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埃隆·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凯文·凯利|杨致远|鲍勃·泰勒|
萨尔曼·可汗|克里斯·安德森|温顿·瑟夫|罗伯特·梅特卡夫等|
全球首部历史创造者亲证的互联网通史
还原本真精神,勾勒发展全貌,剖析未来趋势、契机和拐点
罗振宇、吴晓波拟定书名
《互联网时代》总导演石强、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易宝支付CEO唐彬亲笔作序推荐
马化腾、俞敏洪、李开复、罗振宇、冯仑、张亚勤、牛文文大力推荐
内容简介
这是互联网群星闪耀的时代,巨人们用最尖端的技术和自成体系的哲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可以避开互联网的渗透。互联网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变革,人们正试图赋予其精神和内涵,以期互联网能更好地为人类所用。
《看见未来 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中作者面对面地采访了包括马克·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杨致远、凯文·凯利、克里斯·安德森、罗伯特·希勒、迈克尔·莫瑞茨、凯文·米特尼克等多位来自学界、商界、技术界的互联网领域人物,带来了最前沿的互联网观点和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深入探讨了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契机、未来趋势、技术拐点等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命题。
在互联网时代,唯有思考的河流永不止息。在思想碰撞间,本书为读者开启了一次互联网的精神之旅。
作者简介
余晨,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他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及软件领域有近20年的从业经验,曾任职于美国甲骨文总公司、JohnDeereHealthCare、AT&T;贝尔实验室(实习)。拥有多年在硅谷工作生活的经验,也在国内成功创业,并长期关注历史和哲学,这使得他能够融合科技与人文,从多元化的视角反思互联网,为普及互联网做了大量工作。余晨也因此被中央电视塔邀请,担任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顾问,与众多互联网历史人物进行了精彩对话。
内页插图
目录
全书思维导图
互联网发展简史图
序言
推荐序一有一种历史叫做未来·石强
推荐序二未来从来不会自动地发生·吴晓波
推荐序三互联网是一群人的浪漫·唐彬
自序我的互联网梦
前言
互联网文明与新轴心时代
网络,不仅是互联网
凯文·凯利:互联网时代的“达尔文”
曼纽尔·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
奠基者
鲍勃·泰勒,伦纳德·克兰罗克,拉里·罗伯茨:互联网的诞生
温特·瑟夫:TCP/IP联合发明者
罗伯特·梅特卡夫:以太网之父
商业时代
杨致远:小拖车里开辟新纪元
蒂姆·奥莱利:引爆Web2.0
丹·吉尔默:自媒体的兴起
克里斯·安德森:抓住长尾
陈士骏:YouTube之父
麦克·莫汉:平行世界造物主
马克·格兰诺维特:弱连接的强力量
雷德·霍夫曼:硅谷人脉王
马克·扎克伯格:“第三大国”领袖
金融支持
蒂姆·德雷珀:投行传奇大英雄
迈克尔·莫瑞茨:风投大“伯乐”
罗伯特·希勒:金融和好的社会
雷诺·拉普兰赫:破浪金融蓝海
互联网反思录
保罗·莱文森:数字时代的马歇尔·麦克卢汉
伊桑·祖克曼:世界不是平的
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机器赛跑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的兴起
埃德蒙·菲尔普斯:大众创新带来的繁荣
多元化
凯文·米特尼克:头号黑客
哈特穆特·艾斯林格:苹果背后的青蛙
理查德·斯托曼:自由软件之父
未来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背后的变与不变
萨尔曼·可汗:人人都能接受好教育
本·内尔森:打造互联网时代最好大学
吴恩达:让电脑“学会”认猫
史蒂夫·布朗:人人都是未来学家
扎克·林奇:神经技术革命
埃隆·马斯克: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丹尼尔·希利斯:万年长程大视野
精彩书摘
克里斯·安德森:抓住长尾
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提出了长尾理论。他在《连线》杂志担任了11年的主编,随后加盟3DRobotics(开源无人机制造商),专注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新奇的硬件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长尾精神。安德森的三部曲——《长尾理论》、《免费》、《创客》——其实贯穿着同一个主题:网络社会的兴起颠覆了传统的“二八法则”,少数寡头不再垄断一切,长尾上分布的小众个体聚合起来的力量一样很大。创客运动不过是长尾原则在硬件领域的体现,随着开源设计和3D打印的普及,制造新产品的门槛不断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当发明家。
和克里斯·安德森的会面是在加州伯克利市一个偏僻的工作车间里(稍后我们会交代,为什么选在伯克利进行访问),这里是克里斯创办的3DRobotics的一个分部。走进车间,满眼都是3D打印的模型和零件,他们正专注地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新奇的硬件产品,比如遥控飞行器。据说现在在美国,非常流行用类似的飞行器来给自己拍照。
3DRobotics专注的领域很前卫,听起来还有些像科幻小说里的场景,但目前他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超过2.8万名客户,而且影响力还在逐步扩大。确实,如果从打印机里打出一架飞机,并且能使它真正飞起来的话,那的确是一件很酷、很吸引眼球的事情。
不过,克里斯·安德森早在创办3DRobotics之前就已经享誉全球。他曾在硅谷乃至全球互联网界都颇负盛名的《连线》杂志担任主编;2004年,他撰写的《长尾理论》问世,该书先是在《连线》杂志连载,之后又成为影响商业世界的畅销书。正是“长尾理论”的风靡让克里斯·安德森一下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耀眼明星。
随后,克里斯·安德森又一口气出了两本书——《免费》和《创客》,对长尾理论做了更进一步的延伸,把长尾理论一下从虚拟的比特世界推进到了现实的原子世界,从新潮的互联网业一下切入进了传统的制造业。
时代的大潮不只是停留在克里斯·安德森大脑里的图景,于是他再也按捺不住,终于在2012年辞去《连线》杂志主编一职,全身心投入他和霍尔迪·穆尼奥斯(JordiMunoz)于2009年创办的3DRobotics,并成为其首席执行官。
这里顺带可提及,赫赫有名的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英文单词科技、娱乐和设计的首字母缩写)当家人和克里斯·安德森同名同姓,以致克里斯·安德森去TED做演讲时,TED还专门在网页上提醒人们不要把这两位在科技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大人物混淆了——一个克里斯·安德森搭起了科技布道的舞台,另一个克里斯·安德森则站在这个舞台上把他的长尾理论推向了世界。
长尾理论
理解长尾理论,可以先从了解比较流行的“二八法则”入手。这两个概念其实都是统计的现象描述。
二八法则,即20%的人享有80%的财富,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归纳得出,在工业时代大行其道。比如说,因为在传统商场里,20%的畅销品就会产生80%的销售额,所以传统的商店会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畅销品上。
如果说二八法则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统计中正态分布曲线的头部的话,那么长尾理论的注意力则转移到了那条长长的“尾巴”上,这就是长尾名称的由来。
亚马逊是长尾理论应用在现实中的典型例子。一些在浩如烟海的产品里埋没的滞销品,现在不仅有机会通过网络展示,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者个性广告推荐而可能被喜欢他们的小众目标人群发现。再如谷歌,许多中小企业通过与自己业务相关,但比较生僻因此相对便宜的关键词广告投放,仍然给自己招徕了相当不错的生意。
互联网的兴起增强了这条“尾巴”重要性,随后,这条“尾巴”被克里斯·安德森敏锐地一把抓住,公之于世。
长尾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克里斯·安德森以传媒为例对此做了精辟的分析。
总的来说,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将一小部分内容传播给一大群人,传播内容是为所有人设计的,比如体育、幽默的事情等,浅显而雷同。原因在于,这些内容制作成本高,传播成本也高。
显然,我们不可能为每个人都打造一个信号塔或者印刷厂,况且那时的媒体资源也实在有限(比如说,频道有限,在有限的频道上还有更有限的黄金时段;版面有限,在有限的版面上还有更有限的黄金位置)。因此,这些成本高昂的内容不得不迎合大众的口味,以赢取尽可能多的受众,最后,我们只能和众人一样接受这些内容。
当进入互联网时代,情况就不同了。摄像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还让我们能便利地创造视频等内容,而且只要手里有一个手机,我们就可以彼此共享内容。事实上,社交媒体在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工具,让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创造和分享个性化的内容。
除了可以继续通过观看电视、收听广播等方式接受大众也同样接受的内容外,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还可以自主创造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内容。虽然这样的内容未必能满足传统媒体黄金时段的大批观众,但它却不是没有价值的。例如,家庭生日聚会的视频,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不会吸引大量观众蜂拥观看,但对于这个家庭的成员来说,只要内容和他们相关,就值得观看和欣赏。
传统的货架上因为空间有限摆不了多少CD,消费者也无法从浩如烟海的实物中一下选中自己中意的CD,所以传统商店不遗余力地集中售卖热销品。但网络空间理论上足够大,足以让那些不知名的曲目都能有展示的空间,而且网络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对浏览历史的分析来为消费者推荐,让任何产品都有被消费者选到的机会。
克里斯·安德森做了澄清,他说长尾经济不是会让那些滞销的产品一鸣惊人、变得畅销,而是让真正有创造性的产品有机会遇到它的受众。长尾经济不是终结热门商品的营销模式,用他的话来说,营销将是“头尾”兼顾的,热门商品仍然会畅销,只是不会绝对地一统天下而已。
或者说,长尾理论本身体现的也是长尾精神,克里斯·安德森并不认为有了长尾理论就可以把“二八法则”塞进故纸堆,也即长尾倡导的是融合共生,而不是非此即彼,所以“长尾”完全可以和“巨头”共生,长尾理论也可以和“二八法则”共生。
我饶有兴趣地问克里斯·安德森,他是如何看蒂姆·奥莱利关于长尾背后的大怪物的剖析(见本书蒂姆·奥莱利篇)。克里斯·安德森承认,不少网络平台的成功确实因成功整合了长尾的事物而实现,但是这种平台未必能长远地存在下去。比如,在Facebook出现之前,Myspace就曾一统天下,而如今Facebook又以天价收购了Snapshot,这个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控制手机的操作系统也一再更迭,现在是安卓系统表现好,但安卓之后还会有新的系统出现。
这就是个循环,没人能控制住这个循环。消费者向新产品转移的速度非常快,这就是互联网的无常性,长尾背后支配性的平台不会一直存在下去。永远会有新的公司诞生,也永远会有颠覆者出现,这就是时间轴上的长尾。
……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一有一种历史叫做未来
央视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总导演|石强
在某种意义上,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既是一个浩大的创作工程,也是一次漫长的研究历程。从2011年启动到2014年播出,我们的拍摄足迹遍及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采访了互联网各个领域的精英近200人。本片也是全球首部系统反映互联网发展、影响的大型纪录片。
互联网是个非常大的故事,它跨越将近半个世纪,影响覆盖全球近一半的人口,要把这个大故事的骨架和要点梳理出来已属不易,再选择最典型的故事、独特的视角加以呈现就更具挑战。系统、全面反映互联网对人类社会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需要更加宏大的视野,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各方的跨界合作。所以,《互联网时代》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媒体和互联网业跨界合作的产物,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人通力合作,无论他们是身处互联网行业、熟悉互联网的来龙去脉、深谙互联网精神,还是处在传统行业中、行走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变革的道路上。开放与分享,不只在互联网领域发生,而是一个时代的必然。
我和余晨先生的缘分就源于此。他曾在硅谷工作多年,熟悉互联网起源和腾飞的这片沃土,同时深谙中国文化,并拥有在国内成功进行互联网创业的经验——由余晨和唐彬联合创立的易宝支付到2014年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而他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也绝不止于支付这一互联网化程度较深的行业,更不止于产业,我们的交流常常从技术到文化,在一场场讨论甚至争吵中,去芜存真,挖掘要点。
事实上,早从2010年开始,余晨就开始为我及我电视圈的朋友陆续做有关互联网的培训,帮助我们超越技术和商业,从更为广泛的人文视角去理解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启动的2012年夏天,在北京三里屯路边的酒吧,我们共同讨论互联网与蒸汽机带来的变革的异同;在随剧组赴美国采访拍摄前,余晨同我们一遍遍分析采访提纲;拍摄过程中,我们不断通过微信、邮件商讨拍摄内容,期间,余晨曾因高强度、过于密集的采访工作一度出现幻听……他视自己为剧组的一员,不仅出于友谊,更出于身为互联网人对这样一个题目的喜爱和期望。在《互联网时代》创作的三年时间里,这种无私帮助、支持不胜枚举,互联网共同参与、开放而无边界合作的精神就如余晨为我们推荐的埃里克·惠特克(EricWhitacre)的网络虚拟大合唱一样让人动容。
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AlanMacfarlane)在《互联网时代》播出后曾表示,“这是未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时一部重要的作品”。确实,我们并不是在制作一部简单的纪录片,而是在书写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史诗之一。这部史诗虽然只有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其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人类历史过往众多辉煌的篇章。身在其中的我们,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记录者,也非常荣幸能以开放组织的形式,与诸如麦天枢、段永朝、余晨等来自各行业各领域关注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发展进程的精英合作,最终呈现出新兴的技术力量和它塑造的时代,让这个节目的影响遍及几亿人口,推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正身处前所未见的时代变革之中,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事和未来。
很高兴余晨能将参与《互联网时代》的记忆和心得凝结成这本《看见未来》。在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最终亮相的近140位嘉宾中,有80位来自美国,而其中40位互联网历史上的标杆人物都是余晨采访的。从推动互联网诞生的几位互联网之父到继乔布斯之后硅谷的新精神领袖埃隆·马斯克;从Web1.0时代的杨致远到Web2.0时代的马克·扎克伯格、里德·霍夫曼;从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到世界头号黑客凯文·米特尼克……这些互联网历史缔造者对互联网的亲身阐述是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全书的叙事有如中国水墨画,寥寥几笔就点到传神之处,勾勒出了互联网发展的洪流趋势和精神要旨。
在热议互联网的今天,正需要这样一部纪录片和更多这样的著作。互联网,有着如凯文·凯利描述的“类生物”的进化,时刻发生着各种可能性,我们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回首历史,只为更远地看见我们的未来!
推荐序二未来从来不会自动地发生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吴晓波
凯文·凯利的家位于旧金山南部的一个海滨小镇,那里风景优雅,停滞,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长年被雾气缠绕。在这所小木屋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玩具和模型,有一个泡沫塑料的机器人特别醒目。大胡子主人甚至养了几只巨型蜘蛛,这些毛茸茸的家伙对所有的外来客张牙舞爪,令人感到几分寒意。在不远处的电脑桌上,一本名为《酷工具》(CoolTools)的奇妙新书正在创作中……
这样的场景描写,集合了约翰·托尔金式的魔幻笔调及硅谷气质,充满了改变世界的科幻感,而这似乎正是观察者想要在这本书里向读者传递的讯息:世界正在重新“造物”,它既是虚拟意义上的,又同时是实物意义上的,宙斯在假眠,而诸神则各逞其能。
2003年,相貌英俊的甲骨文(Oracle)产品市场经理余晨与唐彬一起,从硅谷回到北京创办易宝支付——那时,“非典”的恐怖阴霾刚刚散去,马云的淘宝网与易趣网正在为争夺用户无所不用其极,支付宝也在这一年应运而生。作为“支付革命”的拓荒者之一,余晨的身上一直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硅谷反叛青年的气质。就在创业十周年之际,余晨重新回到硅谷地带,先后拜访了40余位改变世界的互联网人,其中包括像鲍勃·泰勒这样年逾八旬的第一代互联网人,克里斯·安德森、凯文·凯利这样的趋势预言家,杨致远这样的天才早聪者,也包括如今炙手可热的“PayPal黑帮”、马克·扎克伯格等新贵人物。
对于这些互联网史上的殿堂级人物,中国读者并不完全熟悉。譬如鲍勃·泰勒,他在1966年出任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时,倡议资助阿帕网(Appanet),因而被公认为“互联网之父”之一。不过在百度百科上,迄今没有他的专门网页——你搜到的鲍勃·泰勒,是一位名声一般、从来没有在国际大赛中进过球的英格兰足球队中锋。
与普通的猎奇拜访者全然不同,拥有20年互联网经验的余晨显然是带着自己的“定见”走进那一间间神秘的办公室或居家的。在他的眼中,扎克伯格不是一个自负、靠背叛亲友来获取金钱和权力的“坏孩子”,而更像一位信奉斯多葛主义的“苦行者”——2009年他坚持每天戴领带,2010年苦学中文,2011年只吃自己宰杀的动物,2012年坚持每天写代码,2013年则坚持每天认识一个不同的人。如今因特斯拉汽车而广为中国媒体热捧的埃隆·马斯克是一位互联网连续创业的明星,但更是一位狂热的太空开发者,他的终极梦想是:“让人类有朝一日能够移居火星,我自己可以在火星上退休,甚至死在火星上。”
《时代》曾经刊登过的一篇文章认为:今天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和互联网之所以成为这样,乃是继承了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精神的原因。在1968年前后,“二战”之后出生的一代美国青年占领了所有的大学,对富足而平庸的市民社会的厌倦让他们起而反抗,于是从西海岸开始,爆发了一场以性解放、摇滚乐为主题的嬉皮士运动。“不要告诉我世界是怎样的,告诉我如何创造世界”,康奈尔大学的这句反抗口号风靡一时。
这场嬉皮士运动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很快划上了句号。然而,嬉皮士的精神却如幽灵一般难以散去,它长久地在音乐、电影及装置艺术领域徘徊,而那些吸食过大麻的工程师们则将它带进了信息革命的世界,他们渴望用新的、更自由的技术打碎亨利·福特们所铸造的机器王国。正如乔布斯所说:“我认为电脑是人类所创造的最非同凡响的工具,它就好比是我们思想的自行车。”自行车是流浪和叛逆的工具,它让人自由地抵达没有轨道的目的地。
在余晨的拜访名单中,蒂姆·奥莱利和凯文·米特尼克是两个非常著名的异端。前者是自由软件和开源运动的骨灰级鼓吹者,并在2004年引爆了Web2.0这个概念;后者是曾被FBI通缉然而又长期逍遥法外的“世界头号黑客”——他递给余晨的名片是一个用金属片做的溜门撬锁的工具,然后又在酒店里演示怎样用伪装的Wi-Fi偷盗别人的银行密码。正是在奥莱利及米特尼克这些人身体内流淌的反叛血液,滋养了美国互联网的迭代创新。
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是,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被引入中国的时候,这个国家正在变成一个世俗的商业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理想主义曾经如野火般蔓延,可是它很快就熄灭了。到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的精英都投身于经商事业,金钱成为衡量成功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精灵般到来的互联网被纯粹地看成是财富创造的兑付工具和商业发展的手段。在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手中,被当成“圣经”的著作是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它们所内涵的商业乐观主义与中国社会盛行的达尔文思潮交相呼应,为中国互联网烙下了难以磨灭的金钱气质。由嬉皮士精神催生出来的互联网,在中国可谓“魂不附体”。
所以,阅读这本即将面世的《看见未来》一书,是一次非常奇妙而陌生的互联网精神之旅,余晨饶有兴致地与40余位个性迥异的美国互联网人物对话,这既是一次观念的碰撞与激发,同时又宛如一次美国互联网思想演进史的长卷式呈现。
未来从来不会自动地发生,它诞生在一片被击碎的旧世界的废墟上,这个地球上,总会莫名其妙地冒出一群偏执狂,他们破坏旧秩序,创造新物
看见未来: 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