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情”与“面子”是中国人习以为常或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国人自以为懂,细想的人不多,然而它们可以构成对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一种解读方式与理论框架。以此概念与框架来反观中国人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日常生活,便可以找到西方社会科学有所疏漏乃至难以解释的中国现象;“权力”作为概念,本具有普世意义,但任何一个深谙此道的中国人都心知肚明地明白其意义远不同于其他社会。那么如何本土性地展现其意义呢?这就需要将权力同人情与面子结合起来研究,构成所谓“权力的再生产”。《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第二版)》从视角、方法论及理沦与经验研究等不同层面,对如何认识中国人的关系与权力进行了深入且独到地探索,并在一些学理问题上同西方社会科学之间构成了对话的关系。《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第二版)》初版于年,此次修汀,特别增加了一篇北大讲演稿,通俗而系统地陈述了中国社会文化脉络与中国人关系运作的全景图,以实现中国社会学研究中的“文化自觉”。
内容简介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第二版)》作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人情、面子与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探讨和分析。作者指出中国社会的运作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关系”,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人情、面子与权力运作等。关系,不单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工具,乃是所有普通中国人自己明白的生活手段;同样,关系也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趋之如骛的生活方式。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常识般地知道:关系是可以取代制度的;那些压根儿就不知道或不懂社会学的人都能意识到:他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他需要建立起他的人脉。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尤其对“事实再现的文学路径”、“在中国官僚作风与技术的背后”及“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等几篇论文做了较大的改动;去掉了原书的最后一篇,“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以及于年春季在北大一篇讲演记录《社会系统、关系运作与权力结构》,则因为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这几年的研究取向和思考理路。
作者简介
翟学伟,年生于南京,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法学硕士,南京大学历史系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独立思考如何建构中国人与中国社会方面的概念、理论及方法论,在社会与行为科学的本土研究方面颇具影响力。代表作有《中国人的关系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等,现为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的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第二版自序
自序
一、研究视角与方法篇
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研究的反省、批判及出路
儒家的社会建构——中国社会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心理学本土化之我见——从本土概念向本土研究方法的转化
事实再现的文学路径——建构社会与行为科学中的人文方法
二、关系模式研究篇
中国人际关系模式
中国人关系网络中的结构平衡模式
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求职策略
三、脸面与人情研究篇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在中国官僚作风及其技术的背后——偏正结构与脸面运作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四、社会运作理论篇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国地方与组织领导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在社会行为取向上的抉择——中国人社会行为变量的考察
个人地位——中国日常社会学理论的建立
社会系统、关系运作与权威结构——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索引
精彩书摘
事实上,在这一概念还没有在中国流行或没有限制住人们的视野时,一些学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却颇能看出中国人事行为上的特色。例如冯友兰在《新世训》中对“待人接物”发表了富启发性的观点;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提出的“伦理本。位”和西方社会的个人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费孝通创立的“差序格局”已成为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许娘光的“情境中心(或相互依赖说)”更是把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色看成是分析中国人整个生活方式的关键。以上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寻求本土的概念和理解自己社会的关系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们也是探讨中国人际关系不同于西方人际关系的一个起点。
寻求本土概念的益处在于这些概念的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结晶,而深入研究这些概念,不但可以清楚地认识文化的诸要素及其同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且能够不为西方概念所困扰。但这里面临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本身就是对人与人关系的阐述。当它们分别在哲学、伦理、民俗、管理、心理、社会或教育等学科中被普遍加以研究时,它们也都面临一些共同的概念,诸如道、仁、义、礼、智、信等等。不仅历代学者在界定这些概念上见仁见智,而且也势必使某一学科的特定研究取向在涉及它们时变得模糊不清,使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可能变成哲学或伦理学的研究。这一点已比较明显地反映在有些海外的题为中国人际关系的书籍中。其实这些书所讨论的问题并非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所用的人际关系含义,它们不是对儒家思想梳理一通,就是拿着很抽象的概念来解释中国人,诸如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种种概念。当然,我这里的意思不是要排斥人际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或拒不使用这些概念,只是认为囿于这些概念将无助于我们解决其他学科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我将我要建立的本土概念定位在以下几方面:。在学科上要比中国哲学、伦理学的概念层次低;。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上便于以后进一步的操作;。既能涵盖道德伦理中的抽象概念,又已流传至今,并为大众所运用或理解的词语。
……
前言/序言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