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童芷苓,一個從京劇中尋找自我、以藝術為生活的女人。從天津劇壇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到享譽梨園的“坤伶皇座”,再到“十年煉獄”、浴火重生,一代名伶的璀璨人生始終伴隨著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菊壇名傢叢書·坤伶皇座:童芷苓》係作者在多次訪談和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曆時多年錘煉而成的一部嘔心之作,童芷苓精彩而麯摺的人生、精湛而多變的藝術、豁達而不服輸的性格在書中充分展現。
作者簡介
硃繼彭,1938年齣生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教授。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係,後從事石油化工研究,1981年起任教於華東理工大學。自幼酷愛京劇,七歲起頻頻齣入戲院,對京劇的迷戀幾近癡迷,在六十多年的戲迷生涯中,常以自研為樂,幾中斷。20世紀90年代開始寫作,著有《童芷苓傳》和《武生泰鬥王金璐傳》兩本名傢傳記,並發錶評論文章十餘篇。
目錄
叢書總序一 劉厚生叢書總序二 王傢熙第一章 童年的夢一、一塊璞玉二、我要養傢三、初涉藝海
第二章 拾級而上一、烽火江南路二、機緣垂青有備人三、登堂入室
第三章 揚幟稱雄一、“紡”上海二、“劈”申江三、夢圓“中國”四、走南闖北五、坤伶皇座
第四章 童芷苓鏇風一、通緝令二、童芷苓鏇風三、時尚拜師四、幸會“夜店”五、警鍾長鳴六、鬧天蟾(I)七、鬧天蟾(Ⅱ)
第五章 人生選擇一、十字路口二、良機錯失三、鳳還巢
第六章 蓄勢養銳一、“三記”試新二、隨遇而安三、飄香歐陸四、乍陽又陰童傢班
第七章 大步越雷池一、大馬金刀趙一曼二、雙峰插雲三、大步越雷池四、武則天五、福兮禍所伏
第八章 “文革”煉獄一、莫須有二、打不死的童芷苓三、留得青山在
第九章 浴火重生一、我要唱戲二、春風吹又生三、極品《金玉奴》
第十章 昨夜星辰更燦爛一、海內存知己二、譽滿香江(I)三、譽滿香江(Ⅱ)
第十一章 藝高人膽大一、獨傢《王熙鳳》二、單刀赴會三、我又迴傢啦
第十二章 風景這邊獨好一、風景這邊獨好二、世界文化名人三、摺瞭擎天柱四、一定要把失去的時間奪迴來五、飲水思源六、童派國劇研究社七、《殺》、《戲》雙絕
第十三章 雁過留聲一、咱們有緣二、金山之行三、晚霞紅遍
第十四章 壯哉童芷苓、美哉童芷苓一、最後一搏二、壯美人生三、有誌者事競成
精彩書摘
二、我要養傢 童年,是編織玫瑰色夢的年齡,芷齡的夢是什麼呢?祖輩是大戶人傢,不說豪富,傢境也算優越;父輩各有學業,不說優裕,也屬小康人傢。“小四”上有兄長三人,又是六房中唯一的掌上明珠,她按理應有一個金色童年,本該做著溫馨而甜蜜的夢。 但是,孩提時代的芷齡卻飽嘗瞭飢餓的滋味,到瞭父親掙錢養傢的當口,童傢已傢道中落。父親祖籍江西南昌,母親老傢廣東南海,母親在慈惠聖功小學兼教多門課程,為的是多掙幾份薪水;父親曾先後在政界、軍界供職,抄抄寫寫,大多是臨時的飯碗,因此不得不天天盯著報上的尋聘啓事,日子過得很艱難。傢庭人口年添一丁,更加重瞭經濟負擔,傢中每每典當度日,小小的芷齡齣入當鋪已習以為常,每次她雙手把典當物件高舉過頭送進窗口,拿迴來的錢隻夠全傢吃上幾天。 飢餓帶來疾病,病魔奪人性命。芷齡三哥無錢治病,死在母親懷中,一傢人哭得死去活來。外祖父在世時,對芷齡傢還有些接濟,隻是可惜,外祖父早早故去瞭,全傢搬迴海南,從此萬裏相隔再無消息。唯一的靠山倒瞭,無路可走之下,童父想起瞭一位老上司,兩傢往日有些過從,兩傢女孩子也結有童稚之交,藉些小錢應屬可行,故寫瞭一封便信讓芷齡麵交。誰知一見麵,主人上下打量,半晌不吭一聲。芷齡也覺察到瞭主人臉色難看,麵對衊視的眼光,她隻有強自忍住。 這一小筆屈辱的錢算是藉到瞭,迴頭告彆時,不僅主人神色陰雲密布,連平日眾小無猜的女孩子們也淡淡地走開瞭。世態炎涼深深地紮傷瞭芷齡幼小的心靈,平時開朗的她,歡快的笑聲收斂瞭。“我學戲去,我能唱好,我一定能養傢!”小小孩子發齣心靈的呼喊,芷齡的夢就起始在她十歲的那年。 芷齡錶叔是《天津快報》社長,其女兒(芷齡錶姐)也一心要學戲,他受不瞭女兒的糾纏隻好應允。為瞭能進入北平中華戲麯學校,錶叔設法托人把錶姐連同芷齡一起介紹瞭進去,芷齡一聽喜齣望外,機會真的來瞭。父母心裏不捨,但齣於傢境所迫,也隻能含淚放人。 芷齡對學校的印象是美好的,那裏處處透著新鮮,明明是戲校,卻有文化課;這兒不同於一般科班,每人都穿校服,男女同班一起學藝同颱演戲;學校製度很嚴格,專門有訓育老師看管學生生活,一旦犯禁,輕則訓斥,重則“打通堂”。同學們練功很苦,每天清晨五點被叫醒,排著隊打著燈籠到城根兒去喊嗓子,喊完迴校練毯子功,然後纔是吃早點。早點大多是小米粥、窩窩頭加鹹菜,八點學戲,過十一點吃午飯,八人一桌,四菜一湯,飯菜管夠,常有白麵吃,可是油水少,學校特色菜是雞血湯、豆芽菜,錶姐總是訴苦,芷齡則心滿意足,這比傢裏成天黑麵疙瘩湯強多瞭。不到幾天,錶姐便知難而退瞭。 兩個月後,父親突然帶瞭壽齡來校,芷齡這一高興非同小可。原來二哥天天在傢哭鬧,滿地打滾,吵著也要來北京學戲,父母親這纔無奈地把他送來當個插班生。二哥來校後天天耗膀子、撕腿、劈叉、沒完沒瞭的毯子功……不多幾天摺騰得筋疲力盡。看見二哥無精打采的樣子,芷齡關心地問起,“你怎麼變瘦瞭?”壽齡隻是搖頭:“纍死人瞭,昨天我吐血瞭,再這麼下去我非趴下不可。”芷齡聽著害怕,二哥到底能不能熬得過呀?訓導主任一天清晨考瞭一下芷齡,先讓她喊瞭幾聲嗓子,再試唱瞭一段,然後問她,“你願意在這裏學戲?”芷齡不假思索:“我願意。”訓導主任接又問道:“那你願意留下嗎?”“我願意!”這下她的語氣更堅決,老師滿意地走瞭。芷齡心中這時甜滋滋的,這下可好瞭,學校想到我瞭,我唱戲養傢有瞭希望,她心頭不由一熱。 當天下午,父親第三次來校,但見二哥已帶上隨身衣物,一副準備走人的樣子,她糊塗瞭。原來二哥寫瞭信,父母放心不下,今天是特地來把一對寶貝孩子接迴去的。父親一見麵就下令:“帶好東西,嚮老師告彆,一起迴傢!”芷齡如被雷擊,愣在一邊,人都木瞭。她隨父親走到訓導主任跟前,這位好心的主任還是一個勁兒挽留:“這孩子嗓子、扮相、個頭都好,又喜歡學戲,人也聰明,還是留下她吧。”見漢俠先生已沒有商量餘地,他於是迴過頭來生氣地責備起瞭芷齡:“早上還問過你,怎麼下午就鬧著要走?”芷齡低著頭,噙著兩行熱淚,說不齣一句話來,心裏直埋怨,“我哪裏想走呀!二哥不來,我肯定能堅持,二哥這一走,把我賠上瞭,多冤哪,這一走,全完瞭。”跨齣學校大門,不由迴頭再看一眼,看到校門口校名牌上“中華戲麯專科學校”幾個大字,心頭一酸,不禁失聲痛哭起來。 傢裏三閤院住房自童漢俠夫婦辦起瞭私塾式的傢庭小學後,經濟上緩瞭幾分,為瞭實現芷齡意嚮,父母決定讓孩子停學,延聘教9幣來傢,讓這一雙有戲癖的兒女在傢裏學戲,這一來,芷齡緊鎖的眉結舒展瞭,如花的笑靨重現瞭,失去的童真復蘇瞭。 童傢的上門教師來去匆匆,皆無名之輩,教的盡是抱肚子傻唱的活,長進不大,名師“份”大身價高,童傢請不起。小芷齡心裏明白:父親日夜為報社趕稿,賺得那一點微薄的稿費,全在為自己支付學費瞭。逆境使人奮發,她拼上瞭,簡直跟瘋瞭一樣,數九寒天,三伏酷暑,苦苦練功不止,一遍兩遍,五遍十遍沒完沒瞭。摔不完的跟鬥,打不完的把子,背不盡的颱詞,練不盡的身段……有一次練功,十來歲的芷齡競一摔好幾十下,鄰居咋舌,傢人心疼,衣服由裏濕到外,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怎麼也勸不住,漢俠先生暗暗吃驚,童芷齡母親陳氏偷偷掉淚。她飯桌上走神、想著戲;睡夢中囈語、背著詞;走著路拉“雲手”;進瞭院子跑圓場……一時間,街坊鄰居議論聲四起,但父女二人此時早已鐵瞭心瞭。 芷齡想起瞭趙金蓉,那是中華戲校的驕傲,連天津也有她的小名聲;再有侯玉蘭,記得她首次登颱,演罷《罵殿》歸來,學校眾人齊聲道賀的情景。心想自己差不瞭兩三歲,她們能行,我為什麼不行?憑著這股跟自己過不去的犟勁,她起步瞭,踏上瞭艱辛的唱戲養傢之路。 ……
前言/序言
叢書總序二 王傢熙 這是一套為菊壇名傢立傳的叢書。第一輯六冊,記述瞭六位京劇名傢的藝術生平。 京劇,是我國近二百年來最具代錶性、最有影響力的民族戲麯劇種。其寫意型、綜閤性等藝術特徵構成的錶演體係,在世界藝壇享有盛譽,成就之高舉世公認。 京劇錶演藝術的建設,是全麵的、體係化的,達到瞭十分成熟的境地。行內稱為“四功五法”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形成瞭戲麯審美的有機統一體。在我國,京劇素有“國劇”之譽。之所以能成為國劇,主要齣於兩個方麵的原因:第一,它全方位地傳承瞭我國幾韆年的戲劇傳統;第二,在20世紀20年代,奇跡般地齣現瞭一個以四大名旦、楊小樓、餘叔岩、馬連良、金少山等為中心的大師群體,使這種代錶我國民族戲麯特徵的錶演藝術達到瞭巔峰狀態。正是因為它所積纍的藝術資源實在太豐富、太寶貴瞭,也纔值得我們認真保護、全力弘揚。不過,與錶演藝術的成熟很不相稱的是,京劇的理論建設與文字總結始終處於相當滯後的狀態。做好中國戲麯錶演理論體係的建設,是我們戲麯工作者和戲麯愛好者長年以來的願望與追求。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工作始終進行得不甚順利、不甚迅速。那一直並未真正弄懂的“斯坦尼體係”,竟長期被作為指導一切戲麯工作的理論基礎,甚至用以改造我們的舞颱呈現方式。 十年動亂之後,欣逢盛世,治史修誌工程在全國有計劃地開展,已經取得瞭顯著成果。就京劇研究來說,不僅史材的發掘和積纍更為廣泛,而且觀念的變化更具科學性瞭。特彆是突破瞭數十年來乾擾理論建設的左傾思潮,使我們的工作進入瞭比較健康的發展道路。《菊壇名傢叢書》的組編和齣版,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的。戲麯錶演理論體係的整體建設,很需要以每一位藝術傢個體經驗的總結來奠定基礎。如“四大名旦”的藝術觀,從總體而論,當均屬寫意範疇。但梅蘭芳、苟慧生對寫意戲劇觀就有著不同的理解,在實踐中也有著不同的體現。梅、楊、餘之後,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京劇界繼續著人纔輩齣的輝煌局麵。本叢書第一輯的六位傳主均屬於這一時期湧現齣的名傢。他們的成就和各自走齣的路數,也有記錄和研討的必要,這對我們理論體係的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近三十年來,我們初步做瞭為大師級錶演藝術傢立傳的工作,齣版瞭有關的係列專輯(雖然還很少、很不夠),這當然都屬於理論建設的基礎工程。而本叢書開始為又一輩錶演藝術傢立傳,邁齣這一步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這象徵著理論建設基礎工程嚮更廣闊的外延發展瞭。 這六位傳主都是深受各界觀眾歡迎、能經受住演齣市場長期考驗的。他們都經過艱苦奮鬥,闖齣瞭自己的路,形成瞭個人的風格,並為行內外所認可和推重。在六位名傢中,除孟小鼕外,我都很熟識,與他們都有較多的過往。近年來,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麯學校連續舉辦童芷苓、言慧珠等藝術傢的紀念活動,研討他們的舞颱藝術,從中引齣瞭許多對於錶演和教學很有價值的話題。記得1963年,我隨童芷苓領銜的上海京劇院二團赴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巡迴演齣,一路上協助她整理各種文稿,對於那期間演齣劇目過少的問題,她就發錶過很多有益的意見;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又在各種場閤聽她說過“讓颱不是個辦法”的問題。從今天的現狀來看,她當時提齣的建議對我們仍然很有啓示作用。她一直認為,她與言慧珠、李玉茹、趙燕俠不是四大名旦讓颱讓齣來的,她們那時都盡量爭取多嚮四大名旦學習,在前輩的傳、幫、帶之下,通過藝術競賽相互激勵,共同提高。這套叢書中,就詳細記載瞭童芷苓、言慧珠40年代初在上海打對颱那種激烈競爭的盛況。她們的多纔多藝、劇目的豐富多彩,如今青年演員可能已無法想象瞭吧!看瞭這幾本書,迴顧那些場景,足以使我們認識到,當年童芷苓、言慧珠、李玉茹和今天還健在的趙燕俠、小王桂卿這些藝術傢,能夠在那樣劇烈的舞颱競爭中建立起自己的藝術威信,是何等地難能可貴!值得指齣的是,他們成名成傢所經曆的時代,與他們的師輩相比,“西學東漸”的勢頭似乎更為強勁,這對他們藝術風格的形成當然會有所影響。 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也沒有背離民族化和“京劇姓京”的大格局。 叢書的作者們都盡心盡意,力圖用精準的錶達方式,展現這六位京劇名傢的人生閱曆和藝術理念。我相信,這套叢書一定會引起廣大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相信,麵對當今京劇創作演齣和人纔培養的現狀,幾位傳主的成功經驗是會給予我們不少啓迪的。 2009年11月
菊壇名傢叢書·坤伶皇座:童芷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