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受欢迎网络公开课教授全球热中文慕课出版,用思辨探究历史,让历史为我所用
用“案例研究”方式深度解析秦始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讲座高分评价
当代知名作家贾平凹题写书名,国际管理学会终身院士暨前主席陈明哲作序推荐
被众多网友评为“不追美剧也要追的神课”,原来历史课也能那么火
荣登中国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书店人文社科类热销书排行榜第1
读史看故事,只能成为看客;懂史悟人生,才会成为精英
内容简介
吕世浩先生的《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被台湾大学学生誉为“四年修不到,成终生遗憾”的人文通识课程。他在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MOOC开设的《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以其深厚的实学、过人的口才与缜密的分析能力,对秦始皇进行了深度解读,一开课便引起巨大回响,掀起了一股“秦始皇成功学”风潮,学生遍全世界。本书是吕世浩先生根据他所教授的授课内容精心编写而成。
在秦始皇登上权力高峰的过程中,先后有权臣当权,嫪毐作乱,亲母背叛,郑国祸秦……他是怎样一一应对处理的?统一六国以后,他定封号,去谥号,大兴土木,寻求长生不老……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覆灭的?作者将每一个重要事件作为案例,先提出设问,思考事件发生的背景,然后进行史料分析,不断质疑,联想现实,步步推演,带领读者从现实穿越到历史中“成为”秦始皇,重新理解秦始皇的每个重要抉择,掌握秦始皇一生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将秦始皇充满争议又波澜壮阔的一生与读者自己的生命历程相互印证。
在作者笔下,数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从纸上冷冰冰的几行描述,演变为可理解揣摩、甚至可感同身受的血肉具象。在领悟历史发展大势的同时,让读者回到现实,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将前人经世致用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并且能够运用到当今社会中,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明智、有效率的选择中去,真正做到让历史对现实的人生有“大用”。
作者简介
吕世浩,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曾追随清朝皇室后裔、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在传统私塾中学习四书五经近二十年,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后师从宿白、徐苹芳、阮芝生等历史学大家,现任教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致力于《史记》、中国传统经典、上古秦汉史、历史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
作为作者最具代表性的普及性作品之一,《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秉承“将灌输知识变成提高智慧、将培养工匠变成培养精英”的理念,运用商学院“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设身处地、揣摩通透、体贴入微、洞见表里”的方法,将秦始皇作为人生思辨最好的样本,不讲奇闻轶事,不求惊世骇俗,强调思辨,启发性地传授读者读史方法。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今天还有多少人对读史感兴趣呢?大概都去读成功学了吧。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也许通过阅读本书,他们能得到的远比成功学的多得多。
——音悦忧蓝
★在我人生的低谷时期,我有幸听到了吕老师的授课,并且幡然醒悟、豁然开朗,感觉心境陡然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为诸多小事烦扰。
——Yiruvera
★这是一堂关于理智与情感、成功与失败、做人与做事、推销自己与说服他人、自欺与自傲、知己与知彼的历史哲理课。
——桃之妖妖
★本人是学工科的,昨天头一次听吕世浩老师的历史课,体会到了历史课的有趣和有用,心胸开阔,思维活跃,特别是从灌输知识到提高智慧、从培养工匠到培养领袖的授课理念,受益匪浅。
——凡人
★就像吕老师所愿的那样,学习,不是只学知识本身,而是要透过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做一个哪怕不是重要历史人物,但是却可以在巨变当中不随波逐流能明辨是非的普通人。
——法式土豆泥
★张良的故事破解了我现在一个项目的困惑……早上迫不及待与整个团队沟通,换了思路马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Wongjack
目录
你不为财死,不为食亡,那不过是因为"财"和"食"你已经有了。别人引诱你,而你不为所动,那是因为那不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可是你是人,有一天当你真心想要的东西,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有几个人能够忍住,能够抵抗这样的诱惑?
第七章 骄傲与灭亡
像秦始皇这样一个聪明刚强的人物,为什么会让自己的一生走到这个下场?
他想要的继承人不但不能继承,还被人害死。他自己尸体都腐烂掉了,还得继续北游,不能下葬。他一生最相信的人有三个:李斯、赵高和胡亥,如果不相信李斯,不会一生重用他;如果不相信赵高,不会让他掌管最重要的玉玺;胡亥是他最喜欢的小儿子,始皇更不可能怀疑他。结果却是这三个人联手,一起欺骗了他,葬送了他最重视的帝国。
第八章 谁才真正对你好?
唉,二世不过就是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无能嘛!如果是一个好老师,这时就应该劝学生,无能怎么办?就是学,拿刻苦学习来弥补。你想要有术怎么办?中国人常说"不学无术",反之学则有术。孔子说得多好:"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我们都不是生而知之者,至少要学而知之,再怎么基础不足,总得困而知之吧!结果赵高却劝二世"困而不学",那真是"斯为下矣"了!
第九章 谁骗谁?谁能骗谁?
历代史书都劝领袖人物要"亲君子,远小人",可是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小人太好用了!只要你能给他权势利禄,你想要他去做任何事,不管那件事再荒谬、再无耻、再违背良心、再困难,他都会去做。你要一百分,小人能排除万难,帮你做到一百二十分,哪个领袖不喜欢这样的部下呢?
附记 学历史的三个功用
历史是追求真实之道的学问,只有从真实出发才能提炼出真实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动人心,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第一次阅读《史记 秦始皇本纪》,读到最后的"后五年,天下定于汉",不禁潸然泪下。因为历史终究没有放弃我们,人类最后还是走向了光明。
秦始皇年表
精彩书摘
什么是“思辨”?
真正的历史教育应该重视“思辨”,但什么是“思辨”呢?
在这里,我举个大家熟知的例子来说明。相信各位在中学课本里都读过《木兰诗》这篇诗歌,诗歌的一开头是这样说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请问各位,“唧唧”是什么声音?
按过去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立刻回答我:“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课本的标准答案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你可能在“思辨”上还需要更努力一点。因为真正的答案,作者其实已经写在接下来的两句里: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作者清楚地说出,这时只听见叹息的声音,因此“唧唧”是叹息声。
不愿面对这样的答案吗?历史学讲求“孤证不立”,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来证明这一点。
“唧唧”一词,也出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前句是“已叹息”,后句是“重唧唧”,可见白居易也以“唧唧”为叹息声。试想,如果“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难道白居易是先听了琵琶乐声后叹了口气,然后听了女子讲话后就开始当场织布吗?
当然,或许各位不服气,《琵琶行》是唐朝的诗,《木兰诗》是南北朝的作品,两者可以这样互证吗?
说得有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唧唧”在南北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
1.南朝梁施荣泰《王昭君》诗:“唧唧抚心叹。”
2.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树出云,咸皆唧唧。”
3.北魏《元举墓志铭》:“履朝独步,伦华非匹。一见唧唧,宋朝更生。”
这些都是唐前文字,所有的“唧唧”都是指叹息之意,可以证明当时人确以“唧唧”为叹息声。
事实上,将“唧唧”当作织布机的声音,这样的解释除了中学课本外,在古籍中似乎找不到任何例证(如果你能找到,欢迎提供)。因此不管你认为“唧唧”听起来多么像织布机的声音,这都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古时的语音和今日有很大的差别。而在古代,织布机也不是发出“唧唧”声,而是“札札”声。《古诗十九首》有“札札弄机杼”,白居易《缭绫──念女工之劳也》有“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都足以为证。
希望各位千万不要误会,以上的讨论并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语文水平,而是想点出一个可怕的事实:
明明问题的答案就在下面两句,明明作者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为什么我们过去却毫不质疑课本的答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即使你读了再多的书,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好的成绩,如果这一切要拿你宝贵的思辨能力去交换,都是不值得的。因为,思辨是一切智慧的开始。
读书,是为了做知识的主人,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奴仆。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推荐序
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