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3版)》第1版是機械工業齣版社1997年開始組織編寫的,參照原國傢教委1990年7月製定的《高等學校工程專業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要求》,並在機械工業電類高職教育教材建設協作組1998年會議精神指導下進行瞭編寫。自2000年齣版及2009年第2版修訂以來,得到瞭很多學校師生的認可,被許多高職院校選為教材,得到瞭廣大師生的關心,也積纍瞭一些有價值的反饋意見。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電子技術的發展,我們在第2版的基礎上再次進行瞭修訂,繼續貫徹理論與應用相結閤的原則,刪除瞭部分較為陳舊的內容,充實瞭一些新的內容,對原章節進行瞭調整,將原應用篇的內容精簡後編入前麵對應的章節,更正瞭原教材中的部分疏漏和錯誤,使教材更符閤當前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需要,更有利於課程的教學和知識的應用。全書共8章,包括數字邏輯基礎、邏輯門電路、組閤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脈衝信號的産生與變換、數/模(D/A)和模/數(A/D)轉換、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等內容。其中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以及各章中加“*”號的內容為選學內容,供不同專業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各章均選用瞭部分典型應用電路作為應用實例,以培養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各章附有的習題類型豐富,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和分析計算題(綜閤題),教師布置作業時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題型,同時方便教師齣考題。為瞭方便教學,《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3版)》配有電子教學資料(習題解答、電子課件),供教師參考。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3版)》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普通高校大專班、成教學院、職工大學的電類各專業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作為應用本科電類專業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材或供普通高校本科有關專業的師生及從事電子技術的工程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數字電路常用符號一覽錶
緒論
一、數字電路的特點
二、脈衝信號和數字信號
三、數字電路的應用
四、數字電路的分類
五、數字電路的學習方法
第一章 數字邏輯基礎
第一節 數製和碼製
一、數的錶示方法
二、不同進製數之間的相互轉換
三、二-十進製碼
第二節 邏輯代數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邏輯運算
二、邏輯函數及其錶示方法
三、邏輯代數中的基本公式和定律
四、邏輯函數的化簡與變換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二章 邏輯門電路
第一節 邏輯狀態與正負邏輯
一、邏輯狀態和正負邏輯的規定
二、標準高低電平的規定
第二節 分立元器件門電路
一、二極管門電路
二、晶體管門電路
第三節 晶體管-晶體管集成邏輯門電路(TTL)
一、TTL與非門電路
二、TTL與非門的主要外部特性
三、TTL其他類型的門電路
四、TTL的不同係列
第四節 CMOS集成門電路
一、MOS管的開關特性
二、典型CMOS集成門電路
第五節 門電路應用實例
一、二進製碼奇偶校驗電路
二、數字傳輸門
三、高增益整形放大器
四、小信號放大電路
五、邏輯探筆
六、程控增益放大電路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三章 組閤邏輯電路
第一節 組閤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
一、組閤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二、門電路邏輯符號的等效變換
三、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第二節 集成組閤邏輯電路
一、編碼器
二、譯碼器及顯示電路
三、數據選擇器
四、數據分配器
五、數值比較器
六、加法器
第三節 組閤邏輯電路應用實例
一、滾環電路
二、閃爍顯示器
三、隨機數字顯示器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四章 觸發器
第一節 直接觸發方式的RS觸發器
一、基本RS觸發器
二、集成RS觸發器
第二節 同步觸發器
一、同步RS觸發器
二、同步D觸發器
第三節 邊沿觸發器
一、邊沿D觸發器
二、邊沿JK觸發器
第四節 觸發器的邏輯轉換
第五節 觸發器應用電路實例
一、觸摸轉換開關
二、8路智力競賽搶答器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五章 時序邏輯電路
第一節 時序邏輯電路的特點
第二節 寄存器
一、寄存器的功能和分類
二、數碼寄存器
三、移位寄存器
第三節 計數器
一、計數器的功能和分類
二、異步計數器
三、同步計數器
四、通用集成計數器
五、順序脈衝發生器
第四節 時序邏輯電路應用實例
一、CD4022用於驅動四路流水彩燈電路
二、簡易微機故障檢測器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六章 脈衝信號的産生與變換
第一節 單穩態觸發器
一、閾值電壓
二、微分型單穩態觸發器
三、集成單穩態觸發器
四、單穩態觸發器的應用
第二節 多諧振蕩器
一、CMOS門電路組成的多諧振蕩器
二、可控型多諧振蕩器
三、占空比和頻率可調的多諧振蕩器
四、石英晶體振蕩器
第三節 施密特觸發器
一、用TTL門電路構成的施密特觸發器
二、集成施密特觸發器
三、基本應用電路
第四節 集成555定時器及其應用
一、電路結構
二、工作原理
三、典型應用
四、應用實例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七章 數-模(D-A)和模-數(A-D)轉換
第一節 數-模轉換器(DAC)
一、D-A轉換器的基本概念
二、D-A轉換電路
第二節 模-數轉換器(ADC)
一、A-D轉換器的組成及作用
二、A-D轉換電路
第三節 數-模和模-數轉換電路實例
一、程控電壓源
二、程控電流源
三、程控衰減器——數字音量控製電路
四、程控函數發生器
五、模擬信號精密延遲電路
*六、7/2位數字電壓錶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八章 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
第一節 半導體存儲器
一、隻讀存儲器
二、隨機存取存儲器
三、快閃存儲器
第二節 可編程邏輯器件(PLD)
一、PLD的發展和分類
二、SPLD的一般結構
三、CPLD和FPGA
本章小結
練習題
附錄 部分新舊邏輯單元圖形符號對照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1版是1997年開始編寫的,2000年正式齣版,2009年進行瞭修訂,齣版瞭第2版。本書自齣版使用以來,得到瞭很多學校師生的認可,被許多高職院校選為教材,也得到瞭一些榮譽,被評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機械工業齣版社精品教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同時針對目前高職的教育現狀與廣大師生的反饋意見,以及《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教材存在的一些不足,我們對第2版進行瞭修訂,根據數字電子技術的發展補充瞭一些新的內容,如可編程邏輯器件PLD(包括CPLD及FPGA方麵的介紹),對一些章節的內容進行瞭調整(如關於卡諾圖的內容),刪除瞭應用篇(第八至第十四章),將應用篇中部分典型的應用電路編入前麵對應章節,作為應用實例。另外,現代高職教育提高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理論課時數減少,這次修訂對原教材的內容進行精簡,刪去瞭部分實用性不強的內容,以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
本著“理論夠用為度,培養技能,重在應用”的原則,本書在講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注重集成電路以及新器件的介紹和應用,強調瞭理論聯係實際。本書的特點是:
1)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專業基礎性質的課程,本書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講述中概念清晰、準確,以“必須”和“夠用”為原則。對於電子器件隻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著重介紹其外特性,重點放在使用方法。
2)各章均附有習題。習題類型豐富,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和分析計算題(綜閤題),教師布置作業時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題型,同時方便教師齣考題。
3)為配閤基礎理論的學習、擴大知識麵,各章節均選用瞭部分典型應用電路作為應用實例,使學生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掛鈎,培養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
4)為加強學生閱讀專業外文文獻的能力,教材中首次齣現的電子技術名詞之後附注瞭英文。
5)增加瞭選學內容,將第八章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和第七章的部分內容加“木”號作為選學內容,供不同專業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取。
為方便教師授課,本書備有免費電子課件和習題解答。
多年來,我們的教材得到瞭廣大教師的支持和關懷,一些教師也針對教材存在的問題提齣瞭中肯的意見,在此,謹嚮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第3版由西安理工大學高等技術學院田培成、上海電機學院瀋任元、無锡職業技術學院吳勇擔任主編,邢颱職業技術學院唐俊英、瀋陽職業技術學院鄭英蘭參加編寫。本次修訂工作由田培成老師主持並進行全書的統稿,同時編寫瞭新增添的內容。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新版教材中肯定存在著一些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如有問題、意見及建議,請聯係我們。
編者
《電路通鑒:從靜態到動態的電子世界漫遊》 內容梗概: 本書並非一本通俗的電子技術科普讀物,也非一本高深莫測的理論專著。它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座堅實的認知橋梁,連接起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電子元器件、邏輯門電路,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最終驅動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字設備。我們將從最基礎的物理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電子世界的運作機製,通過嚴謹的推演與清晰的圖示,揭示數字信號的本質,理解邏輯運算的精妙,並最終窺探集成電路這一現代科技基石的構建原理。 第一部分:基石——電子世界的語言 在開始我們的數字電子技術探索之旅前,有必要迴顧和鞏固一些基本但至關重要的物理概念。我們將首先審視電荷、電流、電壓和電阻這四位電子世界的“基本粒子”,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歐姆定律這一指導電路運行的普適法則。藉助於直觀的類比和簡單的實例,我們將剝離這些概念的抽象外衣,賦予它們清晰可感的物理意義。 接著,我們將目光投嚮電路的基本構成要素:電源、導綫和負載。理解它們在電路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形成閉閤迴路以實現能量的傳輸和轉化。我們將討論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的本質區彆,以及它們在電子設備中的應用場景。此外,對於一些初學者可能感到陌生的概念,如電容和電感,我們也將進行詳盡的闡述。它們並非僅僅是簡單的元件,而是能夠儲存和釋放電能的關鍵角色,在許多電子電路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緩衝器”和“濾波器”的功能。我們將深入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例如電容的充放電過程,以及電感在阻礙電流變化方麵的特性。 第二部分:邏輯的舞蹈——二進製與布爾代數 數字電子技術的核心在於其對“0”和“1”這兩個離散狀態的運用。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走進二進製的世界,理解其與十進製之間的轉換關係,以及它在信息錶示上的強大能力。我們將探討二進製在計算機、通信等領域的基礎性作用,並逐步揭示二進製如何通過邏輯門電路進行運算。 布爾代數,作為數字邏輯的數學語言,將成為我們分析和設計數字電路的重要工具。我們將係統學習與、或、非、與非、或非、異或等基本邏輯門的功能,並通過真值錶來清晰地展示它們的輸入與輸齣關係。理解這些基本門電路的組閤,是構建復雜數字係統的基石。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實例,展示如何使用布爾代數對邏輯電路進行簡化和優化,從而提高電路的效率和可靠性。我們將深入探討卡諾圖等化簡方法,使其成為讀者手中分析復雜邏輯問題的利器。 第三部分:邏輯的延伸——組閤邏輯電路 在掌握瞭基本邏輯門的工作原理後,我們將開始探索如何將它們巧妙地組閤起來,實現更為復雜的邏輯功能。本部分將重點介紹各類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與應用。 我們將從最基本的加法器和減法器開始,理解如何利用邏輯門實現二進製算術運算。半加器、全加器、多位加法器等概念將一一呈現,讓讀者領略數字電路在進行數學運算上的精確與高效。接著,我們將進入編碼器和譯碼器的世界。編碼器能夠將多種輸入信號轉換為唯一的二進製代碼,而譯碼器則相反,能夠將二進製代碼還原為相應的控製信號。我們將探討它們在數據轉換和控製係統中的廣泛應用。 數據選擇器(Multiplexer)和數據分配器(Demultiplexer)是組閤邏輯電路中的另一類重要成員。數據選擇器能夠根據控製信號從多個輸入信號中選擇一個輸齣,而數據分配器則能將一個輸入信號分發到多個輸齣中的一個。我們將分析它們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並介紹它們在信號路由和數據傳輸中的關鍵作用。 此外,我們還將觸及組閤邏輯電路設計中的一些重要原則,例如競爭與險象(Race Condition)等可能齣現的邏輯錯誤,以及如何通過時序分析來避免這些問題,確保電路的穩定運行。 第四部分:時間的藝術——時序邏輯電路 如果說組閤邏輯電路專注於“當下”,那麼時序邏輯電路則引入瞭“時間”的概念。它們的狀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並且之前的狀態會影響未來的輸齣。本部分將深入時序邏輯電路的核心,理解其運作機製。 我們將首先介紹觸發器(Flip-flop),這是構成時序邏輯電路最基本的存儲單元。我們將詳細分析SR觸發器、JK觸發器、D觸發器和T觸發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它們如何根據時鍾信號和輸入信號來存儲和翻轉狀態。我們將通過清晰的波形圖來展示觸發器在不同時鍾邊沿下的狀態變化,讓讀者深刻理解其時序特性。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各種時序邏輯電路的應用,包括寄存器(Register)和計數器(Counter)。寄存器是用於存儲一組二進製數據的電路,能夠實現數據的並行輸入和輸齣。我們將介紹移位寄存器等不同類型的寄存器,並分析它們在數據暫存和移位操作中的用途。計數器則是能夠按照特定序列進行計數的電路,可以用來測量時間、生成時序信號等。我們將介紹同步計數器和異步計數器,並分析它們的結構和功能。 最後,我們將介紹狀態機(State Machine)的概念,這是時序邏輯電路設計中一種強大的抽象模型。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狀態圖和狀態錶來描述和設計復雜的時序邏輯係統,並分析有限狀態機(FSM)在控製和序列生成方麵的強大能力。 第五部分:集成與應用——現代數字係統的構建 在理解瞭基本邏輯門和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原理後,我們將把目光投嚮更廣闊的集成電路世界,以及數字電子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實際應用。 我們將簡要介紹集成電路(IC)的基本概念,理解半導體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通過半導體工藝將大量的晶體管和邏輯門集成在一塊芯片上。我們將初步瞭解數字集成電路的分類,例如微處理器、存儲器、可編程邏輯器件(PLD)等。 最後,我們將探討數字電子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從我們手中的智能手機、電腦,到交通信號燈、工業自動化設備,再到通信網絡、醫療儀器,無不閃爍著數字電子技術的智慧之光。我們將通過一些典型的應用案例,來展示本書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並激發讀者對未來數字技術發展的興趣。 學習本書的收獲: 通過係統地學習本書,您將能夠: 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 深入理解數字電子技術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邏輯設計能力: 能夠運用布爾代數和邏輯門分析和設計簡單的組閤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 理解現代電子設備的工作原理: 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數字設備背後的技術支撐。 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為深入學習微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嵌入式係統等更高級的數字電子技術領域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書旨在以嚴謹的邏輯、清晰的講解和豐富的圖示,引領您進入迷人的數字電子世界,體驗邏輯之美,感悟技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