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启功,一代国学鸿儒、学术泰斗、丹青巨擘、鉴定大师,在文学、史学、教育、书画艺术、文物鉴定等领域成就斐然,在海内外有着公认的专家地位和广泛影响。
《中华名人丛书:启功图传》以生动质朴的语言介绍了启功先生坎坷的人生历程,描绘出学富五车、德艺双馨的文博大家形象,《中华名人丛书:启功图传》中收编的300多幅图片弥足珍贵,是了解启功先生生平及其学术、书画艺术、文物鉴定巨大成就的专著,也是热爱启功先生书画艺术人士的极好收藏。
永远的启功!永远的国宝!
目录
第一章 没落皇族后裔
第二章 少年艰辛
第三章 立志苦学
第四章 三进辅仁
第五章 难忘恩师
第六章 夫妻情深
第七章 博采众长
第八章 中年坎坷
第九章 自撰墓志铭
第十章 重登讲台
第十一章 为人师表
第十二章 文化使者
第十三章 诗人启功
第十四章 书画家启功
第十五章 红学家启功
第十六章 文物鉴定家启功
第十七章 仁者长寿
第十八章 启功书画作品撷英
附录
一 启功先生轶事逸闻琐忆
励耘精神代代相传——记启功跋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
江山胜览卓然师表——记吴镜汀与启功的师生情
启功先生与第一个教师节
返璞归真仁者相知——记启功先生与赵朴初先生的友谊
喜见启功先生的人物画“米颠拜石”
启功先生的砚铭之乐
启功先生的拓砚之趣
启功先生不打假
民族正气浩然长存——记启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题碑铭
文章翰墨师友平生——记启功先生与台静农先生的友谊
启功先生与文房四宝青年的故事
二 启功先生简历及大事年表
三 启功先生论著出版系年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华名人丛书:启功图传》:
许多人都知道启功先生是清代皇族的后裔,但他不同意别人叫他“爱新觉罗·启功”。他曾不止一次正名说“我姓启名功”。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很多爱新觉罗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很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别人也愿意这样称呼他,觉得这对他是一种恭维。启功先生则认为这很无聊,因为事实证明,爱新觉罗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摆布,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对此津津乐道呢?二是“爱新”为女真语,按照意译,就是“金”,而觉罗是后来加上的语尾,没有意义。“金”姓在金朝就有了,有些爱新氏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早已改姓金了,而启功祖上这一支始终没有改。清朝灭亡之后,按照袁世凯的清室优待条件,所有爱新觉罗氏都必须改姓金。他的祖父痛恨袁世凯,始终未改姓金,临终前还特意把他叫到床前嘱咐说:“你绝对不许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孙子。”所以他也不姓金,从小就姓启名功。
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东城什锦花园胡同21号,这里是启功先生曾祖父溥良的宅第。他的始祖是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和亲王)。但是到了启功的高祖父这一代,因不是正室生的嫡系长子而列入旁支,从而跟着当侧室的母亲搬出了王府。到了启功的曾祖父溥良这一辈,已经沾不上皇家祖荫,受封爵位的俸禄连养家都不够,只好靠教家馆来维持生活。溥良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他意识到祖上的辉煌已经不能对自己有任何帮助了,必须靠自己努力。由于有爵位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就向朝廷请求革除封号俸禄,作为白丁走科举入仕之路。溥良破釜沉舟的努力终于使他考取了功名,先后担任过理藩院左侍郎、户部右侍郎、督察院满左都御史、礼部满尚书等。
启功的祖父名叫毓隆,在溥良的影响下,也走上科举之路。他是翰林出身,善书法,为典礼院学士,曾任四川学政、主考。值得一提的是,溥良任督察院满左都御史时,担任这个职务的汉左都御史,正是以后临危受命、重振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两人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以后溥良的曾孙启功,在由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执过教,声望远在他们之上。
似乎启功家族的自我奋斗精神是充满遗传因子的,但启功的父亲恒同却未来得及充分体现这种精神,他17岁时和蒙族姑娘克连珍结婚,第二年启功降生。
在启功刚刚一周岁时,年仅19岁的父亲就去世了,启功便跟随曾祖父和祖父生活。
启功3岁时,为了祈福、长寿,祖父毓隆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白普仁为师,成了一个记名的小喇嘛,接受过班禅大师的灌顶,取名“察格多尔扎布”(金刚佛母保佑的意思)。雍和宫原为清雍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雍和宫,后成为喇嘛寺,前殿供奉有黄教祖师宗咯巴的铜像,这尊铜像就是启功的师傅募集善缘铸造的。每年春节,启功都要穿戴整齐去雍和宫参加佛事活动,他毕恭毕敬地坐在垫子上,合掌闭目,背诵经文。
辛亥革命之后,清廷逊位,曾祖父溥良绝意政治,不愿居住京城。那时,他有一个门生名叫陈云诰,是位翰林,也是位著名书法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启功曾祖父居住,溥良便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3岁多,也随着在易县读了几年私塾。
1920年,启功时年8岁,随曾祖父回到北京故宅。
启功回忆,小时候他看见祖父教叔叔读书时,可以用“念、背、打”三个字来形容:自己先念,然后在祖父面前背过身背书。揪着小辫背书,心里怎能不紧张?背错了就打一下。
但是祖父对他却没有用这种严格的办法,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教他读书,讲《战国策》里孟尝君要到秦国去游说的故事,讲《孟子》里孟子与梁惠王、齐宣王的问答等等。祖父将这些有趣的故事编成教材,引起了他读书的浓厚兴趣。当然这种教材内容比较单一,不过瘾,远不能满足小启功求知的欲望。
启功从小就爱看书,但祖父不准他看闲书,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都不准看,认为他还不到看这些书的程度。祖父书架上有许多书,如《资治通鉴》等他又看不懂。街上偶然有卖唱本的背着书匣子吆喝“买唱本,看书”,听见吆喝声,他就跑出去看一看,选两本回来,先给大人看,允许买就买下,不允许买就退回去。他记得小时候只获准买过一本有图有字的小书《猪八戒吃人参果》。
……
中华名人丛书:启功图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东城什锦花园胡同21号,这里是启功先生曾祖父溥良的宅第。他的始祖是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和亲王)。但是到了启功的高祖父这一代,因不是正室生的嫡系长子而列入旁支,从而跟着当侧室的母亲搬出了王府。到了启功的曾祖父溥良这一辈,已经沾不上皇家祖荫,受封爵位的俸禄连养家都不够,只好靠教家馆来维持生活。溥良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他意识到祖上的辉煌已经不能对自己有任何帮助了,必须靠自己努力。由于有爵位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就向朝廷请求革除封号俸禄,作为白丁走科举入仕之路。溥良破釜沉舟的努力终于使他考取了功名,先多人都知道启功先生是清代皇族的后裔,但他不同意别人叫他“爱新觉罗·启功”。他曾不止一次正名说“我姓启名功”。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很多爱新觉罗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很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别人也愿意这样称呼他,觉得这对他是一种恭维。启功先生则认为这很无聊,因为事实证明,爱新觉罗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摆布,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对此津津乐道呢?二是“爱新”为女真语,按照意译,就是“金”,而觉罗是后来加上的语尾,没有意义。“金”姓在金朝就有了,有些爱新氏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早已改姓金了,而启功祖上这一支始终没有改。清朝灭亡之后,按照袁世凯的清室优待条件,所有爱新觉罗氏都必须改姓金。他的祖父痛恨袁世凯,始终未改姓金,临终前还特意把他叫到床前嘱咐说:“你绝对不许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孙子。”所以他也不姓金,从小就姓启名功。
评分
☆☆☆☆☆
好~~~~~~~~~~~~~~
评分
☆☆☆☆☆
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东城什锦花园胡同21号,这里是启功先生曾祖父溥良的宅第。他的始祖是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和亲王)。但是到了启功的高祖父这一代,因不是正室生的嫡系长子而列入旁支,从而跟着当侧室的母亲搬出了王府。到了启功的曾祖父溥良这一辈,已经沾不上皇家祖荫,受封爵位的俸禄连养家都不够,只好靠教家馆来维持生活。溥良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他意识到祖上的辉煌已经不能对自己有任何帮助了,必须靠自己努力。由于有爵位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就向朝廷请求革除封号俸禄,作为白丁走科举入仕之路。溥良破釜沉舟的努力终于使他考取了功名,先
评分
☆☆☆☆☆
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东城什锦花园胡同21号,这里是启功先生曾祖父溥良的宅第。他的始祖是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和亲王)。但是到了启功的高祖父这一代,因不是正室生的嫡系长子而列入旁支,从而跟着当侧室的母亲搬出了王府。到了启功的曾祖父溥良这一辈,已经沾不上皇家祖荫,受封爵位的俸禄连养家都不够,只好靠教家馆来维持生活。溥良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他意识到祖上的辉煌已经不能对自己有任何帮助了,必须靠自己努力。由于有爵位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就向朝廷请求革除封号俸禄,作为白丁走科举入仕之路。溥良破釜沉舟的努力终于使他考取了功名,先
评分
☆☆☆☆☆
好~~~~~~~~~~~~~~
评分
☆☆☆☆☆
活动时买到的 ,合起来太便宜了,真的很令人兴奋啊 ,激动地我别提了。本人就爱好看那种质量好的正版书,读者让人不有的就认真起来了可是我买的书太多,工作又忙一直没太多时间看书。这确实是一本好书虽然只是随便翻了翻 搞活动时买到的 ,合起来太便宜了,真的很令人兴奋啊 ,激动地我别提了。
评分
☆☆☆☆☆
非常的不错
评分
☆☆☆☆☆
买了2本书,就这一本没塑封,封面后还有黑色的手指印
评分
☆☆☆☆☆
非常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