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组织行为学》包括十二章,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探讨组织员工管理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涵盖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精华的同时,力求反映国外学科理论前沿和体现中国本土特点的研究成果及管理实践。各章都设有“引例”、“本土研究新发现”、“新闻中的组织行为学”、“实用自测问卷”、“品味经典研究”等专栏。《组织行为学》适用于高等院校管理类、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BA、MPA、MPM学员,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学习和培训用书。
作者简介
王忠,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瑞士圣加仑大学领导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会员。现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学系主任。主持、参加国家级、省级等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译著2部。
目录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节 何为组织行为学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当代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人格与能力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代表性的人格理论 第三节 能力
第三章 价值观与态度 第一节 价值观 第二节 态度 第三节 三种重要的工作态度
第四章 知觉和个体决策 第一节 知觉概述 第二节 归因及归因理论 第三节 个体决策
第五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概述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四节 激励理论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 情绪与压力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情绪智力和情绪劳动 第三节 压力概述 第四节 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第五节 职场压力管理
第七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群体静态特征 第二节 群体动态特征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第八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概述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第三节 沟通网络 第四节 有效沟通的管理
第九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概述 第二节 传统领导理论 第三节 领导理论新发展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节 何为组织行为学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当代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人格与能力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代表性的人格理论 第三节 能力
第三章 价值观与态度 第一节 价值观 第二节 态度 第三节 三种重要的工作态度
第四章 知觉和个体决策 第一节 知觉概述 第二节 归因及归因理论 第三节 个体决策
第五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概述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四节 激励理论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 情绪与压力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情绪智力和情绪劳动 第三节 压力概述 第四节 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第五节 职场压力管理
第七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群体静态特征 第二节 群体动态特征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第八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概述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第三节 沟通网络 第四节 有效沟通的管理
第九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概述 第二节 传统领导理论 第三节 领导理论新发展
第十章 冲突管理 第一节 冲突概述 第二节 冲突管理概述 第三节 谈判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概述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要素 第三节 组织设计 第四节 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第十二章 组织文化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第二节 组织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组织文化和绩效 第四节 组织文化传承与变革 第十章 冲突管理 第一节 冲突概述 第二节 冲突管理概述 第三节 谈判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概述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要素 第三节 组织设计 第四节 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第十二章 组织文化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第二节 组织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组织文化和绩效 第四节 组织文化传承与变革
精彩书摘
作为一门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程序,而不是基于预感、经验及直觉来探讨人的行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具有科学特征,即依据科学论据来探讨组 织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规律性。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 科学研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组织行为学也一样,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组织行为学理论建立和验证的过程中,不能单凭学者的个人经验,而必须是以公众都能观察了解到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前提。研究者客观、公正的态度是研究的基本前提,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要保持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对问题及结果的分析不能有任何的主观偏见。 (二)可验证性原则 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可验证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应该可以反复地在实验或者调查中得到证实和证伪。研究成果要具有重复性、可测量性。法进行验证的研究成果是不具有价值的。 (三)可控制性原则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研究者要控制对行为产生影响的变量,使研究过程更加准确,以确保对行为产生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因果解释。对于研究中法控制的因素,研究者也要尽可能认识到其作用与影响,在研究结论中予以考虑和说明。 (四)预见性原则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发现应不仅有助于解决组织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运用所发现的客观规律预见未来,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组织中的各种消极行为,引导员工积极行为 的高频次出现。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分析被观察者的行为,从而分析研 究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观察法除了观察者直接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外,还可以借助科技 设备如录音机、摄像机等进行观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这种分类方法依据的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一起进行活动,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工作或生活中,其研究者的身份不易被发现。这种观察方式能够获得更为可靠、有效的观察资料。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研究者的身份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此时的研究者是一名局外人。 2.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 这种分类方法依据的是被观察者对观察过程的知觉。自然观察是指在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况下,观察者对其进行观察的行为。控制观察指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的状态下,观察者对其实施观察的行为。 参与观察和自然观察所搜集的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对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获得身临其境 和设身处地的了解。例如,黄铁鹰教授在研究海底捞的案例时,派北京大学学生去海底捞餐 厅打工“卧底”,承担餐厅里的各项服务工作,从而收集了海底捞服务顾客的大量一手资料。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对环境进行一定控制的情况下开展实验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改变 条件,积极干预受测试者的活动,经过反复实验,积累一定数量的材料,作为判断被研究心理现象的典型性和偶然性的依据。实验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1.实地实验 实地实验 (field experiment)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研究者在自 然环境中控制自变量,检验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两个医院自愿献血的人开展实地实验,在第一家医院对自愿献血的人给予金钱补偿,而第二家医院的献血者得不到补偿。记录这种情况下两家医院自愿献血的人数, 从而通过收集数据,对献血意愿和金钱补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发现两者之间 的规律。 2.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 (lab experiment)需要对环境中的某项因素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通过改变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整个实验过程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例如,有学者同样研究献血意愿和金钱补偿之间的关系,他将参加实验的人集中到实验室里,随机地将他们分配到有金钱补偿和补偿的两个实验组中,对第一组人告知如同意献血将会得到金钱补偿,对另一 组人告知献血将是偿的,最后统计两组中愿意献血的人数。 (三)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非常完整的研究方法,它包含了特有的设计逻辑、特定的资料收集方法和独特的资料分析方法。它是研究者通过查阅记录、采访样本、发放调查表和实地观 察等方式,搜集有关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各种资料,用以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管理风格及工作经验等,对组织中的各种关系进行描述和说明。案例研究法主要体现在对以下三个 问题的回答:“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及“最后结果如何”。 通常案例研究法可以区分为三类,即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描述性案例研究法及因果性案例研究法。 ……
前言/序言
组织行为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