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智能可穿戴产业发展报告》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的产业发展形势、技术发展概况以及从事该行业的产业链布局,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
《智能可穿戴产业发展报告》可供机械、电子、信息、制造等行业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热心关注智能可穿戴领域发展的人士,尤其是当前全国正在开展智能可穿戴设备研究生产的单位参阅。
目录
导引
一、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是践行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有力抓手
三、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是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
长期动力的重要契机
四、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手段
第一章 智能可穿戴产业概述
一、智能可穿戴技术及设备分类
二、产业概况
第二章 智能可穿戴设备硬件技术
一、芯片技术
二、传感器技术
三、供能设备与低功耗技术
四、显示技术
五、机器人技术
六、天线技术
第三章 智能可穿戴设备软件技术
一、人机交互技术
二、无线传输通信技术
三、虚拟现实技术
四、增强现实技术
五、大数据传输技术
六、制造技术
第四章 智能可穿戴产业技术发展分析及建议
一、智能可穿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
二、智能可穿戴产业发展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智能可穿戴产业发展报告》:
肌电信号是肌肉收缩时伴随的一种生物电信号,其中表面肌电信号可以通过无损检测方式获得,且信号特征与人体的特定动作高度关联,因而采用表面肌电信号作为人机接口的控制信号已成为常用的研究手段。当处理可穿戴机器人应用时,主要使用肌电图记录。肌电图主要测量肌肉在收缩时的肌肉活动,并通过表面电极进行记录。肌电图可以被用来确定肌肉是否参与运动。例如,肌肉产生的力,通过对位于大腿部位肌肉(屈肌和伸肌)运动测量的肌电图信号的确定,构成一个反馈系统的一部分。这些传感器的主要缺点是它们对电极位置非常敏感,会引起错误判断。
3.力学传感器力和压力传感器通常用来实现阻抗反馈控制。力矩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使用者的腿和外骨骼间的相互作用,压力传感器用于大腿支撑处对肌肉运动的测量,这个压力信号被认为是与膝关节角度成正比的,它们也被用于测量鞋底面的反作用力。其他使用在外骨骼上的力和压力传感器用来确定受力、拉力、压力和加速度。行为识别中最典型的可穿戴力学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等。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助力型或康复医疗型)、运动分析与诊断、日常行为监测、虚拟现实等多个研究领域几乎都脱离不了这类传感器。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传感与分析单元负责获取人的运动信息,并识别出相应的运动状态,相当于是整个系统的大脑。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面向美国陆军研制的助力型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系统HULC,通过安装在士兵足底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其运动数据信息,并传送至可穿戴计算机进行人体动作识别,进而自主地驱动控制外骨骼机器人,确保其与人的行为动作协调统一;由德国TTOBOCK公司面向下肢残缺人士推出的穿戴式智能仿生腿C-LEG,依靠位于膝关节处的角度传感器和位于踝关节处的力矩传感器获取人的下肢运动信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单位分别研制的康复医疗型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选用了压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计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可穿戴力学传感器在运动分析与诊断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对游泳运动员的“划水”动作进行分析,Ohgi设计了可在运动员手腕部位穿戴的加速度计和角速度计,并进行了水下实验。瑞士的Xsens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穿戴式MVN人体惯性运动捕捉系统,在运动分析与诊断的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国家体育总局研制了基于压力传感的可穿戴式数字运动鞋,可以获得运动员在行进全程中的步长、步频、速度、足部压力等重要运动参数信息,进而辅助运动员改进其竞技水平,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男子20km竞走项目历史最好成绩作出了直接贡献。
4.定位传感器可穿戴定位传感器(例如蓝牙GPS模块,基于Wifi、WAPI等各种无线传感网络协议的移动接入终端,或各种用于测向、测幅定位的超声波/红外/无线电波收发器、声音探测器等),虽然通常不能直接提供行为特征信息,但其可以告知“行为者在哪里”,从而为行为识别提供重要的环境上下文信息。
……
前言/序言
智能可穿戴产业发展报告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