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歌辛的歌,跨越了空间,消解了时间,早已汇成一片温暖的流域。它至今还能打动人心,只因为它最简单、最纯真,最是初心。老歌藏着故事,老歌含着温度,有些是诗,有些是民谣,有的热情奔放、潇洒泼辣,有的温婉腼腆、百转千回……本书有文章有故事,有曲谱有旋律,因此可以读,可以唱,可以诵。读出的是民国范儿,品出的是海派风情。
内容简介
《玫瑰之恋:“歌仙”陈歌辛之歌》收录了陈歌辛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花样的年华》《苏州河上》等民国流行经典歌曲。但编者想呈现给读者的并不止于歌曲本身。因为与歌曲相关的线索实在太多,创作者之外,还有大时代的背景,有歌手,有电影,有听众,有故事,有情感,有血脉,等等,于个体,于时代,都是记忆,亦是文化的缩影,称之为一段“歌史”也不为过。
本书编者为陈歌辛长子、中国当代著名交响乐作曲家、《梁祝》的曲作者之一陈钢先生,试图给读者留下一份有温度的时代纪念册。编者把与歌曲相关的人、事、文汇编在一起,让歌曲还原到民国,也将歌曲带到当今,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部陈歌辛的作品集,更像是一部民国流行音乐史。每首歌曲俱有简谱和五线谱对照,简谱是希望照顾到老一代有情怀的读者,五线谱则是考虑到新的年轻一代的音乐语言,愿好的东西代代有传承。
作者简介
陈钢,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作曲之一。1959年,一曲《梁祝》刷新了中国音乐史,而陈钢和其合作者何占豪当年还只是音乐学院在读的学生,凭此曲蜚声中外乐坛。其后在70年代艺术沉寂的时期,又相继创作了“红色小提琴”系列——《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小提琴独奏曲,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后来,《金色的炉台》又被导演姜文相中,作为配乐用于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80年代,陈钢因其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在美国演出,获得“达拉斯荣誉市民”称号。其作品以触动人心的情怀、浓郁的民族风韵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见长。陈钢还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著有《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蝴蝶是自由的》和《协奏曲——陈钢和他的朋友们》等文集。同时,他也是上海著名海派文化沙龙“克勒门”的掌门人。
精彩书评
★一支歌,像一条河,也有它的流域。
——龙应台谈陈歌辛创作的歌曲《永远的微笑》
目录
前 言 百年玫瑰
走近歌仙
绝唱忆我的父亲陈歌辛
一代“歌仙”与“海派文化”
一、玫瑰之恋
姚莉的歌
玫瑰玫瑰我爱你
附文:今夜玫瑰怒放
附文:玫瑰玫瑰我爱你
苏州河边
附文:苏州河边
恭喜恭喜
大拜年
等待
莫彷徨
你要我说么
要想回娘家
荒唐歌
二、香港之恋
周璇的歌
夜上海
花样的年华
附文:年华依然花样
附文:原版的“花样年华”
不变的心
附文:陈蝶衣谈《不变的心》
凤凰于飞(一)
凤凰于飞(二)
附文:陈蝶衣谈《凤凰于飞》
渔家女
附文:回忆《渔家女》
莫负青春
小小洞房
可爱的早晨
前程万里
高岗上
万紫千红
花外流莺
歌女之歌
百花开
夜深沉
寻梦曲
附文:寻梦曲
霓裳队
风雨中的摇篮曲
附文:永别人间,留下悲歌
和平鸽
附文:回忆《和平鸽》
三、孤岛之恋
龚秋霞的歌
蔷薇处处开
蔷薇刺
梦中人
是梦是真
花一般的梦
白兰花
明月
春恋
春风野草
心碎了
何处不相逢
江边月
船歌
摇妈妈
度过这冷的冬天
欢迎新年
四、诗人之恋
戴望舒的歌
初恋女
附文:有赠
五、春之恋
白光的歌
春
恋之火
桃李争春
葡萄美酒
你不要走
夜半行
红豆生南国
六、异国之恋
李香兰的歌
附文:两见李香兰
海燕
忘忧草
恨不相逢未嫁时
七、生死恋
永远的微笑
附文:母亲教我的歌
附文:美丽到八十岁
八、群星璨灿恋歌仙
白虹的歌
春天的降临
咪咪
我要你
李丽华的歌
西湖春
湖上春
晨光好
凌波仙子
相见欢
群莺飞
生命的呼唤
欧阳飞莺的歌
创造
风花雪
“四姐妹”的歌
迎春风(一)
迎春风(二)
臭虫歌
听我唱
我想回家
幸福的船
我们要爸爸
荒唐浪子
王丹凤的歌
春光无限好
顾兰君的歌
薄命花
云云的歌
三轮车上的小姐
都杰的歌
秋的怀念
其他
布谷
阿兰娜
歌的歌
梦中的故乡
子夜曲
今夜又是好月亮
无名氏
少年进行曲
开山歌
迎战士
北平来
究竟是谁的胜利
附录
陈歌辛乐语
安息日一个虚构的故事
老笨狗的故事
精彩书摘
美丽到八十岁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这话用到金娇丽身上,得改改:一个成功的家庭背后,总有一个女人。很少有女人能像她一样——美丽到八十岁。
陈钢教授的家在一幢老式公房的五楼,隐在弄堂深处。房门开处,客厅里坐着一位老太太,见有客来,她缓缓站了起来。一头银丝如雪挽在脑后,映着窗外的荫荫梧桐。
“我母亲,芳名金娇丽。”陈钢教授从里屋出来,在一旁介绍。
“你好。”她的手掌小而温暖。因为个子娇小,她微微地仰着脸朝我微笑。虽然近80岁了,她的眼睛里依然洋溢着属于年轻姑娘的爱娇和妩媚。
这就是被陈钢全家称之为“灵魂”人物的金娇丽女士。
陈钢家的“灵魂”人物
见到金娇丽以前,我们对她很好奇。这好奇来自以下的家庭档案:
丈夫:陈歌辛,中国20世纪40年代著名作曲家,被称为“歌仙”,英年早逝,留下《玫瑰玫瑰我爱你》、《永远的微笑》等传世名曲。
长子:陈钢,当代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之一,获多次金唱片奖并载入10项世界名人录。
次子:陈铿,复旦大学数学系高材生,现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
女儿:陈小丽,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
幼子:陈东,旅美男中音歌唱家。
三个教授,三个音乐家。这个家族实在是很有传奇性。好奇更来自于子女对妈妈的推崇:“妈妈是我们整个家庭生命的根源。”这个家庭曾经历过一段极其艰难坎坷的时期,全是因为这个柔弱而坚强的女人,才撑了下来。我们想了解这个艺术家庭背后的灵魂人物。
缺口从陈钢教授处打开。
听说是电视台邀请上节目,陈钢有点意兴阑珊:“上过很多次了,上海台、东方台都拍过了,讲来讲去,我好像也讲不出什么新的了。而且最近我很忙……”赶在他把“D大调协奏曲”演奏完之前,我们赶紧打断:“我们是想请你讲讲你妈妈的故事。”“我妈妈?”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要说起我妈妈,她的故事真是讲也讲不完。”
话匣子打开了。
春天的降临
故事由一段美丽的爱情开始。
年轻时的金娇丽娇好美丽得就像她的名字。16岁那年,她被选为校花,在新新公司楼上的琉璃电台担任播音员,还频频出演话剧。
17岁那年,她爱上了她的音乐老师——比她年长三岁的陈歌辛。“他在上课时穿一件熨得平整的淡蓝竹布长衫,而且半件已洗刷得发白了。我喜欢上了这英俊青年,认为他‘穷’就是好的。”爱情在两人心里发芽生长,他们的故事,一如千百年而下的每一段爱情故事般动人。
当时金娇丽是上海吴宫饭店经理的千金小姐,陈歌辛是个风流倜傥、目空一切的穷书生。金娇丽是回族少女,祖先来自阿拉伯,陈歌辛的祖上却是印度贵族的后裔。门第与宗教,曾经试图隔开他们,然而最终却敌不过爱情的力量。17岁的千金小姐在从上海宁波同乡会借来的陋室里嫁给了20岁的穷书生。找到幸福的女人也给她爱的人以幸福。金娇丽给了天才作曲家、中国40年代“歌仙”陈歌辛以无穷无尽的灵感。从《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到《春天的降临》、《春光无限好》,金娇丽是这些歌曲的第一个听众,也是第一个传唱人。那首由周璇演唱的传世名曲《永远的微笑》,就是陈歌辛写给爱妻的一幅“音乐素描”:
心上的人儿有笑的脸庞,
她曾在深秋给我春光;
心上的人儿有多少宝藏,
她能在黑夜里给我太阳。
但是,风云突变。1941年陈歌辛因在“孤岛”时期公然在舞台上演唱《度过这冷的冬天》,被日本宪兵抓走。三个月后,被保释出狱。自此后,陈歌辛将盼春的苦思与鞭挞现实的隐喻投射在《蔷薇处处开》和《三轮车上的小姐》等抒情、讽刺歌曲中,然而在以后的很多年中,这些歌一直被污蔑为“黄色歌曲”。
在陈歌辛为理想和艺术斗争的日子里,他美丽的妻子陪伴着他,度过了激昂紧张的岁月。“妈妈是爸爸的影子。爸爸热爱艺术,热爱美,强调独立人格,作为他的配偶,妈妈也是如此。”老二陈铿这样评论父母多年的休戚与共。
在陈钢家的墙壁上,挂着陈歌辛、金娇丽伉俪1947年在香港时的一幅合影。照片上的陈歌辛儒雅英挺,金娇丽温润如玉。这张旧照片挂在那里,一对璧人令屋子里摆放的玫瑰都黯然失色。照片上的那段时期正是陈歌辛去香港找夏衍投奔共产党之后不久,他在那里又写下了《夜上海》、《莫负青春》和《小小洞房》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夫妇俩相依相伴走过了孤岛时期的黑暗,终于看到了一缕曙光,人到中年的金娇丽和陈歌辛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怪不得金娇丽一直把在香港与丈夫应邀双双参加欢庆上海解放的鸡尾酒会,认为是她一生中最美最光彩照人的时刻。
然而,长夜,似乎还远没有过去。
度过这冷的冬天
1957年,风云再起。那一年,陈歌辛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右派”,发配到安徽白茅岭。从此,神仙眷侣的生活被打破了。在陈歌辛被发配到白茅岭的三年里,金娇丽每年春节都去探望。一个女人家,孤身在漫天大雪的山路上跌跌撞撞,跟着一辆牛车步行40公里。“相聚一夜,诉不尽的情。我们没条件像在家里时那样对饮红茶,谈天说地;只能苦中作乐,用刚洗过套鞋的泥水放在小铅桶里煮滚而饮,也就够满足了。茶未喝完,队里的哨子吹响了,让家属们搭乘汽车去赶火车。此时此刻,难分难离,但必须走呀!我,一路哭到家……”(选自金娇丽的家书)
从此,一个40岁出头的女人,昔日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挑起了全家的重担,还要为远方的丈夫寄药寄食品。作为长子,陈钢比当时少不更事的弟妹更知道母亲挑起的生活担子有多重。
《共度好时光》第19期现场:
陈钢:应该说,父亲给了我音乐天赋上的遗传。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给了我最深影响的人,还是我的母亲。父亲被打成右派的日子里,全家的生活担子都落在母亲肩上,一家六口全靠母亲每月给人抄谱挣的72元钱谋生。母亲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如果是一个稍微脆弱点的女性,恐怕根本就承受不住。就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她还能充满自信、热爱生活,这一点是我们全家受用不尽的财富。
作为长子,陈钢也见过母亲最多的泪水。
1961年的一个冬夜,陈钢从音乐学院回到家,还没进门,就听到一声撕心裂肺的恸哭——金娇丽倒在地上,浑身抽搐——她正准备带小儿子陈东去探望陈歌辛,却不意收到来自农场的信。满心喜悦的她打开信封,却发现不是家书,而是告知陈歌辛因“心力衰竭”而亡的噩耗。一声晴天霹雳,彻底打碎了她藏在心底的最后希望。
1962年10月,金娇丽又一次来到白茅岭。她带去了一只小小的木箱,捡回了陈歌辛206根遗骨。陈歌辛最后留下的是一盏煤油灯和一句叮咛——你要保重!之后,在漫长的、望不到尽头的几十年里,伴随金娇丽的只是丈夫留给她的那些歌。
冬天依然长得令人窒息。
陈钢——一个14岁就离家参军的“红小鬼”、新中国第一批共青团员,变成了“右派的孝子贤孙”,被罚“留团察看一年”。而陈铿——当年复旦大学的数学系高材生,因为仗义执言,也被打成右派,发配到江西去侍奉70多头猪仔。在车床边默默做工的女婿,因为在陈歌辛坟前留影和私下议论过江青,被投狱数月。家里,只剩下6岁的小儿子陈东和金娇丽。
《共度好时光》第19期现场:
主持人:陈铿先生,您记忆中有关母亲的最深刻一笔是什么呢?
陈铿:当年父亲被错划右派后,我也随之被打成右派,离开心爱的数学,参加劳动改造,生活上的艰苦无法想象,心灵上的痛苦更是难以忍受,我想到了死。这时,是妈妈来看我,她在复旦的小桥边对我说:“是我的孩子,就一定不能自暴自弃。”当时,就是这句话让我坚持了下来,更影响了我整整一辈子。
主持人:陈小丽女士,在你心里,妈妈又是怎样的呢?
陈小丽:妈妈的坚强、乐观和宽容,在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们兄妹一直觉得,做教授只是小学问,做人才是大学问。我们现在也把妈妈的爱融在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中,现在孙子辈里也有了博士、硕士,我们也想让妈妈为我们骄傲。
妈妈是陈家兄妹几个心中的太阳,听他们说妈妈的往事,你很难不被打动。陈铿教授回想当年,说起一件小事:“当时我刚和爱人结婚,有一次回家,问妈妈:‘妈,以前你不是有很多件漂亮大衣吗,怎么也不送给我们一件?’妈妈当时笑了笑,没有回答。现在回想起来,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妈妈的许多衣服、首饰在那些年里慢慢都不见了。每次我想起这件事,都为自己当年的不懂事而难过。”多才多艺的陈钢教授曾经写过一篇献给妈妈的文章,叫做《妈妈教我的歌》,我们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摘用了里面很多的词句。因为我们发现在许多的描述上,最后往往都没有陈钢到位和贴切。那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感情,使得我们相信,恐怕很难会再有一篇采访金娇丽的文章超过它。
陈家的幼子陈东因为远在美国,又因为刚做了父亲不久,无法赶来参加我们的节目录制。他是妈妈一手拉扯大的,在妈妈的培养下考上了上海乐团,又远渡重洋,对妈妈的感情自然是非比寻常。陈东刚到美国那会儿,人生地不熟,全靠金娇丽每周一封家书,鼓励他、安慰他,才度过了最初的一段苦闷时期。为了这次的节目,陈东从美国寄来了一盒家用录像带,录上了他对妈妈的感谢和刚出生的下一代,可惜的是带子在空运的时候损坏了外壳,没有办法转成电视台播出制式,于是观众们便没有办法看到这一段动人的场面。这也是这期节目制作中留下的一个小小遗憾。
……
前言/序言
玫瑰之恋:“歌仙”陈歌辛之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