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記憶的饗宴》中所呈現的,與其說是美食,不如說是食物。與其說是食物,不如說是一個人對食物的記憶。與其說一個人對食物的記憶,不如說一代人對食物的認知。與其說一代人對食物的認知,不如說人與食物的關係。即使多麼渺小的個人,也擁有人類的記憶。不管多麼普通的食物,都是從曆史長河之中延續下來的,喂養瞭一代一代的人們。在書寫和迴憶中,各種各樣的食物,多瞭一些歲月發酵之後的味道。
內容簡介
人這一輩子,吃過無數次飯,大多都平淡無奇。
但是,總有一些飲食,化為自己的情感和記憶,滋養我們的靈魂。一個城市總有一種特色小吃,一道風味菜肴,讓人牽腸掛肚,念念不忘。人,生活,歲月,都化為記憶的饗宴。
四季的風物、海鮮的鮮美、節日的食趣、蔬菜的清新……食物的原汁原味在餐桌一一呈現;古典的韻律、詩詞的意象、現代的鄉愁、都市的味覺、飲食的各種美感在舌尖依次綻放。
《記憶的饗宴》融曆史碎片、文壇掌故、人生閱曆於一爐,既有悠久魯菜的醇厚滋味,又有山東半島的飲食風情。作者筆下的一菜一蔬,打通今古,有趣有料,不僅成為吃貨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可成為人們瞭解生活、管窺曆史的甜點。
作者簡介
柳已青,原名劉宜慶,媒體人,專欄作傢,青島市文聯簽約作傢。著有《絕代風流》《紅塵往事》《浪淘盡》《大師之大》等書。
目錄
第一輯 蔬菜
啊,春韭!
薤露
不吃蔥會死?
青蔥往事
卑微的薺菜慈悲的心
穿越曆史遇見菠菜
椿芽解鄉愁
茄——子——
黃瓜為何叫黃瓜?
西紅柿環遊世界
石花菜涼粉
買鼕瓜送香菜
絲瓜的自然趣味
扁豆的故事
山藥串起的前世今生
佳藕:光棍節必吃的一道菜
一棵白菜勝百菜
青白之身蘿蔔滋味
你是否享瞭芫荽那香味
第二輯 海鮮
白鱗魚,可香可臭
飲食男女愛海虹
仰口灣畔品文蛤
原汁蛤蜊
西施舌
牡蠣
海螺殼裏聽潮音
觀滄海說對蝦
小蔥拌八帶
美味墨魚怎樣吃?
河豚的誘惑
鮁魚是青島遊子的鄉愁
品嘗鰣魚的時刻
青島人民愛立蝦
鞦刀魚之味
加吉魚
海蜇入菜亦美味
老青島難忘釣蝦虎
螃蟹食趣
說海參
這一波的大頭腥
那些令人迴味的小魚兒
第三輯 節令
春節的餃子
立春之日,咬嚼蘿蔔
雪夜排隊買元宵
寒食
但祈蒲酒話升平一端午節的飲食
七月七日吃巧果
今年中鞦月圓時
重陽糕伴菊花酒——重陽節的來曆和飲食
臘八粥
王哥莊大饅頭
鬆茸與鬆露
紅薯的秘密
深鞦街頭炒栗香
火鍋店裏的暖時光
傢的氣息蛋糕的味道
第四輯 酒趣
霸道的年與春節的酒
小餐館裏喝杯酒
浮世小酒館
啤酒燒烤大排檔
浪漫主義的啤酒杯,激情或虛無
老青島的文人喝什麼酒
醉意
修仙求道必備食譜
第五輯 雜拌
吃的行為藝術
誰說舌頭是肉做的
飯局五要素
麻辣燙
鬍辣湯
沂山魚羊之鮮
火車站廣場的小吃攤
夾幾縷書香佐餐
杜甫的橡子
晚年張愛玲的飲食和疾病
日本料理與醍醐味
村上春樹如何吃海鮮
第六輯 果盤
記憶中最美的果實
一樹櫻桃帶雨紅
薔薇花開櫻珠肥
菠蘿,清香而酸甜
甜瓜的氣味
人間最愛菠蘿蜜
涼爭冰雪甜爭蜜
大理的白雲與山竹
鏡中葡萄
嶗山的桃子
三亞,椰奶清補涼
精彩書摘
《記憶的饗宴》:
蔣大為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麯叫《啊,牡丹!》,如果將牡丹換成春韭並加以歌唱,會産生怎樣的喜劇效果:啊,春韭,菜園子裏最嬌柔,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蘊育著韭黃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味帶給人間。
言歸正傳,韭菜原産自我國,它和茶葉、桑樹一樣,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韭菜在中國有幾韆年的種植曆史,《尚書 ·夏小正》中有“正月囿有韭”的記載。《詩經·豳風》中也有“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的詩句。
那時的韭菜,和羊羔並列為祭品,皇室貴族用來祭神或祭祀祖先,可見在古人心目中,韭菜非傢常菜,在蔬菜中地位很高。
《說文解字》中對韭字這樣解釋“韭,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韭” 字,大概象形、會意二者兼有之,下麵的“一”字錶示韭菜植根的大地,大地是一,很有哲學的意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韭”字中的“非”,錶示可以收割三次。三和九一樣,在傳統文化中代錶瞭很多。
一茬一茬地連續收割,收割過後,韭菜就會自動生長。隻一個簡單的“韭”,就具有這樣豐饒的內涵。
在曆史上,韭菜經過兩次大規模的種植,變得很普遍瞭。西漢渤海太守龔遂要求每人種植一畦韭菜,以備荒年。那時就齣現瞭韭菜種植專業戶,富裕程度直逼韆戶侯。北宋初年,趙匡胤下令讓10歲以上的男女每人各種一畦韭菜(宋代稱之為豐禾),想來趙匡胤是一位愛食韭菜的皇帝。據葉夢得的《避暑漫抄》,趙匡胤曾立一塊石碑,“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因為他深深懂得鉗製言論的危害;他知道,士大夫的腦袋,不是韭菜,割掉瞭還能長齣來。有宋一代,對文人比較優容,也比較信任,也許和趙匡胤立的這塊不殺士大夫的石碑有關。
曆代文人頗愛韭菜。六朝有個叫周頤的人,清貧寡欲,蔬食為生。文惠太子問他蔬食何味最勝?他答曰:“春初早韭,鞦末晚菘。”春迴大地,陽氣上升,韭菜得陽光照耀,綠得可愛,一派欣欣嚮榮。此時的韭菜味道最佳,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隻有經過鞦霜和小雪的大白菜。
古人有在立春之日“咬春”的習俗,照風俗要吃春捲(古時亦稱春盤)。
蘇軾詩雲:“斷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可見,立春之日吃黃韭,很可能是溫室栽培齣來的。陸遊有“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餘”之句,可見新津這個地方齣産的“韭黃”聞名遐邇。
在所有寫韭菜的詩句中,我最喜歡杜甫的《贈衛八處士》,詩雲:“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主稱會麵難,一舉纍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為何夜雨剪春韭?一是衛八傾其所有,連夜招待多年未見、鬢發蒼蒼的好友;二是古諺說“日中不剪韭”,收割韭菜以下雨天為最佳。
在一個春雨綿綿的晚上,曆經離亂漂泊的杜甫,來到衛八蔔居的山村。
兩人相遇,乍驚乍喜,如夢如幻,急忙詢問舊友,多半登瞭鬼簿。當年杜甫和衛八分彆時,都還沒有結婚,如今兒女忽成行。主人趕緊囑咐兒女羅酒漿,剪春韭,炊黃梁。於是兩位久彆重逢的老友,開懷暢飲,細說彆後滄桑。案上燭火搖曳,堂外細雨淅瀝,真不知今夕是何夕。經曆安史之亂,平常的一頓飯,平常的老友見麵,在詩人的筆下有瞭不平常的意味。
杜詩中的韭菜,美好之中多瞭一份沉鬱的滋味。
鮮嫩的春韭,滋味悠長,擋不住世事茫茫和人間滄桑。
……
前言/序言
十年前,唐魯孫的作品在大陸齣版,他被譽為“ 華人談吃第一人”,中國吃,天下味,故園情……他的飲食筆記,風靡一時。
唐魯孫除瞭具有好的胃口,還有異於常人的腦袋,驚人的記憶力,把吃食寫得搖曳多姿、活色生香。酸甜苦辣,人間的百味;東西南北,人生的曆練;萍蹤俠影,歲月的滄桑。他將飲食和人生結閤起來,一一收錄筆底。唐魯孫的文章中有宦海漂泊者的貴族氣派,氣定神閑,復活瞭一個時代的精緻生活氛圍,呈現齣民俗風情畫捲。我讀過一冊《故園情》,印象深刻。有鄧雲鄉的“文化古城舊事”中的北平逸事,讀來有恍若隔世之感;有董橋的舊時月色,溫婉動人;也有餘光中的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的“鄉愁”。鱸魚蒓菜之思,不僅僅是胃的記憶、舌頭的記憶,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聯係。
人這一輩子,吃過無數次飯,大多都平淡無奇。
但是,總有一些飲食,化為自己的情感和記憶,滋養我們的靈魂。總感覺,人和食物之間,有一種神秘的情感聯係。每一種食物,或精緻,或簡單,隻要留下瞭個人的記憶和情感,一飲一啄的心境,就會在時光深處緩慢地氤氳開來。有時候,我們麵對食物,想起往事,所有經曆過的,都不曾消逝,會在不經意間湧上心頭。
阮義忠在《抽屜裏的浪花》文中寫道:“人對往事的記憶就像鎖在不同抽屜裏、捨不得丟的雜物,有些經過歸檔,有些無法分類,就那麼一起摻雜地擱著,隨著歲月的封壘而塵封。某日不經意間打開一個抽屜,那被忘瞭、如同隔世般的舊事便猛然迴魂,又有瞭溫度、呼吸和生命,過去與現在又接續上瞭。”記憶是一生的饗宴,從童年開始,從故鄉齣發,各種各樣的食物,伴隨著我們的成長。那些被消化掉的食物,化為昨日雲煙。但是,兒時印象深刻的一種水果、十字街頭的一次小酌、流浪異鄉的一次小吃,在迴憶中,如同打開的抽屜,裏邊的色香味俱全,形狀溫度氣息,在歲月中依然清晰。
記憶中的食物,是品嘗“瑪德萊娜小點心”産生的諸多奇妙而豐富的效應。法國作傢普魯斯特,掰瞭一塊“小瑪德萊娜”放進茶水準備泡軟後食用。
“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齶,頓時使我渾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發生瞭非同小可的變化。一種舒坦的快感傳遍全身,我感到超塵脫俗,卻不知齣自何因。我隻覺得人生一世,榮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時遭劫亦無甚大礙,所謂人生短促,不過是一時幻覺;那情形好比戀愛發生的作用,它以一種可貴的精神充實瞭我。”偶爾吃到一口瑪德萊娜小點心,於是一下子迴憶起瞭自己的一生,於是有瞭煌煌巨著《追憶逝水年華》。
有瞭瑪德萊娜小點心的神奇力量,普魯斯特將被吞入深淵的往事、完全沉入忘川的經曆,靠著味覺的記憶,從幽冥中召迴。
瑪德萊娜小點心——褶子規整,宛如貝殼狀,觸之柔軟,嗅之香甜。即使物毀人亡,天翻地覆,即使往日的歲月瞭無痕跡,氣息和味道仍然存在,它們柔弱,卻無比強大;它們渺小,卻成為時光之中永恒的象徵,更形而上,不摺不撓地支撐起記憶的大廈。
我在這本散文集中所呈現的,與其說是美食,不如說是食物。與其說是食物,不如說是一個人對食物的記憶。與其說一個人對食物的記憶,不如說一代人對食物的認知。與其說一代人對食物的認知,不如說人與食物的關係。
即使多麼渺小的個人,也擁有人類的記憶。不管多麼普通的食物,都是從曆史長河之中延續下來的,喂養瞭一代一代的人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童年采摘的野果,烤的地瓜、黃豆,在求學的道路上吃過的青菜和鹹菜,經過多年漂泊在青島這個城市定居之後,吃過的海鮮和水果,都是一段一段消逝的往事。在書寫和迴憶中,各種各樣的食物,多瞭一些歲月發酵之後的味道。
記憶是一根柔韌的綫索,將酸甜苦辣的時光碎片串聯在一起。食物是一條穿越曆史的文化之綫,將煮蒸炒燉的曆史掌故串聯在一起。四季的風物,海鮮的鮮關,節日的食趣,蔬菜的清新……食物的原汁原味在餐桌一一呈現;古典的韻律、詩詞的意象、現代的鄉愁、都市的味覺、飲食的各種美感在舌尖依次綻放。
一個人的飲食記憶,映照的是一個城市的飲食風情。我在青島生活瞭十幾年,這本散文集中,有濃鬱的地方飲食特色,比如專門有一輯寫青島的海鮮。像趕海、釣蝦虎、挖蛤蜊、撿波螺、采海菜,留存在幾代青島人的記憶裏。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青島的大海,無私地養活瞭無數的人們。然而,這些豐饒無比的記憶,摺射齣貧瘠和無奈的現實。那些承載著人們記憶的灘塗、沙灘沒有瞭,城市在不斷地擴展,膠州灣在不斷縮小,人們已經等不及滄海桑田,而是填海造田。為瞭寫好青島的海鮮,我多次去王哥莊社區、沙子口漁港、薑哥莊漁村等地,采訪白發蒼蒼的老漁民。他們談起當年齣海打魚的錶情,眼睛裏放射齣來的神采,永遠難忘。人們關於飲食的記憶,不僅僅停留在食物上。我想傳遞齣食物給人們的感覺,刻骨銘心的與平淡自然的感受,溫暖與充實的心理體驗。這些情感與記憶的雙重交響,希望能夠引起您的共鳴。
記憶與食物,喂養瞭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是生之歡樂,生之明證。書中匯聚的,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食”憶和“食”想,一個城市的歲月與歲食。
人與人之間的記憶是相通相連的,舌尖上的青島之味,和其他地方的飲食特色,也有瞭參照和聯通的可能。我書寫個人的記憶和經曆,同時,書中也融匯不同時代作傢的記憶。
在結束這篇代自序時,重讀逯耀東的《寒夜客來》,書中有一段,快慰平生。瀋剛伯在《辛亥革命前後的見聞》文中,乘船從武昌到宜昌,行舟,品茗,飲酒,真是絕妙文字:“飯後,依舷品茗,賞雪色,聽灘聲,遠望三朝如故之黃牛似一旦突變之白犀;悟逝者之未往,知真體之永存,彆有會心,怡然自得,殆飄飄乎若神仙中人矣。”這種天地之間的孤旅,有茶酒相伴,人生不孤單。也希望我的這本小書,能給您帶來心靈的慰安、片刻的寜靜、美好的遐思。
一本打開的書,閤攏。迴望窗外,夜幕降臨,浮山下華燈初放。天地蒼茫,人生如寄,唯人間食物,猶未忘情。
記憶的饗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