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个立誓成为传教士的鞋匠家庭的儿子,却最终走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道路,并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统帅、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之一;一个在没有一点革命意识的家庭中长大的人,却在欧亚大陆和世界政治舞台上显赫扬威。这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而他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20世纪初叶至中期世界风云人物——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斯大林,这位列宁的布尔什维克的忠诚护卫者,在国内革命厮杀和国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炮声中出手不凡,机智果断,不但随列宁一道掀起影响全人类的“十月风暴”,而且建立了苏维埃“红色革命政权”,从此,社会主义革命新纪元的烈火在全世界熊熊燃烧。
斯大林真正具有“震撼力的炸弹”,就是摧毁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坚不可破”的军事堡垒,扫除一切阻碍世界和平、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顽固敌手,尤其以震天动地的威猛降服了横霸一时的“混世魔王”——希特勒、墨索里尼……
《斯大林:挽狂澜于既倒的伟人(套装上下册)》语言朴实,叙述生动,真实客观地再现了斯大林求学、从政、当家执政、治国安邦、卫国战争时期的形象,以及他所犯的一些错误,同时也披露了斯大林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逸事”。斯大林在其政治生涯中曾去过一段小小弯路,但远远抹杀不了他致力于苏联人民解放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以及世界和平的伟大功绩。
斯大林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奠基人。
目录
第1章 鞋匠铺里的娃娃
第2章 手捧《圣经》唱反调
第3章 笔杆子登场
第4章 坚定的布尔什维克
第5章 政治新星出手不凡
第6章 十月风暴
第7章 红色革命政权
第8章 苏维埃护卫使者
第9章 第十次代表大会
第10章 一身兼四职
第11章 列宁与斯大林
第12章 大张旗鼓显身手
第13章 高层权力“论剑”
第14章 两起突发事件
第15章 托季联盟
第16章 肃反和清党
第17章 反目成仇对头过招
第18章 对外一盘棋
第19章 大战前夜
第20章 炸弹突然燃爆
第21章 抹不掉的列宁格勒
第22章 莫斯科保卫战
第23章 帮助中国抗日
第24章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第25章 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26章 德黑兰会议
……
精彩书摘
1916年底,沙皇政府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内外交困,处于崩溃的边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俄国的成年男子在无数条战线上萎谢于沟壑之中,在西伯利亚的政治流放犯甚至都被强制应征入伍。这一年年底,斯大林也被迫离开库莱卡的居住地,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兵体检委员会去。由于他童年时代招致的左臂残废,这位未来的大元帅被免除了兵役。1917年2月,斯大林被允许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近郊居住到流放期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沙皇政府的腐败无能,俄国军队屡遭失利。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地区,成群结队的百姓流离失所,广大民众对沙皇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引导下,广大工人群众首先起来斗争。1914年后半年,全俄不同地区的工人先后举行了70次罢工,1915年罢工运动超过1000次,1916年达1500次,参加人数多达100万以上。在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士兵厌战、反战情绪日益浓厚,成百上千的士兵逃离前线,不愿再为沙皇政府卖命。与此同时,俄国许多地区的农民也展开了斗争,他们打开地主的粮仓,赶走地主,烧毁庄园,分掉了地主的牲畜和农具。俄国的欧洲部分如此,亚洲部分也积极行动起来。1916年,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先后发生了几万人的起义斗争。
在国内轰轰烈烈的民众运动此起彼伏、人民大众已经觉醒的条件下,1917年2月26日,布尔什维克党号召人民举行总起义,成立临时政府。工人首先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士兵也转向起义。到第二天晚上,已有6万多士兵转到革命方面来。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很快就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们逮捕沙皇政府的大臣和沙皇军队的将军,释放政治犯,并在当天晚上举行了彼得堡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彼得堡起义胜利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城市以及前线的士兵,他们也仿效彼得堡的工人和士兵,纷纷举行起义。这样,统治俄国长达3个世纪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终于被革命的力量推翻了。
革命刚刚获得胜利,继彼得堡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之后,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苏维埃。然而,当布尔什维克党在街头率领工人、士兵及市民们进行战斗而许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还被关在监狱或仍在流放地被监禁之际,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却窃取了苏维埃的领导权。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一贯惧怕武装的革命运动,为了扼制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置人民大众的利益于不顾,迫不及待地同国家杜马中的资产阶级代表达成协议,决定成立以李沃夫大公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列宁在国外敏锐地识破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卑鄙伎俩,并且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性质。他这样写道:
这个新政府并不是偶然凑合起来的一群人。这是已经上升到执掌俄国政权地位的新阶级,即资本主义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1917年3月12日,斯大林从流放地返回彼得堡,径直回到了阿利卢耶夫家,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时阿利卢耶夫全家人都在:谢尔盖和他的妻子奥尔加,儿子费奥多尔,大女儿安娜(她写的回忆录中记述了斯大林这次回来的情况),小女儿娜杰日达(当时只有16岁,还在上学)。斯大林兴致勃勃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有关西伯利亚生活的问题,他以幽默的话语,讲述了他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到彼得堡沿途每个车站都有农民发言人在发表演说,他们兴奋地说道:“神圣的革命,等待已久的、亲爱的革命终于到来啦。”他们把回来的政治流放者当成从战场归来的勇士一样欢迎。
第二天一大早,斯大林不顾旅途的疲劳,就乘坐电车去《真理报》社。费奥多尔、安娜、娜杰日达陪同他前往,因为他们要在市中心附近寻找出租的住房。在分手的时候,斯大林情绪非常好,并一再叮嘱说:“别忘了在新房子里给我留一个房间!别忘了!”
……
前言/序言
斯大林:挽狂澜于既倒的伟人(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