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強調文章的考究和精彩,深入挖掘每一個主題的特色,並追求知識的準確性與文字的趣味性,收入的作品優中擇優,品質至上。
◆奉行給讀者帶來細節、新意和趣味為原則,用精美的圖文排編和優美的文字內容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
◆資深曆史、軍事作傢宋毅主編;追求優秀至上,內容為王。
內容簡介
埃及自古占盡地利,一係列天然的邊界保護著這片土地。尼羅河橫貫埃及南部,全長近一韆四百公裏的河道上分布著六條瀑布,根本無人可以通行。憑藉這些自然地理邊界的庇護,埃及很早就産生瞭獨立發展的文明。所以,古希臘曆史學傢希羅多德將埃及稱作“尼羅河的贈禮”。埃及人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建立瞭一個偉大的文明,《法老的士兵——古埃及中王國時期的軍隊》就將帶讀者們瞭解公古埃及中王國時期的法老們建立的軍隊。
古希臘,在這裏産生瞭西方文明的源頭,而古代及近代戰爭中,西方軍隊常用的步兵戰術——方陣,亦是由希臘而知名。從雅典到斯巴達,最終於亞曆山大大帝臻於極盛,古希臘的方陣戰術讓他們的敵人聞風喪膽。《方陣時代——古希臘世界步兵陣型》將詳細解析這一經典步兵戰術的由來。
中世紀晚期,發生瞭一場扭轉步兵與騎兵戰場地位的軍事變革。從14世紀開始,許多重大的會戰——1315年金馬刺會戰、1314年班諾剋本、1315年的莫爾加爾藤戰役,以及1356年普瓦捷會戰,開始由訓練有素的步兵主導。形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正如米歇爾·羅伯特所提示那樣,決定性的導緻重裝騎兵衰落是規模龐大、組織嚴密的步兵方陣。這就是14世紀的步兵革命,是步兵取代重裝騎兵重新成為西歐戰場上主宰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詳細情況將在《戰場主宰——歐洲近代早期的步兵演變》一文中可以得知。
現今挪威實際上的國歌取自該國近代作傢比約恩斯徹納的詩歌《是的,我們熱愛這個國傢》,原作第二段寫道:“以英勇之師,哈拉爾德統一國傢;當埃文德在吟唱,哈康保衛國傢;奧拉夫用鮮血,給國傢繪上十字架,站在它的高度上,司威雷反對羅馬。”其中提到的司威雷就是在挪威內戰時代篳路藍縷、開創新朝、對抗教廷的挪威國王。《北國驚雷——挪威百年內戰史》將結閤大量原始史料,還原齣這段驚心動魄、高潮迭起的挪威內戰時期。
日俄戰爭距今已有110年之久,針對日俄戰爭,國際史學界目前流行的理論是“第零次世界大戰”,即認為日俄戰爭與後世一戰、二戰關係甚密,可以看作兩場世界大戰的預演。《第零次世界大戰——日俄陸戰奉天激鬥》與《國運之賭——大視野下的日俄戰爭》兩篇文章一從日俄奉天陸戰的細節描寫,一從戰略的大視野解讀,還原瞭百年前那場在中國東北發生的慘烈戰爭。
作者簡介
宋毅,上海作協會員,著名曆史、軍事作傢,曾獲《現代兵器》雜誌2009年度優秀作者一等奬等榮譽。齣版有《那時英雄:隋唐戰史》、《壬辰1592:決戰朝鮮》、《祖先的鐵拳:曆代禦外戰爭史》等多部暢銷曆史、軍事著作。一手打造齣暢銷曆史軍事MOOK《戰爭事典》係列。
內頁插圖
目錄
法老的士兵--古埃及中國王時期的軍隊
移動的城牆--古希臘世界步兵方陣
戰場主宰--歐洲近代早期的步兵演變
北國驚雷--挪威百年內戰史
第零次世界大戰--日俄陸戰奉天激鬥
國運之賭--大視野下的日俄戰爭
精彩書摘
引言
埃及自古占盡地利,許多世紀以來一係列天然的邊界保護著這片土地免遭各路不速之客的侵犯。東西兩側的廣袤沙漠,為古埃及人的活動範圍劃定瞭明確界綫;尼羅河三角洲延伸入海的灘岸,又像一堵牆有效阻斷瞭來往交通。尼羅河橫貫埃及南部,全長近1400公裏的河道上分布著六條瀑布,根本無人可以通行。憑藉這些自然地理邊界的庇護,埃及很早就産生瞭獨立發展的文明。尼羅河流量豐沛,每年泛濫都會帶來大量適宜莊稼生長的淤泥,為當地百姓提供各種生活所需甚至奢侈品——唯一的遺憾是河水衝來的造船用的大根木料太少。這裏的生活自給自足,古埃及人不必冒險去開拓外麵的世界。所以,古希臘曆史學傢希羅多德將埃及稱作“尼羅河的贈禮”(the Gift of the river)。
時至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181年—公元前2055年),尼羅河榖地戰事不斷,割據紛起。覬覦埃及已久的外邦人紛紛侵入這片土地,邊境地區的居民陷於異邦的奴役之下。動蕩與分裂,自然造成瞭古埃及社會的軍事化。這一過程在墓葬壁畫中有著鮮明體現。古王國時期的墓葬壁畫,多描繪和平的日常生活或農業生産場景;第一中間期的墓葬壁畫,內容則變成瞭全副武裝的衛士環繞下的一個個軍事強人。所以,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55年—公元前1650年)的法老們為瞭捍衛埃及的獨立,往往比前朝帝王更加關注軍事和邊防。古埃及建立瞭一支相當規模的常備軍,由外邦人組成的輔助部隊協助其作戰。古埃及人在尼羅河榖地南北兩個狹窄的入口處設防,嚴密守衛著國境。
古王國時期,埃及與外部世界的紛擾甚少。法老們偶爾會派遠徵隊前往西奈、利比亞和努比亞的廣闊土地,搜求珍貴的金屬、寶石、異域風情的烏木和象牙,還有牲畜和奴隸。與此同時,古埃及商人建立瞭與沿海城市比布魯斯(Byblos,今半拜勒,古代腓尼基港口)的貿易往來,進口橄欖油和雪鬆木。此時除瞭法老的禁衛軍之外,尚無必要建立常備軍。青壯年因一些雜七雜八需要人手的任務而臨時徵召起來,編入軍隊,執行的任務從參加遠徵隊去遠方搜求礦産到上陣打仗、維持治安等等,不一而足。而當古埃及身陷列國角逐、必須守衛自己的大門時,一切都發生瞭改變。
中王國時期,古埃及在軍事組織和軍階等級方麵發展變化巨大,這鮮明體現在一些特殊軍職的齣現上。比如“城鎮民兵總指揮”、“城鎮民兵”、“軍犬營總指揮”和“軍中書記官”(又譯“軍隊錄事”)。其中,“軍中書記官”乃是位高權重的角色。彼時彼處,識字率極低,據估算古埃及能讀能寫者的人數在總人口中不足1%。軍中的報告和命令必須形諸文字,隻有那些識文斷字的高級軍官以及他們的書記官可以看懂。據現存的齣土文獻,比如《塞姆那信件》(Semna Dispatches)顯示,中王國時期古埃及已經有瞭相當規模的軍事指揮機構。該機構由國傢高級官員掌管,負責一切日常軍務。到辛努塞爾特三世法老(Senusrets III,公元前1874年—公元前1855年)時,古埃及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防禦要塞和駐防常備軍的規模擴大。軍費開支成瞭一個無底洞,連能滿足早年和平時期修建金字塔所需的國庫積蓄也被消耗光瞭。
一、為法老服役
入伍與訓練
實際上,古埃及士兵很少打仗。古埃及的戰爭機器同樣也是一支後備勞動大軍。古埃及軍隊的角色跟勞工並不衝突。在中王國時期的文獻資料中,全副武裝赴他鄉索求財富的遠徵隊跟“傳統意義上”的軍隊也並無不同。軍隊的人力和組織正好用於和平目的,比如國內的工程修建。艾爾巴薩(el-Bersha)的傑鬍提霍特普(Djehutihotep)2號墓壁畫展現瞭這樣的場景:172個人分作4列,正在運送一尊巨大的雕像。與之相似,一段孟圖霍特普四世法老(Mentuhotep IV,公元前1992年—公元前1985年)時期的銘文記載瞭他的軍隊是如何投身和平時期的工程修建:來自上埃及的一萬大軍協助將大批石材從哈馬馬特乾榖(Wadi Hammamat)的雜砂岩和粉砂岩礦場中運齣來。這些石材是為法老修造石棺用的。運送的過程相當順利,據孟圖霍特普四世的那段銘文記載,軍隊“毫發無損”。還有那些遠徵,字麵上看起來是齣兵徵伐,其實根本碰不到敵人。
除瞭第十二王朝的法老采取過強硬的對外政策(主要是針對努比亞),絕大部分時間,古埃及中王國時期的軍隊都無仗可打,隻是在國內參與修建各種工程。阿濛涅姆赫特三世法老(Amenemhat III,公元前1842年—公元前1797年)修建瞭兩座金字塔,一座在代赫舒爾(Dahshur),一座在哈瓦拉(Hawara)。可以想象,阿濛涅姆赫特三世沿襲孟圖霍特普四世的舊例,將自己的軍隊用於瞭這些工程的修建。
古埃及軍政民政組織的基礎是省(另譯省州或州),即“諾姆”(Nome)。早先這些省皆是一個個自治的部落地方,沿尼羅河兩岸的農業定居點分布。後來,諸省逐漸統一,組成瞭上埃及和下埃及王國。來自南方的國王美尼斯(Menes)是古埃及曆史上第一位傳奇法老,他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統一上下埃及。不過,早年上下埃及分立的痕跡一直有所殘留,法老們皆頭戴雙王冠便是這一點的體現。與之類似,諸省時代的地方政權架構依然保留。上埃及有22個省,下埃及有20個省,每個省皆由本省地方長官(hatyaa,意為“世襲貴族”)管轄。從預備兵員中徵召來的年輕士兵,被稱為“djamu”。“djamu”分為兩種,一種是應徵前來服役的壯丁(hewenu-nefru,意為“年輕新兵”),另一種是世襲的職業士兵(ahautyu,意為“戰士”),後者可能是從前諸省時代軍事組織的殘留。這種軍事組織形式再與那些自願從軍、視當兵打仗為終身職誌的壯丁相結閤,便形成瞭“djamu”中的職業士兵。
新兵的培養和訓練由“練兵總監”(imy-erhewenu-nefru)負責,這一職務一般由各省長官親任。中王國時期的阿濛涅姆赫特一世法老(Amenemhat I,公元前1985年—公元前1955年)即位之初,就必須依靠各省長官們組織軍隊,與努比亞作戰。整個中王國時期,各省一直保留著由本省民兵組成的地方軍隊。效忠於辛努塞爾特法老的省長官圖特霍特普(Thuthotep),曾記錄下自己是如何為法老招兵的——他徵召瞭“海耳省(Hare nome)西部的年輕新兵”、“海耳省東部的年輕新兵”,以及“海耳省的年輕戰士”。此處的“年輕戰士”,意思很可能是將年輕一代的職業士兵(即“戰士”,ahautyu)動員起來服役。
吃苦耐勞的農傢子弟不到20歲便應徵入伍,接受訓練,在民兵部隊中服役,為職業軍隊擔負補充和輔助任務。絕大部分古埃及農民住的是泥磚房,一輩子生活在尼羅河兩岸肥沃土地後方的小村莊裏。他們終生從土裏刨食,不過能不能吃飽肚子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法老陛下,或者附近的神廟。
民兵製度之下,每個古埃及農民都有臨時應徵服兵役的義務。徵召來的農民服役期有限,一般為一到兩年,在地方軍隊(niwt,即“城鎮民兵”)中服役。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職業軍隊發展臻於成熟。世襲製之下的戰士們父子相承,終生服役。“戰士”這一名詞來源於古埃及語中的一個動詞形式——“以之為生”(to live)。戰士的全部身傢性命都仰賴於法老陛下。法老們建立瞭常備軍,職業士兵對法老統治的重要意義正體現在他們的名號中——在古埃及的官方記錄裏,職業軍隊被稱作“王者之眾”(crew of the ruler)。
當國傢有難時,法老一聲令下,各省長官即須派遣軍隊為國齣力。通常是各省長官親自領兵參戰。辛努塞爾特一世時期(公元前1965年—公元前1920年),奧裏剋斯省(Oryx nome)長官阿濛涅姆赫特“率領自吾軍中精選而齣的四百名勇士,乘船南下”,參加法老陛下深入努比亞腹地的遠徵。他還親率從奧裏剋斯全省精兵中精選齣的六百勇士,投身接下來的戰役,隸屬法老的宰相(Vizier,又譯“維齊爾”)辛努塞爾特(與法老同名)麾下。各省派齣的軍隊,其數量多少顯然由各省的人口規模決定。奧裏剋斯省位於上埃及中部,人口較多,可以動員起與孟菲斯(Memphis)、底比斯(Thebes)以及耕地麵積更廣闊的尼羅河三角洲等省數量相近的軍隊。每年六月到九月間,尼羅河各地洪水泛濫,一切農事暫停。直到十月或十一月份,纔能耕種下一茬莊稼。所以,六到九月的農閑期間人手最為充裕,正適閤點兵入伍。當然,大批入伍服役的古埃及農民不可能有絲毫的軍事經驗。
新兵一入營,先要入籍造冊,登記姓名,再要將頭發剃成統一樣式。如同古往今來各個時代各種文化中的老百姓剛從軍入伍時那樣,古埃及農民入伍時可能也要參加某種儀式。可惜,至今缺乏直接證據能證明這一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新兵入伍時要正式宣誓效忠法老陛下。
體能訓練,意義重大。因為大多數時間,古埃及士兵需要背負全部給養和裝備,長途行軍奔赴戰場。包括自己的主要兵器——戰斧和盾牌,弓與箭——全得自己背著。因此,入伍新兵得接受嚴酷的身體訓練,與之伴隨而來的還有教官在身體上和口頭上的淩辱虐待。世界上任何一支優秀的軍隊皆是如此,毫無分彆。位於貝尼哈桑(Beni Hasan)的第十二王朝早期奧裏剋斯省赫提(Khety)墓葬壁畫繪有這樣的內容:壯丁們正在接受上肢力量訓練。訓練器材主要是裝滿沙子的沉重口袋,可見訓練之嚴酷。要是士兵們曆經長途行軍終於抵達戰場,卻因筋疲力盡而無法戰鬥,那可就大禍臨頭。還有壁畫顯示,古埃及士兵圍在一起,動作笨拙地進行武術和自衛術訓練,動作頗似今天的無器械格鬥術。這說明,摔跤早已是古埃及士兵的訓練內容。現存於貝尼哈桑的墓穴壁畫,特彆是那些奧裏剋斯省長官的墓穴壁畫,集中展現瞭士兵在訓練中使用的兵器。在其中一幅壁畫上,我們能看到一組士兵朝木頭靶子投擲匕首。雖然墓葬壁畫中沒有反映,我們仍可猜測,箭術和使用戰斧也是訓練的一部分。
……
前言/序言
鐵血文庫·003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這本書有六個專題,關於古希臘步兵陣型演變寫的尤為突齣
評分
☆☆☆☆☆
鐵血文庫第07輯,內容是英國徵服印度、戰國時代華陽之戰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士大帝徵服史。
評分
☆☆☆☆☆
一直相信京東,好 快 省。很不錯。運輸快,配送快。
評分
☆☆☆☆☆
一直相信京東,好 快 省。很不錯。運輸快,配送快。
評分
☆☆☆☆☆
唉,越來越不感興趣,但習慣還得繼續買。
評分
☆☆☆☆☆
文章質量不錯,奧斯曼其實有很多可寫的,這本號稱奧斯曼專輯但三分之二與此無關
評分
☆☆☆☆☆
印刷和圖案都很好,看著很舒服
評分
☆☆☆☆☆
非常好的一本書,可讀性強,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感謝京東自營
評分
☆☆☆☆☆
還是喜歡有關中國的戰爭文章,鐵血這方麵還是太不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