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套装共4册)》立意建立科学的中国美学体系,以有关美学思想的理论形态的著作为主线,对中华民族自史前时期至近代的审美意识、观念、审美活动的本质和特点等发展历史做了较为详尽和系统的梳理。涉及素材广泛,人物众多,对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的独特文化与精神创造从美学的角度做了全面反思。
目录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册)》:
出版说明
序
第一编 史前至战国时期
第一章 原始审美意识的形成
第二章 奴隶制与有关商周青铜艺术等的审美意识
第三章 西周文化与人的觉醒
第四章 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第五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
第六章 孟子与荀子
第七章 《易传》的美学思想
第八章 老子的美学思想
第九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
第十章 墨子、韩非子及《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
第十一章 先秦典籍中所提出的其他美学问题
第二编 两汉时期
第十二章 绪论
第十三章 《淮南子》的美学思想
第十四章 董仲舒及《诗大序》、《礼记·乐记》
第十五章 关于屈原作品及汉赋争论中的美学思想与王充
第十六章 汉代书论中的美学思想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二册)》: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绪论一)
第十八章 佛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绪论二)
第十九章 美学新风的开创(绪论三)
第二十章 新的美学观念的诞生和形成(绪论四)
第二十一章 魏晋时期文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二十二章 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二十三章 南北朝时期其他文论和哲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二十四章 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二十五章 魏晋南北朝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二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四编 隋、唐、五代时期
第二十七章 绪论(上)
第二十八章 绪论(下)
第二十九章 唐代的诗歌美学
第三十章 唐代文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三十一章 唐代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三十二章 隋唐五代的绘画、音乐美学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三册)》:
第五编 宋、金、元时期
第三十三章 绪论(上)
第三十四章 绪论(下):宋、金、元时期的重要美学范畴
第三十五章 北宋的美学思想
第三十六章 苏轼与黄庭坚
第三十七章 理学家的美学思想
第三十八章 金、元时期的美学思想
第六编 明、清时期(上)
第三十九章 明代思想文化的历史特点及美学思想的概况(绪论)
第四十章 明代前、中期的美学思想
第四十一章 异端美学思想的兴起
第四十二章 明代的其他美学思想
第四十三章 明代的其他小说、戏曲美学理论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第四册)》:
第七编 明、清时期(下)
第四十四章 绪论
第四十五章 钱谦益、黄宗羲与贺贻孙等
第四十六章 石涛及郑板桥
第四十七章 王夫之
第四十八章 叶燮
第四十九章 金圣叹及李渔等
第五十章 袁枚、章学诚及姚鼐等
第八编 近代
第五十一章 绪论
第五十二章 龚自珍、刘熙载及包世臣
第五十三章 康有为与黄遵宪
第五十四章 梁启超
第五十五章 近代其他小说美学
第五十六章 王国维
第五十七章 鲁迅与蔡元培
附录 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套装共4册)》:
1.“五行”是从属于阴阳的;“五味”是“六气”“降生”的,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表征着阴阳和五行学说由各自独立向着互相补充发展,统一为一个体系。
2.“天”之“六气”,是有严格的规律性的,它不仅在自己的运动中“分为四时”,即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而且,“序为五节”,“所以节百事”的“先王之乐”,必须以空间上的五方位为节。表征了美的音乐创造必须是时间和空间的谐和结合,从而说明了阴阳与五行美学结合之日益深入。至于音乐失去“中声”,就会造成疾病:“过则为甾。”医和作为当时的一个负有盛名的良医,主要是从病理学上探讨“淫”声可能给人造成的、源于“六气”的六种危害的(这一探讨对后来我国医学所形成的风、寒、热、湿、燥、火“六气”的病理学说,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虽缺乏明确的美学思想,但他认为高、低度不适的音乐,违背“六气”的自然规律,因而会有害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正常,从而在实际上提出的音乐创作应该和大自然的规律保持和谐一致、即法自然的人与天调的思想,无疑是十分可贵的见解,这一点,正是我国当时各种美学思想所追求的共同理想,并且后来长期影响着我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尽管实现这一理想所遵循的途径是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同时,名医和从病理学上的阴阳思想说“乐”,既说明了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早期阶段,各门后来独立发展起来的学科在当时是互相交叉的,又说明了我国医学上的阴阳思想的趋向成熟。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医学文献,如《阴阳脉死候》、《阴阳十一脉灸经》等,据专家们鉴定:成书最晚不迟于春秋战国之际,其所反映的医学思想、水平等很可能属于春秋中、晚期,即医和生前时期或当时。
子产稍晚于医和的子产,也曾以阴阳为世界的根本,“五行”是阴阳支配下的“用”的观点解释过音乐,认为它是“生于(其)六气,用其五行”;不同于医和的是,他认为人的六种情欲,也是源于自然的“六气”产生的:“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即作为客体的音乐创作也好,作为主体的六种情欲也好,都是由阴阳这一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产生的。因此,在客观上同样提出了美的音乐创作必须符合或“以效”阴阳或“六气”的自然规律;而符合这样规律的音乐,“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并且使人们得到正常的美感享受。对于人的六种情欲或“六志”,为使其不在纷扰不已的社会生活中任意泛滥,“淫则昏乱,民失其性”,子产还提出了把情感保持在社会法令所许可的范围之内,所谓“审则宜类,以制六志”。从而把自然界规律和社会要求二者统一了起来,将其看作是互相联系、互相一致的对美的创造的根本要求,符合这一要求的便是“礼”。
子产不仅第一次区别了“天道”与“人道”,提出了“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的观点,表现了反对盲目崇“天”的意义;同时,又认为“礼”是“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两段话中的前两句,如果说是因袭传统,那么后一句“民之所以生也”、“民之行也”则是子产对于“礼”的新解释:“礼”离不开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不仅是音乐产生的基础,而且“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总之,是世间万物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这里实际上把“天地”看作是具备了人的道德伦理观念,既包含着用自然的阴阳来解释音乐及宇宙构成的问题,又包含着用道德伦理观念(而不是当时流行的筮占)来解释天人关系的深刻的思想,被后来的《易·系辞》及汉、宋儒者继承,用以阐明天、人关系。而这里处于萌芽状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在西周以来的典籍中是开始有所兆瑞的,如周宣王时的《诗经·大雅·烝民》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认为“民”之善德来自天之赋予;《左传》成公十三年周室刘康公所说的:“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仪、威仪之则,以定命也”),恰恰是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思想的滥觞。而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思想,也是我国艺术理论及美学思想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理论。
……
前言/序言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套装共4册) [Library of Academic Works of Social Science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套装共4册) [Library of Academic Works of Social Science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评分
☆☆☆☆☆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评分
☆☆☆☆☆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套装共4册)》立意建立科学的中国美学体系,以有关美学思想的理论形态的著作为主线,对中华民族自史前时期至近代的审美意识、观念、审美活动的本质和特点等发展历史做了较为详尽和系统的梳理。涉及素材广泛,人物众多,对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的独特文化与精神创造从美学的角度做了全面反思。
评分
☆☆☆☆☆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评分
☆☆☆☆☆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评分
☆☆☆☆☆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评分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怀报国志作孺子牛。
评分
☆☆☆☆☆
医者不医愚。——鲁迅
评分
☆☆☆☆☆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评分
☆☆☆☆☆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社科学术文库:中国美学思想史(套装共4册) [Library of Academic Works of Social Science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