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第二十二條軍規》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反戰長篇小說,作者約瑟夫·海勒用詼諧嘲諷的筆法,放大瞭一幅挺有意思的人情諷刺畫。故事圍繞著第二十二條軍規展開,這是一條沒法違背的軍規,就象哲學中的悖論一樣,他規定瞭所有的人不能離開軍隊,除非他得瞭神經病,但得瞭精神病的人能要求離開嗎,除非他又是正常的,這是個圈套……小說産生於海勒參加二戰的親身經曆,同名電影由美國著名導演邁剋·尼科爾斯執導。
內容簡介
根據第二十二條軍規,隻有瘋子纔能免除飛行任務,但必須由本人提齣申請;而能提齣此申請的人必然沒瘋,所以他必須去飛行,去送死。
在英文中,“軍規”和“圈套”是同一個詞。小說的主人公約塞連是二戰中一名美國轟炸兵,第二十二條軍規使他不得不在生死綫上苟且偷生,同時他也發現原來世界到處暗藏著這種荒唐的圈套。
“第二十二條軍規”早已作為常用詞被收入詞典。而人類世界至今無法擺脫這個圈套的睏擾。
作者簡介
約瑟夫·海勒,美國小說傢。生於紐約州。就讀於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牛津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空軍服役,在意大利和法國上空執行過六十次戰鬥任務。他根據這段經曆寫成的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是二戰後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小說齣版後特彆在年青一代中引起強烈震撼,被譽為現代經典名作,“第二十二條軍規”一詞亦作為“不可逾越的障礙”的同義詞而被收入英語扁。海勒本人則因為這部作品被評論界稱贊為“第一流的黑色幽默作傢”。海勒在短篇小說的創作上也頗有建樹。在贈與布蘭代斯大學的手稿集中,有二十篇尚未發錶過的短篇小說,另有五篇非虛構作品。西濛 & 舒斯特齣版公司將海勒已發錶過的短篇小說和一些被湮沒之作首次在美國結集齣版,取名為《得過且過》,這既是對海勒的一種紀念,也將給海勒的鐵杆讀者帶來精神上的滿足。
目錄
1 得剋薩斯人
2 剋萊文傑
3 哈弗邁耶
4 丹尼卡醫生
5 一級準尉懷特·哈爾福特
6 餓鬼喬
7 麥剋沃特
8 沙伊斯科普夫少尉
9 梅傑·梅傑·梅傑少校
10 溫特格林
11 布萊剋上尉
12 博洛尼亞
13 德·科弗利少校
14 小桑普森
15 皮爾查德和雷恩
16 露西安娜
17 渾身雪白的士兵
18 看什麼都是重影的士兵
19 卡思卡特上校
20 惠特科姆下士
21 德裏德爾將軍
22 市長米洛
23 內特利的老頭
24 米洛
25 隨軍牧師
26 阿費
27 達剋特護士
28 多布斯
29 佩剋姆
30 鄧巴
31 丹尼卡夫人
32 約—約的室友
33 內特利的妓女
34 感恩節
35 勇士米洛
36 地下室
37 沙伊斯科普夫將軍
38 小妹妹
39 不朽之城
40 第二十二條軍規
41 斯諾登
42 約塞連
精彩書摘
《第二十二條軍規》:
丹尼卡醫生跟一級準尉懷特·哈爾福特閤住一頂汙漬斑斑的灰色帳篷,他對準尉既害怕又看不起。
“我簡直能畫齣他的肝來。”丹尼卡醫生抱怨說。
“畫齣我的肝來。”約塞連提議道。
“你的肝沒問題。” “這說明你多麼不瞭解情況。”約塞連虛張聲勢道。他告訴丹尼卡醫生,他的惱人肝痛曾讓達剋特護士、剋拉默護士和醫院裏所有醫生著實煩惱瞭一陣子,因為它既不轉成黃疸,也不肯消失。
丹尼卡醫生不感興趣。“你以為你纔苦惱?”他問瞭一句,那我呢?那對新婚夫婦來我診所那天,你要在場就好瞭。” “什麼新婚夫婦?” “有一天來我診所的那對新婚夫婦。我沒跟你提起過嗎?她真可愛。” 丹尼卡醫生的診所也很可愛。候診室裏裝飾著金魚和一套最精美的廉價傢具。不管買什麼,甚至那條金魚,隻要能賒賬,他都是賒賬購買。至於其他,他以分享診所收益為條件,從貪心的親戚那裏換取資金。他的診所設在斯塔騰島一幢傢庭簡易住房裏,離渡口僅四個街區,往北一個街區就是一傢超級市場、三傢美容院和兩傢不誠實的藥店。診所位於街角,可是沒什麼用。這裏人口流動量很小,齣於習慣,人們看病總是找熟識多年的醫生。賬單迅速堆積瞭起來,他很快就麵臨失去他最貴重的醫療器械的窘境:他的計算機被收迴,隨後是打字機。金魚也死瞭。幸運的是,就在最黑暗的時候,戰爭爆發瞭。
“真是飛來鴻運,”丹尼卡醫生嚴肅地承認道,“很快,彆的醫生大都去瞭軍中服役,生意一夜間有瞭轉機。轉角的位置真的開始發揮作用瞭,我很快發現病人多得都忙不過來。我提高瞭給那兩傢藥店的迴扣。幾傢美容院也每周給我拉上兩三例人工流産,生意好得不能再好瞭。可你瞧瞧後來怎麼樣,他們派瞭徵兵局一個傢夥來給我檢查體格。我屬於4-F類。我給自己做過相當全麵的體格檢查,發現我不適宜服兵役。你會以為我的話就足以說明問題瞭,對吧,因為在我們郡醫療界和本地商業改進局眼裏,我是聲譽良好的醫生。但是不行,那沒用,他們派那傢夥來,隻是想查證我是否確實齊髖切除瞭一條腿,是否確實患瞭無法醫治的風濕性關節炎,毫無希望地臥床不起。
約塞連,我們生活在一個缺乏信任、精神價值日益敗壞的時代。這真是太可怕瞭,”丹尼卡醫生抗議道,情緒激動得聲音都顫抖起來,“這太可怕瞭,就連一個持有執照的醫生的話,也會被他熱愛的國傢所懷疑。” 丹尼卡醫生被徵召入伍,被運送到皮亞諾薩島做航空軍醫,盡管他非常懼怕飛行。
……
前言/序言
1961年,《紐約時報》的版麵有八個縱欄。那年 11月11日,即《第二十二條軍規》正式齣版後的第二天,書評版登齣瞭一份不同尋常的廣告,上下貫通整版,且占據五個縱欄的寬度,視覺效果十分驚人。那天的書評評介的是另一位作者的作品,跟縱橫字謎和所有彆的內容一起,都被排擠到報紙的邊上瞭。廣告標題是這樣的:什麼是圈套?頂部展示瞭一幅剪影式的漫畫,一個穿軍裝的人在飛行中,錶情驚恐,眼睛瞥嚮側邊某種沒有指明的危險。
這是《第二十二條軍規》的齣版通告。交織在文字中,通告提及瞭二十一個具有一定公共聲望的個人和團體的贊譽之詞。他們大多與文學和齣版界有關聯,在齣版前都收到瞭小說,並且已經作瞭書評或給予瞭贊賞性的評論。
齣版後數日之內,《國傢》雜誌發錶瞭納爾遜· 阿爾格倫的書評(他也是我的著作代理人的客戶,我的代理人力勸他閱讀這本小說),評論《第二十二條軍規》,說它“是多年來齣自任何題材的最佳小說” 。芝加哥一份日報發錶瞭斯特茲·特剋爾的書評,他同樣高度贊揚瞭它。
這部作品齣版時就獲得如此關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的著作代理人坎迪德·多納迪奧和編輯羅伯特 ·戈特利布的勤勉、熱忱和欣賞,現在我願藉此機會把這個新版本題獻給兩位,他們是我的同仁和夥伴,他們的纔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那天的《紐約時報》沒有評介這部作品,不過《先驅論壇報》上發錶瞭莫裏斯·多比爾的書評,多比爾先生是這樣說的:“一本書,一輛野蠻、感人、驚心、歡鬧、狂暴、令人快活的巨型過山車。” 《先驅論壇報》的評論者來評介這部齣自無名作者的戰爭小說,幾乎完全緣於巧閤。佩雷爾曼幾乎就在同一時間齣版瞭他自己的作品,他比我有名得多,又是多比爾先生一次訪談的對象。他的齣版社是西濛與舒斯特,我的也是,而且作品的責任編輯也是同一人——鮑勃·戈特利布。當多比爾問及他本人的閱讀時,佩雷爾曼先生迴答說,他正在非常專心地讀一本小說,是他的編輯催促他讀的,叫作《第二十二條軍規》。多比爾先生後來對我坦陳,他一迴到辦公室就發現該書已經跟彆的書堆在一起瞭,這些書他自認沒有時間為瞭撰寫書評而仔細研讀。若非戈特利布催促,佩雷爾曼是不會讀這本書的;佩雷爾曼沒有讀這本書,就沒有多比爾的評介。
而若非多比爾,也許就沒有《紐約時報》上的廣告瞭。兩周之後,可能僅僅因為多比爾先生,書評人奧維爾·普雷斯科特在《紐約時報》每日版以嘉許的口吻描述這本書,預言它將不會被能夠接受它的人忘記,並稱它是“一場眼花繚亂的錶演,它能給多少讀者帶來樂趣,就會激起幾乎同樣多的人的憤怒”。
其餘的,你可以說是曆史,但那是一段容易被麯解的曆史。
那時,這本小說沒有得過任何文學奬,也沒登過任何暢銷書榜。
而且,正如普雷斯科特先生所預見的,隻要有一次贊賞的報道,幾乎都會齣現一次負麵的評論。二十五年以後迴頭來看這本小說,約翰·奧爾德裏奇—— 我心目中幾十年來最有見地、最執著的美國文學評論傢——稱贊瞭羅伯特·布魯斯汀在《新共和》雜誌上發錶的極富知性的評論,說它包含瞭“一些實質性論點,是許多後來的批評都沒能進一步深化的”,而且奧爾德裏奇先生認識到,《第二十二務軍規》的許多早期讀者“喜歡這部書的原因,恰恰導緻瞭彆的人憎恨它”。
貶低常常是惡意的。《紐約時報》星期日版後麵有一條小小的公告,小得隻有那些等候它的人纔看得見,其中評論者(一位小說傢,碰巧也是我本人的著作代理人坎迪德的客戶)認定這部“小說亟需技巧與感性”,“重復而且單調”,“欠佳”,“是一堆情緒的大雜燴”,因而算不得小說;而在尊敬的《紐約客》雜誌上,評論者——一位通常撰寫爵士樂評的特約撰稿人——把這本書與米切爾·古德曼一本背景相似的小說作瞭比較,然後判定《第二十二條軍規》“ 甚至不像是寫齣來的;相反,它給人的印象是被呼喊到紙上去的”,“科下的隻是一些冷笑話的殘骸”,到頭來海勒“沉迷於他自己的笑聲裏,終於淹沒其中 ”。(我寫下這些,現在就想淹沒在笑聲裏瞭。) 我不記得這部小說是被收入那年《紐約時報》推薦的閱讀書目聖誕節綜述中的幾百本書裏,還是被收入次年春天挑選齣的另外幾百本夏季閱讀書目裏。
但是1962年的晚夏,雷濛德·沃特斯在《紐約時報》星期日版的暢銷書版——當時已定期刊載專欄“ 書裏書外”——報道說,紐約人似乎談論最多的書籍就是《第二十二條軍規》。(那年這部小說的宣傳力度也許高於任何彆的書,但它仍然不為大眾所知。) 過後不久,《新聞周刊》用數頁的篇幅登載瞭一篇大意相同的報道。同年夏末,我受邀做第一次電視訪談。節目叫作“今日”,當時也就是一些雜耍錶演,沒什麼彆的。臨時主持人是約翰·錢瑟勒。錢瑟勒先生先前是剋裏姆林宮的新聞記者,他同意接受這份工作,條件是訪談對象隻能由他本人來選擇。
節目之後,在演播室附近的一傢酒吧裏,我一杯杯喝著馬提尼——一嚮從沒這麼早過;他遞給我一捆私下印製的貼紙,讀起來就是:約塞連活著。他嚮我透露說,他一直把這些貼紙偷偷裱糊在NBC大樓的走廊牆壁上和休息室裏。
然後就到瞭9月份,平裝本也齣瞭,隨之終於看到瞭這本書開始流行,而這似乎令齣版商吃瞭一驚,盡管他們精心設計瞭宣傳和發行策略。好像一度齣版社的人也無法讓自己完全相信這些銷售數字瞭,而且他們總跟不上數字的增長。
平裝本齣版的印數以數十萬計。具體講,最初發行三十萬本之後,他們又迴頭在9月和年底之間重印瞭五次,其中10月和12月各重印兩次。到1963年底,這本書已經印刷瞭十一次。在英國,由於富有進取心的年輕編輯湯姆·馬希勒的大力協助,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情況。當時那裏暢銷書排行榜還很新、很不成熟,但是《第二十二條軍規》彳艮快就齣現在這些排行榜的最前頭。
就我而言,《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曆史始於1953 年,那年我著手寫作本書。1953年。我在當時還是學院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瞭兩年英語寫作之後,受雇於紐約一傢小廣告公司,做廣告文字撰寫人。最初,我急切地想得到贊許意見,把開篇第一章寄給瞭幾位著作代理人,他們是我在《時尚先生》和《大西洋月刊》上發錶幾篇短篇小說後聯係上的。這幾位代理人沒覺得怎樣,但是那兒的一位年輕助理坎迪德·多納迪奧卻很欣賞,於是她徵得許可,把那一章送交幾份定期發錶“創作中小說”片斷的齣版物。
1955年,那一章刊登在平裝版季刊《新世界寫作 (7)》(這本刊物還收瞭以筆名發錶的另一部創作中小說的摘錄——傑剋·凱魯亞剋的《在路上》)。幾位知名齣版社的編輯來信錶示贊賞和有興趣,於是我受到瞭鼓勵,繼續這件工作,為此耗費的時間,現在迴過頭來看,要比當初預想的長上很多年。
1957年,完成大約兩百七十頁打字稿的時候,我受雇於《時代》雜誌,白天撰寫廣告銷售介紹,暗中則把一些想法偷偷記在紙上,用作晚上迴傢的小說寫作。而坎迪德·多納迪奧正憑藉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為一位傑齣的代理人,她手上的那份美國作傢委托人名單特彆搶眼。我們商定,不妨把這份不完整的手稿遞交給若乾齣版社,主要是就這本我們都如此關心的小說的齣版潛力徵得一點實際的看法。西濛與舒斯特齣版社一位她認識的年輕新編輯引起瞭她的注意,她認為這位編輯會比大多數人更願意接受新事物,他的名字是羅伯特·戈特利布。她是對的。
戈特利布忙著閱讀那些打字稿的時候,我便利用慷慨的《時代》雜誌給的四個星期夏日休假,開始重寫。戈特利布和我見麵共進午餐,主要是想瞭解一下我的性情,好弄清楚我作為作者,是否能閤作愉快。
聽他婉轉地提到某些總體建議(這些建議他認為終究還是必須提齣來),我隨即遞給他新寫的文稿,並自負地迴答說,這些問題我相信已經差不多都考慮到瞭。
他的顧慮讓我感到意外。我也許會反感跟這麼年輕的人閤作——我想他當時二十六歲,而我已經三十四歲瞭。更令我大吃一驚的是,後來聽他說起,他和他在西濛與舒斯特齣版社最親密的同事尼娜·伯恩最初都被我錶現齣的一種懷疑態度嚇住瞭,而我並不知道自己居然會有這種態度。從那以後我就沒有懷疑過他,而且我特彆不相信,戈特利布——他接著將擔任諾普夫齣版社的總編,然後是《紐約客》雜誌的編輯 ——究竟還會害怕誰。
我至今仍極為愉快地記得,他並不找我要小說梗概,甚至從不探求他已經看到三分之一的小說將嚮哪裏發展。我收到的閤同要求,齣版社支付一韆五百美元預付稿酬,閤同簽訂時支付一半——其實我並不需要這筆錢,餘下部分在作品完成並交付齣版時支付。
也許我是他的第一位小說作者,但不是他的第一位齣版作品的作者;我還需要三年時間完成作品,其間還有彆的作者帶著已完成的手稿來找他。也許我還是坎迪德最早的委托人。他們都像我一樣為《第二十二條軍規》最終的成功歡欣鼓舞,這以後我們三人隻要迴憶起這段經曆,一直都非常陶醉。
1962年2月28日,記者理查德·斯塔恩斯在他的報紙《紐約世界電訊報》上發錶專欄文章,給予高度贊揚。文章開頭是這樣說的:“我認為,約塞連將活得非常長久。” 他的頌揚完全是意想不到的,因為斯塔恩斯先生是那種風格強硬的新聞記者,他慣常的活動領域在於本地政治,而大傢普遍認為《紐約世界電訊報》總體上是保守的。
至今我都對斯塔恩斯先生發自內心且毫不保留的贊許心存感激,為他準確的預言而感謝他。約塞連的確活瞭很久瞭。《紐約世界電訊報》早已停刊,最初那份廣告裏提到的人很多已經謝世,其餘的大多數年齡也很大瞭。
但是小說結束時約塞連是活著的。因為電影的緣故,即使是這部小說的核心讀者都會有一種最終的、持久的想象:他在海上,坐在一隻黃色充氣救生筏裏,奮力劃嚮自由。小說中他沒有走到那一步,但是他沒有被抓住,也沒有死。我剛剛完成續篇《終瞭時刻》(那個逃跑的卡通造型又齣現在封套上,不過他戴著商人的帽子,拿著一根手杖),在小說結尾,他再一次仍然活著,雖然老瞭四十多歲,但絕對還在那裏。“每個人都得死,”小說中他的醫生朋友以強調的語氣提醒他,“每個人!”假如我再寫一部續集,到結尾他仍然會活著。
有朝一日,我必須承認,現在七十歲的約塞連也不得不死去,但那不會發生在我的手裏。
約瑟夫·海勒,1994 於紐約東漢普頓
第二十二條軍規 [Catch-22]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