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锂离子充电电池》主要介绍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正极材料,包括尖晶石型结构的锂嵌入材料、富锂氧化物、无稀土金属的铁基材料和用于锂微观电池的锂钴氧化物,还介绍了LiMn2O4薄膜、V2O5薄膜、MoO3薄膜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从热力学的角度介绍了碳质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基化合物、磷酸盐橄榄石型化合物正极材料进行了拉曼研究。本书还讨论了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问题及其添加剂的研究现状,描述了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结构,以及用于高性能环保汽车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锂离子电池等能源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锂离子充电电池》主要介绍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正极材料,包括尖晶石型结构的锂嵌入材料、富锂氧化物、无稀土金属的铁基材料和用于锂微观电池的锂钴氧化物,还介绍了LiMn2O4薄膜、V2O5薄膜、MoO3薄膜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从热力学的角度介绍了碳质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基化合物、磷酸盐橄榄石型化合物正极材料进行了拉曼研究。《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锂离子充电电池》还讨论了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问题及其添加剂的研究现状,描述了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结构,以及用于高性能环保汽车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进展。
《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锂离子充电电池》可供从事锂离子电池等能源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本书贡献者
第1章 一般概念
Kenzo Matsuki and Kazunori Ozawa
1.1 电池概要
1.1.1 伽伐尼电池体系——水溶液电解液体系
1.1.2 锂电池体系——非水溶液电解液体系
1.2 锂离子电池的早期发展
1.2.1 陶瓷生产能力
1.2.2 涂层技术
1.2.3 电解质盐LiPF
1.2.4 正极中的石墨导电剂
1.2.5 硬碳负极
1.2.6 无纺布热闭合效应的隔膜
1.2.7 镀镍的铁壳
1.3 现实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章 新型电池中尖晶石型结构的锂嵌入材料
Kingo Ariyoshi,Yoshinari Makimura,and Tsutomu Ohzuku
2.1 引言
2.2 尖晶石型结构概述
2.3 尖晶石型结构的衍生物
2.3.1 源自"尖晶石"的超晶格结构
2.3.2 源自"尖晶石"超结构的例子
2.4 尖晶石型结构锂嵌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2.4.1 锂锰氧化物(LMO)
2.4.2 锂钛氧化物(LTO)
2.4.3 锂镍锰氧化物(LiNiMO)
2.5 具有尖晶石型结构的锂嵌入材料在12 V无铅蓄电池中的应用
2.5.1 由锂钛氧化物(LTO)和锂锰氧化物(LMO)组成的12V电池
2.5.2 由锂钛氧化物(LTO)和锂镍锰氧化物(LiNiMO)组成的12V电池
2.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3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富锂氧化物Li1+x(NizCo1-2zMnz)1-xO
Naoaki Kumagai and Jung�睲in Kim
3.1 引言
3.2 无钴氧化物Li1+x(Ni1/2Mn1/2)1-xO
3.3 Li1+x(Ni1/3Co1/3Mn1/3)1-xO
3.4 其他材料Li1+x(NizCo1-2zMnz)1-xO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无稀有金属元素的铁基正极
Shigeto Okada and Jun�瞚chi Yamaki
4.1 引言
4.2 二维层状岩盐型氧化物正极
4.3 三维NASICON型硫酸盐正极
4.4 三维橄榄石型磷酸盐正极
4.5 三维方解石型硼酸盐正极
4.6 三维钙钛矿型氟化物正极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热力学研究
Rachid Yazami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ETMS
5.2.2 电化学电池的结构和循环过程
5.2.3 热力学数据的获取
5.3 讨论
5.3.1 碳质负极材料
5.3.1.1 预焦炭(HTT<500℃)
5.3.1.2 焦炭(HTT为900~1700℃)
5.3.1.3 焦炭(HTT为2200℃和HTT为2600℃)
5.3.1.4 天然石墨
5.3.1.5 熵和石墨化程度
5.3.2 正极材料
5.3.2.1 LiCoO
5.3.2.2 LiMn2O
5.3.2.3 循环对热力学的影响
5.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材料
第6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拉曼研究
Rita Baddour�睭adjean and Jean�睵ierre Pereira�睷amos
6.1 引言
6.2 拉曼显微光谱术的原理和设备
6.2.1 原理
6.2.2 仪器
6.3 过渡金属氧化物基化合物
6.3.1 LiCoO
6.3.2 LiNiO2及其衍生化合物LiNi1-yCoyO2(0<y<1)
6.3.3 锰氧化物基化合物
6.3.3.1 MnO2型化合物
6.3.3.2 三元系含锂化合物LixMnOy
6.3.4 V2O
6.3.4.1 V2O5的结构
6.3.4.2 LixV2O5的结构特征
6.3.5 TiO
6.4 磷酸盐橄榄石型LiMPO4化合物
6.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从电解质重要性的角度阐述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Masaki Yoshio,Hiroyoshi Nakamura,and Nikolay Dimov
7.1 引言
7.2 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添加剂的总体设计
7.3 一系列探究新型添加剂的发展过程
7.4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以及其他添加剂
7.5 调整方式
参考文献
第8章 无机添加剂与电极界面
Shinichi Komaba
8.1 引言
8.2 过渡金属离子和正极的溶解
8.2.1 Mn(II)离子
8.2.2 Co(II)离子
8.2.3 Ni(II)离子
8.3 如何抑制Mn(II)离子的恶化
8.3.1 LiI,LiBr和NH4I
8.3.2 2�惨蚁┗�吡啶
8.4 碱金属离子
8.4.1 Na+离子
8.4.2 K+离子
8.5 碱金属盐的涂覆
8.6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9章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特性与全固态锂聚合物二次电池的制备
Masataka Wakihara,Masanobu Nakayama,and Yuki Kato
9.1 锂盐聚合物电解质的分子设计和表征
9.1.1 引言
9.1.2 添加增塑剂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9.1.3 添加B�睵EG和Al�睵EG增塑剂的SPE膜的制备
9.1.4 添加B�睵EG增塑剂的SPE膜的评价
9.1.5 添加B�睵EG增塑剂的SPE膜的离子电导率
9.1.6 锂离子迁移数
9.1.7 电化学稳定性
9.1.8 小结
9.2 全固态锂聚合物电池的制备
9.2.1 引言
9.2.2 SPE离子电导率的要求
9.2.3 传统液态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锂聚合物电池的区别
9.2.4 添加B�睵EG和/或Al�睵EG增塑剂的SPE的锂聚合物电池的制备及
其电化学性能
9.2.5 阻燃锂聚合物电池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评价
9.2.6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材料
第10章 锂微电池的金属氧化物薄膜电极
Jean�睵ierre Pereira�睷amos and Rita Baddour�睭adjean
10.1 引言
10.2 LiCoO2薄膜
10.2.1 溅射LiCoO2薄膜
10.2.2 PLD LiCoO2薄膜
10.2.3 CVD LiCoO2薄膜
10.2.4 用化学方法制备LiCoO2薄膜
10.2.5 小结
10.3 LiNiO2及其衍生化合物LiNi1-xMO
10.3.1 固体电解质
10.3.2 液体电解质
10.3.3 Li�睳i�睲n薄膜
10.3.4 小结
10.4 LiMn2O4薄膜
10.4.1 溅射LiMn2O4薄膜
10.4.2 PLD LiMn2O4薄膜
10.4.3 ESD LiMn2O4薄膜
10.4.4 用化学方法制备的LiMn2O4薄膜
10.4.5 取代LiMn2-xMxO4尖晶石薄膜
10.4.6 小结
10.5 V2O5薄膜
10.5.1 溅射V2O5薄膜
10.5.2 PLD V2O5薄膜
10.5.3 CVD V2O5薄膜
10.5.4 蒸发技术制备的V2O5薄膜
10.5.5 静电雾化沉积法制备的V2O5薄膜
10.5.6 溶液技术法制备的V2O5薄膜
10.5.7 小结
10.6 MoO3薄膜
10.6.1 液体电解质
10.6.2 固体电解质
10.6.3 小结
10.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高性能环保汽车中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进展
Hideaki Horie
11.1 引言
11.2 驱动电动车的能源
11.3 对锂离子电池高功率特性的要求
11.4 电池的热性能与电池体系的稳定性
延伸阅读材料
前言/序言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巨大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些移动通信市场应世界需求仍持续快速发展。因此,人们仍在加强实力继续提高技术以求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的主要目的不仅有益于汽车工业——可以获得具有更高能量和更高功率的汽车,而且也有益于能量储备市场——可以获得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环保能源。
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十分广泛,尽管本书的内容仅有几个主题,但相信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研究工作的启迪。
第1章涵盖了电化学设备和锂离子电池的基础概念。
从第2章到第4章描述的正极材料来看,第2章尤为重视其新型应用,例如蓄电池的实例。
第5章和第6章注重一些新材料的描述。这两章的内容十分新颖,读者将会十分感兴趣。
第7章和第8章集中描述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固态电解质膜,简称SEI膜,它对于研发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十分重要。
第9章和第10章讨论了固态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将会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最后一章尤为重要,它阐述了用于高性能环保动力车的新型锂离子电池。
每一位作者对于本书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知识渊博,并且在准备书稿方面竭尽全力,精诚合作。在此,我也十分感谢支持本书出版的公司以及他们所能提供的各类信息数据。
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锂离子充电电池 [Lithium L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锂离子充电电池 [Lithium L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锂离子充电电池 [Lithium L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