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3
★將兩大工程計算軟件ANSYS與HyperMesh完美結閤,市麵上一本。
★作者為行業知名專傢,有豐富的項目實戰經驗。書中案例經典豐富。
★配套光盤提供瞭書中所有實例的素材文件,方便讀者學習使用。
齣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1.2 有限元法的發展及應用
1.2.1 有限元法的誕生
1.2.2 有限元軟件的發展及應用
1.3 ANSYS軟件的發展及應用
1.4 HyperMesh軟件的發展及應用
1.5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驟
第2章 ANSYS高級單元技術
2.1 杆單元LINK180
2.1.1 杆單元的幾何構型
2.1.2 設置單元選項
2.1.3 設置實常數
2.1.4 杆單元分析實例1
2.1.5 杆單元分析實例2
2.1.6 杆單元的使用建議
2.2 梁單元BEAM188
2.2.1 梁單元的幾何構型
2.2.2 設置單元選項
2.2.3 梁單元的橫截麵
2.2.4 梁單元分析實例
2.2.5 梁單元的使用建議
2.3 闆殼單元SHELL181
和SHELL281
2.3.1 闆殼單元的幾何構型
2.3.2 設置單元選項
2.3.3 闆殼單元的橫截麵
2.3.4 闆殼單元分析實例1
2.3.5 闆殼單元分析實例2
2.3.6 闆殼單元的使用建議
2.4 實體單元SOLID185、SOLID186
和SOLID187
2.4.1 實體單元的幾何構型
2.4.2 設置單元選項
2.4.3 實體單元分析實例
2.4.4 實體單元的使用建議
2.5 質量單元MASS21
2.5.1 質量單元描述
2.5.2 設置單元選項
2.5.3 設置實常數
2.6 綫性彈簧單元COMBIN14
2.6.1 綫性彈簧單元描述
2.6.2 設置單元選項
2.6.3 設置實常數
2.7 非綫性彈簧單元COMBIN39
2.7.1 非綫性彈簧單元描述
2.7.2 設置單元選項
2.7.3 設置實常數
2.8 預緊力單元PRETS179
2.8.1 預緊力單元描述
2.8.2 定義預緊力方嚮
2.9 剛性杆/梁單元
MPC184-Link/Beam
2.9.1 剛性杆/梁單元描述
2.9.2 設置單元選項
2.10 鉸鏈單元MPC184-Revolute
2.10.1 鉸鏈單元描述
2.10.2 定義節點局部坐標係
2.10.3 設置單元選項
2.10.4 定義鉸鏈截麵
2.11 目標單元TARGE170與接觸
單元CONTA173、CONTA174
和CONTA175
2.12 剛性區域CERIG
2.13 柔性連接RBE3
第3章 基於HyperMesh的有
限元網格劃分
3.1 HyperMesh的用戶界麵
3.2 模型導入及幾何清理實例
3.3 一維網格劃分
3.4 二維網格劃分實例
3.5 三維網格劃分
3.5.1 四麵體網格劃分實例
3.5.2 六麵體網格劃分實例
3.6 網格質量檢查
3.6.1 網格質量檢查內容
3.6.2 網格質量檢查及編輯實例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有限元裝配技術
4.1 實體-闆殼-梁單元連接技術
4.1.1 實體-實體連接技術
4.1.2 實體-闆殼連接技術
4.1.3 實體-梁連接技術
4.1.4 闆殼-闆殼連接技術
4.1.5 闆殼-梁連接技術
4.2 螺栓連接
4.2.1 實體螺栓連接模型
4.2.2 剛性連接簡化模型
4.3 焊接
4.3.1 節點耦閤
4.3.2 焊點
4.4 軸承連接
4.4.1 剛性連接
4.4.2 柔性連接
4.4.3 Surface-Based Constraints
4.4.4 軸承連接算法對比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加載
5.1 載荷的基本概念
5.2 載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5.2.1 載荷步
5.2.2 子步
5.2.3 平衡迭代
5.3 時間的作用
5.4 階躍載荷與斜坡載荷
5.5 載荷的施加
第6章 HyperMesh與ANSYS的
數據傳遞接口
6.1 HyperMesh與ANSYS的
接口
6.2 實例:利用HyperMesh為
ANSYS建立分析模型
6.3 實例:利用HyperMesh為
Workbench Mechanical進行
前處理
6.4 實例:HyperMesh接觸嚮導
6.5 實例:利用HyperMesh為
ANSYS 創建二維接觸模型
6.6 實例:利用HyperMesh為
ANSYS 創建三維接觸模型
6.7 實例:利用HyperMesh為
ANSYS創建梁單元
6.8 本章小結
第7章 靜力分析
7.1 靜力分析的求解方法
7.2 靜力分析的基本步驟
7.2.1 建立有限元網格模型
7.2.2 施加邊界條件及載荷
7.2.3 設置求解控製選項
7.2.4 求解
7.2.5 查看結果
7.3 靜力分析實例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模態分析
8.1 模態分析的求解方法
8.2 模態分析的基本步驟
8.2.1 建立有限元網格模型
8.2.2 施加邊界條件
8.2.3 設置求解控製選項
8.2.4 求解
8.2.5 查看結果
8.3 有預應力的模態分析
8.3.1 靜力分析
8.3.2 模態分析
8.4 模態分析實例
8.5 有預應力的模態分析實例
8.6 本章小結
第9章 諧響應分析
9.1 諧響應分析的求解方法
9.2 諧響應分析的基本步驟
9.2.1 建立有限元網格模型
9.2.2 模態分析(可選)
9.2.3 設置求解控製選項
9.2.4 施加邊界條件及載荷
9.2.5 求解
9.2.6 查看結果
9.3 有預應力的諧響應分析
9.3.1 靜力分析
9.3.2 諧響應分析
9.4 諧響應分析實例
9.5 有預應力的諧響應分析實例
9.6 本章小結
第10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10.1 瞬態動力學分析的求解
方法
10.2 瞬態動力學分析的基本
步驟
10.3 有預應力的瞬態動力學
分析
10.4 瞬態動力學分析的關鍵
技術
10.4.1 積分時間步長
10.4.2 自動時間步長
10.4.3 初始條件
10.4.4 阻尼
10.5 瞬態動力學分析實例
10.6 有預應力的瞬態動力學
分析實例
10.7 本章小結
第11章 響應譜分析
11.1 響應譜分析的類型
11.2 單點響應譜分析的
基本步驟
11.3 多點響應譜分析的
基本步驟
11.4 單點響應譜分析實例
11.5 多點響應譜分析實例
11.6 本章小結
第12章 隨機振動分析
12.1 隨機振動分析的類型
12.2 隨機過程的數字特徵
12.3 隨機振動分析的基本步驟
12.4 單點隨機振動分析實例
12.5 多點隨機振動分析實例
12.6 本章小結
第13章 幾何非綫性分析
13.1 幾何非綫性涉及的問題
及處理方法
13.1.1 小應變大位移(或大轉動)
13.1.2 大應變(包含大位移
或大轉動)
13.1.3 應力剛化效應
13.1.4 載荷和位移方嚮
13.1.5 有限元網格模型的特殊要求
13.1.6 幾何非綫性求解控製
13.1.7 監視求解過程
13.2 幾何非綫性分析實例
13.3 本章小結
第14章 材料非綫性分析
14.1 彈塑性涉及的問題及處理
方法
14.1.1 彈塑性
14.1.2 Bauschinger效應
14.1.3 靜水壓力
14.1.4 率相關性
14.1.5 屈服準則
14.1.6 流動準則
14.1.7 強化準則
14.1.8 彈塑性材料的簡化模型
14.1.9 有限元網格模型的特殊要求
14.1.10 彈塑性求解控製
14.2 超彈性涉及的問題及處理
方法
14.2.1 超彈性
14.2.2 超彈性材料的簡化模型
14.2.3 有限元網格模型的特殊要求
14.2.4 單元技術的特殊要求
14.2.5 超彈性求解控製
14.3 彈塑性材料非綫性分析
實例
14.4 超彈性材料非綫性分析
實例
14.5 本章小結
第15章 接觸非綫性分析
15.1 麵-麵接觸
15.1.1 建立麵-麵接觸模型
15.1.2 麵-麵接觸分析的關鍵技術
15.2 點-麵接觸
15.2.1 建立點-麵接觸模型
15.2.2 點-麵接觸分析的關鍵技術
15.3 接觸非綫性分析
實例1:過盈配閤
15.4 接觸非綫性分析
實例2:鋼球跌落
15.5 接觸非綫性分析
實例3:鋼球跌落
15.6 接觸非綫性分析
實例4:螺栓預緊
15.7 本章小結
第16章 多體剛-柔係統分析
16.1 多體剛-柔係統的建模技術
16.1.1 建立柔體模型
16.1.2 建立剛體模型
16.1.3 建立連接模型
16.2 多體剛-柔係統分析求解
控製
16.3 多體剛-柔係統分析實例
16.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ANSYS 14.5與HyperMesh 12.0聯閤仿真有限元分析(第2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ANSYS 14.5與HyperMesh 12.0聯閤仿真有限元分析(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書是正版的,印刷,紙張質量都能看齣來,至於書的編著水平,實用性就不好說瞭,簡單翻下也看不齣來,各人需求也不一樣吧
評分這本書還是不錯的!最近買的書有些多,要按計劃讀完!努力提高自己!
評分內容非常實用,滿意100%
評分書不錯,很好用的樣子。多聯係聯係
評分感謝商傢,送貨很及時,寶貝很棒,推薦購買,以後還會再買!
評分書中講述很到位,實例豐富,很好的一本書,值得好好學習
評分希望可以好好學習一波
評分京東的售後服務,很好,京東的快遞做的也很棒,書的質量也不錯,好評。。
評分挺厚的一本書,不過紙張蠻粗糙的,經典的例子居多
ANSYS 14.5與HyperMesh 12.0聯閤仿真有限元分析(第2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