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森林 著
图书标签:
  • 信息安全
  • 网络安全
  • 对抗实践
  • 渗透测试
  • 漏洞分析
  • 安全基础
  • 网络攻防
  • 信息战
  • 工信部教材
  • 十二五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45572
版次:01
商品编码:116772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从攻击与防护两方面,结合重要知识点的典型应用案例,注重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信息安全对抗系统构建、工程实施、实践动手能力,可供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开放实验课程、专业课程设计及信息安全对抗相关技术竞赛培训直接使用,也可供科研人员参考和有兴趣者自学使用。
  作者在教学一线多年,教学与实践方面有很多独到想法,这次希望把信息安全这门传统课进行创新,除了软件加密、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等基础内容,与时俱进增加了移动网络和系统安全、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等新方法。《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以突出的实践内容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基础》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经过长期酝酿和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而成,与理论教材一起构成上下贯通、互为延伸的信息安全教育系列教材。
  《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基础》重点包括Web安全与攻击技术、软件加密、解密技术与安全、缓冲区安全与攻击技术、Windows内核安全与攻击技术、线局域网安全与攻击技术、Android和iOS安全与攻击技术、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引导读者从顶层理解信息安全与对抗问题,系统地学习信息安全与对抗领域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

  罗森林,北京理工大学任信息安全与对抗术教研室副主任、实验室主任、专业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聘计算机保密审查专家。多部教材获得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背景和意义 1
1.2 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 1
1.2.1 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 1
1.2.2 信息系统要素分析 5
1.2.3 信息网络 11
1.3 工程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 13
1.3.1 若干概念和规律 14
1.3.2 系统分析观 15
1.3.3 系统设计观 17
1.3.4 系统评价观 19
1.4 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 19
1.4.1 概述 19
1.4.2 基础理论 22
1.4.3 方法论 24
1.4.4 模型和仿真 26
1.4.5 评价步骤和方法 28
1.5 本章小结 29
思考题 29
第2章 信息安全与对抗知识基础 30
2.1 引言 30
2.2 基本概念 30
2.2.1 信息安全的概念 30
2.2.2 信息攻击与对抗的概念 30
2.2.3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分类 31
2.3 主要根源 31
2.4 基本对策 33
2.5 基础理论 35
2.5.1 基础层次原理 35
2.5.2 系统层原理 37
2.5.3 系统层面安全对抗方法 38
2.6 基础技术 38
2.6.1 攻击行为分析及主要技术 38
2.6.2 对抗行为分析及主要技术 41
2.7 保障体系 48
2.7.1 “5432”国家信息安全构想 48
2.7.2 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52
2.7.3 信息系统及其服务群体整体防护 53
2.8 本章小结 55
思考题 55
第3章 Web安全与攻击技术 56
3.1 引言 56
3.2 基础知识 56
3.2.1 HTTP协议 56
3.2.2 B/S功能及会话 59
3.2.3 编码格式 61
3.3 应用案例 62
3.3.1 SQL注入攻击 63
3.3.2 跨站脚本攻击 73
3.3.3 跨站请求伪造攻击 79
3.3.4 其他案例举例 81
3.4 本章小结 87
思考题 87
第4章 软件加密、解密与安全 89
4.1 引言 89
4.2 基础知识 89
4.2.1 基本概念 89
4.2.2 常用工具 91
4.2.3 PE文件结构 92
4.2.4 常见软件调试技术 98
4.2.5 加壳与脱壳技术 101
4.2.6 反调试技术 102
4.3 应用案例 104
4.3.1 注册码验证 106
4.3.2 密码验证 110
4.3.3 软件实例破解 117
4.4 本章小结 125
思考题 125
第5章 缓冲区安全与攻击技术 126
5.1 引言 126
5.2 基础知识 126
5.2.1 程序运行原理及内存模型 126
5.2.2 缓冲区溢出的工作原理 130
5.2.3 溢出漏洞的利用方法 132
5.2.4 溢出漏洞的防护方法 137
5.3 应用讲解 139
5.3.1 篡改程序流程 139
5.3.2 远程漏洞利用 141
5.3.3 本地漏洞利用 144
5.4 本章小结 146
思考题 146
第6章 Windows内核安全与攻击技术 147
6.1 引言 147
6.2 基础知识 147
6.2.1 内核的概念 147
6.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架 149
6.2.3 内核安全 150
6.3 应用案例 151
6.3.1 SSDT Hook 151
6.3.2 IDT Hook 157
6.3.3 Inline Hook 163
6.3.4 IRP Hook 175
6.3.5 DKOM 182
6.3.6 进程检测 185
6.4 本章小结 190
思考题 190
第7章 线局域网安全与攻击技术 191
7.1 引言 191
7.2 知识基础 191
7.2.1 线网络基本概念 191
7.2.2 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192
7.3 应用案例讲解 195
7.3.1 WEP加密破解 195
7.3.2 WPA/WPA2加密破解 200
7.3.3 线AP安全配置突破 203
7.3.4 密码字典和表文件制作 206
7.3.5 线局域网的安全使用 208
7.4 本章小结 208
思考题 208
第8章 Android与iOS安全与攻击技术 209
8.1 引言 209
8.2 Android系统安全 209
8.2.1 知识基础 209
8.2.2 应用案例 234
8.3 iOS系统安全 245
8.3.1 知识基础 245
8.3.2 应用案例 265
8.4 本章小结 270
思考题 271
第9章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 272
9.1 引言 272
9.2 Windows操作系统信息安全防护 272
9.2.1 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272
9.2.2 信息防护基本方法 272
9.2.3 常用安全应用软件 306
9.3 Linux操作系统信息安全防护 310
9.3.1 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310
9.3.2 信息防护基本方法 310
9.3.3 常用安全应用软件 322
9.4 移动终端信息安全防护 323
9.4.1 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323
9.4.2 信息防护基本方法 324
9.4.3 常用安全应用软件 337
9.5 系统和账号密码安全常识 338
9.5.1 系统安全防护常识 338
9.5.2 密码安全防护常识 339
9.5.3 账号安全防护常识 340
9.6 常用数据恢复软件简介 340
9.6.1 数据存储恢复原理 341
9.6.2 数据恢复软件实例 341
9.7 本章小结 346
思考题 346
参考文献 347

前言/序言


以下是一本以“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基础”为主题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风格自然,力求避免AI痕迹,且不直接包含您提到的特定教材名称: 《数字世界的守护者:信息安全与攻防之道》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由数字编织而成的浩瀚宇宙。从日常的社交互动到庞大的商业运作,再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信息已成为最宝贵的资产。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恶意攻击者如影随形,虎视眈眈,试图利用各种手段窃取、篡改、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数字信息。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数字战场上,理解信息安全的本质,掌握对抗攻防的艺术,已不再是少数技术专家的特权,而是每一个在数字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人所必备的技能。 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对信息安全领域怀有浓厚兴趣的初学者、在校学生、IT从业人员以及希望提升自身数字安全意识的社会大众,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框架。我们不追求哗众取宠的耸人听闻,也不沉溺于晦涩难懂的理论深渊。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致力于将信息安全的核心概念、主流技术以及实战攻防的精髓,以一种清晰、条理、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读者奠定坚实的基础,迈出通往数字世界守护者之路的第一步。 本书内容亮点概览: 第一篇:信息安全基石——认知与防御的起点 理解信息安全的边界与意义: 我们将从最根本的层面探讨信息安全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维度。信息安全并非仅仅是代码的堆砌或防火墙的部署,它关乎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更是个人隐私、企业信誉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安全威胁与攻击者的画像: 深入剖析当前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威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木马、蠕虫、勒索软件、钓鱼攻击、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XSS)等。同时,我们将尝试描绘不同类型攻击者的动机、能力和行为模式,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敌人”的本质。 基础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介绍构建一道坚固的数字防线所必需的基础技术和策略。这包括身份认证机制(如密码学基础、多因素认证)、访问控制模型(如RBAC、ABAC)、加密技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及其应用场景,以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基础: 聚焦网络层面的安全问题。我们将解析TCP/IP协议栈中的安全隐患,探讨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的工作原理与部署,以及VPN(虚拟专用网络)在保护数据传输安全中的作用。 操作系统安全: 深入了解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的安全特性和常见的安全配置方法。涵盖用户权限管理、补丁更新策略、日志审计机制,以及如何防范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利用。 Web应用安全入门: Web应用是网络攻击的重灾区。本部分将揭示Web应用程序常见的安全漏洞,如注入类攻击(SQL注入、命令注入)、跨站请求伪造(CSRF)、跨站脚本(XSS)等,并介绍相应的防御措施。 移动设备安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安全也日益重要。本书将讨论移动应用权限管理、数据加密、设备锁定策略,以及防范恶意应用程序的风险。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聚焦于敏感数据的保护,包括数据分类、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销毁等关键环节。同时,我们将探讨国内外相关的数据隐私保护法规(如GDPR、《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其对信息安全实践的影响。 第二篇:攻防实战演练——洞悉弱点与反制之道 渗透测试方法论与流程: 介绍行业内通行的渗透测试方法,包括信息收集、漏洞扫描、漏洞利用、权限提升、痕迹清除等完整流程。本书将带领读者一步步理解渗透测试的逻辑,而非仅仅罗列工具。 常用渗透测试工具详解与实操: 精选并详解一系列在信息安全攻防领域极具代表性的工具,例如Nmap(网络扫描)、Metasploit(漏洞利用框架)、Wireshark(网络抓包分析)、Burp Suite(Web应用安全测试)等。每一款工具的介绍都将结合实际场景,提供操作指南和典型案例。 漏洞挖掘与分析技术: 探索发现软件和系统中潜在安全漏洞的方法。这包括静态代码分析、动态模糊测试、逆向工程基础等,帮助读者理解漏洞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来定位它们。 缓冲区溢出与内存安全: 深入浅出地讲解经典的缓冲区溢出攻击原理,以及栈溢出、堆溢出等不同类型的溢出攻击。同时,介绍现代操作系统和编译器如何采取措施(如ASLR、DEP、Stack Canaries)来抵御这类攻击。 Web安全攻防深入: 在第一篇基础上,进一步深入Web安全。我们将详细讲解更复杂的Web漏洞,如文件上传漏洞、逻辑漏洞、认证绕过、API安全问题等,并教授相应的攻击手法和防御策略。 社会工程学与人员安全: 人是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本书将探讨社会工程学(如钓鱼邮件、欺骗电话)的原理和攻击手段,并强调用户安全意识培训和内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恶意软件分析基础: 介绍如何对未知程序进行初步的分析,以判断其是否为恶意软件。涵盖沙箱分析、静态分析(反汇编、代码审计)和动态行为分析的基本方法。 安全事件响应与取证: 当安全事件发生时,如何有效地进行响应和调查至关重要。本部分将介绍安全事件响应的基本流程、日志分析技术、数字取证的概念和方法,以帮助读者在事后重建事件真相。 第三篇:前沿视野与未来展望——安全之路永无止境 物联网(IoT)安全: 探讨日益普及的物联网设备所带来的新型安全挑战,如设备身份认证、通信安全、数据隐私等。 云计算安全: 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特有的安全问题,包括多租户隔离、云存储安全、身份与访问管理(IAM)等。 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如何在威胁检测、漏洞分析、安全审计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及AI本身面临的安全风险。 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 介绍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概念,以及围绕其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方面的安全挑战。 信息安全职业发展与持续学习: 为读者指明信息安全领域内的职业发展路径,推荐持续学习的资源和方法,鼓励读者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安全环境。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每一个安全概念的提出,都伴随着相应的技术原理阐述和实际操作指导。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攻防技术,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贴近实战,案例丰富: 大量引用真实或模拟的攻击场景和案例,帮助读者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强调思维方式: 不仅教授“是什么”,更注重传授“为什么”以及“如何思考”,培养读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力求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技术原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安全是数字文明的基石。掌握信息安全与攻防之道,就是掌握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数字世界的力量。《数字世界的守护者:信息安全与攻防之道》将是您踏上这条充满挑战却又意义非凡的旅程的理想向导。它将为您揭开数字世界的神秘面纱,让您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能够主动守护数字安全、洞悉攻防玄机的智慧公民。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我便被其内容所吸引。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论著,而是带着一股“接地气”的实用主义色彩。我尤其钟爱书中对恶意软件分析的部分,它详细地拆解了各种病毒、木马的工作机制,并通过具体的代码片段进行说明。这让我对那些隐藏在屏幕背后的威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识别和清除它们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不像一般的教科书那样,只是罗列知识点,而是更侧重于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在讨论一些安全策略时,作者总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读者去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 我一直认为,信息安全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比如,在讲解网络安全协议时,它不仅仅是简单介绍协议的功能,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设计初衷以及在对抗攻击时所扮演的角色。这种深度挖掘,让我对协议的理解不再是表面的记忆,而是上升到了逻辑推理的层面。 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内容。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重要,而这本书恰恰关注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介绍了技术手段,还探讨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问题,这让我对信息安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社会层面的。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非常“亲民”了。即便是一些非常专业的技术概念,作者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了使用过多的行业术语。这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信息安全的世界。

评分

我拿到这本《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基础》之后,首先被它的实用性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学习信息安全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了大量可以参考的实验和案例,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渗透测试的讲解。它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几种常见的渗透方法,而是非常系统地讲解了整个渗透测试的流程,从信息收集到漏洞分析,再到权限提升和痕迹清除。这种全方位的讲解,让我对如何进行一次完整的渗透测试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它简洁明了,直击要点。在讲解复杂的概念时,作者总是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很容易被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所困扰。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实践”导向。它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理论书,而是充满了实操性的指导。书中提供的每一个案例,都附带了详细的步骤和解释,让我可以一步一步地跟着去做。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教我如何运用各种“招式”去应对信息安全挑战。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它从基础知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攻防技术。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扎实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并且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非常扎实。尤其是在关于网络攻击的原理方面,它并不是简单地列出一些攻击的名称,而是深入地剖析了这些攻击背后的技术细节和逻辑。我喜欢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它让我对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关于防御策略的部分也非常有价值。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一些通用的防御措施,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来分析不同防御策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这让我明白,信息安全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系统性。它不仅仅关注某个单一的技术点,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将信息安全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串联起来。从网络协议到操作系统安全,再到应用层面的防护,它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种全面的讲解,让我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同时又不失可读性。它在保证技术准确性的前提下,力求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喜欢它那种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叙述方式,读起来不会感到混乱,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吸收知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新兴的安全技术也进行了探讨。这让我意识到,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这本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最新的发展趋势,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对信息安全这个领域很感兴趣,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就觉得它很有分量,感觉内容会非常扎实。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目录结构,这让我对即将深入的知识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它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带着一种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的语气。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其中关于网络攻击原理的部分,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对那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技术细节时,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类比,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帮助我绕过了理解的障碍,更快地抓住了核心要义。 我个人对这本书的理论性非常欣赏。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些基础性理论框架。比如,在讲解加密算法时,它并没有止步于算法的名称,而是详细阐述了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逻辑推导,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我感觉读完这部分,我对密码学不再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这本书的实践性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作者非常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书中提供的许多案例研究,都来源于真实世界的安全事件,这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非常有价值,也更有动力去学习。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漏洞挖掘和利用的章节,它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整个过程,让我对如何发现和防御系统中的弱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的广度。它涉及到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多个方面,从最基础的网络协议到更高级的加密技术,再到实际的攻击与防御策略,几乎涵盖了所有我想要了解的知识点。这种全面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下理解信息安全,而不至于陷入某个技术细节而迷失方向。这对于我这样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学习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

评分

拿到这本《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基础》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惊喜。我之前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多,总觉得离我很遥远,但这本书的呈现方式让我感觉它其实非常贴近生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网络攻防演练的部分,它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描述了黑客的思路和防御者的策略,读起来像是在看一部谍战片,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智慧的博弈。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社会工程学攻击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攻击手段,而是深入分析了人类心理的弱点是如何被利用的。这让我不仅学到了如何防范这类攻击,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性本身的一些规律。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信息的保护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意识层面的提升。 这本书在讲解基础概念时,用词非常精炼,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直击要害。我喜欢它那种“大道至简”的风格,即使是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也能够理解。比如,在解释防火墙的工作原理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瞬间就让我明白了它的核心作用,避免了深陷技术术语的泥潭。 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中提供了很多可以动手实践的例子。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按照书中的指示去操作,但光是阅读那些详细的操作步骤,我就已经能感受到实践的乐趣。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是一个可以带着去实践的“工具箱”,让我有机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读起来不会感到突兀,而是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巩固和深化理解,不至于感到压力过大,而是享受学习的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