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社会科学。随着资源与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需求也与日俱增。《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高等院校环境系列教材》以“学科理论基础”、“环境经济手段”、“自然资源经济”、“环境价值评价”、“绿色经济发展”五大篇的内容,系统介绍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成就和最新成果为了便于课程教学,每章均安排了案例或专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高等院校环境系列教材》谋求经济理论、经济模型与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结合,努力满足学者获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知识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目录
第一篇 学科基础理论
第1章 导论
1.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2章 外部效应理论
2.1 外部性的内涵
2.2 外部性的分类
2.3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
第3章 公共物品理论
3.1 经济物品的主要分类
3.2 公共物品的内涵界定
3.3 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问题
3.4 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模型
3.5 公共物品的典型供给方式
第二篇 环境经济手段
第4章 环境经济手段概述
4.1 环境经济手段的内涵与分类
4.2 环境经济手段的评价标准
第5章 环境财税理论
5.1 环境财税手段的效应分析
5.2 环境税收政策
5.3 生态保护补偿政策
第6章 环境产权理论
6.1 自愿协商的效应分析
6.2 排污权交易的效应分析
6.3 排污权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
6.4 资源产权制度安排
第7章 环境经济手段选择
7.1 环境经济手段的比较分析
7.2 环境经济手段的优化选择
第三篇 自然资源经济
第8章 资源经济理论概述
8.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8.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8.3 自然资源的度量
第9章 可再生资源理论
9.1 可再生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9.2 可再生公共物品资源——渔业资源
9.3 可再生商品性资源——森林资源
9.4 可再生非生物资源——可再生能源
第10章 可耗竭资源理论
10.1 可耗竭资源概述
10.2 主要可耗竭资源储量与分布
10.3 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原理
第11章 水资源经济理论
11.1 水资源需求
11.2 水资源供给
11.3 水资源价格决定
11.4 水资源产权
第四篇 环境价值评价
第12章 环境资源价值评价概述
12.1 环境资源价值评价的起因与意义
12.2 环境资源价值的类型
12.3 价值评估方法分类
12.4 环境价值评估法的特点与选择规律
……
第五篇 绿色经济发展
第二版后记
精彩书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高等院校环境系列教材》:
5.2.1.2环境税的特征
环境税收政策具有税收制度的一般法律特征:①强制性。环境税收政策是国家凭借自己的权力,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或产生污染行为的责任大小而征收的一种税收。环境税收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确定下来的,具有强制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违反环境税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②无偿性。国家将环境税款征收后便取得了所有权,不再偿还给纳税人(虽然该项收入可能作专款专用而投到某纳税人的身上进行污染治理或资源保护,但征收与投放之间无对应关系)。③固定性或规范性,环境税收政策是通过法律,对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率及纳税环节等方面一一作出具体规定。有较强的透明度、可操作性,其内容具有明确而稳定的优点。
环境税收政策同时还具有别于其他税种制度的特征:①科学性。污染税的征收必须通过环境监测、根据标准来进行,没有科学测定就无法征收环境税。②专用性。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对于环境税收入的使用采取专款专用的原则,环境税收入只能用于环境保护,而不能截留或挪作他用。虽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环境税收入专款专用的原则将造成税收刚性,降低经济效率,但大多数学者同时也承认,在目前环境形势严峻、环境税率尚未达到最优水平时,专款专用是现实可行的次优的解决办法。⑨过渡性。环境税与其他税收不同,它的首要目的不是增加财政收入,而是通过税收手段的调节作用改变经济当事人行为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当政府设计某一环境税种的目的是淘汰有损环境的产品使用时,这一环境税种往往具有时间性,它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5.2.2环境税收政策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环境税收政策是解决负外部效应的重要方式,通过征税来弥补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不一致,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环境税收政策与其他手段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当然环境税收政策并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万能药”,它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5.2.2.1优越性
李俊英在《环境税收制度的优越性分析》、董丽在《环境税收制度研究》中均系统地分析了环境税收制度的优越性,主要有:
(1)环境税收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环境税制中的污染税一般是根据污染量的多少,对污染者课征与外部成本相当的税收,使私人最优产出水平回到社会最优产出水平,从而避免效率损失。政府征收污染税,使排污企业负担外部成本,污染排放量越大,负担污染税越多,市场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利润会减少,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厂商会努力改进生产技术,积极创新,自由选择低廉且适合自己的防治污染的方法,以减少排污量。
(2)环境税收符合税收公平原则。环境税通过以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途径来维护社会经济中的公平原则问题。而公平原则是一个国家设计和实施税制时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往往成为检验一国税制和税收政策优劣的标准。国内现有的关于环境税的论述也大多从公平原则角度出发,阐述政府开征环境税主要是为了纠正市场失效,以税收形式迫使污染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
(3)环境税收体现了税收经济效率原则。一般而言,税收引起的价格变化的总负担,并非简单地等同于所征收税款的绝对额。在现实中,征税常常带来纳税主体经济决策和行为选择的扭曲,干扰资源的配置。当这种扭曲超过一定限度时,纳税人或者改变其经济行为,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以减轻或逃避其税收负担,这种状况被称为税收的“额外负担”。当然,征税的过程也同样会带来纳税人的“额外收益”,对经济产生良性刺激。因此,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应当是本着税收中性原则,达到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环境税收的征税目的主要是降低污染对环境的破坏,这必然会影响污染企业的税收负担,改变其成本收益比,迫使其重新评估本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4)弹性较大。同命令-控制手段相比,环境税的弹性更大:污染者可以最有效的方式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传统的命令-控制手段主要采取责令经济人停止对某一资源的使用或将污染浓度削减到规定的范围之内等硬性规定为主要特征。因而,生产者除了通过安装污染削减设备或降低产量外别无选择,即使他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如果政府采用的是适宜的环境税收政策,那么,生产者除了上述两种选择外,至少还有3条可以选择的途径: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工艺过程得以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或缴纳税收;生产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污染削减的成本等实际情况对市场信号做出最佳选择。
(5)避免“寻租行为”的发生。“租”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的那部分剩余。所谓寻租是指那些借助于权力的力量,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相对而言,环境税收政策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它具有确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它有明确的征收范围、税率等规定,因而生产者寻租的空间较小。
……
前言/序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高等院校环境系列教材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高等院校环境系列教材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高等院校环境系列教材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