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0
市場上樂評圖書整體數量不多,可以說能寫樂評的人絕對比能寫影評的人少,而能將樂評集結齣版的就更不多瞭,這其中具有競爭力的、受到讀者關注的都是些較有名氣的樂評人的作品,比如馬世芳、辛豐年、李皖等,本書與這些樂評不同的是,書的作者是著名的作麯傢,從專業學養上來說比一般的樂評人更專業,而且對音樂進行評論的角度也不同。
作者自身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因為在中央、中國、上海三大音樂學院均從事教學,這些學校的學生們對作者的認同度都非常高
近兩年,中國掀起瞭一陣音樂會、演奏會熱,各大劇院一直排期密集,激發瞭人們對所謂高雅音樂的興趣和熱情。中央音樂學院作麯係77級的曝光率很高,瞿小鬆正是其中的代錶人物。
通過《音聲之道》,讀者會知道作麯傢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音樂的,給予讀者理解音樂的一種全新視角。
《音聲之道》是一本音樂筆記/樂評,是音樂人瞿小鬆對音樂聆聽及理解的筆記,它是對音樂的闡釋,也是對音樂的重塑。
主要內容、主要特點。
可以通過這樣一句話來理解書名:“一切音聲皆含道性,道性通達一切音聲。”
在《音聲之道》裏,作者藉助自己對佛教、基督教、老莊哲學的理解,為我們闡明音樂的起源,帶領讀者去聆聽各種類型的音樂:非洲、歐洲原生態音樂,格裏高利聖詠,非暴力音樂《雨》《敦煌》(作者自己的作品),藏族歌手纔讓旦的雪域天籟,搖滾音樂之父崔健,福建南音等等,並錶達一種非主流,廣博、平等、包容的音樂態度。
解決什麼問題?與當下有何種關聯?讀者從中能獲得什麼?
音聲之道共一十六講,內容不多,卻提供讀者一種全新的理解音樂的心界、眼界,也許讀畢,大傢各自可悟得自己的音聲之道。
瞿小鬆,是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最活躍和有影響的作麯傢之一。1952年齣生於貴州貴陽,1972年開始自學小提琴,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麯係,師從杜鳴心教授。曾旅居海外十年,現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瞿小鬆的創作風格融閤瞭西方先鋒派和中國文化的意境,彆具一格,主要作品有歌劇《俄狄浦斯》《俄狄浦斯之死》《命若琴弦》及室內樂作品《MENGDONG》《行草》等,作品在全球廣泛演齣,被西方樂評稱為“寂靜的大師”。
作者作為國際一流的作麯傢,與國內外文藝界眾多知名人物,如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戲劇導演林兆華、孟京輝,電影導演田壯壯,作傢韓少功,音樂人劉索拉交往甚密。作者在中央電視颱、北京電視颱、新京報等媒體也有一定的宣傳渠道。
近兩年,作者主要往來於瑞典和國內,在瑞典時間多用於寫作和委約創作,在國內則多用於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從事藝術教育,開設的課程和講座頗受歡迎,因此該書齣版後在大學內會有相當穩定的讀者群。
作者經常在國內舉辦沙龍、講座等活動,現場感染力很強,我們可以在作者迴國期間(大概是三、四月)舉辦新書沙龍。
音樂人讀經(代序)
上編 音聲之道十六講
第一講:音樂之初
第二講:本土與“新大陸”
第三講:寂靜之心
第四講:跪禱
第五講:《雨》與非暴力
第六講:雪域天籟
第七講:迴歸平常
第八講:歐洲幸存的原生態
第九講:當下
第十講:無為
第十一講:音聲之道
第十二講:尺八與禪
第十三講:平凡的從容
第十四講:梨園角兒曾靜萍
第十五講:琴人丁承運
第十六講:《行草》與呼吸
下編 音樂內外
虛幻的“主流”
言與無言
音樂內外答問
附錄
《古調》題記
改變聽,將改變行
《故園》題記
後記
第四講:跪禱
——波蘭作麯傢格勒茨基:格裏高利聖詠的現代延續——
大凡提及交響樂,我們自然會聯想第一維也納樂派,尤其是貝多芬確立的格局。第一樂章,開篇,中速—快速,“維也納古典主義”以降最復雜的“奏鳴麯式”:呈示部有主部與副部的對比,展開部有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的裂變展開與衝突,再現部有主部與副部的和解,如同立論、推論、結論的嚴密論辯。第二樂章,中速—慢速,復三部麯式,抒情或沉思。第三樂章,快速—急速,麯式自由,作麯傢有機會顯示機智與幽默,癲僧有機會揮灑瘋狂。第四樂章,終麯,中速—快速,奏鳴麯式:呈示部有主部與副部的對比,展開部有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的裂變展開與衝突或者變奏,再現部有主部與副部的和解,是大總結、大結局,也是作麯傢賣弄管弦樂技巧、展現輝煌轟鳴的用武之地。整個交響樂如同一部“大部頭”的音樂戲劇,要求豐富復雜的衝突、變化與對比。最低限度,復雜多變的調性對比、快與慢的速度轉換,是“必備”,也是“必須”。
20世紀,生於1933年的波蘭作麯傢格勒茨基(Henryk Gorecki)卻不理會。他不理會先輩行傢確立的規矩。他不遵行規。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的單碟銷量超過百萬的《第三交響樂》,三個樂章全部以慢速度寫成,內斂,舒緩,不宏大,不急迫。他的無伴奏閤唱作品,在極其緩慢的速度當中,不轉換調性,僅僅使用簡單的自然和聲,長久地,輕聲地,反復嚮上蒼祈求:“主啊,悲憫我們!”
鑒於20世紀人類舞颱頻繁上演的戰爭、暴力、災難與衝突,鑒於“二戰”之後專製國傢的反人性政治禁錮,他發自內心深處的祈禱,輕微徐緩的祈禱,現代人類無助而近乎絕望的祈禱,觸動瞭這個星球數以百萬計疲於濁亂、狂躁與暴力的心,喚醒瞭數以百萬計的共鳴、同感與同情。
一,哀求
(唱碟Miserere,無伴奏閤唱作品)
唱碟選段(歌詞摘譯自唱碟冊頁英譯文):
1, 《哀求》—— 作品編號第44(Miserere Op.44,1981)32:39
“主啊我們的神,悲憫我們吧!”
2,《阿門》—— 作品編號第44(Amen Op.35,1975)6:24
“阿門!”
3, EUNTES IBANT ET FLEBANT—— 作品編號第32(Op.32,1972)8:36
“噢,來啦!讓我們躬身禮拜,
讓我們跪倒在造物主麵前。”
“……攜來珍貴的種子
將必定攜帶喜悅再來
……”
格勒茨基的無伴奏閤唱,讓我們聽到現代人類無助的祈禱,近乎絕望的祈禱。此外,在極其緩慢的速度當中,我們聽到仿佛發自大地深處的沉穩、從容和大氣。這大氣的沉穩與從容,攜帶無形的能量,圍裹我們。
尾隨格勒茨基的音樂,我們沉降,沉降,緩緩嚮地心沉沒……
二,第三交響樂:“苦難之歌交響樂”
(唱碟Gorecki:Symphony No.3)
……格勒茨基的第三交響樂,作品編號第36:“苦難之歌交響樂”,寫於1976年……
第一樂章,廣闆(慢速)。樂隊以長時間的前奏,為一支15世紀末的挽歌鋪墊。這支聖十字架修道院的挽歌,敘說一個母親對親子的愛。那是耶穌被放下十字架的瞬間:基督之母,與她臂膀中死去的兒子。
第二樂章,廣闆—柔闆(慢速)。這是一首祈禱,是一個懇求,懇求聖母瑪利亞的救助。
第三樂章,廣闆(慢速)。獨唱女高音的歌詞來自一首民歌,唱的是一位匍匐在死去兒子身上的母親的悲傷……
這支民歌有一個溫暖安慰的結尾:“神甜美的花朵,盛開著圍繞著我,我的兒子,他將寜靜地安睡。”
——摘譯自唱碟冊頁斯蒂芬·利普卡(Stefen Lipka)所撰簡介
我體會,以一個作麯傢而論,格勒茨基在乎歲月,不在乎年代,在乎超越的靈魂求索,不在意急速善變的情感。他在乎心的沉潛,不在意腦的運作。
格勒茨基嚮內深省,不嚮外宣泄。
他的作品,概念上可以歸入“現代音樂”。但他根本不理會“現代”觀念、“現代”技法。他不理會“現代音樂”先音樂而設的體係。他不理會大腦的聰明。他不復雜,不概念,實際上,他太不“現代”。甚而,以巴赫以降的“專業”眼光看,他太簡單,簡單到令人聯想到格裏高利聖詠。
波蘭作麯傢格勒茨基,直接越過現代主義,直接越過錶現主義,直接越過印象主義,直接越過浪漫主義,直接越過維也納古典主義,直接越過巴洛剋,直接越過文藝復興。他直接迴返西方文明源頭之一的基督教文明,直接迴返基督信仰與古猶太信仰,直接迴返古老的格裏高利聖詠傳統。
不過,格勒茨基與格裏高利聖詠之間,卻有一個細微的差彆。
聆聽格裏高利聖詠,我們或許可以設想一群虔敬的修士,胸前兩手輕握,雙目低垂,安寜地微聲傾訴。格勒茨基的音樂,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碎。我們仿佛看見赤裸的大片泥土,蠻荒地漫嚮天際。天色鐵青。廣漠遼遠的地平綫極處,一個孤單的人形半跪,雙臂嚮上長伸,仰麵蒼天,一動不動,靜靜地,喃喃地,無休地為苦難人類祈禱:神啊,請悲憫我們!
格裏高利聖詠有寜靜。格勒茨基的音樂深處,是極深的無助、極深的哀傷。
波蘭作麯傢格勒茨基,越過主義,叩問人之根本。他的專注,唯有心。隻是這顆心,沉鬱得令人欲深泣而無淚。
……
傾聽印第安人粗豪無拘的狂野歡唱與無所忌憚的放肆,我整個的軀體迫切需要動、蹦、跳,迫切需要肆無忌憚地狂舞,迫切需要甩掉一切拘束的痛快。 如同傑剋·倫敦《荒野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裏頭那條聽見狼嚎便再難為犬的狗,我整個的身心,超越思索直接呼應印第安人的原始呼喚。
轉而想,文藝復興以降西式職業作麯傢的作品,有不少源於民間舞蹈,卻無一直接刺激神經、皮膚與肌肉,無一能夠直接激起手舞足蹈的本能衝動。而人類,正是以身體而非思維,直接感應宇宙能量。
在這個星球上,幾乎所有的靈修傳統與崇拜自然的祭祀,都清醒地意識,“文明”人類自以為是、自以為高、自以為“進步”的“理性思維”,與基於理性思維的動作,障礙人類以自身感應、接收,進而無害地傳導宇宙能量。
“文”一些說話,“知識”一些說話,這些音樂裏頭,我們聽到印第安人對祖先的崇敬、對萬物之靈的崇敬,聽到與大地共舞的原生狂歡。
對祖先的崇敬、對萬物之靈的崇敬、與大地共舞的原生狂歡,令我們追憶人類的童年,令我們嚮往仍處童年的人類,令我們嚮往迴歸人類的原初,也令我們感嘆:遺憾,成年的“文明”人類,成年的“科學”人類,成年的“聰明”人類,成年的“都市”人類,老邁,枯萎。
改變聽的狀態,也就是改變看世界的眼。如果我們固執以自負的、學院的“我”這個視角看她、他、它,我們見到的,無非是經教化以及眾多觀念規範過的,局限的、狹小的、虛幻的“我”的投射。倘若能夠放棄我們那點可憐的學院知識係統教給我們的魯莽判斷、規範、“總結”以及霸道的“評價”,直接麵對這些音樂,直接麵對這些鮮活的心,直接麵對赤裸的自然,以她看她、以他看他、以它看它,以赤裸的心,觸摸它們、她們和他們赤裸的靈,我們將有可能真正傾聽,將有可能真正聽到,將有可能直接體味她、他、它獨有的世界與魅力。
換個說法,以“主流”之眼看世界,我們見到單色。即令這單色美艷,也必導緻單一美色的霸道與乏味。“主流”眼中的世界,狹小、獨尊、排他。以她、他、它看她、他、它,也就是以世界之眼看世界。不仰視,不俯瞰,平視萬事萬物,世界將還原它的廣博、平等、包容。非主流也非“非主流”,大海納眾流而無流,是因其低下而深廣。
事實上,我們自己就是世界。取“主流”之倨傲,狹小、獨尊、排他,抑或處大海之低下,廣博、平等、包容,“世界”怎樣,在我們自己。
音聲之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音聲之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可以
評分佛教音樂也講究無語的寂靜,然而此靜非彼靜。基督教講求的是清空自己的內心,好聆聽神的話語,而佛教講究的是不要睏在自己的情緒中,破除我執。煩惱就像流水一樣,抽刀斷水水更流,人不能想著去消除所有的煩惱,而是要學著去轉化自己的情緒和看問題的視角,喜怒、善惡皆在一念之間。音樂在這其中的作用,正如藏傳佛教覺襄派代錶人物健陽樂住仁波切所說的那樣,“音樂其實是一個窗口。聲音可以深入我們的心靈深處,包括我們的氣脈,它運行的規律以及它的聲音,內在的脈動、脈搏、節拍,這些都是本原的音樂元素。”換言之,音樂也是修行的一部分,藉著音樂,從虛擬的情緒化的混亂迴歸本真,以心調解人生,以身感悟宇宙,達到身心行閤一。日本的尺八、中國的南音、古琴作為佛教音樂的延續,講究的也正是這樣一種“天不言而日往月運,地不言而山高海深”的意境。
評分此書其實多數看不懂。
評分此書其實多數看不懂。
評分佛教音樂也講究無語的寂靜,然而此靜非彼靜。基督教講求的是清空自己的內心,好聆聽神的話語,而佛教講究的是不要睏在自己的情緒中,破除我執。煩惱就像流水一樣,抽刀斷水水更流,人不能想著去消除所有的煩惱,而是要學著去轉化自己的情緒和看問題的視角,喜怒、善惡皆在一念之間。音樂在這其中的作用,正如藏傳佛教覺襄派代錶人物健陽樂住仁波切所說的那樣,“音樂其實是一個窗口。聲音可以深入我們的心靈深處,包括我們的氣脈,它運行的規律以及它的聲音,內在的脈動、脈搏、節拍,這些都是本原的音樂元素。”換言之,音樂也是修行的一部分,藉著音樂,從虛擬的情緒化的混亂迴歸本真,以心調解人生,以身感悟宇宙,達到身心行閤一。日本的尺八、中國的南音、古琴作為佛教音樂的延續,講究的也正是這樣一種“天不言而日往月運,地不言而山高海深”的意境。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書的啦~~~~~~~~~~~~~~~~~~~~~~~~~~~
評分音樂的本質,音樂的影響,作者寫的很好。
音聲之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