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电压技术(第3版)/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力工程类各专业的通用教材。《高电压技术(第3版)/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内容为高电压绝缘与试验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两篇,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线路及绕组中的波过程,雷电及防雷设备,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电力系统稳态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电力系统绝缘配合共10章。
《高电压技术(第3版)/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力工程类各专业学生学习高电压技术课程时的教材,也可供电力、电工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高电压技术(第3版)/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由杨保初等教授担任主编。
目录
绪论
第1篇 高电压绝缘与试验
第1章 气体的绝缘强度
第2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
第3章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第2篇 电力系统过电亚及其防护
第4章 线路及绕组中的波过程
第5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
第6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第7章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第8章 电力系统稳态过电压
第9章 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
第10章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
附录
附录1 标准球隙放电电压表
附录2 阀式避雷器电气特性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高电压技术(第3版)/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
④热电子发射将金属电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可使其中电子获得巨大能量,逸出金属。在电子、离子器件中常利用热电子发射作为电子来源,在强电领域,对某些电弧放电的过程有重要作用。
对于工程上常见的气体间隙的击穿来说,起主要作用的是正离子碰撞阴极的表面游离和光电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①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游离方式,要在气体中产生自由电子,都应使气体外层电子或金属表面电子获得足够能量,以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力,且每次满足条件的碰撞不一定都能产生游离过程。②在气体质点相互碰撞中,还会产生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是由于自由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时,被气体分子吸附而形成负离子。负离子的形成虽然未减少带电质点的数目,但其游离能力比自由电子小得多。因此,负离子的形成对气体放电的发展是不利的,有助于气体抗电强度的提高。
(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
在气体中产生带电质点的同时,也存在着带电质点的消失过程。带电质点的消失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1)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流人电极,中和电荷。
2)带电质点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这是由于质点的热运动造成的,电子由于体积、质量远小于离子,因而电子扩散比离子扩散快得多。
3)带电质点的复合。带正、负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中和而还原成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正、负离子的复合远比正离子与自由电子的复合容易得多,参加复合的电子大多数是先形成负离子后再与正离子复合的。在复合过程中,质点原先在游离时所吸取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异号质点的浓度愈大,复合愈强烈。因此,强烈的游离区通常也是强烈的复合区,同时伴随着强烈的光辐射,这个区的光亮度也就愈大。
气体中存在游离过程,也就存在复合过程。在电场作用下,气体间隙是发展成击穿还是保持其绝缘能力,取决于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如果带电质点的产生占主要地位,气体间隙中的带电质点数目就增加,放电就能发展下去成为击穿;如果带电质点的消失占主要地位,气体间隙中带电质点数目就减少,放电就会逐渐停止,气隙尚能起绝缘作用。游离放电进一步发展和转变成气隙的击穿将随电场情况不同而异。
1.1.2汤逊理论和巴申定律
对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可用汤逊理论来描述,这是在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汤逊(J.S.TOWNSEND)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如图1.1(a)所示,表示一个低气压下电介质为空气的平板电极。紫外线光源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板上.使之发射出光电子,一定强度的光照射所产生的光电子是一个常数。当在极板间加上可变直流电压后,极板间空气间隙的伏安特性如图1.1(b)所示。在oa段,电流随电压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一定强度的光照射所产生的光电子是一个常数,随着电压升高,间隙中带电质点运动速度加大,单位时间内通过所观察面的电子数增多,电流随电压的增加呈线性关系。当电压升到一定值U。后,电流趋于饱和,这是因为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是一个常数的关系,故电流仍取决于外界游离因素(紫外线光照射),而和电压无关,这时气隙仍能良好绝缘。
……
高电压技术(第3版)/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