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自学心理学必备书目,卸下面具,让旁人认识你,接纳你,喜欢你!
人类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之作,让你领悟人生的真谛。
什么是自卑?阿弗瑞德·阿德勒在给出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
这种自卑情结自何而来?其实都是来自童年,从小被宠坏、从小被忽视、或者身体有残缺的儿童,长大后往往容易有自卑情结。被宠坏的觉得所有人都该为他服务,被忽视的觉得所有人都不关心他,身体残缺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如何自卑?——找到生命的意义!
内容简介
生命,从出生的那刻起,就被赋予了某种意义。心灵、肉体、记忆、梦、职业、同伴与婚姻,这些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像是某种神秘的图腾,围绕着你,企图帮助你改变命运。心理学大师阿德勒一生都致力于解密这些元素带给人的重大影响,并首次提出“自卑情结”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自卑既能摧毁人也能成就人,利用好它,你便能挖掘内心的巨大潜能,在庸碌的人生中脱颖而出。
分12章,论述了生命的三项任务、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工作中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爱情与婚姻等问题。阿德勒博士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文描写了如何利用自卑感去争取优越感,从而获得成功的。
作者简介
阿弗瑞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生于维也纳市郊,犹太粮商之子。之后成为医师,是弗洛伊德学说首批拥护者,认同弗洛伊德为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发展的开启者。1910年加入弗洛伊德召开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担任学会主席。稍后因个人思想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出现分歧,之后辞职,与学会分道扬镳。
阿德勒的工作和著作明显受到早期同僚的影响,一开始他即对人类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有独见。1912年组织个体心理学学会,强调要对人格采取广泛回应的观点,不能局限于弗洛伊德以科学为基础的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军医后,阿德勒创立一套辅导小孩的体制,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欧洲。他个人参与训练师资、社工、医师和精神病学家学习心理学技巧的工作。多次在美国巡回演说备受欢迎,由于欧洲反犹太情绪逐日炽烈,1935年逃离欧洲迁往美国定居。1937年,于赴苏格兰演说途中去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三项工作
社会感
早期童年经验
生理障碍
骄纵
冷落
初始记忆与梦
学习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与身
心与身的互动
感觉的角色
精神特质与生理类型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情结
优越的目标
第四章 早期记忆
人格发展的关键
早期记忆与生活风格
早期记忆剖析
第五章 梦
以往的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学说
个体心理学的方式
强化生活风格
象征与比喻
常见的梦
一些个案研究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角色
父亲的角色
注意与冷落
兄弟姊妹间的平等
家庭星座
老大
老二
老幺
独生子女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教育面貌的变迁
老师的角色
人格训练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
诱激小孩学习的兴趣
课堂内的合作与竞争
评估小孩的发展
天份VS后天培养
辨别个性类型
一些教育观察
心理咨询部门的工作
第八章 青春期
何谓青春期
心理层面
生理层面
成人期的挑战
一些青春期问题
被宠坏的小孩
守恋童年
小型犯罪
神经行为
背离期望
寻求赞美和认同
青春期性观念
雄性主张
我们成型的年龄
期待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与其预防
了解犯罪心态
人类追求优越
环境,遗传与转变
童年影响与罪犯的生活风格
罪犯的人格架构
犯罪,精神错乱与怯懦
罪犯类型
一些个案历史
合作的重要性
人格,生活风格与三项工作
合作的早期影响
家庭环境
贫穷
生理缺陷
社会缺陷
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体罚的缺失
合作训练
一些实用方法
一个预防措施
第十章 工作问题
平衡生命的三项工作
早期训练
家庭与学校的影响
修正潜在错误
天才与早期努力
天分的培养
辨识孩童的兴趣
童年时期的志愿
早期记忆
游戏活动
生涯抉择的一些影响
正视解决方法
第十一章 个体与社会
人类追求和谐
宗教信仰的角色
政治和社会运动
缺乏社会兴趣与参与感
自我兴趣
精神失常
人为疏失罪
社会兴趣与社会平等
第十二章 爱与婚姻
爱、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平等的伴侣关系
婚前准备
生活风格,父母与婚姻态度
友谊与工作的重要性
性教育
伴侣选择的影响
婚姻的承诺与责任
常见遁词
求爱时期
成功婚姻
婚姻的生理层面
一夫一妻制,认真努力与现实
解决婚姻问题
婚姻与两性平等
精彩书摘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个心理学用语被许多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认同和采用。然而,他们是否彻底了解它的意义或者使用它的方式正确与否,也许是需要质疑的。举个例子,告诉一个病人他受自卑情结所苦,这种说法永远也不会有帮助。没告诉病人如何克服问题的做法,只会更加深病人的自卑感。我们必须分辨出病人在生活风格上有哪些不正确的地方,然后加以指正并激励他去改变。
每一个神经症者都有自卑情结。他觉得自己无法过有用的生活,并受到某种状况所限制,而且他在这个限制下努力,所以光给他的问题取个名字一点儿帮助也没有,我们光说“你受一种自卑情结所苦”根本无法给他任何激励,这就好像我们跟一个有头痛的人说“我知道你毛病出在哪里,你有头痛”一样根本无济于事。
许多神经症者若被问到有否感觉自卑,他们大都会回答“没有”。有些甚至会回答说:“刚好相反。我感觉自己比四周的人还优越。”我们不需要发问,我们只需要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行为透露出他维护自我重要感的方法。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人举止傲慢,我们就能猜测出他的感觉是:“其他人往往把我高估了。我必须显示出我很重要。”如果发现某个人说话时手势很大,我们就能推测出他的感觉是:“假如我不多加强调,我的话就会没有分量。”
我们可以怀疑每一种优越行为的背后,都有某种自卑感,需要非常特别的努力来加以隐藏。这就像一个害怕自己身高太矮的人踮起脚尖走路,让自己看起来似乎较高大点一样。有时候,我们能在两个小孩比较身高时,清楚看见这个行为。害怕自己较矮的小孩会把身体挺得又直又硬,他会试着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如果问他:“你觉得自己太矮吗”我们很少能听到他承认说是。
因此,我们无法假设一个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就是被动、安静、压抑、无恶意类型的人。表达自卑感的方式可以有上千种。或许可以用一则三个小孩第一次去动物园的故事来做说明。当他们站在狮笼前面的时候,其中一个躲在妈妈的裙后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小孩站在原地,脸色苍白,浑身发着抖说:“我一点也不害怕。”第三个小孩眼露凶光瞪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说:“我可以吐它口水吗?”这三个小孩其实都很害怕,但他们表达害怕的方式依他们生活风格的不同而有了差异。
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有自己希望改善的状况。如果我们保持勇气,我们就能够以直接、实际和满意的方式除掉这些自卑感。没有一个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他会进入一种压力状态,进而付诸行动。但假设丧失勇气、无法想象他能以实际行动来改善状况,那么他依然不能承受自卑感。所以他仍然会努力去把它们给除掉,但他所尝试的方式一点也帮不了他。他的目标依然是“凌驾困难”,但与其克服障碍,他反而会试着说服自己,甚至强迫自己进入一种优越的感觉。这时,他的自卑感会变得更加强烈,因为让他产生自卑感的状况依然维持不变。由于问题根源依然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个步骤只会变得自欺欺人,而且所有的问题施予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迫。
倘若我们不了解他的行为,我们会以为这些行为毫无目的可言。我们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了改善状况所做的行为。然而,一旦了解行为的目的后,我们就能了解他就跟其他人一样,虽然忙着找寻一种适当的感觉,却已放弃改变状况的希望。所以他所做的事情开始有了道理,如果他感觉脆弱,他会为自己创造能让他感觉坚强的状况。他不是在训练自己变得更坚强,他反而是在训练自己,让他在自己的心目中看起来更坚强。他努力自我愚弄的目的只会有一部分得逞。如果他感觉应付不了工作上的问题,为了加强肯定自己的重要性,回到家里他可能变成个暴君。不论他如何自我欺骗,他真正的自卑感依然存在。那会成为他心理上的永久暗流。在这个个案下,我们才可以真正称之为一种自卑情结。
现在该是我们给自卑情结一个正确定义的时候了。自卑情结表示一个个体,无法妥善适应或面对一个问题,并且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无法将它解决。由这个定义里,我们能够了解愤怒就像眼泪或借口一样,是一种自卑情结的表达方式。由于自卑感总制造出压力,所以能产生一种往优越感但却不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的补救行动。因此,这个行动便朝往生命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会遭搁置在一边。他会限制自己行动的范围,与其鞭策自己面对成功的压力,他宁可尽力让自己避免遭受挫败。面对问题时,他会给人一种犹豫不决、原地不动甚至临阵脱逃的印象。
我们能够从广场恐惧症患者身上清楚看见这种态度。他们的症状是自圆其说,如“我绝对不能走太远。我必须让自己待在熟悉环境里。生命充满危险,我必须避免遭殃”。只要秉持着这种态度,他便会一直待在一个房间里,或者回床上休息不肯下床。
逃避问题最彻底的表达方式便是自杀。这表示个体在面对所有生命问题时选择放弃,并且表达他再也无法改善的信念。当我们明了自杀无非是一种责难或报复后,就能够了解自杀的个体也是在寻求优越感。自杀者把他死亡的罪责加诸在别人身上。他仿佛在说:“我是这世界里最脆弱、最敏感的人,而你们却用最残酷的方式对待我。”
每个神经症者对活动范围,和他跟世界的接触都有某种程度上的限制。他试着跟三个真正、紧迫的生命问题保持距离,并且把自己限制在能够支配的状况里。如此一来,他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室,关起房门,隔绝外界,并终此一生。依成长环境而定,他以欺凌恫吓或悲哀可怜的方式来支配他人,为达成目的,他会使用他所能发现的最有效装置。有时候,如果他对一个方法不满意,他会试用其他方式。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其目的皆相同——无须改善状况就能获取优越感。
以哭泣达成目的的小孩为例,他们会变成爱哭宝宝。爱哭宝宝会长大成为忧郁症患者。眼泪加牢骚——我所谓的“水的力量”(Water-power)——是一个扰乱合作和奴役他人的有效武器。我们能够在爱哭宝宝,还有怕羞、害臊和有罪恶感的人身上,看出他们有自卑情结。这些人坦承,他们脆弱和缺乏自我照顾能力。他们想要隐藏的是,他们执迷于优越过人,他们不计代价达到当老大的欲望。另一方面,一个喜欢自夸的小孩,第一眼便告诉别人他有优越情结。而且与其注意他说的话,不如检讨他的行为,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小孩有优越感,虽然他嘴里不肯承认。
……
超越自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