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9
孩子不愿意说,很可能是父母没有正确地听。
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跟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无法顺畅交流的问题,但往往归因于“叛逆期”,其实,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心理飞速成长,需要和周围人特别是父母倾诉沟通的东西很多。
《这样和女儿说话》从女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切入,层层剖析,教父母用真诚和理解去打开孩子的心门,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女儿到了青春期,好像一下子就变了一个人,跟你渐渐疏远:和朋友、同学聊得热火朝天,但对着你就无话可说;有什么事要么憋在心里,要么自己做主,却不愿寻求你的意见和帮助;你关切地多问两句,换来的不是白眼,就是一番抢白……你猜不透女儿的心思,更不知道如何与她相处。
面对你和女儿之间这道无形的墙,你会无奈地观望,还是蛮横地打破高墙?
这本书会让你多一个选择。你会发现,女儿什么都不告诉你,是因为你不懂如何去听。翻开这本书,把握走进女儿内心世界的秘诀吧。
赵子墨,长期关注儿童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现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著有《培养*棒的女孩》《培养*棒的男孩》。
1 感受女儿的感受,才能听到她的心声
和女儿在一个平面,她才愿意和你说
你无意识的强迫会让女儿变得沉默
有理解、有共鸣,女儿才会给你讲她的秘密
跟随女儿的心,不要让她跟随你的教育
2 抚慰女儿的情绪,让她生活在快乐之中
女孩为什么也会突然变得气势汹汹
过于敏感的女孩大多不自信
教导女儿学会情绪自我管理
3 不要低估父母语言的破坏力
别说毁掉女儿希望的话
批评女儿的话怎么说才好
赏识不当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警惕无意间的话伤害了女儿
4 给女儿自由表达的机会
给女儿开party,让女儿学会自由交往
接受女儿“爱”的表达
不要急于纠正女儿的错误
后喻时代,更要多听女儿说
5 别用固定角色束缚女儿
女儿敢在你面前做真实的自己吗
你能让女儿自己完成她的成长吗
不要压制女孩的“男式性格”
6 父亲是女儿沟通能力的缔造者和支持者
为什么女儿总是和母亲更亲
父亲和蔼,女儿更愿意沟通
多找机会和女儿沟通
7 用正确的方式爱女儿
父母要把握好限制的力度和界限
别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女儿
女孩比男孩更注重对隐私的维护
有心理伤痕的女孩需要更多的呵护
8 女儿在成长,心思不难猜
年龄是女孩心理变化的重要风向标
不要否定女儿心中的偶像
关注女儿最关注的东西
在细节中发现女儿的小秘密
9 通过合作来减弱女儿对父母的排斥感
父母要做合作者而不是领导者
别瞧不起女儿的智慧
促使女儿与你合作所需要的技巧
多带女儿参加户外活动
10 一切教育的根本都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父母要学会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别与慢慢长大的女儿越走越远
感受女儿的感受,才能听到她的心声
和女儿在一个平面,她才愿意和你说
采用独断的教育方式压制女儿,容易破坏她梳理关系的系统。
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人在小孩子面前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确,年纪不是白长的,一分经历就是一分财富。但是我们不能自恃年长就对孩子进行压制。否则,孩子又怎肯把你当成朋友,把心里话说给你听呢?
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总是表现得非常强势,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一旦孩子进行反驳,他们就会振振有词地说:“我是过来人,什么不知道?这都是为你好,你好好听着就行了。”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孩子的成长欲望,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两代人的沟通,不利于教育思想的传输。
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兼作家唐·艾里姆、珍妮·艾里姆夫妇研究:女孩是通过建立关系和维护关系来理解世界并适应生活的。他们在《养育女儿》一书中这样描述道:女孩通过与她们的伙伴分享感情以获得支持和理解。女孩走进一间有人的屋子时,她会注意到人群,她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人的相互关系怎样,自己怎样与人群中的个体成员建立关系。女性大都如此,喜欢面对面交流。
女孩有这样的特性,妈妈本该知道,可是她的成人思维让她忽略了同一性别的这一特性,她只把女儿当成孩子,只负责为女儿提供经验,输送智慧,忘了女儿也需要交流,忘了女儿也需要倾诉。而作为爸爸,男性本身在交流方面和女性就有一定的差异,男性一般会利用交谈来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同时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他经常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和妻子发生矛盾,可是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继续用这样的交流方式来对待女儿。
女孩在表现得非常有“智慧”的父母面前,发现自己被看成一无是处的孩子,她就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和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父母的“智慧”在这里成了教育的绊脚石。那么,父母到底错在哪里,又该怎样避免问题的发生呢?
第一,如果你的教导是以不信任女儿为前提的,那么她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教育女儿时,父母可谓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他们总是在女儿犯错最多的地方反复唠叨,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她纠正。可问题是,父母的指责越多,孩子往往犯错就越多,而且经常会重蹈覆辙。以至于父母会“发疯”,认为女儿诚心和自己作对。但其实那可能是女儿在父母那看不到信任,对自己也失去信心的结果。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女儿,父母的担心和忧虑会更多,他们害怕女儿变坏,一失足成千古恨;害怕女儿不能好好把握自己,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于是,父母的唠叨也随之增多。
“闺女啊,放学后就要回家啊。”“不要跟社会上的不良小青年交往!”“别谈恋爱啊,你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和男生一定要保持距离。”……对于十几岁的女孩来说,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那直接涉及她的前途和未来,因此,父母在这方面所付出的精力会更多一些。这当然无可厚非,而且这些嘱咐也充满了殷殷爱意。可是再仔细分析父母的这些话就会发现,这是以不信任女儿为前提进行的告诫。父母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你还太小,你还不能自己应付这个可怕的社会,所以,你必须按照我告诉你的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安全地长大,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你自己的幸福未来。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十几岁的女孩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发展完善,成长让她们越来越渴望自己面对问题,面对社会的一切,虽然她们依然稚嫩,可是她们愿意进行各种尝试,通过真实的触摸来了解社会,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来建立自己的关系系统。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就越是愿意自己走自己的路。父母的不完全信任让她们感到恼火,让她们对自己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忧,这会在她们的内心造成一种冲突,让她们不知所措,父母的唠叨越甚,她们的逆反心理可能就会越强。
因此,在与青春期女儿对话的时候,千万不要以否认她为前提。
第二,时代不同了,你的经验可能不适合当今孩子的成长需要。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你的成长经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而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变了,你的成长经验很可能已经不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了。当你还是按照你自己的经验一相情愿地要求女儿时,她也会有一个分析和判断——别忘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牙牙学语的小丫头了。一旦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你的经验是错的,她就会对你产生怀疑,认为你的观念已经落后了。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还无法全面判断一个人,她会通过个别行为来进行总结性判断,一旦把你当成一个“老古董”,她就不会听你的了。你唠叨得越厉害,她就反叛得越厉害。表面上你看到女儿乖乖听话,实际上她根本不告诉你她的真实想法。
世界处于变化之中,教育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古代,人们崇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观念显然出现了弊端,成长中的孩子不但需要智能培养,还需要情商培养,而要进行情商培养,“不闻窗外事”是万万不行的。
当然,更多的时候你的经验是对的,女儿以她稚嫩的思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但是这并不表示你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批评她。教育的话还要好好说才行。如果你不尊重她,不能感受她的感受,只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对她进行枯燥的说教,那么你的教育只会劳而无功。
不管怎样,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有一种自我崛起的冲动,尽管在现实面前她们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她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欣赏,渴望与知心朋友沟通,只要父母和女儿在一个平面上,尊重女儿的个人意识,她自然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也愿意听从父母的劝告。
虽然很多父母都已经认识到和女儿保持平等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进行教育时,总是会下意识地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女儿说话。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你可以尝试着把女儿当成你尊敬、崇拜的人,用商量的语气和她对话。
你无意识的强迫会让女儿变得沉默
无意识的强迫比有意识的强迫伤人更甚,会让女孩受到更大的压力。
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场景:
为了让女儿学会分享,早早有个好人缘,父母会刻意在家里来了小客人时,让自己的女儿把她喜欢的东西拿出来。当孩子表示不愿意的时候,父母可能不会强迫,但是会一遍遍在女儿耳边讲述分享的道理。这时候,女儿会感觉非常厌烦,要么大哭大闹,要么就是把她心爱的东西破坏掉。一般这个时候,父母都会对女儿施加惩罚,告诉她这样做不对。
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强迫。所谓无意识的强迫,是说父母表面上会表现得非常尊重孩子,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时绝不来硬的,但实际上却会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上不断刺激孩子,采取“软着陆”的方式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
父母当然有自己的理由:孩子小的时候正是习惯建立的初期,一定要让她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方式却大错特错。因为这种做法是对女孩的一种强迫。女孩在小的时候,并不知道父母口中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保护自己喜爱的东西会如此惹父母生气,相反,她们会认为这是父母不爱自己的表现,自己可能就要被遗弃了。因此,她一边愤怒,一边又很难过。
所有的教育专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告诫家长:给孩子爱,孩子才能把全部心思用来完成自己的心智成长。女孩更是如此,虽然由于其外表的娇弱会使很多父母在照顾女孩时表现得极为细心,但是据专家的调查数据显示,父母对女孩进行教育时,会表现出更多的无意识的强迫。
在父母无意识的强迫下,女孩稚嫩的心灵会给“爱”这个字加上筹码。她会认为父母爱自己是有条件的,这种想法一旦形成,对于她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她可能会变得郁郁寡欢,怀疑父母,怀疑世界,无法建立安全感,无法形成宽广的心胸,要么活得战战兢兢,要么变得尖酸刻薄,要么学得虚情假意。
当女孩慢慢长大,父母的无意识强迫会变得更多。
洪锦12岁那年父母离婚了,从此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妈妈是一名交通警察,工作很辛苦,越是到节假日工作就越忙,因此和洪锦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洪锦能够体谅妈妈的难处,所以很早就学会了照顾自己。有时候,洪锦一个人排解不了自己的情绪,就会去找爸爸聊天。爸爸是一名教师,很会开导她。
妈妈从来没有反对过洪锦去找爸爸,但是每次洪锦从爸爸那里笑呵呵地回来,妈妈的脸就会阴云密布。开始洪锦没有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见了爸爸,直到那天她发现妈妈一个人在房间里哭泣。
那天,洪锦又去找爸爸聊天,回来时已经很晚了,却发现妈妈还在等自己,脸色显得非常苍白憔悴,似乎还有泪痕。洪锦连忙问怎么了,妈妈说有点累,洪锦连忙扶妈妈到床边躺下。妈妈似乎真的很累,不一会就睡着了,于是洪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由于作业还没有完成,洪锦决定过会再睡。作业完成后,洪锦想到客厅喝点水,刚打开门,她就听到妈妈房间里有声音。她走过去轻轻打开妈妈的房门,发现妈妈把头埋在枕头上,正在抽泣。洪锦吓了一跳,刚要问个究竟,就听妈妈呜咽着说:“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她带大,结果还是那个抛弃她的爸爸好。我为什么这么命苦啊?”洪锦一下子愣住了,她站在那里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候妈妈坐起来了,一眼看到了洪锦,显然也被吓了一跳,她连忙用手擦了擦眼泪,有些难为情地说:“妈妈做了一个噩梦。你怎么还不睡啊?快去睡吧,要不明天起不来了。”洪锦坐过来搂住了妈妈,妈妈又哭起来。
这之后,洪锦减少了去爸爸那里的次数,即使偶尔去一次,也要背着妈妈,以免让妈妈伤心。洪锦学会了看妈妈的脸色,她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妈妈快乐,只要是妈妈表现出不喜欢的东西,她就绝对不碰。母女之间的感情看起来比以往更加和谐,可是洪锦却变得越来越沉默、抑郁,即使在最快乐的时候,她也会倏地一下想起什么,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来。
洪锦17岁的时候,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几次寻机自杀。医生确诊她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青春期的女孩敏感多疑,既相信父母,同时又容易否定一切。这时候,如果父母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强迫,她就会勇敢地站在父母的对立面,与父母对抗,企图在语言上和行动上打败父母。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很多,所以父母们都学乖了,不会直截了当地强迫女儿做什么,而是采用各种成人的伎俩对其施行教育“轰炸”。尤其“软磨”这一招是最让女孩受不了的。女孩内心软弱善良,很重视亲情,最受不了父母的眼泪和哭诉,这时候她会强迫自己接受父母的观点。洪锦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不得不放弃了和爸爸见面的机会。
一旦女孩遭受父母思想的侵略,她就会对自己的自主意识产生怀疑,她会否定自己,变得烦躁而忧郁。来自父母的无意识的强迫越多,她就越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公开,结果变得郁郁寡欢。
很多父母都是自私的,尽管他们为了女儿甚至可以抛弃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在教育女儿的时候总是表现出自以为是,不顾她的感受,不善于挖掘她的内心世界,也不关心她的成长规律。
青春期的女孩如果受到压抑,最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孩子反抗的机会越少,她的内心积郁就会越多。而父母无意识的强迫让女孩不敢反抗,也不愿意反抗,这势必使孩子的不良情绪积压下来,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以,父母一定要仔细审视自己的行为,不要自以为是,打着“民主”的旗号对孩子进行隐形压迫。在和女儿沟通的时候,要在保证让她学好、向上的基础上,给她更多的成长空间。
父母不应该是孩子行为的围墙,也不应该是孩子行动的拐杖,别总是吃力不讨好地想要把孩子拉到你为她设置的轨道上。你的强迫会让孩子没法完成自己内在的成长。所以,你要开放心胸,学会接纳孩子。
有理解、有共鸣,女儿才会给你讲她的秘密
父母和女儿谈话时应本着两项原则:理解和共鸣。
母亲作为过来人,通常能够理解女儿在成长中所遇到的烦恼,但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母亲感叹:根本就无法和女儿沟通,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哪一句话会引起她的不满。
其实,一次流畅和谐的沟通应该是有理解和共鸣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孤单的老太太坐在暖暖的太阳下,怀里抱着一只小花猫,她轻轻地抚着猫头,说:“乖咪咪,今天天可真和。”小猫扬起脸轻轻地对着老太太回应一声:“喵……”这就是共鸣,在老太太的眼里,她的小猫就是她最好的朋友。
之所以举这样的例子,是因为十几岁的女孩进入了成长的特殊时期,她们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长高、乳房发育、月事来潮,她们对于身体的疑问一天天增多,随之而来的是还有更“可怕”的心理变化——性意识的朦胧发育。在性教育并不完善的传统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女孩,很容易对自己的变化产生一种愧疚感和羞耻感,她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变化,会刻意把自己隐藏起来。
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父母的说话方式以及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第一,父母和女儿说话,总是采用威严的姿态。
1.威严的姿态让女孩感到陌生而恐惧。
女孩喜欢生活在和睦温暖、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氛围里,她不会感觉到压抑,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也容易显出活泼、和善、易相处、易合作的性格。如果父母总是以威严的姿态和女儿说话,那么,她会对你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她有什么话都不愿意和你说。
尽管女儿的做法会让你感觉伤心,因为你认为对她威严一点是为了她好,这样容易给她建立规则,让她生活得井井有条,但究其实质,还是你自己错在先。要知道,威严的确能建立起规矩,但是规矩太多就会束缚手脚。规矩太多,一个活泼的孩子就会变得沉默起来;严肃过甚,一个轻松生活的孩子就会形成许多心理顾忌。
女孩天生是活泼的天使,过早让她内心形成太多的规则,只能让她变得更加没有安全感,更加不愿意展示自己,这样的女孩,你又怎能指望她有所建树呢?
2.威严的姿态容易把对话变成训导。
你能指望孩子对一个总是教训自己的人说出心里话吗?不能吧。那么想想你平时是怎么训导孩子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女儿放学回来嘟着嘴,你上前关切地问:“怎么了?”孩子说:“老师训我。”你会怎么说?你最大的可能是说:“你干了什么事让老师这样对你?如果老师训你,那你一定做错了什么。你做了什么?”
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吗?你甚至没有问问细节,就直接断定错的就是孩子。如果孩子不吭声,你可能会对她进行更多的说服教育,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啊!
我们成人无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一旦面对孩子就会板起面孔,显出一副“我是智者”的样子对孩子进行指指点点。这是做父母最大的错误,而父母的地位又使得我们无所顾忌地将这个错误继续下去。
其实面对刚才那种情况,我们最好的沟通方法就是问问孩子事情的始末缘由,在孩子叙述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插入任何批评和训导的话,而是静静地听,孩子讲完后,我们需要向她表明,我们理解她的痛楚、尴尬和气愤,然后再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时候孩子已经接受了你的讲话方式,自然也就接受了你的讲话内容。
第二,父母和女儿说话的内容,不要局限于学习成绩。很多人认为,要早早地让孩子认识到社会的现实性,如果孩子过得无忧无虑,没有功名的欲望,那么就等于切断了孩子的前途。也正因为此,中国的父母大多数都非常关心孩子的成绩。每当孩子回到家,父母问得最多的话就是:“考得怎样?”“在学校表现怎样?”见了孩子的好成绩,听到孩子的好表现,就喜笑颜开,一旦孩子成绩不佳或者被老师批评,就马上沉下脸来训斥孩子,不分析具体情况如何,也不管孩子的感受怎样。
我们前面说过,女孩需要感受到父母的爱,只有在爱自己的人面前,女孩才愿意展现更完整的自己,尤其是不好的一面。父母要求孩子上进这没有错,但是如果不能接纳孩子不好的一面,久而久之,孩子就“金口难开”了。
第三,学会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有的父母本身性格内向,不喜言语,而又因循守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差,夫妻之间也很少沟通,家庭气氛自然沉闷。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女孩,即使有很高的语言天赋,也大多属于沉默的“木头”,如果语言天赋稍差点,沉默的家庭氛围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
好在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空间并不只局限于父母身边,还有老师和同学,因此,她能够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语言。一般的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接受到的东西再转而向别人卖弄,而父母通常会成为她的展示对象。可是保守的父母根本就不理解她们说的是什么,父母的漠然或者打击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新时代就要有新思维,不要感叹现在的孩子离经叛道,不要抱着传统不放,社会发展都要与时俱进,何况我们的教育呢?作为父母,应该多接纳新思想、新语言,努力了解孩子所接触的世界,尽量用孩子喜欢的语言与她沟通,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当然,很多父母并不是不能接受新生词,并不是不善于表达和沟通,一些在生活中很有幽默感的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总是板着面孔,以老一辈人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她,只和她“高调谈正事”,“正事”说完就没话了,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和同事、朋友不一样。在潜意识里,父母还是不能把孩子当成朋友。但是,你不把孩子当成朋友,孩子又如何把你当成朋友呢?你们之间又怎能有理解和共鸣呢?
总之,父母要把女儿当成朋友,当女儿在表达的时候,先试着去理解她,照顾她的自尊,然后再说出建议或者意见。当你把她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去尊重她时,你们就会成为知心朋友。
“换位思考”是一个不再新鲜的词汇了,相信很多家长对这个词汇已经深有体会。在与女儿交朋友的过程中,父母要丢开自己的家长身份,回到孩童时代,多接触女儿的同龄人,把握孩子的真实感受,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跟随女儿的心,不要让她跟随你的教育
�r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从父母到孩子的口传心授,还是从孩子到父母的感受沟通。
当女儿蹒跚学步的时候,作为父母,通常都是小天使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可是随着女儿逐渐长大,父母突然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自己已经追不上她的脚步了。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因为追不上女儿的脚步,不知道她到底在
这样和女儿说话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这样和女儿说话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这样和女儿说话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这样和女儿说话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