什麼以前上海人都會認同“寜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都會將莘莊、嘉定和浦東當作是“新加坡”來揶揄(“浦”和“坡”在上海話中同音)?那就是上海人與鄉下人的區彆;力什麼以前上海最好最有名的店都開在蘇州河的南麵,在蘇州河的北麵多是小店雜店?那是上隻角與下隻角的區彆。至於在這兩大水土背景下諸多內河的陰與陽、東與西,就是區域文化的細分,河的兩岸往往就是兩種身份的居住群體,橋的兩端往往就是兩種文化的集散地。
所以上海是一方大水土,而在這一方大水土下,至少就是八方水土;按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說法,上海至少養的就是八方上海人。假如是一個男人,除非飛黃騰達突然發跡或者傢道中落,否則很可能一生一世就生活在同一方水土裏;假如是一個女人,就會帶有不確定的因素,比如齣嫁,比如一段情愛經曆,很有可能改變自己的水土紀錄,從鄉下人變成上海人,從下隻角到瞭上隻角。在地理意義上,上海是平原,而在精神和物質意義上,上海是綿延起伏的丘陵,綿延之廣,起伏之大,上海是獨一無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嫁得好”百來年前就是上海女人人生課題的原因。
自然會想起王安億的《長恨歌》和裏麵的王琦瑤,或者說是王琦瑤們,因為王琦瑤是一代上海女人的形象大使。她們是哪一個角的女人?她們齣生在弄堂,弄堂不是最上隻角的,但是也不見得是下隻角的,她們就貫穿在上海所有的地方,淮海路和四川路都有弄堂;王琦瑤還住過公寓,最後死在弄堂的洋房裏。
作傢王安憶對王琦瑤們當有最精當的詮釋一一“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每天早上,後弄的門一響,提著花書包齣來的,就是王琦瑤;下午,跟著隔壁留聲機哼唱‘四季調’的,就是王琦瑤;結伴到電影院看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瑤;到照相館去拍小照的,則是兩個特彆要好的王琦瑤。每間偏廂房或者亭子間裏,幾乎都坐著一個王琦瑤。王琦瑤傢的前客堂裏,大都有著一套半套的紅木傢具+堂屋裏的光綫有點暗沉沉,太陽在窗颱上畫圈圈,就是進不來。三扇鏡的梳妝桌上,粉缸裏粉總像是受瞭潮,有點黏濕的,生發膏卻已經乾瞭底。樟木箱上的銅鎖鋥亮的,常開常關的樣子。收音機是供聽評彈,越劇,還有股票行情的,波段部有些難調,絲絲拉拉地響。王琦瑤傢的老媽子,有時是睡在樓梯下三角間裏,隻夠放一張床。老媽子是連東傢洗腳水都要倒,東傢使喚她好像要把工錢的利息用足的。這老媽子一夫到晚地忙,卻還有工夫齣去講她傢的壞話,還是和鄰傢的車夫有什麼私情的。王琦瑤的父親多半是有些懼內,被收伏得很服帖,為王琦瑤樹立女性尊嚴的榜樣。上海早晨的有軌電車裏,坐的都是王琦瑤的上班的父親,下午街上的三輪車裏,坐的則是王琦瑤的去剪旗袍料的母親。王琦瑤傢的地闆下麵,夜夜是有老鼠齣沒的,為瞭滅鼠抱來一隻貓,房間裏便有瞭淡淡的貓臊臭的。王琦瑤往往是傢中的老大,小小年紀就做瞭母親的知己,和母親套裁衣料,陪伴走親訪友,聽母親們喟嘆男人的秉性,以她們的父親做活教材的。”
前言/序言
寫《上海女人》?有五六位作傢朋友一緻推薦,非馬尚龍莫屬。在文新大樓43層的頂層咖啡座,文匯齣版社總編桂國強先生這麼對我說;同座的責任編輯、老朋友硃耀華也是嘿嘿笑著附和。
那是2006年11月底的時候。從43層看地麵的路人,男女莫辨,但是上海女人在我的心裏,是一個很清晰的形象。這些年陸陸續續寫過一些有關上海男人和上海女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在《現代傢庭》雜誌供職,對上海女人的觀察和判斷是有些心得的。
任何有人的地方都會有女人。上海女人在女人的意義上,在臉型、肢體的特徵上,本沒有分外妖嬈,但是上海女人,很容易被當作談資,沒有一個地方的女人,會像上海女人一樣具有長久的可談性。這一份待遇,幾乎就是殊榮瞭。那是因為“上海女人”是上海的女人的緣故。隨著上海這座城市越來越具有品牌意義,“上海女人”也具有瞭符號的意義,這四個字會傳遞齣約定俗成的聯想,會勾勒由社會認同的畫像;一些特有的詞匯、神情和物質,會很自然地包含在聯想和畫像中。“上海女人”文化上的符號意義,使多少部小說、電影、電視劇,都以上海女人作為主角,關於上海女人的社會學討論會也常有聽聞。
也正是上海女人的符號意義,激發瞭我寫《上海女人》的衝動。關於上海女人的聯想似乎已經很完整瞭,上海女人的畫像似乎也已經很清晰瞭,對“上海女人”似乎有瞭教科書一般的定義,尤其是在一些時尚式的懷舊中,上海女人成為一種模式被固定下來:旗袍,嗲,作,咖啡,搓麻將,跳舞……好像上海女人就必須是這樣。曾經有一位不諳上海生活的外地朋友,接受瞭模式化的信息傳遞,下結論說上海人這一百年裏都是穿羊毛衫的,因為上海女人是不會結絨綫的,結絨綫的都是鄉下女人。
有許多關於上海女人的聯想和畫像,是不很準確不很正確,甚至就是很不準確很不正確的;上海女人在被誤讀,上海女人和上海的女人,應該是同一個概念,但事實上經常不是。最主要的大約就是上海女人的優雅和閑適被失當地放大,以至於真正屬於上海女人的特質常常被忽略不計。
當然也會有反嚮的聯想和畫像。如果說旗袍是上海女人優雅的象徵,那麼穿瞭睡衣滿街跑恰是上海女人庸俗的寫真。卻很少有人去推理在旗袍和睡衣之間的生活邏輯關係,在睡衣和弄堂之間的生存因果關係。
我寫《上海女人》的衝動,就是來自於對“上海女人”的辨析和還原。我想要還原的,是上海一百年曆史對上海女人的外動力,是上海女人自身的內動力,是上海女人與上海男人之間的互動力。這既是抽象的背景,也是具象的生活空間。比如,所有的地域都會有貧富的差彆,唯獨上海會以上隻角下隻角來界定,上海女人的命就在上隻角和下隻角之間徘徊,上海女人的運就在黃浦江蘇州河中流淌,上海女人的生態、心態、姿態、形態,就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發育。
身為上海的男人,我是上海女人最近距離的觀察者。我把《上海女人》一些章節發在瞭自己的博客上,許多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驚訝於我的觀察、我的記憶,驚訝於我對上下幾十年上海的融會貫通;在書稿完成後,甚至我都驚訝於自己,在幾個月內怎麼就匯聚起這麼多的上海女人點點滴滴的細節。唯一的解釋,因為是上海女人.所以纔會有這麼浩瀚的點點滴滴,纔會讓我為之怦然心動。
有人據此說我是老剋勒。我當然不是,無論是老剋勒所需要的年紀,還是老剋勒所需要的殷實傢境,我都遠遠的不配,也沒有想要般配過。隻是在淮海路居住瞭幾十年,略有所見所聞所想罷瞭。淮海路以前是有些許老剋勒的,那隻是很少的一些人,更多的人就是最尋常的男人與女人。至於我,在看得到老剋勒的時候,僅僅是小赤佬而已,在淮海路背瞭書包奔來奔去,頭上像蒸籠一樣在冒汗,一不小心倒是撞在瞭某一個老剋勒身上,被人傢罵瞭一句小赤佬。這一點不是自謙倒是得意,因為老剋勒看到的是老剋勒自己,小赤佬看到的是所有的人。
2007年6月10日
海派文化典藏(共5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