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戴高樂(1890-1970)》以文學傳記的筆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瞭法國著名將軍、政治傢戴高樂的一生,生動描繪瞭他在成長曆程中所體現齣的堅韌不拔的信念與行動力,旨在讓讀者深入瞭解戴高樂的思想和人生經曆,並能從中有所感悟。
內容簡介
他是法蘭西的自由、尊嚴與獨立的化身。
第1次世界大戰時他被德軍俘虜,曾經多次試圖越獄;他一生崇尚坦剋,視坦剋為戰爭之神,他的“坦剋戰”理論後來成為德軍“閃擊戰”的核心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投降,戴高樂隻身齣走英國,憑一己之力為法蘭西呐喊,在大國博弈中掙紮求生,終於領導法國實現解放。他讓法國的大國地位得以保留,也因此被稱為“法蘭西最後一位偉人”。
《戴高樂(1890-1970)》為我們講述的就是法國這位偉大軍事傢的傳奇人生。
目錄
第一章 有主見的少年
第二章 大個子軍官
第三章 光榮“戰死”
第四章 和平時期的風波
第五章 軍人還是政治傢
第六章 自由法國
第七章 “我就是法國”
第八章 將軍在奮戰
第九章 誰纔是領袖
第十章 巴黎之夏
第十一章 將軍退隱
第十二章 東山再起
第十三章 重塑法蘭西
第十四章 “最後一位偉人”
精彩書摘
《戴高樂(1890-1970)》:
在這樣的學校裏學習是不會輕鬆的。課程不僅有法國史、地理和數學,還有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聖經和教會史這樣的基礎課。學生早上8點開始上課,先是半個小時的背誦,接著是各門基礎課,直到上午10點30分纔能休息10分鍾,然後是自習和寫作。學生們在教員朗朗的讀書聲中默默地吃午飯,午飯後又是寫作,並且當眾進行講評,接著又是背誦,內容主要是希臘語的語法規則和一些法語名著,隨後是基礎課的學習,下午4點半做祈禱和宗教閱讀,到瞭晚上7點15分纔能吃晚飯。總之,一天的功課是相當繁重的。
這所學校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培養,特彆是對宗教的虔誠,使學生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對宗教的正確態度,目的是為瞭讓學生未來在指定的崗位上做齣成績來。因此在教學中,宗教教育占有很大比重,學生每一天都要齣席彌撒,上下午都有一段時間進行祈禱,而且在每一個學期開始時都有三四天正式的靜修,主要是根據依納爵·羅耀拉製定的程式,對創世記和最後審判,罪孽、死亡和地獄,懺悔和罰入地獄進行沉思,這一切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此外,耶穌會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傳教,而傳教的方式則是不一而足的,其中也包括對異教徒使用武力。依納爵·羅耀拉就曾是一個聖鬥士,耶穌會也是“教皇的民兵”。耶穌會的學校實行宗教的軍事化管理,學生被授予軍銜,還規定瞭升遷製度。學生的晉升不僅取決於他們的課堂錶現,還取決於他們在宗教方麵所錶現齣來的熱情。軍事化管理必然會配以一整套懲戒條令,輕微違反紀律的學生會被罰站、跪在床腳或免去一頓飯,嚴重違反紀律的學生則當眾罰跪或整日禁食。不要認為這僅僅是一種嚴厲的懲罰,實際上這種處罰還是帶有寬容的宗教精神的,執行它們的目的隻不過是為瞭警告違反紀律的學生,他的行為已經引起瞭人們的注意,並且對其他學生起著警示的作用。
因此,這套懲戒條令中不準以任何理由責打學生。即使是罰跪,也不能超過 15分鍾。它更多的是對人心理的威懾,使人産生羞恥感,從而更加嚴於律己。
新錄取的學生首先應當初步掌握拉丁語語法和希臘語知識。兩年後應當掌握全部拉丁語語法,並且能夠背誦西塞羅、愷撒以及伊索的作品。再過兩年就要精通拉丁語,達到能夠閱讀維吉爾作品的水平。在希臘語方麵則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古希臘作者的作品,特彆是古希臘雄辯傢們的修辭特色,以便使自己具有“傑齣的雄辯纔能”。除此之外,曆史學也是重要的課程,重點是聖女貞德和法國的傳教活動史,此外還有哲學和教義問題。這些課程對戴高樂來講都沒有什麼睏難,他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業,然後去鑽研他感興趣的東西。但是,他始終沒有辦法學好數學,一見到數學就心煩,而且經常因為數學考得不好而受懲罰。當他的兄弟們去遊玩的時候,他隻能一個人被關在房問裏做數學題。
在耶穌會學校,學生的宗教事業是以第一次參加聖餐禮,被接納成為一名羅馬天主教會的成員為開端的。對於戴高樂來講,這偉大的一天是1901年 5月16日。那一天,戴高樂和他的30名同學一起,參加瞭一個特彆莊嚴的彌撒。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姑姑、姨媽、叔叔、舅舅都被邀請來參加這個儀式。在戴高樂看來,這似乎是一個成人禮,標誌著他童年生活的結束。要知道,這個儀式是他在這個管理嚴格的學校裏順利地通過各種考驗,並且在特彆宗教教義的答辯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後纔舉行的。為瞭這個儀式,他整整花瞭6 個月的時間。
在沃日拉爾街上的耶穌會學校,學生並不總是過著那種令人生畏的宗教生活。為瞭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使他們能夠勝任傳教的任務,在每天的課餘時間學校都會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活動,有賽跑、拔河、排球和足球。這些運動的對抗性很強,比賽進行得十分激烈。這不僅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考驗,也是對他們意誌品質的考驗。戴高樂十分喜歡這些運動,甚至對有些項目保持著終身的喜好。
……
前言/序言
沒有核武器的國傢不是大國。
——夏爾·戴高樂
對於全人類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空前的災難。在法西斯製造的恐怖下,準能帶領國傢抗擊侵略,取得勝利,誰就是當之無愧的時代偉人。在美國,這個人是富蘭剋林·羅斯福,在英國,這個人是溫斯頓·丘吉爾,而在法國,這個人則是夏爾·戴高樂。
法國人通常喊他“戴高樂將軍”。他對法國的影響,一言以蔽之,是讓這個熱愛自由的國傢充分享有自由。他不僅對納粹德國沒有屈服,就連在“世界大佬”美國麵前也我行我素,完全沒有做“跟班”的感覺。他的政策和思想被稱為“戴高樂主義”,它使法國在國際社會上能夠保有充分的獨立自主權,這倒頗符閤法蘭西民族自由奔放的天性。
盡管戴高樂沒有像拿破侖那樣指揮韆軍萬馬去擊敗所有敵人,也沒有使法國變成真正的大國,但他的精神儼然就是當代法國的靈魂,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一份資本。
戴高樂是軍事傢、政治傢,也是一位作傢。他在 15歲時寫瞭部劇本《德國戰役》,該劇十分有預見性。在劇裏,法國和德國發生衝突,而他自己——“戴高樂將軍”,則打敗瞭德國人,成為拯救祖國的英雄。從以後的曆史來看,這種預言十分精準。
戴高樂生性好鬥,很早就參軍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被德軍俘虜,曾多次試圖越獄,但都沒有成功,直到戰爭結束纔被放齣來。
戴高樂另一次“預言”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十分推崇坦剋,認為這種新式武器是戰爭之神。1934年他完成瞭一本著作《未來陸軍》,書中闡述瞭在未來戰爭中大量使用坦剋以及機械化部隊與空軍、步兵協同作戰的必要性,主張在法國組建機械化部隊。不幸的是這個主張沒有被法國當局重視,反倒被德國重視瞭起來。納粹的坦剋將領研究瞭這部著作,還因此製訂齣著名的“ 閃擊戰”計劃。
在德國的“閃擊戰”襲擊下,歐洲的多個國傢很快就淪陷瞭。戴高樂逃離法國來到倫敦,正是發生在這種背景下。盡管法國當局投降瞭,但戴高樂拒不承認,他要繼續組織法國人抗擊德國佬,這就是著名的“自由法國 ”運動。
整個戰爭期間,戴高樂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經常關係緊張,和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關係更為糟糕。因此,盡管他最終解放瞭巴黎,從德軍手裏接過投降書,但還是被排斥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之外。
戰後,這種緊張的關係還在繼續。戴高樂在法國執政期間,常與英國、美國作對,他製訂泛歐洲外交政策,努力減少美國和英國的影響,還促使法國退齣北約組織,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同時,他卻與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傢建立閤作關係。為瞭使法國迅速強大起來,戴高樂還極力支持發展核武器。如今,法國是聯閤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之一,閤法擁有核武器。
戴高樂的私人生活堪稱清貧。他有個智障的女兒,為瞭讓這個女兒享受正常孩子的快樂,他付齣瞭很大代價。這個女兒死後,他建立瞭專門幫助智障兒童的基金會,還把自己寫迴憶錄的版稅作為抵押。不過這本迴憶錄沒有完成,他在還差13天80歲的時候因動脈瘤破裂去世瞭。人們懷疑他是纍死的,因為他退休後拒絕領總統的退休金,隻拿一份準將的薪金,所以不得不發奮寫迴憶錄來補貼傢用。
戴高樂生前最喜歡看阿加莎·剋裏斯蒂的偵探小說和埃爾熱的《丁丁曆險記》。他說:“生活坎坷能和我相比的,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就是丁丁。”
戴高樂(1890-1970) [De Gaull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