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財政學(第四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規劃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麵嚮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是“1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規劃教材和國傢精品資源共享課配套教材。
《財政學(第四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規劃教材》介紹現代財政學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同時加入財政管理的相關專題,力圖在理論、政策與管理之間做到適當的平衡。全書共分15章。第1章和第2章介紹財政基本理論,分彆涉及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雙重結構財政等專題;第3~6章介紹財政支齣,分彆涉及財政支齣規模與結構、社會救助支齣、社會保險支齣和公共項目分析等專題;第7~11章介紹財政收入,分彆涉及財政收入概述、稅收理論、稅收製度、政府債務、同有資産收入等專題;第12章介紹財政體製理論與實踐;第13章介紹財政政策;第14~15章介紹財政管理,分彆涉及政府預算、財政管理與監督等專題。
《財政學(第四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規劃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和管理學類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財稅下部的培訓教材和社會讀者的自學用書。
目錄
第1章 市場與政府
1.1 市場與效率
1.1.1 “看不見的手
1.1.2 買方利益與消費者剩餘
1.1.3 賣方利益與生産者剩餘
1.1.4 競爭性市場的效率
1.2 政府的職責
1.2.1 提供法治製度
1.2.2 確保市場競爭
1.2.3 剋服市場無效
1.2.4 促進分配公平
1.2.5 穩定宏觀經濟
1.3 公共産品
1.3.1 不同類型的産品
1.3.2 公共産品與市場失靈
1.3.3 對公共産品的進一步說明
1.3.4 公共産品的例子:國防
1.4 政府的局限性
1.4.1 公共決策主體的局限性
1.4.2 投票悖論
1.4.3 官員預算最大化模型
1.5 在市場與政府之間
本章小結
重要術語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雙重結構財政
2.1 財政的産生與發展
2.1.1 財政的産生
2.1.2 財政的發展
2.2 財政的基本構成要素和本質
2.2.1 財政的基本構成要素
2.2.2 兩難衝突問題
2.2.3 財政的本質
2.3 財政的雙重屬性
2.3.1 公共性
2.3.2 利益集團性
2.4 雙重結構財政模式
2.4.1 國有經濟的劃分
2.4.2 國有資本財政
2.4.3 我國的雙重結構財政模式
2.4.4 雙重結構財政的區分
本章小結
重要術語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財政支齣規模與結構
3.1 財政支齣規模
3.1.1 我國財政支齣的規模
3.1.2 財政支齣規模的國際比較
3.1.3 財政支齣增長的理論解釋
3.2 財政支齣結構
3.2.1 購買性支齣與轉移性支齣
3.2.2 財政支齣的預算分類
3.2.3 建設型政府與財政支齣結構
本章小結
重要術語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社會救助支齣
4.1 我國貧睏人口的規模
4.2 我國社會救助項目
4.2.1 農村扶貧開發計劃
4.2.2 農村低保製度
4.2.3 城市低保製度
4.3 社會救助支齣的經濟效應
4.3.1 最低生活保障的經濟效應
4.3.2 負所得稅的經濟效應
4.3.3 實物轉移的經濟效應
……
第5章 社會保險支齣
第6章 公共項目分析
第7章 財政收入概述
第8章 稅收理論
第9章 稅收製度
第10 章政府債務
第11 章國有資産收入
第12 章財政體製
第13 章財政政策
第14 章政府預算
第15 章財政管理與監督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與市場機製相比,公共部門配置資源的機製存在很大區彆。從供給方麵看,私人産品的供給決策由企業做齣,而公共産品的供給決策則由政治傢及其任命的官員做齣。從需求方麵看,私人産品的需求決策可以看做是消費者以貨幣為選票進行分散選擇的過程;而在民主政治製度中,公共産品的需求決策則可以理解為投票者(納稅人)以政治選票進行公共選擇(public choice)的過程,即投票者(納稅人)依據一定的規則,共同確定集體行動方案。
在傳統的政治經濟理論中,個人在經濟市場上被視為受利己心支配、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體;而在政治市場中,個人的動機和目標卻是利他的、超個人利益的。20世紀60年代後,有些經濟學傢指齣,盡管人類社會有經濟市場和政治市場之分,其中,經濟市場配置私人産品,政治市場配置公共産品;但是,無論是經濟市場的參與者,還是政治市場的參與者,他們的行為動機是一樣的,他們追逐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沒有理由認為同一個人會根據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動機進行決策。經濟市場上存在供求雙方力量的相互作用,政治市場上也同樣存在雙方力量的相互作用。
先看作為公共産品需求方的投票者(納稅人)和特殊利益集團。投票者總是按規定的投票規則和程序,從備選方案中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最大滿足並且稅收負擔最小的方案。投票者參與公共産品的決策既理性又無知,理性是指他會對收益超過成本的方案投贊成票,否則就投反對票或棄權票;無知是指他對那些備選方案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也缺乏收集信息的動力,因而主要依靠政治傢和媒體免費提供的信息進行選擇。
少數有共同經濟利益的投票者會聯閤起來從而形成特殊利益集團,不僅因為聯閤起來耗費較低,而且因為聯閤起來能左右公共決策,使有利於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特殊利益集團可能會與政治傢、官員形成“鐵三角”(iron triangle):政治傢批準某一方案,官員實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團則從中獲益。
再來看作為公共産品供給方的政治傢和官員。政治傢特指那些通過選舉任職、處於政治權力頂峰地位的人,如總統、議長等。有的政治傢追求某種政治信念,他們所提供的公共産品往往也是社會公眾希望得到的,不過,這類人為數不多;有的政治傢追求權勢與聲譽,如果當選,也會盡力反映多數社會公眾的偏好;還有的政治傢追求金錢,他們所提供的公共産品通常隻反映極少數社會公眾的偏好。
官員由當選政治傢任命,他們具體負責公共産品的生産與供給。官員所追求的目標是薪水、津貼、聲譽、任免權和晉升機會等,這些又與政府規模聯係在一起,因此,官員具有擴張政府規模、追求預算支齣最大化的動機。由於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政治傢或高級長官往往難以監督其官員的所作所為。
……
財政學(第四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